據周二訊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5月繼續增加其黃金儲備,為連續第八個月上升。全球央行繼續致力於外匯儲備多元化,盡管美聯儲暗示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令全球投資者對黃金市場失去信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俄羅斯黃金儲備5月黃金儲備上升6.2噸,至996.2噸;哈薩克斯坦黃金儲備上升4噸,至129.5噸。
土耳其黃金儲備5月上升18.2%,至445.3噸,為連續第11個月增加。阿塞拜疆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同樣在5月增加黃金儲備,文萊和尼泊爾分別在4月增加了黃金儲備。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美債危機爆發的信號
朱冠華
這是美國最近10來天的不同期限的公債利率變化。從表中,目前利率上漲(公債價格下跌)的只要是1年期以上的公債,低於1年的仍維持超低利率,近乎零的水平。美國公債爆發信用危機的話,會從短期一年期以下的公債價格下跌(利率上升)開始。剛剛看了美國S&P 500指數,之前第一道下跌通道防線被攻破後,現在第二道防線也被攻破了2/3,部分率先突破第三道防線的1/2。如果第三道防線失守,下來就看最後的第四道防線了!不過,我相信防線不會全面被攻陷。因為到時候Bernanke又會推出更大的QE政策來力挽狂浪。
明年金價 大行最低喊到1050美元 香港再現搶金潮
高盛及瑞信昨齊齊唱淡金價表現,高盛預期明年金價將跌至每盎司1050美元,瑞信則認為金價將跌至每盎司1100至1150美元水平,金價昨日再跌1.38%,低見1278.54美元。金價上周四急跌後,香港上周五再現搶金潮。
《星島日報》報導,倫敦現貨金價昨日低位曾見每盎司1278.54美元,較上周五跌1.38%。黃金分析師指出,金市表現低迷,投資者紛紛拋售黃金,實金需求相對的小幅增加,但不足以支撐金價止跌回升。金價周一延續上周跌勢,主要是美匯指數在聯儲局退市信號下走強,以及大陸銀行業流動性緊絀等因素,令黃金吸引力下降,金價再次失守每盎司1300美元,但這次金價下跌,似乎未能吸引大量實際需求買家趁低入市。
周生生(0116-HK)業務營運總監劉克斌昨(24)日表示,上周五(21日)生意即見生意暢旺,較平日的周五增加逾1倍,有4月中搶金的氣氛,但由於天氣原因加上部分客人對金價走勢持觀望態度,上周末銷售並未如周五時暢旺。他認為,金價有機會再反覆向下,相信一般消費者若有實質需求,都會買入飾金。
周大福(1929-HK)發言人稱,上周五店鋪人流有所增加,特別是在旺角、尖沙嘴及火車站的店鋪,但未見出現如上一輪搶金的情況。六福(0590-HK)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常則指出,金價上周四下跌後,最近幾日的生意平均有近1倍的增長,部分店鋪更有數倍的增長。
昨日高盛亦下跌今明兩年的金價預測。高盛指,因美國經濟狀況好轉,量化寬鬆將退市,故預期金價會進一步下跌。該行下調今年金價的預期,由每盎司1345美元下調至1300美元,明年則由1270美元下調至1050美元。
此外,瑞信貴金屬研究部主管Tom Kendall提醒投資者,須考慮金融危機前金價的水平。他稱三年半前,即還沒有推出QE2和QE3時,金價約為每盎司1100至1150美元。現時干擾金融市場的因素大部分已消退,這意味持有黃金的理由減少。
金價今年以來累跌逾23%,4月中跌破每盎司1400美元時,「中國大媽」紛紛搶金,一度掃起金價。可惜大媽的購買還是抵不過華爾街大鱷,金價短暫回升後便反覆向下,上周四更是跌穿每盎司1300美元,上周五低見每盎司1269.45美元,大媽投資損失恐仍未見底。
《星島日報》報導,倫敦現貨金價昨日低位曾見每盎司1278.54美元,較上周五跌1.38%。黃金分析師指出,金市表現低迷,投資者紛紛拋售黃金,實金需求相對的小幅增加,但不足以支撐金價止跌回升。金價周一延續上周跌勢,主要是美匯指數在聯儲局退市信號下走強,以及大陸銀行業流動性緊絀等因素,令黃金吸引力下降,金價再次失守每盎司1300美元,但這次金價下跌,似乎未能吸引大量實際需求買家趁低入市。
周生生(0116-HK)業務營運總監劉克斌昨(24)日表示,上周五(21日)生意即見生意暢旺,較平日的周五增加逾1倍,有4月中搶金的氣氛,但由於天氣原因加上部分客人對金價走勢持觀望態度,上周末銷售並未如周五時暢旺。他認為,金價有機會再反覆向下,相信一般消費者若有實質需求,都會買入飾金。
周大福(1929-HK)發言人稱,上周五店鋪人流有所增加,特別是在旺角、尖沙嘴及火車站的店鋪,但未見出現如上一輪搶金的情況。六福(0590-HK)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常則指出,金價上周四下跌後,最近幾日的生意平均有近1倍的增長,部分店鋪更有數倍的增長。
昨日高盛亦下跌今明兩年的金價預測。高盛指,因美國經濟狀況好轉,量化寬鬆將退市,故預期金價會進一步下跌。該行下調今年金價的預期,由每盎司1345美元下調至1300美元,明年則由1270美元下調至1050美元。
此外,瑞信貴金屬研究部主管Tom Kendall提醒投資者,須考慮金融危機前金價的水平。他稱三年半前,即還沒有推出QE2和QE3時,金價約為每盎司1100至1150美元。現時干擾金融市場的因素大部分已消退,這意味持有黃金的理由減少。
金價今年以來累跌逾23%,4月中跌破每盎司1400美元時,「中國大媽」紛紛搶金,一度掃起金價。可惜大媽的購買還是抵不過華爾街大鱷,金價短暫回升後便反覆向下,上周四更是跌穿每盎司1300美元,上周五低見每盎司1269.45美元,大媽投資損失恐仍未見底。
各家看壞金價續貶 麥嘉華:或為全球市場崩盤前兆
《MarketWatch》周一 (24日) 報導,昨日對於黃金不利的意見數量相當可觀,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 (Marc Faber) 指出,黃金或可看作「煤礦裡的金絲雀」,作為觀測未來全球市場崩盤的前兆。
投資銀行高盛 (Goldman Sachs Group Inc.)(GS-US) 稱,已削減今 (2013) 年末至 2014 年的金價預期,反應聯準會 (Fed) 寬鬆準備退場的市場狀況。高盛預期經濟將進一步走強,貨幣政策不再如現在寬鬆,對沖通膨的黃金價格因而下滑。
在此同時,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Group)(CSGN-CH) (CS-US) 表示,黃金投資人或許會較為看壞金價,或至少更加謹慎審視。
貴金屬研究部門總裁 Tom Kendall 對《CNBC》宣稱,黃金價格將恢復到危機前水準,每盎司 1100-1500 美元之間。其原因在於,通膨等帶動金價走高的恐懼因素,已然從市場上消失。
最後,花旗集團 (Citigroup Inc.)(C-US)(8710-JP) 分析師們亦在周一做出些對沖交易,但表示他們不認為金價會挫至 1100 美元以下,稱其為「沒有可能性」。
不過麥嘉華則認為,投資人從黃金走勢中還有更多要擔心的事項,尤其是近期全球股市兵敗如山倒,陷於低迷難見起色。
麥嘉華發電子郵件予《MarketWatch》,內容指出:「或許黃金是一種預警,昭示著所有資產價格因通縮崩盤的前景。如果這情況成真,我想比起政府債券、高殖利率債券或股票,我會更願意持有黃金;且在這種景況下,全球政府也將印製更多鈔票因應。」
Kitco 全球交易主管 Peter Hug 同意這種情況可能發生,認為全球復甦的危機在於通縮,而非通貨膨脹數據。他不認為 Fed 在明年前,有希望調高基準利率,但相信央行將適度調整政策改變方向,讓投資人做好準備。
貸評山下:中國自爆拆息風暴 - 黃元山
■今次拆息風暴,是內地政府有意整頓金融體系的結果。
自從習李政府上台後,政府對經濟改革的決心明顯加大,希望扭轉中國經濟當前種種的致命傷,首要任務就是要控制信貸和貨幣增長。不過,在2013年上半年,內地無論是M2或是信貸增長,都比政府收緊了的指標高了不少,敲響了警鐘。
旨在教訓銀行卻存矛盾
為表決心,政府來了一招自我引爆,由央行出手,在拆息市場上製造流動性緊縮的局面,教訓那些太過依賴影子銀行業務的銀行;過去越是依賴影子銀行的,越臨近周轉不靈的邊緣,使市場上謠言滿天飛,人心惶惶,隔夜拆息去到極高水平,甚至比美國金融海嘯時的美國銀行間拆息更高。
單看拆息高企,於是有人說,這場拆息風暴是中國版的金融海嘯。這個當然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美國的金融海嘯是市場引爆的風波(政府極力拯救),中國的拆息風暴卻是政府有意整頓金融體系的結果。
筆者支持經濟改革轉型,不過,筆者卻擔憂改革的目標和方式在中國有根本性的矛盾。
中 國影子銀行的盛行,根本的原因,是中國金融改革在過去十年停頓了;監管機構一方面提升資本需求和收緊對呆壞賬管理,一方面卻無視國企(或有關係者)水太 多、中小企(或有項目、卻沒「關係」者)水緊,實際的貸款成本高漲;而且,在長期負利率的情況下,存款被通脹蠶食,等於被打了稅(或是被打了劫),於是所 有存款者都要尋求出路。
在貸款和存款的供求關係下,中國影子銀行就應運而生。既然中國影子銀行是由於金融和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市場扭曲而 成,解決方法當然是一系列的金融經濟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提高存款利率,使真實利率由負變正)、發展債券和信貸市場(使中小企有多點的融資渠道)、改變 國企壟斷資本市場(使資本分配多以回報為目標,而非其他「尋租」項目)等。
簡單來說,就是減少政府支配市場定價的功能,加大市場發揮其定價和資源分配的功能。
錯誤改革恐變真正危機
可惜的是,今次拆息風暴的本質,仍然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去幹預市場,而非透過根本制度的改革,從而達到打擊過度依賴影子銀行的金融機構。
中國經濟改革已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頭,明顯地,以林毅夫為首的學派(繼續以投資基建去拉動經濟增長)不再被重視,相反,改革目標是所謂的「四化同步」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筆 者贊同改革目標,但是擔心改革過程當中,仍然是依賴政府幹預更多,作為其改革手段,而忽視了改革的根本,是減少政府過去幹預所造成的市場扭曲,而釋放市場 的競爭力;否則,尋租效應只會持續,造成揠苗助長,甚至會兩頭不到岸,既不能激發市場力量,投資建基力度又不足,可能使經濟陷入真正的危機。
自從習李政府上台後,政府對經濟改革的決心明顯加大,希望扭轉中國經濟當前種種的致命傷,首要任務就是要控制信貸和貨幣增長。不過,在2013年上半年,內地無論是M2或是信貸增長,都比政府收緊了的指標高了不少,敲響了警鐘。
旨在教訓銀行卻存矛盾
為表決心,政府來了一招自我引爆,由央行出手,在拆息市場上製造流動性緊縮的局面,教訓那些太過依賴影子銀行業務的銀行;過去越是依賴影子銀行的,越臨近周轉不靈的邊緣,使市場上謠言滿天飛,人心惶惶,隔夜拆息去到極高水平,甚至比美國金融海嘯時的美國銀行間拆息更高。
單看拆息高企,於是有人說,這場拆息風暴是中國版的金融海嘯。這個當然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美國的金融海嘯是市場引爆的風波(政府極力拯救),中國的拆息風暴卻是政府有意整頓金融體系的結果。
筆者支持經濟改革轉型,不過,筆者卻擔憂改革的目標和方式在中國有根本性的矛盾。
中 國影子銀行的盛行,根本的原因,是中國金融改革在過去十年停頓了;監管機構一方面提升資本需求和收緊對呆壞賬管理,一方面卻無視國企(或有關係者)水太 多、中小企(或有項目、卻沒「關係」者)水緊,實際的貸款成本高漲;而且,在長期負利率的情況下,存款被通脹蠶食,等於被打了稅(或是被打了劫),於是所 有存款者都要尋求出路。
在貸款和存款的供求關係下,中國影子銀行就應運而生。既然中國影子銀行是由於金融和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市場扭曲而 成,解決方法當然是一系列的金融經濟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提高存款利率,使真實利率由負變正)、發展債券和信貸市場(使中小企有多點的融資渠道)、改變 國企壟斷資本市場(使資本分配多以回報為目標,而非其他「尋租」項目)等。
簡單來說,就是減少政府支配市場定價的功能,加大市場發揮其定價和資源分配的功能。
錯誤改革恐變真正危機
可惜的是,今次拆息風暴的本質,仍然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去幹預市場,而非透過根本制度的改革,從而達到打擊過度依賴影子銀行的金融機構。
中國經濟改革已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頭,明顯地,以林毅夫為首的學派(繼續以投資基建去拉動經濟增長)不再被重視,相反,改革目標是所謂的「四化同步」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筆 者贊同改革目標,但是擔心改革過程當中,仍然是依賴政府幹預更多,作為其改革手段,而忽視了改革的根本,是減少政府過去幹預所造成的市場扭曲,而釋放市場 的競爭力;否則,尋租效應只會持續,造成揠苗助長,甚至會兩頭不到岸,既不能激發市場力量,投資建基力度又不足,可能使經濟陷入真正的危機。
量化寬鬆:未來是通縮,還是通膨?(10)
朱冠華
格局決定了結局
2008年金融海嘯前,美聯儲的資產是8000億美元,2013首季就高達34000億美元。第一次量化寬鬆(QE1)印了17000億美元,QE2印了6000億美元,QE3每月印400億美元,QE4每月會印450億美元。
至於最後QE3和QE4會印多少,沒有人知道。不過從美聯儲過去的言詞來看,根本看不到有終結QE的跡象。而我們時常聽到美聯儲可能緊縮的新聞都是胡說八道的,因為美聯儲不制造這種緊縮的假消息,市場對美元的下跌預期就會加強,美元購買力就會短期內猛跌。這就像日本一樣,日本安倍晉三表示不無一切代價要推高通膨(就是讓日圓貶值)。鈔票還沒印,日圓已經像吃了瀉藥般狂瀉。
如果你仔細觀察美聯儲每次擴大QE的經濟背景,你會發現一點,就是除QE1外,其他3次QE,以及兩次QT,都不是在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推出的。當時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的經濟數據最差勁也是好壞參半而已。這樣的環境下,何必需要QE呢?
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信用貨幣體系,根本就是一個龐氏騙局。
要維持貨幣體系這龐氏騙局,就需要不斷的創造新的貨幣。以前90%的貨幣是由JP Morgan, Citi Bank, Well Fargo這些商業銀行用信貸創造出來,美聯儲只負責約10%。
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的廣義貨幣從2008年的7.5兆美元增加到10.5兆美元。新增的3萬億美元中,就有2.3兆美元是美聯儲印出來的,占3兆美元的76.6%。
因為商業銀行體系內存在太多不良資產,加上美國國民承受債務的能力達到極限,所以改為有美國政府花錢,美聯儲借錢,大量印鈔票來創造更多的貨幣,使得這貨幣體系不崩潰。
注:關於信用貨幣的龐氏騙局解釋,可以閱讀拙作:《美元末日》。
如果停止印鈔,你們會知道發生什麼後果嗎?
首先,平時民間還款給銀行的行為,會使得大量貨幣消失。因為沒有足夠新貨幣的創造彌補舊貨幣的消失,市場的貨幣會變得更少,人民也更難賺到錢來還給銀行,這造成債務違約。違約令到錢消失的更多,銀行資產因違約而受損,財務上會陷入危機,於是更加緊縮,危機更加擴大。
另外,錢的大量消失,會使得股票,債券,房地產以及各種靠印鈔票推高價格的金融資產,價格都會大跌。持有這些資產的銀行,它的資產部分會大量貶值,會計會列入Write Down。當然,美國竄改會計準則,不需要以Mark-to-Market,表面上可以掩飾內部的崩壞,但是,這不能解決問題。
資產貶值,違約率增加,債務相對增加,美國銀行會一間間破產,然後火燒連環船,摧毀美國金融體系。2008年的美國金融風暴,其實就是這樣的。
站在解決根本的問題角度上,我們應該讓採取無為而治的方法,讓市場決定誰該活下來,誰該倒閉,用一次危機清算經濟體系中的泡沫和不良投資。但是,美國政府不會這樣做。美聯儲只會繼續印更多鈔票,防止金融體系崩潰,繼續保持經濟泡沫和不良投資,這就是我們看到美聯儲QE再QE的原因。
格局決定結局。當你明白整個金融貨幣的結構時,你就知道為了維持這龐氏騙局,美聯儲是絕對不會緊縮的。如果美聯儲真的緊縮,那前提就是商業銀行已經可以代替美聯儲印鈔票了,可這結果還不是一樣?兩者都是印鈔票?難道美聯儲的印鈔會製造物價膨脹?商業銀行的就不會嗎?
因為貨幣體系的設計本質上是龐氏騙局,印的越多,維持這龐氏騙局所需要的鈔票未來也越多。再利滾利的模式運作下,物價膨脹會越來越高。當然,這發展不是直線的,過程會有曲折,但是整體趨勢不會改變。
明白這一點,就會明白美國銀行業存放在美聯儲裡面的超額準備金是無法長久的。如果錢不放出來,通貨緊縮會毀了這些銀行。所以,他們的選擇就是:
1)有次序的將錢從超額準備金中放出來。
2)繼續存在超額準備金中,不過由美聯儲擴大更大的QE,來代替商業銀行的緊縮,彌補市場貨幣量的減少量。
現在,美國M2的增幅才2-3%,這對維持信用貨幣這龐氏騙局是很危險的。所以,緊縮根本都是扯談。
現在,我們繼續探討,美國以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To be Continu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