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畢老林:兩大警號早嗚



畢老林:兩大警號早嗚 (2013-07-12 09:19:15) 
轉載▼ 

7月11日,周四。就在市場開始適應中美「收水」之際,本周先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經濟增長率不低於下限、物價漲幅不超出上限」:後有聯儲局主席貝南奇聲稱,在可見未來仍須保持寬松貨幣政策。市場憧憬美國不急於退市,中國則有望出台溫和措施刺激經濟。 

相輔相成談何容易 
決策者「一時一樣」(他們自己當然不會認同),金股彙應聲大漲,美彙指數顯著回落,美債孳息則高位遇阻難以再上。政策話事人「莫測高深」,一個月前使出一招「迫力」,一個月後已化作「柔腿」,時剛時柔虛實難測,個中奧妙,留給高人拆解。今天老畢打算從信貸與商業周期的角度,看看習李面對的兩難。 

李克強在本周講話中強調「穩中有為」,並為經濟增長預設下限。野村中國經濟師張智威指出,李總以往談話明顯較側重防範金融風險,甚少強調「穩增長」的重要性。從其最新表態可見,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相輔相成、平衡短期和長期風險,乃李氏最新言論中最重要的訊息。 

問題是,又要確保增長不穿底,又要嚴防信貸誤投、資源錯配,談何容易? 

在「李克強經濟學」、「李克強指數」遍地開花的這段日子,投資者目睹人民銀行自導「錢荒」、中宣部罕有地出手統一媒體口徑,種種跡象皆顯示,習李對過去幾年天量放水埋下禍胎憂心忡忡,決意趕快行動防患未然。可是,從實際情況觀之,同業市場風聲鶴唳期間,人行拒絕透過公開操作大規模「放水」,只以定向逆回購方式提供有限度的流動性。 

央行不再「有求必應」,結果是面對資金短絀的金融機構,以更高息率發行更多理財產品,「錢荒」最終有驚無險,但當局高調整頓影子銀行體系,目的真的達到了嗎? 

老畢別的中國經濟師不提,只引述野村張智威對李克強最新表態的反應,是有原因的。張氏在「錢荒」剛起時,提及一個他稱為「5:30法則」(5:30Rule)的現象。 

法則中的5,指的乃五年;30則為信貸總量增長相對一國GDP的比率。在「5:30法則」下,一個國家的信貸總量對GDP比率,一旦於五年內上升30個百分點,爆發金融危機只是時間問題。日本泡沫經濟灰飛煙滅前的四五年,如此;美國次按危機/金融海嘯前的四五年,亦然。 

信貸超越警戒線 
「5:30法則」套用於中國身上,情況又如何?按照國際結算銀行(BIS)的評估,2008年底,內地向企業、家庭和非牟利組織發放的信貸,總量僅相當於GDP118%;去年9月,此比率已升至167%水平。 

換句話說,內地信貸總量相對經濟規模,在不足四年內激增49個百分點,早已超越「5:30」警戒線。 

另一個警號,同樣與BIS結下不解之緣。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信貸增長高一點,並非什麼不尋常的事,但增長若偏離過去趨勢太遠,危機爆發只差遲早。按照BIS的計算,一國信貸對GDP增長若高於趨勢水平達10個百分點,三年內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極高,訊號誤鳴機率低於二成。 

按照《經濟學人》的計算,中國信貸對GDP比率,偏離增長趨勢下的正常水平多達1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假設BIS的「警報系統」靠得住,金融危機三年內降臨神州的可能性不容低估。 

穩中有為知易行難 
兩大警號是否次次靈驗,有待論證。然而,不難發現,「5:30」和「10個百分點」兩套法測,背後俱顯示信貸與商業周期「各走各路」,後者跟不上前者,結果是信貸對實體經濟非但毫無建樹,隨著濫借濫貸而來的資產泡沫,他朝一旦爆破,當年的日本更大有可能成為今天中國的前車之鑒。 

中國於2001至04年,信貸總量亦曾高速增長,違反「5:30法則」,早有前科;中央還向兩家大型銀行注入數以千億元人民幣,助其撇除壞賬強化資本。然而,內地事後不僅沒有出現金融危機,隨後三年更錄得平均12%以上的經濟增長。 

由此可見,昔日的信貸/投資錯誤,無礙信貸/投資進入另一個高峰期,同一循環,周而複始不斷重複。十年走過,習李頗有以日本為鑒之意,新的八字真言是:「相輔相成、穩中有為。」 

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金融穩定三者兼得,哪個決策者不夢寐以求?不過﹐真的做起來,卻肯定是阻力重重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