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人民幣無法承受大規模上漲預期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1年06月27日
     
匯改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單邊升值預期。

    
從日K線看人民幣中間價有漲有落,但總體而言,從 20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處於單邊上升通道中。

    
6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 6.4683,小幅微升7個基點,連續四個交易日創出匯改重啟以來的新高。雖然 6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 6.4736,與上一交易日相比下跌53個基點,但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5%,自2005年匯改以來,升值25%以上。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圖非常清晰地顯示,除了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與美元掛鉤,匯率波瀾不驚,而第一次匯改與二次匯改迄今,月K線幾乎全部處於單邊上升行情。

    
市場預期過於明確是可怕的,將會完成自我實現的循環。無論內外資都願意持有人民幣,靜候人民幣升值與加息的雙重利好落地,這將導致人民幣供求失衡,推動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從 2010年至今,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超過 1萬億人民幣,其中主體部分是進口貿易結算,指內地企業用人民幣替代美元支付進口,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報告和調查,人民幣貿易結算的80%-90 %是進口貿易結算,以此推算,內地企業用人民幣替代美元支付進口的金額大概為 8000億 -9000億元人民幣,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呈幾何級數上升,根據德意志銀行的預計,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將從目前的4000億元上漲到2011年底的1萬億元,到2012年年底可達到 2萬億元。

    
與此同時,在貿易不振的情況下,人民幣加速流入,按粗略估算,去年熱錢淨流入755億美元,今年新增外匯占款達到 1.8萬億美元,人民幣的汪洋大海將成為中國通脹源源不斷的助燃劑。

    
人民幣匯率上升,並且要在可控的範圍內小幅上升,央行不得不購入美元進行沖銷操作,在過去一年多裡,央行為買外匯被動投放了3萬多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M2增加了10萬億元。央行為什麼不斷提高銀行存準率?無他,只是為了應對外匯瘋狂襲來而採取對​​沖手段。

    
有學者表示,只要人民幣升值到位,通脹問題就能自行消解。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人民幣上升到什麼位置可以消化通脹壓力,最大的可能是,通脹壓力化解了,中國的實體經濟也進入嚴重緊縮了。

    
改變被動局面的方法之一是改變基礎貨幣的發行渠​​道,允許民間持有更多的外匯,而不是讓外匯成為央行必須回籠的負擔。

    
目前僵化的匯率體制,是我國陷入匯率僵局的主要原因,讓民間更多地持有外匯是匯率市場化的基礎,以外管局一己之力應對全球外匯投資者,斷無勝算。

    
為了對沖外匯我們已經付出了過大的成本,資產負債表十分畸形。外匯資產多而收益低,央行負債急劇上升,外匯資產在美國無度的國債發行中貶值,同時,國內承擔的準備金成本大幅攀升。

    
人民幣實際上無法承受大規模的上漲預期,因為中國經濟數據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

    
我國的出口順差沒有包含成本因素,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出口份額佔世界10%左右。我國要進一步承擔國際責任,不僅包括產品質量盡責,還包括產品附加值,研發,設計,銷售等各個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大進口和擴大出口都非常重要。我國出口份額如此之多,卻很少考慮到極度低廉的人力與資源成本,以及出口退稅對內銷企業的實際盤剝。

    
如果以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將外資加工貿易所得計算在外,以2005年的數據為例,以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貿易順差比以國​​民生產總值計算的增加一倍。如果以真實的成本與收益計算,央行所需要對沖的外匯將急劇下降。目前的外匯政策,顯示我們的實體經濟基礎扭曲,有意多計外匯,多計利潤,而忽視了成本,真實收益,如果以國民生產總值計,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將減少一半。

    
人民幣匯率必須堅定改革決心,但前提是,我國的基礎貨幣發行是以實體經濟,消費物價指數為基礎,而不是以外匯占款為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的貿易順差成本與收益必須真實,以免人民幣在虛假的繁榮中不斷上升。


http://www.chngc.ne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