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

追尋——熊貓金幣設計師訪談錄

羅永輝篇:因為有今天,才可以坦然面對當時的幼稚


第一部分:因為有今天,才可以坦然面對當時的幼稚
早期熊貓金幣的得獎,並不是熊貓金幣得獎,而是熊貓得獎,當時全世界很給中國熊貓面子,這是我的觀點。從早期到現在的綜合提高,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沒有當時的鋪墊,一定不會有現在的輝煌。
問:您是新中國第一代錢幣設計師,親歷了熊貓金幣的發展歷程,早期的熊貓金幣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當時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羅:還沒有做熊貓金幣的時候,朱純德曾經跟我私下聊過,看看熊貓金幣有沒有比較好的表現手法,可以區別熊貓的黑毛和白毛。這是設計和工藝處理上最大的難點。黃金沒有黑與白,而生活中的熊貓有黑白兩色,這也是熊貓最根本的特點。它不是近似的顏色,它是絕對的對比關係。它的黑為什麼好看,是因為他的白,它的白為什麼好看,是因為它的黑,黑與白互相襯托,他們之間的對比太絕對了。老虎、斑馬身上有斑紋,只需要把它們身上的塊面表現出來就可以了,斑紋上的顏色是可以被忽略的,但是熊貓不可以,熊貓一定要有極致的黑和極致的白,沒有這種極致,就不是熊貓。
1982年以前,朱純德和我一直在探討,我當時的思路就是用不同的紋理組織來區別不同的兩種區域,但在當時,這種處理肯定做不到我們想要的黑與白,包括設計和技術、手段、思路都無法完成。熊貓在幣面上的姿態、造型都不難解決,關鍵在於如何表現黑與白,這很難克服,也是遇到的最大困難。
問:熊貓金幣發展三十年來,您覺得其中最大的變化在哪裡?
羅:熊貓金幣走到今天三十年了,很漫長的一段歲月,三十年最大的特點是多,熊貓金幣多,熊貓金幣上的熊貓就更多。這三十年呈現出來的熊貓千姿百態,活潑可愛,熊貓金幣也聲名遠揚,風靡世界。
早期和現在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說其中最大的變化,我個人認為熊貓終於從自然環境走上了金幣,成為了人們越來越認可的藝術形象。早期的熊貓金幣,在造型、加工技術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至少在當時條件下做到了最好,因為在實際應用上解決了問題。
1982年熊貓登上了金幣,那時候取得的成功,還真不是說我們的熊貓金幣做得有多好,而是全世界歡迎熊貓這樣一個形象。 1983年熊貓金幣的得獎,也並不僅僅是熊貓金幣得獎,而是熊貓得獎,當時全世界很給中國的大熊貓面子,這是我的觀點。
而現在的熊貓金幣,可以更好地顯示先進的加工技術、加工水平,包括我們設計師的理念、能力、技巧,跨越三十年,這是一個全方面的提高。經歷多了,慢慢有一種自覺自信,後期在熊貓金幣的策略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更多的設計任務交給更擅長做熊貓金幣的人去做。
綜觀熊貓金幣的發展歷程,就像一個人一樣,從最開始的新鮮亢奮,逐漸進入疲憊掙扎,有些熊貓金幣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力不從心,但慢慢絕處逢生,讓人看到欣欣向榮。我們回顧歷史,對於早期的熊貓金幣,更應該從愛護、公正、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它。從早期到現在的綜合提高,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沒有當時的鋪墊,一定不會有現在的輝煌。
第二部分:沒有工藝上的進步,設計就無法突破
沒有工藝上的進步,設計上就無法突破,這是相互消長的關係。如果設計師永遠都按照設計的可加工性來設計,金銀幣包括熊貓金幣永遠不會進步。設計必須要超越工藝,逼得工藝進步來實現設計的目的。
問:熊貓金幣三十年,什麼時候想要變了?
羅:熊貓金幣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熊貓金幣這個領域到底能走多遠,只是很興奮很好奇,特別是產生了凹刻法,是解決了早期怎麼把熊貓的黑與白區別開來的很實用解決辦法。
等到做了5年、6年、7年以後,設計熊貓金幣漸漸成為了一種負擔。發覺走不出來了,只有姿態的變化,如果這樣做下去,做100年熊貓,誰還要看麼,沒有讓人覺得興奮和被認識的價值了,這個時候才發覺,熊貓金幣不好做,很不好做,非常想​​要尋找到一種更好的解決辦法。
第一次對熊貓金幣表現方法產生影響的大概是1986年我們與英國皇家造幣廠合作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成立25週年金銀紀念幣。當時英方的雕刻師用寫實手法雕刻了大熊貓,和我們用凹刻法雕刻的石膏型存在很大的不同。他們還原了更加真實的熊貓,熊貓身上這邊鼓起那邊凹下,這裡邊是有情感的東西,而我們的熊貓就是一個大白片在底面,只有一個身體的輪廓,是缺乏表現力的,從藝術表現上來說不夠豐富,不夠客觀,不夠真實。當然藝術可以不真實,但是我們的熊貓幣藝術追求的真實應該是需要一種令人信服的真實。
他們給了我們一些新的啟示,我們也從中找到了一種新的思路,但是當時我們還沒有採取實際突破的行動,只是被迫接受了西方人對於熊貓的詮釋,我們還沒來得及深層思考,還只是局限於當時取得巨大成功的思維里面。其中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革新的思潮雖然已經興起,但是工藝技術處理無法滿足新的思路,所以仍然堅持走在自己的道路上,這樣咬牙又走了好幾年。
那麼當年為什麼能夠接受英國的雕刻,也是因為我們的熊貓金幣成立了,站住了,才到了可以接受這樣的詮釋的時候,它是建立在一個系列的連貫的狀態上才可以被接受的。
問:那熊貓金幣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變革出現在什麼時候?工藝上有了本質變化麼?
羅:熊貓金幣的第一次根本性變化應該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就是因為我們在工藝技術上有了革命性的變化。早期我們只能用平底鏡面拋光來表現熊貓的黑白區分,20世紀90年代後期有了凸亮工藝,就可以用浮雕來解決問題,可以讓幣上的熊貓在比較真實還原自然形態的情況下依然表現出它的黑與白,熊貓金幣完全回歸到它的體積狀態,更接近於熊貓本身。
凸亮工藝也被稱為反噴砂,通俗地說,就是可以把突起的浮雕部分做亮,這樣熊貓身上的黑色就可以是黑毛了,不是鐵絲,不是一個片,從視覺上看有毛感同時又很黑,磨亮的這塊浮雕體積,有時是最亮最白的,更可以是最深最黑的,這樣就完全解決了區分熊貓黑與白的問題,為更好表現熊貓的形象特點提供了更好的技術保障。
(編者註:我國最早是在1992年版“中國熊貓”金幣的“天壇”面上應用了反噴砂工藝。以後又在1996年版的“中國熊貓”金銀紀念幣的“熊貓”上應用反噴砂工藝來反映熊貓的黑白毛色,取代了原先的用凹凸雕刻法反映熊貓黑白毛色的手法。)
原來的凹凸雕刻法就這樣走出了熊貓金幣的歷史,今後可能只有在回顧歷史的時候把它作為一個設計素材來使用了,但它是熊貓金幣發展的必經道路,沒有當年的凹凸雕刻法,也就不會有熊貓金幣顯赫的聲名。
問:所以您認為熊貓金幣的變革,不僅僅是設計理念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生產工藝的進步?
羅:我們的設計去適應工藝技術的能力,要遠大於工藝技術來適應設計的能力,設計馬上可以變,但是沒有工藝上的進步,設計上就無法突破,這是相互消長的關係。
如果設計師永遠都按照設計的可加工性來設計,金銀幣包括熊貓金幣永遠不會進步,設計必須要超越工藝,逼得工藝必須要進步來實現設計的目的,技術加工提高以後,又為設計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讓設計師再去摸索一種新的方式。所以設計是提課題的,而技術是為設計拓寬舞台的,就是這種關係。
熊貓金幣第一次變革更關鍵在於生產工藝取得了重要進步,熊貓金幣未來一定還會變,未來的第二次變革,可能就是以設計理念、生產工藝在內綜合在一起促成的了。因為我們現在的設備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我們的設計團隊也要向世界一流靠攏。最後拼的還是理念,這和早期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人力物力財力完全相等的條件下,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設計,設計可以真正決定錢幣作品的藝術水準。
第三部分:熊貓金幣不僅是藝術現象,它是綜合現象
熊貓金幣不只是藝術,不只是經濟,也不只是技術,它是和國家形象、國家政治結合在一起的。
問:你是1989年版熊貓金銀幣的設計師與雕刻師,這套幣的背景圖案與其他年份的完全不同,怎麼想到這樣設計的?
羅:早期的熊貓金幣,僅有姿態的變化,剛開始無論哪個熊貓都是熊貓,但老這麼下去,沒有意思了。我在設計1989年版熊貓金幣時,背景加上這個網格是為了讓幣面變得更有設計語言。這樣一個有秩序狀態的線條佈局和可愛的熊貓形像從狀態上就形成強烈反差,視覺效果上比較有新意。
而且加了這些線條並不只是為了美觀,對加工技術也提出了挑戰。不要小看這幾根線條,​​每根線條都是可以比較的線條。我們的一個錢幣產品,從設計開始,油土型翻到石膏型,再做到銅型,上雕刻機雕刻原模、翻壓工作模,整個過程從浮雕開始到模具結束,隨時存在一個變形的過程。
花紋有高有低,密度各不相同,從濕的變成乾的,和石膏的時候很有可能和的不均勻,所以凝固以後就可能產生平面的不平整。即使平整了,後期到了鋼模上,受到加工過程的影響,材料本身質量的不均勻也會造成不平整。經過過程中種種的不平整,累加起來,到了模具上再去磨,因為它的不平整,有些地方會被多磨去一些,有些地方會被少磨去一些,所以就可能造成線條粗細高低的不一致如果是一般收藏者可能只是覺得加了幾根線條為了視覺上增加點效果,但是當時對於工藝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問:設計1989年版熊貓幣,有沒有讓您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
羅:當時設計完這套熊貓幣時,我還接到總公司傳來的傳真件,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區的銷售商都選擇了這幅圖稿,覺得它很好,跟以往的熊貓幣有了很大不同,好不好先不管,但它是不一樣的。
1989版熊貓金幣發行以後,海外有人妄自臆測,說中國沒有民主,把熊貓關在籠子裡。現在我們可以對這種臆測付諸一笑,這只是某些西方人出於政治原因的惡搞,但這個現像也確實說明,當時熊貓幣就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了,如果沒有人關注,就不會有這種臆測。
問:雖然您參與主創設計熊貓金幣作品好像並不是很多,但聽說有一種說法,說您差點改變了熊貓金幣的命運,到底是怎麼回事?
羅:有這麼一件小花絮可以告訴你們,但談不上改變熊貓幣命運。熊貓是中國金銀幣最具有代表性的系列,雖然我在熊貓金幣上沒有太大貢獻,但我認為熊貓幣的特殊位置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1989年版熊貓幣之外,我還設計雕刻了1990年版的1/2盎司熊貓鉑金幣,在這之前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設計1990年版熊貓幣時,朱純德曾經找我討論,熊貓金幣很難突破,壓力也很大,大家一直在思考,包括國際國內都有這樣的議論,考慮讓熊貓幣定型不再變,他要我設計一個定型版的熊貓金幣。
如果要定型版的熊貓,我想把熊貓金幣設計成一個比較紀念碑式的造型,既有熊貓本身姿態的特點,又像一個雕塑,擁有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無論是竹子還是熊貓的姿態,造型都很標誌化,盡量優化到不是可以隨意挪動的。以往我們太考慮熊貓的特別姿態,那是因為每年都可以換一個造型,哪怕小丑型的花臉型的都可以。但如果不換,那就必須是一種輪廓上非常精確,特別的經典,特別的濃縮,甜酸苦辣必須要兼顧到,非常本質,也非常熊貓,所以就做了這樣一個設計稿。
但是熊貓被定型,在當時牽涉到很多問題,我們也要被市場或輿論推著走,所以這個事情最終沒有做成。那個時候,國際政治風波依然沒有停止,國外又傳來惡搞言論,說這隻熊貓站在一個孤島上……雖然沒有成為定型版,因為設計本身還不錯,後來被改用為1990年版的1 /2盎司熊貓鉑金幣。
從這兩個花絮我們也可以看出,熊貓幣不只是藝術,不只是經濟,也不只是技術,它是和國家形象、國家政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所以我從事這個職業,總結出來兩句話:比藝術政治一點,比政治藝術一點。藝術上可以千姿百態,政治上一定要四平八穩,這是我們這個職業的最重要特徵。我們的設計師必須充分理解獨特的工作意義,必須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設計熊貓金幣,一定要把它提升到這種高度,才能設計出真正的精品。
第四部分:領略熊貓金幣之美
領略熊貓金幣之美,一定要知道它是金屬藝術,它的美到底美在哪,首先是畫面的美,然後是它如何挖掘貴金屬的語言功能和表現力。
問:“貓迷”遍布全世界,代表他們問您一個問題,作為設計大師,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領略熊貓金幣之美?
羅:領略熊貓金幣之美,一定要知道它是金屬藝術,它的美到底美在哪。
首先是畫面的美,設計稿可以千萬,選擇哪一個更恰當需要水平。對於設計者來說,表現一個熊貓題材,我可以選擇很複雜很簡約很現代很傳統等等不同的表現手法,但是立場一定要站對,是站在個人審美立場,還是站在熊貓金幣立場,還是站在中國金銀幣整體形象立場,還是站在把中國金銀幣放在國際視野立場,這是設計師肩有多寬的問題,立場越宏闊,立意越高遠。
一個作品體現出來的對金屬材料的認識與運用,如何讓材料去說話,鋼的尖利、鐵的樸實、金的驕狂、銀的古老、銅的圓滑、錫的柔順,金屬其實與人一樣,只是它自己從來不說。各種金屬都有各自的代表性格,不說話,不等於沒有性格,就像菩薩一樣,從來不說話但它很了不起。所不同的是,人只能是思想的長久,而金屬卻可以物質的長久,人把自己的思想注入金屬以求永遠,而金屬因為有了思想產生了價值,就這樣“文”化了。人和材料怎麼互融,怎麼讓金屬講你要講的話,當一件熊貓幣作品能夠充分挖掘出貴金屬材料的語言功能和表現力,它就擁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了。
對於熊貓金幣的審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注點,就是中國人怎麼看事情,思維方式是怎麼樣的,你呈現出來的形像是一種什麼狀態的,譬如中國人很講究作品的敘事性、文學性,很會追究背景,怎麼樣表達出來,也是我們鑑賞熊貓幣的一個重要觀察點。
記者:遙石(文中僅為設計師個人觀點,並已經設計師本人確認)
羅永輝簡介
羅永輝,1955年8月18日生於上海,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雕塑系研修深造。現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專家,正高級工藝美術大師,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副總工藝美術師,上海市工藝美術系列高級技術職稱資格審定委員會委員庫專家,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專家人才庫專家。曾出任北京奧組委獎牌評審委員會評委,北京奧組委獎牌設計製作工作組專家。
羅永輝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靈感,並灌注以豐富細膩的情感。在設計創作方面,將創意與情感結合,設計作品如栩如生,其作品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讚許,尤其是他所擅長的多種雕刻工藝在國內目前無人可比。他的幣章設計雕刻作品不勝枚舉,件件精巧構思,工藝精湛,且往往具有頗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投資價值。 2006年,羅永輝設計的作品中國石窟藝術麥積山5盎司金幣獲得了本年度世界硬幣大獎“世界最佳金幣”獎。羅永輝還曾獲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的“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他作為建國後第一套紀念幣“建國三十週年紀念金幣”的主創人員之一,榮獲紀念幣首創獎。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