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美聯儲把銀行業逼上樑山(上)——天量存款的來源

美國銀行囤積了這些存款,難怪全世界的通漲沒有發難...


By ZeroHedge這可能是“美國金融新秩序”最有說服力和最令人震驚的圖表,平時幾乎沒人提及的,美國銀行業存款與貸款差額的飆升——傳統上說,貸款是銀行增長的源泉,起碼在舊秩序下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那時候沒人會預見,今天銀行都變成了“太大而不能倒”的美化版的對沖基金,就像高盛變成了“銀行控股公司”模式;而存款,傳統上說,是銀行業用於給它們貸款融資的資本獲得渠道。從歷史和邏輯的角度上看,存款與貸款隨時間變動的關係實際上一直是一比一的。

 然而,自從美聯儲主動地對市場進行干預——實際上就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把接近2萬億美元的超額存款注入銀行系統,刺激銀行承擔更多的風險,最終,銀行業存款與貸款變化的相關性就這麼被打破了。下圖顯示,今年年底,美國銀行業存款與貸款的差額歷史性地衝破了2萬億美元的規模但這只是個開始,這個數字對整個金融系統影響巨大…



在過去4年,銀行業“囤積”的存款規模不斷上升是存在很多原因的。根據美聯儲12月12日的H.8公告,銀行業存款規模歷史性地上升至9.173萬億美元。而雷曼倒閉之後的一周的數據是7.259萬億美元,相比之下,4年多來一共上升了1.9萬億美元。

存款規模上升的一個原因是,商業票據市場的崩潰(主要受到市場持續缺乏對交易對手方信心的影響,同時美聯儲不斷干預每一個能干預的市場,但這導致了一個悖論式的影響——不斷地在消滅金融系統的信心,那些希望得到融資的企業發現融資的門檻越來越高了),加上美國政府的TAG計劃向眾多的存款提供無上限的損失擔保,雖然這個計劃將在2天后結束,但一直以來,這個計劃都使存款變成企業和個人保持流動性“彈藥”的最佳渠道。


但存款規模大漲最大的驅動因素可能還是美聯儲自己創造的流動性海嘯,美聯儲通過傳統銀行和影子銀行的渠道,已經向銀行系統注入了接近2萬億美元的流動性(超額準備金,逆回購,聯邦銀行存款,加上其它聯儲負債,加在一起已經高達約1.8萬億美元),這些流動性通過自反的影子銀行渠道,主要是回購業務,已經都轉化成銀行業資產負債表上多餘的現金:這都是可用於一般追逐盈利的完美的高能貨幣:摩根大通在幾個月前已經生動地證明了,其是怎麼以“對沖”作為掩飾追逐高風險利潤的。馬上會出現更多的例子。


當存款變成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這被視為市場“持幣觀望”的現像是值得爭辯的),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雷曼2008年9月倒閉以後,貸款的發放量幾乎沒有變化,只減少了1206億美元。對,是減少了。


實際上,在過去4年多里,銀行貸款發放量已經從7.27萬億美元下滑到7.15萬億美元。如果按照歷史上存款與貸款的變化關係,為了保持貸款規模跟上存款規模,今年貸款的數字應該增加超過2萬億美元,也就是9.2萬億美元的規模——這些資金會流向個人、家庭、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來支持它們的擴張和增長(但實情是,過去3年多,我們看見的貸款發放活動僅限於給現有債務再融資和減低貸款利率,因此淨發放量只能是零,甚至負值)。


起碼,現在我們可以平息對於一個問題的爭論——在一個難以盈利的淨息差環境中,銀行是否願意,有能力或熱衷於發放貸款,而這個環境正是由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和市場“跑在美聯儲前面”購買長久期證券的交易策略造成的。


如果這個問題就是問題的全部,那麼我們這篇文章就可以到這裡結束了。但其實關於銀行業存款遠超貸款的問題,還有更多可以討論的。這些更多的內容是最近才被發現的,要感謝的不是別人,正是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犯下的巨大錯誤。揭示這些更多的內容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與主流媒體採用的慣常思維方式是完全相反的,包括我們(Zerohedge)在2012年5月前也沒擺脫這種慣常的思維方式。


媒體用這種慣常的,或者說是錯誤的思考方式分析銀行會怎麼利用超量資金問題的最好例證是,彭博社今年8月20日的頭條“銀行業會利用1.77萬億美元加倍購買國債”。


彭博社作者正確注意到了,銀行系統中存款比貸款多了1.77萬億美元:如上文所述,這個數字最近上升到了2.019萬億美元。但彭博社作者在解釋銀行會怎麼利用這些錢的問題上,犯了巨大的錯誤。 


因為無論銀行業是否已經利用這些多餘的資金購買了國債(回想一下我們上週報導,一級交易商持有的國債淨頭寸創下了1400億美元的記錄新高),實際上美國國債並不是這些多餘資金的主要最終用途。

original Sourc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