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星期五

習廣思:銅價急跌背後真相

中國淡風未吹完,即使中證監有機會在周末推出優先股試點,但消息對內銀及A股只有短暫支持;其次,MSCI表示正在征詢把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6月中年度分類審議將有決定,但最快都要2015年5月才推行。

由於資本管制的關系,初期占比只有0.6%,較印度尼西亞及泰國股市還要低。

不過,資金增持的確有助股市上升,特別是主板指數股,惟影響力多在真正納入時才出現,畢竟指數投資者不會那麼快買貨。

昨天多項經濟數據出台,港股及外圍股市均回落,中國風險再次引起淡友的擔憂情緒,「末日博士」麥嘉華說,中國有巨大信貸泡沫,每年經濟增長最多只有4%。

PIMCO認為,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將影響全球經濟前景,今年中國增長繼續放緩,大約6.5%至7.5%之間。

這意味著在中國改革未有重大進展時,外資將繼續把焦點放在經濟減速上,相信中資股短期難有運行。

內房股形勢似內銀 
港股在中外因素拉鋸下,短期難見樂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再次強調改革路線、債務風險可控,但仍無法重現去年「三中全會」後因改革帶來的振奮。

恒指昨天先升後跌,收報21756點;成交額691億元。

中資股業績主導大市,但失望多過希望,內房股績後插水居多,中國海外(688)、華潤置地(1109)股價下跌,碧桂園(2007)急挫一成。

內房股再便宜都沒有人買,愈來愈像內銀股,二三線內房股跌至「錢荒價」,中國海外逐步返回去年中水平。

弱勢股既然彈不起,很容易被人踩多兩腳。

相反,強勢股每每回調都總有一批保鑣護駕。

騰訊(700)股價調整,很多沒貨在手的投資者想入市,券商續看好,新一個賣點是炒業績。

瑞信預料,騰訊第四季業績優於預期,特別要留意移動遊戲收入貢獻,以及電子商貿策略。

騰訊將在下周三公布業績。

中國繼續改革步伐,但陣痛連連,市場正在承受這些痛楚。

近日由「超日債」違約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尚未結束,「天威債」及「華銳債」瀕臨違約,進一步暴露企業債風險。

昨天李克強把中央思路下定調,個別金融產品違約情況難以避免,意味著中國將有更多爛債倒下。

市場開始做心理准備,鋼鐵及礦業等產能過剩的行業,也是「殭屍企業」的集中地。

盡管企業違約屬可控過程,但其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容忽視,企業違約觸發銅價下跌便是鮮明例子。

倫敦期銅連跌四日後,昨天早段止跌,但銅價已跌至三年低位。

銅價下跌,到底是反映中國需求下滑?還是早兩日盛行的銅融資拆倉? 

這個問題不容易解答,首先可以否定的是,銅價急跌與中國經濟減速或需求關系不大,理由是過去幾年,內地銅進口持續增加,但工業增長卻在下滑。

而且,銅進口後進入倉庫,而不是工廠。

如果中國公司不需要這麼多銅,過量進口的情況又說明什麼?這正是過去幾年內地企業盛行透過商品抵押作融資,目的就是套利投資,企業透過銅融資抵押獲得較低利息資金後,再在房地產、信托、企債及民企借貸上套利。

因此,在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中,銅作為普遍的抵押品,銅融資占據一席位。

Saxo Bank外彙策略主管JohnHardy指出,銅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高金融化產品,倉庫儲存巨大,除作傳統工業及建築用途外,亦被用作各種貸款、信貸活動的抵押品。

因為要套利的關系,大部分銅融資貿易由外資銀行主導,因為境外銀行借貸利率更低。

昨天內地媒體指出,參與銅融資投機的企業,由銅企業到國企,以至地產商都有。

投機拆倉 擠泡沫遏投機 
事實上,鋼貿貸款、銅融資並非新鮮事,過去幾年一直在內地發生,這與虛假貿易有莫大關系。

但去年5月外管局發放20號文件,被視為企業銅融資的「最後通牒」,部分銀行要求有真實轉口貿易的美元信用證,進一步防止虛假商品貿易作融資。

高盛一度警告,銅融資會在3個月內消失。

但高盛錯了。

去年下半年,內地銅庫存的確下降,但去年底至今年初又再增加。

高盛1月指出,中國未加工及半成品銅進口量按月增加21%,按年增加53%,至53.6萬噸。

高盛估計,其中精煉銅進口量是40萬噸,較2013年12月的31.2萬、2013年1月的24.3萬噸為多。

同時,內地媒體亦關注銅庫存增加的現象,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庫、上海保稅區銅庫均明顯增加。

高盛指出,A股上市公司提高了保稅倉的進口量,以便公司有資格在2014年中進行銅融資交易。

外管局有形之手阻得一時,但真正令近期銅融資拆倉的,其實是市場力量。

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上升,當貸款人斬倉出售銅後,再觸發銅價急挫。

這亦解釋了為何繼銅價後,鐵礦砂及波羅的海指數均急跌,部分工廠出售庫存以償還貸款,當市場重新評估中國商品需求時,發現實際情況更差,波羅的海指數亦下跌。

風險是否結束?恐怕未必。

債務違約開始,市場資金續緊,加上人民幣貶值,部分中資買方在商品貿易融資上未能履行信用證擔保。

然而,由虛假貿易到銅融資,以及人民幣涉及大量「目標贖回遠期合約」(TRF),這些投機性熱錢都是因為套利而來。

之所以會有套利機會,是內地利率未能自由化的結果之一。

銅價、人民幣彙價大幅波動,背後是在擠泡沫及遏投機,但中國各種各樣的投機背後,其實都是人為低利率造成的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