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上不了天堂,落不到地獄

曹仁超:上不了天堂,落不到地獄 (2012-08-01 08:56:49)

轉載▼

1971 年8月美元與黃金脫鉤後,聯儲局可以濫發鈔票,不再需要黃金作儲備。到1979年底聯儲局上述做法差不多毀了美元的信譽(8年內美元失去90%購買力)。 伏爾克在1979年底臨危受命,為恢複美元的信心,1980年中將利率推高至20厘,令金價牛市在1980年1月結束,道指自1982年8月起恢複牛市。

自2005年起各國央行大購黃金支持金價向上,單單2011年央行淨買入超過455噸,是1964年以來最大,這些央行以第三世界國家 為主,例如土耳其購入123噸、墨西哥超過100噸、菲律賓32噸;還有俄羅斯、南韓、泰國等都大量買金。如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第三世界國家的出口,下半 年他們的央行購金量會否下降?

金價牛熊看量寬 


過去30年人人假設未來收入可以不斷增加,令借貸上升速度高出GDP增長率。 1990年日本人首先發現GDP可以停止增長,2000年到美國醒覺,2010年到歐洲。一旦GDP停止增長,過去建基於假設經濟不斷增長而大量增加的負 債如何清還?!黃金的價值受實質利率高低影響十分大,1965年之前實質利率(一年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減當年CPI升幅)在2.5厘至5厘之間,令黃金無大 作為。1966年至1970年實質利率仍在零至2.5厘,金價已蠢蠢欲動。1971年至1979年大部分日子進入負利率時代,只有1975年及1976年 是正利率,刺激金價狂升。

1980年至1982年美元利率再次由負5厘回升到正10厘,引發金價狂跌。由1982年至2000年,大部 分日子是正利率,直到2001年9月才重返負利率時代,2005年是負利率2.5厘,到2008年一度出現正利率7.5厘,到2009年又再重返負利率3 厘。在2015年前全球十大OECD國家有15萬億美元負債要清還【圖】,如各國不增加貨幣供應,大升而CPI不升,金價便系咁先!反之如大量發鈔令利率 不升、CPI大升,金價便狂升。你買邊一瓣?

西班牙GDP在歐羅區排名第四,在全球排名第十二,相等於希臘GDP的5倍,如它出事,德 國加法國亦救不了。今天西班牙10年期國債利率7.5厘,西班牙IBEX35指數在2008年仍超過15000點,現在是6000點,下跌60%(今年下 跌25%),西班牙問題不是救不救,而是救不了。今天西班牙失業率是24%(美國1930年代失業率水平),16歲至24歲失業率更高達54%。就算救了 西班牙,意大利又如何?西班牙各大銀行正面對1000億歐羅呆壞賬,歐洲央行正研究是否在9月前注資1000億歐羅,如決定注資,歐羅彙價可能進一步下 跌。

歐羅區銀行7月宣布組成同盟(BankUnion),由歐洲央行進行監管及注資,可惜已太遲,今天德國、荷蘭等主權債券利率如此 低,而南歐國家如西班牙主權債券利率已升至7.5厘以上,德國及荷蘭等國家是否願意發債去認購南歐國家債券?更何況希臘等國家因貧窮引致失業率狂升已危及 政權,示威抗議無日無之。

7月份歐洲央行決定向南歐國家注資10000億歐羅,亦只能買到幾個月時間,最後問題仍須處理。唯一解決歐債 危機的方法是央行發行歐洲債券取代目前各國主權債券。但歐洲過去曆史及文化上的差異,類似美國的聯邦制度不可能在可見將來出現,擔心9月前歐債問題進一步 惡化,例如意大利負債已占GDP的120%,財赤占GDP的3.9%。

今年上半年,美國發電量只有35%來自煤(去年同期為44%), 取代煤地位的是天然氣,令美國天然氣售價自今年4月起回升,目前仍有極大競爭力。天然氣在美國正在取代煤的發電地位(更清潔、更環保),同時亦取代汽油在 汽車的地位,令煤價同汽油價皆受壓。美國天然氣售價偏低(只有中國七分一),卻很難出口,只有美國本土受惠,其他國家不但無法受惠於極低的天然氣價格,反 因煤價和石油價回落而受害,因為美國正逐步走向能源自給自足時代。

美國有20個大型油頁岩加入生產行列,全部在2017年前投產,其中 最大5個油頁岩的儲存量每個達200億桶,令美國由石油入口國變成石油出口國,相信在2035年前美國仍是石油出口國,因為天然氣正取代取暖用石油,甚至 取代汽車用油,令石油股無運行,連煤礦股也無運行,反之油頁岩股及美國天然氣股卻被睇好。油價回落同時影響化工股亦無運行,加上歐債危機下令工業用原材 料,例如銅、鐵、鋁等跌價,影響之下連航運股亦出現不景氣。

QE料黔驢技窮
今年夏季美國23州出現幹旱,令玉米及大豆價格狂 升,全球正面對另一次農產品高通脹期,主要由食物價格上升引發。食物價格上升的通脹最大受害者是窮人,因為窮人收入65%用於食物上,富人收入只有15% 花在食物上,食物價格上升是最不受歡迎的通脹。令大部分人同時感受到通脹同通縮威脅,生活陷入水深火熱。

經濟環球化令美國人薪金升幅一 直十分有限,反之道指自1982年至2000年升幅高達13倍。2001年911事件後黃金牛市重臨,反之美股在過去12年只是反反複覆。原材料價同金價 在過去12年升幅達6倍,金價是否在2011年9月見頂,仍待時間證明。所謂QE或OT不外是增加政府借貸去刺激經濟增長。第一輪QE令道指上升接近 100%,QE2只令道指上升40%,OT2至2012年5月為止,道指只上升25%。今天若推出QE3,道指又能上升多少?

上月人行 減息及歐洲央行減息,投資市場不升反跌,已顯示「抗藥性」,經過2009年至今各國大幅增加貨幣供應後,已發展國家黔驢技窮。國際結算銀行公布截至今年6 月底止,各國央行共持有18萬億美元資產,相等於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一倍。政府威逼各國中央銀行推出進一步刺激經濟的政策,令利率有咁低得咁 低。1980年美國30年期債券息率15厘,今天只有2厘。各國中央銀行已筋疲力竭,可以用的貨幣政策已用盡,但經濟依然是低增長。

債市泡沫何時破
美 國已經曆失落十年,標普500 Price/Bookratio(市價同賬面值)已由2000年的5.42倍回落到最近2.1倍,2009年3月更低至1.74倍。1982年8月牛市起 步點是1.35倍。2010年起歐洲進入失落世代,日本仍未走出失落世代。經濟學家DavidRosenberg認為,雖然美國經濟衰退早在2009年第 三季結束,但我們仍活在一個「現代日子衰退中」,此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未經曆過,因此美國人毫無經驗。

過去四年美元存款利率只有 0.25厘,聯儲局資產負債表擴大3倍。四年來政府每年增加過萬億美元財赤,亦只能令GDP今年上半年上升1.9%,都幾可憐。過去當經濟踏入第三年複 蘇,GDP升幅往往高於5%。2008年金融海嘯對財富的破壞及因此引發的信貸收縮,需要以「年」為單位的日子去消化。

當泡沫爆破後, 人們認為沒有人可事先知道,事實上並非如此多人不知是泡沫,只是不知道何時爆破而已。例如1997年第三季香港樓價泡沫、2000年科網股泡沫、2007 年10月港股泡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最後離開的那一位。今天面對債市泡沫亦一樣,每個人都不想太早離開。

歐洲經濟下半年出現雙底衰 退機會極大,美國有機會避免衰退,但GDP增長率仍是停滯不前,企業純利增長放緩甚至回落,下半年歐洲銀行體系將面臨最嚴峻考驗。高盛證券資產管理主席 JimO’Neill擔心來自歐洲銀行的危機對全球影響,因為過去幾十年歐洲銀行業務發展已遍及全球。

在壓力下,一個更強大的歐洲央行今年底將會出現,它可直接注資入歐洲各銀行去阻止它倒閉。

目 前此計劃叫做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年底改組為ESM,令歐洲央行變成類似美國的聯儲局,可以為銀行存款戶提供保險及監管各銀行。最終是否有效? 單單意大利及西班牙涉及的不良貸款已達2.4萬億美元,單靠德國支持,歐洲央行是否頂得住?因為歐羅不是美元(美元是全球各國央行儲備貨幣),不能無止境 地濫發,更何況上述重大決定必須獲27個歐洲國家立法機關通過。

4萬億2.0版出爐
中國經濟上半年減速勢 頭有點超出市場預期,無論PMI的回落還是投資、消費及工業增加值皆創出許多年以來的新低,顯示經濟下滑憂慮仍在加深。今年第二季GDP增長率只有 7.6%,是近三年內最低,不容爭辯的事實是6月起政府投資明顯加快,審批亦在加速,大工業、大項目加上鐵道部已獲銀行2萬億元人民幣意向信貸額。

盡 管官方否認已推出「4萬億人民幣2.0版」確保今年全年GDP增長率仍有7.5%,但危機之下政府投資先行似乎已成為中國政府的一種慣性,這次會否一如 2008年底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刺激方案,引發2009年出現大量信貸吹起了樓市和股市的泡沫,到2009年8月人行又須要收緊信貸?政策的難度在於 放水容易收緊難,美國政府亦面對同樣難題。

今年央企已決定在廣西投資高達1032億元人民幣、海南省2288億元人民幣、重慶市更高過 3506億元人民幣,還有福建、湖南、四川的投資都十分可觀。如此一來是否為未來通脹率回升提供新燃料?又再一次重蹈不能指望出口貢獻、內部消費因為居民 收入在分配上失衡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非一日之功可以扭轉,最後還是透過政府投資去保持GDP增長的覆轍?和2008年底不同的是,這次官方的態度是 「只做不說」,令市場留下不少迷霧;另一不同是2008年底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刺激方案出台後,國營銀行亦提供10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貸款,這次「4萬億 2.0版」背後,國營銀行並沒有大量新增貸款,但因此造成國進民退的效果卻一樣,令國企及地方政府企業進一步壟斷市場,民企生存更加不易。

國進民退成趨勢
「十 二五」規劃要求國退民進的目標已蕩然無存。中國資源分配經濟效益較美國低50%的理由是大量國企充斥市場,導致資源濫用,過去10年中國消費市場上升 4.27倍,不可謂不快,但分化情況嚴重,例如高端產品市場仍然繼續增長,反之國產貨卻停滯不前,形成消費力外流。中國經濟增長率自2008年起進入失速 期,到2012年保持GDP增長7.5%亦有難度。

經濟上有所謂「收斂理論」,即人均收入愈接近OECD國家水平,增長率愈慢;與 OECD國家水平距離愈遠,一旦起步速度往往很快。1978年中國人均收入只是香港人二十分一,自然跑得很快,目前中國城市人均收入已是香港人三分一,自 然跑得慢一點。其次是外圍因素,1982年至2007年美國經濟處於繁榮期,中國出口量很大,占全國GDP40%左右,但附加值很少,只占人均收入 12%。外來需求大,拉動中國GDP高速成長,2008年金融海嘯令美國經濟進入調整期,對中國出口需求增長放緩,中國GDP增長率失速十分正常。

第 三個原因是中國政府決定由2009年起改變過去以出口拉動經濟的模式,改為由內需帶動。為防止通脹率升溫,減速成為一種需要。根據哈佛大學教授 DwightPerkins在2010年發表論文指出,人均收入一旦進入10000美元至16000美元(按2000年購買力計),GDP增長速度一般都 下降至5%或以下。

中端產品漸衰微
去年中國大城市人均收入在7000美元,相信到2020年才真正進入失速期,上述跟個人在2009年3月所指出的《論勢》估計接近。中國自2008年起經濟進入十年左右高原期,換言之,中國GDP增長率不應繼續失速下去。

美 國加州大學三位經濟學家Barry Eicpengreen、Donghyun Park和KwanhoShin教授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一個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一旦人均收入是美國58%的時候便會失速,最佳例子是日本。換言之,中國經濟 已結束過去30年平均每年GDP11%的增長期,進入另一增長期(7%至8%)。進一步失速期估計在2020年。

李寧(2331)由 2004年上市初期的1.95元,上升至2007年10月的32元後,回落到2009年的9元,再上升到2010年的31.95元;形成雙頂後,回落至最 近的低位3.70元,波幅之大令人咋舌。2007年股價上升是投資者對2008年中國舉辦奧運的期望,2010年的高價是以為李寧品牌可以進軍全世界,事 關李寧公司贊助不少運動員參加今年倫敦奧運。

可惜事與願違,李寧一如過去香港不少品牌陷入中產階級的陷阱,例如鱷魚恤(122)、金利來(533)...... 許多人以為社會上最多是中產階級,因此向中端市場發展沒有錯。以過去香港經驗,當中產階級收入漸豐,消費便由低端市場走向中端市場,形成鱷魚恤、金利來等 大行其道,但中產階級消費不會停留在中端市場,而是逐漸向高端市場上移。今天香港中產階級大部分穿外國名牌服裝、女性皆用外國「名牌」手袋,市場上只有中 低端,例如佐丹奴(709)或G2000等可以生存;其次是高端產品,如外國品牌,大部分中端產品反而失去生存空間,包括思捷環球(330)。令人擔心是中國消費市場亦進入低端產品及高端產品可以生存、中端產品生存空間則愈來愈窄的時代。

「時間」換「空間」
中 國制造業進入轉換期,從2007年以前的薄利多銷,改為提升產質量素、改善邊際利潤、放棄高增長。國家政策是希望中國制造業日後占GDP30%左右,因為 制造業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上述政策,過去德國推行得十分成功,德國房地產一直平穩發展,從來沒有泡沫,制造業除了大企業外,不少中小企一樣可以生存, 產質量素更達世界一流水平,上述經濟結構令德國經濟一直維持良好增長,不似日本自1990年房地產泡沫爆破至今未能複蘇,甚至像美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 後亦失去動力,但中國經濟能否模仿德國而取得成功?

由於中國房地產城市化的趨勢繼續,長期而言,「上」的壓力仍很大,另一方面來自政府 政策及銀行壓力,短期「下」的壓力亦少。國家政策要求樓價小幅下調兩三年,隨著人均收入提高,政策可以逐步放寬。即國家政策是以「時間」換取「空間」,一 切以維穩為主,以免出現類似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時香港的情況。

在新興市場(不包括歐、美、日),人們仍傾向買磚頭、賣出股 票,此一趨勢在中國亦一樣,至今仍未見改變。今年中國每1000人擁有52架私家車,較OECD國家每1000人擁有100架有距離,但同新加坡39%家 庭有車、台灣20%家庭有車比較,中國大城市家庭已31%擁有私家車。7月份廣州市政府宣布限制市民購車,中國汽車市場由過去高增長期進入低增長期,未來 內地汽車股應否繼續睇好?

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公布仍在研究應否補貼農村購買汽車(2009年政府曾提供補貼給市區居民購買省油汽車),政府不認為中國農民應擁有私家車;加上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上升5.5%,看來並不需要進一步的刺激計劃。

穩中求變難度高
香 港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情況仍在擴大,最高收入20%的人口,無論政府推出任何政策都可成為受惠者,最低收入30%的人口由於有政府社會福利保障,問題亦不 大,最慘是占50%人口的中產階級,既上不了天堂又落不到地獄,只有半天吊。收入分配不平衡令市民質疑特區政府的公義及公正,今年7月又再次引發大量人士 上街遊行。富二代的誇富行為亦刺激起普羅大眾的公憤。

CY上台後如何實現「穩中求變」?如何令年輕人買得起樓?如何不影響小業主手上的 財富。外國名牌商店已將香港零售鋪租金炒至天價,如何令本土中小企業仍有生存空間?求變容易,例如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求穩亦易,例如曾特首的孫九 招。最難是穩中求變,既要「穩」又要「變」,互相矛盾。講就易,做便難,更何況2008年起香港經濟已進入回落期,或叫GDP低增長期,看來CY還是少說 話多做事,拿出成績來,才叫人心服口服,沒有成績一味接觸群眾是沒有用的。

2008年起,香港進入「贏家獲得一切」的時代,如你的公司不是行業龍頭,便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在經濟回落期如果仍想投資,請買龍頭股,投資策略應以謹慎為主。小心在草叢內的蛇,個別股份股價隨時可以下跌70%或以上,如不及時止蝕,一旦被蛇咬可以毒發身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