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

奢侈品的價格謎局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
如今凡是與時俱進的奢侈品銷售商,大多會十分重視中國的春節銷售,甚至遠在巴黎、倫敦與迪拜的高端商店都不例外。今年春節期間,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的一檔關於奢侈品高昂售價的專題報導,讓人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奢侈品銷售商是如何地歡迎來自中國的買家。不過,一些業內的人士卻因為其中爆料了某些行內陋規而有點緊張——尤其是節目中提起奢侈品公司故意提高自己在中國的零售價格一事讓他們覺得有點“躺著中槍”的感覺——生怕由此引發出一連串的麻煩,如物價稅務部門的核查、消費者投訴等等。


其實,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大體以2000年為界限,之前除了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與大品牌之外,眾多中小獨立品牌,不管其在全球的定位多麼高端,都不能夠完全約束自己的銷售商在中國的市場行為,諸如偷逃各種稅費、與商場方面的各種灰色交易等時常發生。其原因在於當時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有限,而各種進口的高端奢侈品不僅價格過於昂貴,且往往沒有多少人了解其傲人的背景,加上當時做奢侈品銷售的從業者也魚龍混雜,遠沒有眼下那麼規範的素質與國際水準的技巧,其結果當然是銷售方面的艱難乃至入不敷出,由此引發出一系列的混亂甚至不時會出現失控的局面。


自從2000年以後中國內地的市場飛速發展了起來,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全球的奢侈品市場遭受重創,從此各家奢侈品企業都不敢忽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以瑞士鐘錶為例,有評論家甚至以在中國開設專賣店的數量為指標來分析歷峰集團旗下眾多高端手錶品牌,那些在中國開設專賣店較少的都被列入“出局者”名單,事實證明類似的論證雖然帶有搞笑的味道,但大體與事實或者更加科學的研究符合。


回到奢侈品在中國售價高昂這一話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眾多的奢侈品就試探著在中國的市場上開始銷售。進入中國之初可以說絕大多數是慘淡經營,其高銷售成本導致的高於全球其它市場許多的零售價至今深入人心,養成了中國的消費者到香港或者歐洲與美國去買奢侈品的習慣。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最近的10年裡面有了微妙的變化——


正是在歐洲、美國與日本這樣的傳統奢侈品市場大幅度萎縮或者停滯不前的背景下,在中國市場上擴大銷售成為絕大多數高端奢侈品牌的首選——雖然如今中國人出境旅遊的機會越來越多,但畢竟仍然有相當龐大的人群不經常出國,而且僅為購買某一件奢侈品而出國也不現實,於是橫亙在奢侈品公司與中國市場本地消費者之間的中國與歐洲、美國等地市場的價格差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對於價格差,廠家一般經常會使用多種方法來消弭:如盡力從全球市場角度來定價,抬高香港等地的零售價來為中國內地商家促銷。優先供應中國市場熱銷產品,造成其它中國遊客的熱點地區缺貨。推出一些只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特殊款式產品等。


有關奢侈品價差的難題,其實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與眼下的中國相比可謂有過之無不及——當時迷戀手錶收藏的日本買家週末飛一趟香港買表,飛機票加旅館與餐飲花費加在一起都比在日本買同樣的東西便宜。如今,日本甚至成為眾多名表愛好者的淘寶聖地,雖然價格依然比香港等地稍高,但特別款眾多,值得為此多花費一點,更不用說眾多水貨與二手貨也蜂擁而來,讓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都有合適的選擇。幾年或者十幾年後的中國奢侈品市場會不會重現日本現在的情形,至少對於我這樣生活在中國上海的人是希望如此的。(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薛莉Shirley.xue@ftchinese.com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