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

金價難重上1242

石林

有一句廣東俗語云:「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以此來形容上周美股與金銀市的迥異表現頗為貼切。最近一次聯儲局議息過後,標普500指數創出歷來新高;金價卻進一步跌至今年低位,銀價更挫到4年來的低水平。

財經新聞一邊說,聯儲局並無暗示提早加息,刺激美股造好;另一邊又說,金市憂慮利率回升,續向下挫。如此報導及解釋,不啻有點滑稽。

事實上,美股與金銀價格走向背馳早非上週的事,在整個QE3期間已大致如此【圖】。聯儲局自2012年9月13日推出QE3至今,剛好整整2年了,而且很可能在下個月正式結束。此期間內,標普500指數上升了39.95%,美元匯價也上升了6.42%,10年債券孳息率則回升了46.33%。而同期的連續商品指數卻下跌16.67%,金價則跌29.83%、銀價更跌達46.69%,後兩者的跌幅比商品跌幅竟然更大。

然而,至今有不少人仍抱著簡單的直覺思維,認為美國既然推行量化寬鬆和零利率政策,必然導緻美元崩潰、通脹重臨,定有利金銀價格。在實際發展與上述想法不符時,仍不去認真檢視,重新思考問題;敝欄作者早前也有類似的思維,但到QE3期間也隨客觀事實作出改變,在​​此期間從來沒再看好金銀價格,因而遭到金甲蟲們的冷落。

現不妨回顧美國先後三輪QE的大概情況。 2008年9月金融海嘯出現,隨後的11月聯儲局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在這前後6年時間,美國貨幣基礎從8748億元(美元.下同),暴增至4.15萬億元,增幅4.7倍;同期的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從9950億元,膨脹至4.42萬億元,達4.4倍。

但當局這樣的政策,卻破壞了資本市場和扭曲資產價格,懲罰了儲蓄者。銀行把近年大量發行的貨幣用作債券利差交易,部分投入股票市場,而極少投放到實體經濟領域,於是導致貨幣流動性不升反遞降。國內生產總值對貨幣基礎的比率(即貨幣流速),從金融海嘯發生時的17.2下降至今的4.4,差不多抵銷了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此令通脹受遏制,於是造成儘管貨幣供應大增,但商品價格表現依然不振的局面。

銀價續走低 下探17.2元

上述現像在QE3期間表現尤為明顯,先進分析者和投資者察覺到這點,再而觀察貨幣流動性仍未有改善跡象,於是改變繼續看好金銀價格的觀點。

SPDR投資者即使不算是先進者,但可算尊重現實者。至上週五其總持金量減縮至776.44噸,為2008年末以來的新低水平。對沖基金也不見得經常是先進者,其目前在期金市場仍持著淨好倉,主要是於6月底至7月初購入,以現價來說是虧損的。在期銀市的虧損更大,他們購入高峰期是7月中,淨好倉量達頗極端的4.59萬張合約,如今變為淨沽1700張。

金市相繼出現三個不良訊號,連同早前相對較好的金礦股指數也明顯轉變,金價將回試考驗大調整期的最低位1182元。在此之前,於1198至1206元地帶或有爭持,短期超賣亦會引起反彈,惟在1228元及1234元已有回升阻力,恐難再重上1242元。

銀價已跌破大調整期的最低位18.2元,現價17.8元,市勢將下試17.2元,即使短期超賣引起反彈,惟18.2及18.7元已有阻力,恐難再重上18.9元。

最後想重申,掌握基本因素和主要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消息和價位只是次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