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星期二

烏克蘭銀行接連倒閉,政府將最大銀行國有化



烏克蘭危機作為 2014 年最大的國際政治焦點似乎已漸漸淡出民眾的視線,但實際上其影響不只是在政治或軍事上,連帶讓烏克蘭的金融體系也產生問題。基於與俄羅斯的關係惡化,許多銀行業務出現問題,再加上國內政治腐敗,許多民眾已不再信任銀行,在 2015 年烏克蘭許多銀行接連倒閉,如今烏克蘭最大的私人銀行也將被政府收歸國有,以防金融體系崩潰。

在去年 7 月,烏克蘭的國有銀行 Oschadbank 就曾因為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後,拒絕償還當地民眾的存款而與俄羅斯引起糾紛,俄羅斯直接將當地銀行資產變賣,其中有約 3000 萬美元資產是屬於烏克蘭大亨 Igor Kolomoisky,他也是半島上另一家 Privatbank 的大股東。俄羅斯官方表示,這筆錢將用以補償儲戶。而今年 2 月俄羅斯存款保護基金發言人 Andrey Melnikov 指出,因為烏克蘭沒打算還錢,所以克里米亞向 Oschadbank 以及 Privatbank 的借款也無須償還。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紛爭,使其銀行體系遭受打擊,原本正常的業務管道也紛紛斷鏈。

官員也不信任銀行

不僅如此,烏克蘭國內的貪腐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迫於歐盟壓力,烏克蘭國會在今年 11 月立法讓將近 5 萬名政府官員及議員公開其財產清單,而其中所揭露出的訊息更為驚人。包括總理 Volodymyr Groysman 在內,大部分官員的資產都存在國外或以外幣計價,非常明顯的是在迴避烏克蘭國內的銀行體系。由反貪腐機構提出的報告顯示,甚至是負責穩定貨幣體系的央行行長 Valeriya Gontareva 也將約 180 萬美元的資產存放在美國。不過也有經濟學家表示,這是因為政府官員必須要為自己未來的貪污找正當的收入理由,所以不能只申報國內資產。

而在這些富有的政治菁英都在迴避銀行體系的同時,18 日烏克蘭政府在內閣會議後表示將會把其最大的私人銀行 Privatbank 收歸國有以避免因這兩年來與俄羅斯衝突所造成的金融危機。政府強調,此舉是銀行與國際貸款機構之間協調後的結果,將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定運行。政府聲明指出,烏克蘭銀行這兩年來一直依靠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而來的數十億美元,且陸續清理了幾家銀行部門,但由 Igor Kolomoisky 控股的 Privatbank 其存款佔了整個烏克蘭的 1/3 ,而其不足資本仍有數十億美元,為了避免其倒閉後致使金融體系崩潰,政府決定將其收歸國有。

與政治糾纏不清

Igor Kolomoisky 不僅是銀行大亨,其業務遍及烏克蘭各行各業,包括電信及石油,且本身也是對抗俄羅斯分離主義的金主之一。不過此舉仍然遭受到部分官員的反對,因為這等於是拿納稅人的錢去資助富豪。不過事實上,烏克蘭並沒有將私人銀行國有化的相關規範,據稱政府計劃通過央行發行國內債券以注入新的資本到銀行。

央行行長 Valeria Gontareva 表示,將會盡速公布細節讓整個銀行體系能順利過渡。不過,此聲明似乎也牽動著東部的戰情並傳出傷亡,且作為反分離主義的 Privatbank 也在上週被傳黑函指出,其國有化將會傷害銀行存戶並將破壞國家政治局勢。儘管表面上看, Privatbank 的國有化是為了滿足歐盟的援助條件,但仍然間接打擊了歐洲債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