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王冠一:通脹威脅 溫水煮蛙 - 亞洲時報

縱使美國聯邦儲備局口口聲聲指通脹仍然受控,但最新公佈的消費物價數字卻顯示,通脹正在醞釀。美國今年兩度發售通脹掛鈎債券〔TIPS〕均出現負利率,更加反映市場對通脹看法與官方存在極大分歧。

美國上週四拍賣130億美元通脹掛鈎債券,最終接受價為-0.089%,較1月拍賣的中標價-0.046%更低,亦是歷來僅見的兩次負利率成交。通脹掛鈎債券是以中標價加上消費物價〔CPI〕作為利率,投資者願意接受負利率作為購入價,意味他們相信通脹在未來十年會升溫。事實上,美國10年名義孳息與10年TIPS現時相距2.38%,亦即是投資者預期未來十年平均通脹會有2.38%。即使是負利率,買家仍甚為踴躍,由銀行及基金經理組成的「直接投標者」,購買比率達21.1%,較過去4次平均的14.1%高出接近五成,以外國央行為主的「間接投標者」購買了40.4%,亦較過去數次平均的36.8%為高。

剛於3月中公佈的2月消費物價指數,較1月上升0.4%,是近10個月最大單月升幅。汽油價格上升3.2%,便佔去整體升幅逾八成;扣除了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通脹升幅僅為0.1%。與去年同期比較,名義通脹升幅為2.9%,低於過往近百年(1914年至2010年)平均的3.38%%,扣除食品及能源後的核心通脹年率則為2.2%。另一反映通脹的指標是GDP平減物價指數,由2010年的1.2%升至去年的2.2%。

雖然食品價格升幅已有所放緩,但油價仍然升不停;美國上週五全國無鉛汽油平均價升至每加侖3.91美元,進一步逼近2008年7月最高位的4.11美元,不少大城市包括加州、華盛頓及紐約等的平均汽油價均已升破4美元,美國國民用於食品及汽油所佔收入比率亦攀升至15%,而歐洲家庭用於交通、照明、取暖和煮食的能源支出佔收入比重,亦由歷史平均的6至7%及去年的9%,逐漸升至接近11%。油價攀升對通脹的影響,不言而喻。

本來,歐美亞多國爭相印鈔,例如聯儲局於2008金融危機後資產負債表擴大了3倍、歐洲央行向銀行釋出逾萬億歐元平錢、日本央行加入不沖銷干預〔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行列,以及中國貨幣供應以每年逾20%的速度增長,通脹不可能不升溫,只不過全球一體化,各國同時間印鈔,匯價反而未有顯著貶值,而債務危機導致金融體系陷於癱瘓,減慢了貨幣的流轉速度〔velocity〕,亦令貨幣氾濫轉成通脹的過程不尋常地長久。

聯儲局一再重申,失業率偏高,工資受控,對通脹毋須過慮,但實際上,覆巢之下無完卵,通脹殺至已發展國家,只是時間問題。美國未出現的工資通脹,早已於世界工廠的中國肆虐,中國樓市亦由於熱錢湧入而呈現過熱;另一人口大國的印度,通脹更是接近雙位數字,反映通脹已非冰山一角。新興經濟體的通脹,會透過貨品出口價提升轉嫁至已發展國家,歐美等發達國家最終亦無法置身事外。

說通脹是溫水煮蛙,不知不覺間悄然殺至,並非危言聳聽。美國股市有個別板塊已出現泡沫,例如消費類股份市盈率動輒超過20倍,互聯網股份的PE更是瘋狂,遠比金融股、能源股及電訊等板塊為高,情況與過剩的貨幣供應亦難脫關係。

美國今年兩度拍賣10年TIPS均出現負利率,其實已向市場傳遞了通脹逼在眉睫的信息,若對通脹威脅掉以輕心,須提防失諸交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