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林行止:不可捉摸有若世事

五、龍和九有緣,以九字與龍扯上關系的物事甚多,如龍生九子、九龍壁及九龍等。

龍所生的九子(沒有龍女?),傳說皆不成龍,牠們不僅外形各具特征、個性奇特且各有所好(說各有特異功能亦可)。「九子」是霸下(似龜)、螭吻(似走獸)、蒲牢(似龍但體積較小,性好鳴叫)、憲章(似虎)、饕餮(好飲食)、蚣蝮(好飲)、睚眥(好殺)、狻猊(似獅)、椒圖(似螺蚌);此九種比「乃父」的形象更離奇古怪的靈物,點綴著宮殿、廟宇、民間建築及衣物之上(大家也許都見過廟宇之頂之簷那些張牙舞爪、龍飛鳳舞、似龍非龍靈物的塑像或雕刻),牠們肯定是古代工匠根據神話上的描述「打造」而成,由於神話版本繁多,加上各地方言有異,「九子」的稱謂以至形象遂大不同,因此各地廟宇的裝飾物並不一致,就工藝品的角度來說,也許可說是多姿多采。

二十世紀初期任北京海關代理總監(ActingCommissoner)、一九二八年任香港大學中國官話主考(? Examiner in Mandarin)的英人威廉斯(C.A.S.Williams),熱愛中華文化,對「漢學」用功甚勤、涉獵很廣;一九四一年在上海出版一本可稱為中國民俗百科全書的《Outlinesof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Motives》,中文可譯為《中國的象征體系和藝術動機概述》,「藝術動機」,頗為費解,筆者因此鬥膽設想Art Motives為ArtMotifs之誤植,果如是,譯為《中國的象征體系和藝術圖案》便較合理。

無論如何,書中所記物事不少筆者未之前聞,可知作者學識相當淵博。書中說龍,便用了十二、三頁篇幅(圖文並茂),但威廉斯說「龍五公子」為朝風、「龍六公子」為蚩吻,肯定擺了烏龍,因為據古代典籍,「龍二公子」螭吻,有蚩吻、鴟吻、鴟尾及嘲風的稱謂,「龍兄弟」序列的正誤且別去說,但朝(嘲)風和蚩物顯然均為螭吻的別名,威廉斯顯然混為一談……。中文太難民間神話傳奇太離奇複雜,西洋漢學家常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小錯,真是見怪不怪。

九龍壁我國各地都有,其中當以北京北海公園及故宮的最膾炙人口,山西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的「黃椽木九龍壁」亦遐邇知名;大陸以外的則有台灣新北市三芝的「真龍殿雙面浮雕九龍壁」及香港赤松黃大仙祠的九龍壁。九龍壁是有九條活靈活現神龍的琉璃影壁,多為明、清皇家的室外裝飾,但何以要用九數而非其他數目的龍,必有曆史及玄學根源,只是筆者不清楚而已。九龍壁的涵義,也許看英譯NineDragon Spirit Screen較易理解。

至於九龍之名從何而來?有人以為是新界北部有山形似九條龍而得名,但此顯然為穿鑿附會之說,以實際上並無此山。有學者引述《新安縣志》卷八〈兵刑志〉,指一五七三年明朝時已有九龍之名,而此名亦出現在該縣志卷三〈地理志〉,惟叫「九龍村」(又有「香港村」)……。清康熙六年實施遷海政策,近海窮村的村民不少遠渡重洋謀生,「九龍村」村民在數年間「遷海」一空,且為窮鄉僻壤,並無留下任何村史的紀錄,而後之學者更無法找到村民一問村名從何而來……。今人所知的只是Kowloon為九龍的粵語直譯,九龍之中英文名,俱佳,其來源無從稽考便不必費神去翻書了。如今大家應關注的,也許是它何時變為Jiulung。

六、
記不起哪一年寫生肖,曾提及十二生肖各有不足的生理特征,而龍的「不足」是無耳;就動物學的角度看,「無耳」似乎不等於沒有聽覺,但在我國的古老傳說中,龍無耳遂什麼都聽不到,失聰因此稱為與龍同普通話發音的聾;龍下加耳,以字面理解,應該是有聽覺,但其意反是。十二生肖的生理缺陷如鼠無腦、牛無牙、虎無頸、兔無唇、蛇無足、馬無趾、羊無神(眼珠不能轉動)、猴無腮、雞無腎、狗無味(沒有味蕾)及豬無壽(養豬為食其肉因此其命不永),今人看來,當覺其荒唐不可信,然而,這便如「女人是男人肋骨造成」一樣,均為民智未開科學未昌明解剖學未發明前的「民間智慧」,現在當然不必認真看待。不過,不得不一提的是,說生肖的傳說說「龍無耳」,但《太平禦覽》卷五五六引漢朝青烏子(據說後人偽托)所撰的《相塚書》則記「凡葬龍耳,富貴,出王侯……」(在龍體不同部位的地方下葬得失差異甚大),龍顯然有耳,且墓穴若取龍脈的耳朵部位,後人「大發」!其實,龍是想象之物,無耳有耳,不必深究。

說及喪葬習俗,順談談龍在此中的作用。古人有「視死如生」的觀念,又認為「塚(墓)以藏形」,因此開始講究儀禮的漢朝重視墓葬,其儀式有規有矩,十分嚴格。古人以為人死後魄隨肉身消失而消滅,魂則雜開肉體而成鬼(《禮記.祭法》:「……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這便是「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因為有魂魄之分,因此既有招魂等葬禮,複有鎮墓之獸以食一切進入寢魄的墓穴的螭魅魍魎,以保魄不為妖魔所噬;而鎮墓之獸有四,此為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牠們「如鳥之翔,如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讓牠們守墓護隨形骸降入地底掌管人體的魄,後人便可「高枕無憂」!按青龍、白虎人所共知,朱雀與玄武則為罕見之「物」,朱雀為「鬼、柳、星、張、翼」合體的鳥,玄武則是「牛、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這些解釋使人愈加胡塗。

除了帝皇,佛教道教都有很多附會龍的神話,加上占星、風水以至相術,亦有種種與龍相關的說法,龍因此可說深入中國人的「靈魂深處」,中元節(端陽〔午〕節、解節)賽龍舟(因此亦稱龍舟節),便是把賽艇造成龍形以驅魔送災(其作用與守護墓穴同),以古人擔心「疵癘夭劄」(妖魔瘟疫)為禍,遂用凶神惡煞的龍形之船並大鑼大鼓及劃艇者的呼喝聲把之驅走嚇跑趕往大洋(這是硬功,軟功是「賄以牲酒紙錢」)。換句話說,現在龍舟競渡之時,正是古人禳災驅魔之日。順便一提,龍舟競渡與紀念屈原完全無關,見史學家江紹原的〈端午競渡本意考〉(收在王子今編《趣味考據》,雲南出版社),這篇原刊一九二六年二月北京《晨報副刊》的長文(分三天連載)指出「龍舟競渡的真原始,必須離開屈原、伍子胥、勾踐等等去求,是毫無疑問的」。

由於龍存於國人腦海中已有上萬年的曆史,有關紀述亦特別多,為舊時書生必讀的《周易》,其「幹卦」設定六個階段(如潛龍勿用……群龍無首),玄之又玄(大有哲理),便可抄上一千數百字。不過,筆者以為這些「龍事」寫之者眾,人人耳熟能詳,最好「不贅」。龍是想象之物,因為說得多寫得濫,因此大家都說是似有若無的靈異,其實根本存在。筆者寫慣有實據的文字,寫龍便愈寫愈不是味兒,就此擱筆為妙。有一點「寫後感」是,今年世事紛亂,絕不易測,此與飄忽無形的龍不可捉摸,倒無二致!

前天附和眾說,指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金弓即在網上留言,指「龍絕非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國皇帝的圖騰」;若在封建時代「敢稱龍的傳人,早被推出午門斬首!」非常正確。國人敢公開說是「龍的傳人」,應是推翻帝制後的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