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好文推薦_新興市場貨幣的理想與現實





新興市場經濟增長迅速,貨幣卻升值緩慢。理想與現實出現了偏差。明智的投資者,需要懂得偏差何在、名義匯率與實際利率的本質區別、以及新興市場的發展策略。 Business Insider網站進行了系統剖析,編譯如下,僅供參考:

用數據說話

新興市場貨幣一直是投資熱點。市場通常認為,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升值,則可以從中大撈一筆。然而,事實總比想像複雜。縱觀歷史,做多新興市場貨幣的回報並不豐厚。

從2002年底到2013年四月,新興市場貨幣平均升值1.5%(若採用不同衡量方法,這一升值幅度為2%。這個消息不算壞,但也稱不上有多好,畢竟,這一微幅升值發生在新興市場投資的全盛期。

讓我們細看一下貨幣升值的歷史。 JP摩根新興當地市場指數(ELMI+)提供了很好的工具。這一指數追踪了新興市場貨幣短期市場的投資總回報率。利用這一指數,我們構建出不同時點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的估值。結果列在下面,並不振奮人心:最近十年裡,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每年升值1.5%,共升值了17%;但大部分升值都發生在前兩年。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的量化寬鬆使美元相對貶值,但新興市場貨幣並未因此上漲。





難道理論錯了?

經濟理論並沒有錯,錯的是市場對它的理解。理論說,如果新興市場的“實際”經濟快速增長,是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那麼,其貨幣應該相應升值。注意,理論中的關鍵字是“實際”,這正是目前諸多討論所忽略的。實際匯率反映了不同國家

首先,讓我們釐清“實際匯率”“名義匯率”實際匯率關注的是商品,也就是在美國買漢堡包所用的美元,換成人民幣,在中國能買多少個漢堡包。名義匯率關注的是貨幣,也就是一美元,能換多少人民幣。不難看出,“實際匯率”很少受到通脹影響,它關注的是生產能力、進口、出口等實際變量;“名義匯率”則明顯受到通脹影響。

問題在於,理論所預測的,是“實際匯率”,它受到生產率的影響;而市場投資所關注的,以及平時所能得到的匯率數據,是“名義匯率”,它只關注貨幣兌貨幣,並不關心這一貨幣的購買力,將受到通脹的衝擊,通脹越高,則“名義匯率”貶值越多,但“實際匯率”不受影響。

如果我們把通脹剔除,從名義匯率反推出實際利率,新興市場貨幣的確顯著升值,與理論預測一致。從2003年以來,新興市場的通脹累計比美國高出37%,使其貨幣承受名義上貶值壓力。在計算實際升值幅度時,需要把37%加到名義升值幅度上,才能剔除通脹的影響。這樣一來,在原來17%的基礎上加上37%,實際升值幅度超過了50%,相當可觀。

下面,我們提供更加嚴謹的證據。對於新興市場,利用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和更加便捷的加權方法,我們重新構建了“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下面是新興市場匯率與美元的對比,左邊是名義匯率對比,右邊是實際匯率。估算顯示,新興市場名義匯率相對美元升值19%,與前面估算相近。新興市場實際匯率相對美元升值39%,儘管沒有前面的簡估結果驚人,但與名義匯率相比,升值幅度是其兩倍有餘。





投資風向標

投資關注的是名義匯率。從目前趨勢判斷,以名義匯率衡量,新興市場貨幣仍有升值空間,但不會全盤升值,而是不同幣種有升有降。事實上,名義匯率升值,會損害該國的出口競爭力,進而影響經濟增速,因此,很少哪個新興市場想讓貨幣升值。對於出口為生的它們而言,努力抑制貨幣升值才是正常的。當然,對於發達國家,就不會如此恐懼貨幣升值了。

這樣一來,投資者需要慎重選擇幣種,要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形成貨幣投資對沖機制,從而控制風險。

另外,投資者需要綜合考慮貨幣投資與其他投資。選對國家,選對貨幣,選對產業,選對收益率,選對期限組合,才能綜合創造最佳收益。



wallstreetc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