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inanceandeconomics.org/Articles%20archive/22011.03.17%20Money_to_metals.htm
How precious metals will replace fiat money
It i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the global banking system unravels. For those of us planning for life after such an event, it is time to think what might replace fractional reserve banks and the paper money that is their stock in trade, but first we must understand why modern banking is certain to fail.
The seeds of the banks’ destruction lie in the 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 whereby banks lend out many times their capital. The problem with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is that if a number of a bank’s depositors decide to withdraw their money at the same time, the bank might only be able to satisfy a fraction of the demands. This is the permanent state of modern banking.
In our hearts we know this, but we have confidence that bank runs will not happen.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climate this view is dangerously complacent. The five to ten per cent of core capital in each of the large international banks is badly impaired, with these impairments swept under the carpet by accounting standards designed to conceal the true position instead of inform creditors. Again, we all know this.
However, it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ere will be a global slump in business activity, as higher inflation kicks in and interest rates inevitably rise. Banks will face an escalation of bad debts as a result of higher interest rates that will eliminate much, if not all, of their remaining capital. Unfortunately, the abilities of governments to back-stop the banks are now very limited, because of the unprecedented deterioration in government finances since the first banking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nature of modern banking exposes even relatively sound banks to risks from bad debt contagion, if not at first hand, then through interbank relationships that were previously sound. The collapse of Irish, Portuguese or Spanish banks has the potential to undermine British, French or German banks, and therefore all their counterparties elsewhere. There are many chains of risk like this, respecting no borders. While there is much that can be done out of the public’s sight, it will be very difficult for governments to foist a second banking rescue on their electorates, because they have unwisely encouraged everyone to believe banks and bankers are evil and do not deserve public support. For this reason the only option central banks have is to continue to flood the financial system with new money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lationary effects of contracting bank credit. This new money in the central banker’s mind can be directed to supporting the weaker members of the banking system, and in the Keynesian mind, provide vital economic stimulus. But since successive tranches of new money are having less effect, the amount required continues to escalate.
This is why central banks are unable to stop issuing paper money, because to turn off or even to restrict the flow of the money-tap would fatally undermine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ector. For this reason central banks have no option but to deny that inflation is a growing problem, otherwise they have to stop printing money and let interest rates rise.
So put simply, the future we face is that the entire banking system will sink, along with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paper money.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has been with us too long, so we have to consider what will replace it, having no working knowledge of any alternative. In doing so, we also have to consider what we want the bank of the future to do.
The original function of a bank was to hold deposits safely, and facilitate customers’ payments. If a bank lent money to a borrower, it had to be the bank’s own money and not taken from deposits entrusted to them by depositors for safe-keeping. It was clearly set out in Roman law that to take a deposit and then use it for your own purposes is theft, and that is still true for all of us today, unless you have a banking licence. However, a loan to a bank is an entirely different thing,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is clearly established. Like any business, a bank can use a loan for its own benefit, and in the event of the borrower’s bankruptcy the lender is simply a creditor. It is these two basic relationships, depositor and lender, that get rolled up into one by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There have been many instances of governments exempting banks from Roman legal principals over deposits, usually because it has allowed governments to borrow money in greater quantities. This is as true today as it was in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for the Florentine and the Catalonian banks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he Medici Bank in the fifteenth, the banks of Salamanca in the sixteenth, John Law in France in the eighteenth, and finally the 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 supervised and guaranteed by central banks since Peel’s Banking Act of 1844.
These are just some examples of banking systems which start off respecting the custodianship of deposits and then sequester them for their own use. The fact that all this has happened before with predictable outcomes nails the lie that this time is different, or that we are now more sophisticated in our financial knowledge. The co-mingling of deposits, loans and bank capital almost always ends with bank failures, which is the true precedent for today’s banking outcome. Our banks have highly-geared balance sheets in uncertain times: these are precisely the conditions that end with a run on deposits, and because the global banking system is already under great financial strain, it is hard to see how they will avoid the mass failure predicted by the history of human behaviour.
The failure of the banking system does not deny the usefulness of an institution whose function is to look after customer deposits, but the business model will have to be entirely different. Since these deposits cannot in future be loaned out, they gain no interest; so paper currencies that lose purchasing power are unsuitable as a store of value. The only secure bank deposit system that truly works has to be based on gold and silver.
This true depository service already exists in bullion dealing and depository facilities, the model for which is provided by GoldMoney, based in Jersey[i]. They store customers’ bullion in secure storage facilities with no bank involvement. And they offer the further advantage of storage in a choice of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With little or no modification to their businesses, bullion-dealing depositories can provide this facility to a wider public, allowing customers to access their deposits and make payments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ractional reserve bank.
For example, assume you employ a local tradesman. To pay his bill, you get him to open an account with your bullion-dealing depository, and transfer to him the gold or silver equivalent of what you owe him. His bill is settled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the banking system, and he has the wherewithal to pay his bills in the same wa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nvisage a network of these bullion-dealing depositories settling transactions for each others’ depositors. This network could grow rapidly as the payment system spreads.
The advantages of such a system include self-regulation, because bullion-dealing depositorie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licenced to misappropriate customers’ deposits. And in the event of a banking wipe-out, customers of these bullion-dealing depositories will be in a powerful position, because at the outset they will be the only people able to settle transactions without resorting to barter, physical metal or Weimar-style cash.
It seems ironic that the greatest danger posed to personal wealth, apart from inflation, is from respected, regulated banks. With their demise, and the end of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the need for bank regulation will entirely disappear. Since bank 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two primary responsibilities of central banks, the collapse of paper currencies will leave them wholly redundant, and finished as institutions.
While advocates of sound money will welcome the end of central banks, it will nevertheless be important to protect oneself from the event. A store of value in precious metals held and accesse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banking system appears to be the logical conclusion.
17 March 2011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中國新儲備 天将降大任于白银----论白银的国家战略储备
天将降大任于白银----论白银的国家战略储备 [原创 2011-01-10 01:38:41]
http://15656605.blog.hexun.com/60633105_d.html
钱学深
2010-12-02
美国政府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储备。银币作为货币一直流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后来白银的货币功能被废除。美元纸币一统江湖后,白银被当成普通工业原料被抛向市场。现在美国政府的白银储备已经完全耗尽。其他国家政府也基本上不再拥有白银储备。中国政府在2002年时尚有少量白银储备。2000年以前对白银市场控制很严。后来不知被谁灌了迷魂药,从2000年1月起全面放开白银经营,彻底改变了白银原料不许出口的做法,不少白银主要生产企业直接取得了出口经营权,出口企业还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退税政策。政府鼓励用白银出口创汇。用不断升值的真钱换回不断贬值的纸钱。中国的白银产量和出口量双双大幅增加。成为世界白银市场的主要货源。客观上为国际银行家打压白银价格帮了大忙。但是短短几年下来消耗巨大,元气大伤。到2010年已经明显力不从心,1至8月,出口比上一年同期暴跌60%。
白银是电子,电气,航天,国防,能源,环保和医药等高新科技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世界白银供需关系的日益紧张,白银短缺问题迟早会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早晚会像原油和稀土一样,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加以储备。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白银资源消耗巨大。如不早做准备,过多地廉价出口,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也许几年之后,又因产出不足,供不应求,再高价进口。里外里的赔本。两头都吃大亏。这只是从工业用途方面考虑白银的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性。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白银和黄金一样都具有货币属性。当前随着美元的逐渐没落,世界各国都在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和稳定的全球货币新体系的重大问题。最近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更是公然提出了以改进的新金本位为基础重建世界货币体系的构想。(注1) 至于如何改进,这就要看各国根据自己手里的筹码讨价还价的结果了。美国拥有八千多吨黄金,欧盟拥有上万吨黄金,就连印度民间黄金储备也在一万吨之上。一旦启用新金本位,他们都是大赢家。中国央行手里捏着近两万六千亿美元不断贬值的白条,却只有一千多吨黄金。面临着十分被动的局面。美元如果长期垂而不死,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被长期套牢,不断亏损。美元如果有朝一日“驾崩”,新金本位“登基”。中国又因美元过多,黄金过少,血汗白流,成为最大输家。
2007年《货币战争1》出版之时,书中就已大声疾呼要大幅度增加国家的黄金储备。这不是为了低买高卖投机赚差价,而是为了“谋”后美元时代的“万世”。是为人民币争得新世界货币体系的一席之地。可惜中国金融界缺乏长期的战略思维,对美元的迷恋根深蒂固。在金价从每盎司600多美元一直涨到1400美元这一过程中,反应迟钝,屡失战机。堂堂央行,仅仅增加了500多吨黄金储备。连温州钞房团都不如。其格局之小,目光之短,悟性之差,令人扼腕。几年来形式的发展果然不出书中所料,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美元狂印,世界新货币的讨论等等都一一如期而至。现如今“货币战争”一词已频繁出现于世界各大媒体。对“货币战争”的忧虑更是各国政经首脑关注的焦点。全球“货币战争”已是战云密布,杀声四起,旌旗在望,鼓角相闻。美联储第一轮大印钞票还不过瘾,接着又来了第二轮。谁能保证它不会再来第三轮,第四轮,第N轮?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要守信用,美元稳定吗?守信用吗?当年尼克松单边废除布雷顿体系,悍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一口气对黄金狂贬二十多倍。事先不通知,事后不赔偿,连个道歉都没有。有如此信用记录的货币,让世人如何能有信心呢?如今美国的国力已大不如前了。产业空心化掏空了真实财富的创造力。金融魔术又彻底演砸。其结果是经济严重衰退,债务负担极其沉重。只要这些天文数字般地债务问题不解决,美元的贬值就不会停止,与此相应,黄金冲高的过程就不会中断。中国的黄金储备过少的问题就不可能回避。行动得越早就越主动,损失就越小。行动得越晚就越被动,损失就越大。越往后拖,货币当局的处境就越困难。
尽管中国目前在全球货币战争中正处于被动挨打,伤亡惨重的境地。但是扭转战局,化险为夷,跳出包围,反败为胜的机会并不是没有的。这个机会就是白银!白银对于全世界的高新科技产业而言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如果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传统工业,那么谁控制了白银谁就控制了高新科技产业。中国是当前世界产银量名列前茅的大国。地质储量也相对丰富。这就是中国的资本。在金价每盎司接近1400多美元的时候,白银才每盎司25美元上下。我们决不应该在这样低的价位再继续贱卖这一战略性的宝贵资源。相反应当在此超低价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最小的成本尽可能多地吃进世界上一切还可以得到的白银现货,以及白银矿石,矿产和优良的相关矿业公司的控股权。以目前的银价,一千多亿人民币就可以买进全世界的所有白银存货。国际银行家们不是要打压白银价格吗?好哇,那就将计就计,给它来个一锅端。我们在鸦片战争后失去的几万万两银子也该夺回来了。中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取世界白银资源的绝对控制权。这对中国而言有三大好处:首先是低价储备了今后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不可少的大量战略资源。第二是拥有了未来进行资源交换的大量筹码。在购买原油,铁矿,铜矿等资源时,如果被别人恶意抬价,敲竹杠,白银就成了我们手中反制对方的有力武器。中国手上应该多准备几种像白银和稀土这样的点穴武器。才能不受制于人。但最重要的是当供需关系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白银价格暴涨时,我们手中的白银就与别人手中的黄金一样成了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货币体制下一个重要的货币元素。你手里有八千吨黄金,我手里有几万吨白银。你黄金涨到每盎司一万美元,我白银每盎司也涨到几千美元。这样一来,当将来有一天那些黄金储备大国要搞世界货币新金本位时,我们就可以把银本位与金本位一起捆绑,名正言顺。几千年来,全世界的货币都是既认金也认银。所以如果要恢复金本位,自然而然就会恢复银本位。如此中国虽然在黄金储备上吃了亏,但在白银储备上却可以补回来。这样一来,进可攻世界货币新体系,退可守高新科技产业战略制高点。从而左右逢源,攻防兼备,稳立不败之地。这一战略代价极低,风险极小,收获极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将降大任于白银!
白银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一些投资基金,如果认识到白银的重大战略意义,抢先下手占领这个制高点都是不难做到的。在我们大量廉价出售自己的白银资源时,一些华尔街的ETF基金正在大举吃进。等我们的白银被贱卖得差不多时,别人很可能立刻杀个回马枪,让白银价格暴涨。这样既可以对中国的高新科技产业一剑封喉,又可以在将来的世界新货币体系建立时更大程度地打压中国对制定新规则的发言权。由此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我们在货币战争中的长期被动局面与政出多门,各部门间利益冲突,缺乏长远的金融战略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对此,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小组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国有资产法》、《期货交易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起草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建议“组建中央金委,打好货币战争保卫战”。他在建议中指出:
“军事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财富,可掠夺财富的最佳手段显然不是军事战争……金融竞争是货币战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现代金融具有极强的公司性和国家性。无论四大银行上市还是现代金融的品种设计,岂能交给外国投行和华尔街及香港请来的大顾问们去指挥呢?
我们必须培养又红又专的金融人才队伍。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的领域不在’陆军’制造业,而是在’空军和特殊部队’金融业……我们的’一行三会’该形成一个拳头统一指挥了,各大金融方面军的指挥员一定要由中央直接管辖….组建中央金委,与中央军委一起,让中央拥有两杆枪,培养又红又专的金融队伍,方是我们应付现代世界战争的制胜方略……我们应要敢于反思,掌握主动,能够制定出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注2)
如果真的像刘纪鹏教授建议的那样组建“中央金委”(或类似机构),统一领导,组建一支强大的金融国防力量。将金融战略,经济战略,信息战略,与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融为一体。统一调研,统一谋划,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那么中国在世界货币战争中的被动局面必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能不能摆脱在国际货币战争中老是遭人暗算,经常疲于应付,一贯被动挨打的局面?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全盘谋划,精心挑选,抢先占领一批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制高点?能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找几个紧要环节,打几场关键性稀有资源的歼灭战?能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料敌机先,打赢几个漂亮的金融翻身仗,从而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呢?如果有这个雄心,有这个壮志,那么我们就应当首战攻银,攻银必胜!我们一定能够在白银这个战场上建立起中国金融界的第一座凯旋门!
http://15656605.blog.hexun.com/60633105_d.html
钱学深
2010-12-02
美国政府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储备。银币作为货币一直流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后来白银的货币功能被废除。美元纸币一统江湖后,白银被当成普通工业原料被抛向市场。现在美国政府的白银储备已经完全耗尽。其他国家政府也基本上不再拥有白银储备。中国政府在2002年时尚有少量白银储备。2000年以前对白银市场控制很严。后来不知被谁灌了迷魂药,从2000年1月起全面放开白银经营,彻底改变了白银原料不许出口的做法,不少白银主要生产企业直接取得了出口经营权,出口企业还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退税政策。政府鼓励用白银出口创汇。用不断升值的真钱换回不断贬值的纸钱。中国的白银产量和出口量双双大幅增加。成为世界白银市场的主要货源。客观上为国际银行家打压白银价格帮了大忙。但是短短几年下来消耗巨大,元气大伤。到2010年已经明显力不从心,1至8月,出口比上一年同期暴跌60%。
白银是电子,电气,航天,国防,能源,环保和医药等高新科技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世界白银供需关系的日益紧张,白银短缺问题迟早会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早晚会像原油和稀土一样,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加以储备。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白银资源消耗巨大。如不早做准备,过多地廉价出口,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也许几年之后,又因产出不足,供不应求,再高价进口。里外里的赔本。两头都吃大亏。这只是从工业用途方面考虑白银的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性。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白银和黄金一样都具有货币属性。当前随着美元的逐渐没落,世界各国都在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和稳定的全球货币新体系的重大问题。最近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更是公然提出了以改进的新金本位为基础重建世界货币体系的构想。(注1) 至于如何改进,这就要看各国根据自己手里的筹码讨价还价的结果了。美国拥有八千多吨黄金,欧盟拥有上万吨黄金,就连印度民间黄金储备也在一万吨之上。一旦启用新金本位,他们都是大赢家。中国央行手里捏着近两万六千亿美元不断贬值的白条,却只有一千多吨黄金。面临着十分被动的局面。美元如果长期垂而不死,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被长期套牢,不断亏损。美元如果有朝一日“驾崩”,新金本位“登基”。中国又因美元过多,黄金过少,血汗白流,成为最大输家。
2007年《货币战争1》出版之时,书中就已大声疾呼要大幅度增加国家的黄金储备。这不是为了低买高卖投机赚差价,而是为了“谋”后美元时代的“万世”。是为人民币争得新世界货币体系的一席之地。可惜中国金融界缺乏长期的战略思维,对美元的迷恋根深蒂固。在金价从每盎司600多美元一直涨到1400美元这一过程中,反应迟钝,屡失战机。堂堂央行,仅仅增加了500多吨黄金储备。连温州钞房团都不如。其格局之小,目光之短,悟性之差,令人扼腕。几年来形式的发展果然不出书中所料,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美元狂印,世界新货币的讨论等等都一一如期而至。现如今“货币战争”一词已频繁出现于世界各大媒体。对“货币战争”的忧虑更是各国政经首脑关注的焦点。全球“货币战争”已是战云密布,杀声四起,旌旗在望,鼓角相闻。美联储第一轮大印钞票还不过瘾,接着又来了第二轮。谁能保证它不会再来第三轮,第四轮,第N轮?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要守信用,美元稳定吗?守信用吗?当年尼克松单边废除布雷顿体系,悍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一口气对黄金狂贬二十多倍。事先不通知,事后不赔偿,连个道歉都没有。有如此信用记录的货币,让世人如何能有信心呢?如今美国的国力已大不如前了。产业空心化掏空了真实财富的创造力。金融魔术又彻底演砸。其结果是经济严重衰退,债务负担极其沉重。只要这些天文数字般地债务问题不解决,美元的贬值就不会停止,与此相应,黄金冲高的过程就不会中断。中国的黄金储备过少的问题就不可能回避。行动得越早就越主动,损失就越小。行动得越晚就越被动,损失就越大。越往后拖,货币当局的处境就越困难。
尽管中国目前在全球货币战争中正处于被动挨打,伤亡惨重的境地。但是扭转战局,化险为夷,跳出包围,反败为胜的机会并不是没有的。这个机会就是白银!白银对于全世界的高新科技产业而言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如果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传统工业,那么谁控制了白银谁就控制了高新科技产业。中国是当前世界产银量名列前茅的大国。地质储量也相对丰富。这就是中国的资本。在金价每盎司接近1400多美元的时候,白银才每盎司25美元上下。我们决不应该在这样低的价位再继续贱卖这一战略性的宝贵资源。相反应当在此超低价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最小的成本尽可能多地吃进世界上一切还可以得到的白银现货,以及白银矿石,矿产和优良的相关矿业公司的控股权。以目前的银价,一千多亿人民币就可以买进全世界的所有白银存货。国际银行家们不是要打压白银价格吗?好哇,那就将计就计,给它来个一锅端。我们在鸦片战争后失去的几万万两银子也该夺回来了。中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取世界白银资源的绝对控制权。这对中国而言有三大好处:首先是低价储备了今后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不可少的大量战略资源。第二是拥有了未来进行资源交换的大量筹码。在购买原油,铁矿,铜矿等资源时,如果被别人恶意抬价,敲竹杠,白银就成了我们手中反制对方的有力武器。中国手上应该多准备几种像白银和稀土这样的点穴武器。才能不受制于人。但最重要的是当供需关系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白银价格暴涨时,我们手中的白银就与别人手中的黄金一样成了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货币体制下一个重要的货币元素。你手里有八千吨黄金,我手里有几万吨白银。你黄金涨到每盎司一万美元,我白银每盎司也涨到几千美元。这样一来,当将来有一天那些黄金储备大国要搞世界货币新金本位时,我们就可以把银本位与金本位一起捆绑,名正言顺。几千年来,全世界的货币都是既认金也认银。所以如果要恢复金本位,自然而然就会恢复银本位。如此中国虽然在黄金储备上吃了亏,但在白银储备上却可以补回来。这样一来,进可攻世界货币新体系,退可守高新科技产业战略制高点。从而左右逢源,攻防兼备,稳立不败之地。这一战略代价极低,风险极小,收获极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将降大任于白银!
白银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一些投资基金,如果认识到白银的重大战略意义,抢先下手占领这个制高点都是不难做到的。在我们大量廉价出售自己的白银资源时,一些华尔街的ETF基金正在大举吃进。等我们的白银被贱卖得差不多时,别人很可能立刻杀个回马枪,让白银价格暴涨。这样既可以对中国的高新科技产业一剑封喉,又可以在将来的世界新货币体系建立时更大程度地打压中国对制定新规则的发言权。由此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我们在货币战争中的长期被动局面与政出多门,各部门间利益冲突,缺乏长远的金融战略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对此,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小组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国有资产法》、《期货交易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起草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建议“组建中央金委,打好货币战争保卫战”。他在建议中指出:
“军事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财富,可掠夺财富的最佳手段显然不是军事战争……金融竞争是货币战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现代金融具有极强的公司性和国家性。无论四大银行上市还是现代金融的品种设计,岂能交给外国投行和华尔街及香港请来的大顾问们去指挥呢?
我们必须培养又红又专的金融人才队伍。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的领域不在’陆军’制造业,而是在’空军和特殊部队’金融业……我们的’一行三会’该形成一个拳头统一指挥了,各大金融方面军的指挥员一定要由中央直接管辖….组建中央金委,与中央军委一起,让中央拥有两杆枪,培养又红又专的金融队伍,方是我们应付现代世界战争的制胜方略……我们应要敢于反思,掌握主动,能够制定出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注2)
如果真的像刘纪鹏教授建议的那样组建“中央金委”(或类似机构),统一领导,组建一支强大的金融国防力量。将金融战略,经济战略,信息战略,与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融为一体。统一调研,统一谋划,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那么中国在世界货币战争中的被动局面必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能不能摆脱在国际货币战争中老是遭人暗算,经常疲于应付,一贯被动挨打的局面?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全盘谋划,精心挑选,抢先占领一批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制高点?能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找几个紧要环节,打几场关键性稀有资源的歼灭战?能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料敌机先,打赢几个漂亮的金融翻身仗,从而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呢?如果有这个雄心,有这个壮志,那么我们就应当首战攻银,攻银必胜!我们一定能够在白银这个战场上建立起中国金融界的第一座凯旋门!
回收金銀
白銀 40
http://gold.jrj.com.cn/2011/04/1008529686084.shtml
内认为40美元的“魔鬼”关口轻松告破,同时还带领大宗商品的铅和铝本周频繁刷新反弹新高,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最为抢眼的两大品种。A股市场的相关个股也是闻风而动,概念较为纯正的白银股*ST威达昨日早早站上涨停板,而相关的行业个股也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范海波指出,目前银的投资需求逐步加大,加上工业对银的需求增大,银的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另外铅行业供需平衡“失调”、铝行业需求旺季来临,都将刺激价格继续上涨。《每日经济新闻》将为投资者剖析三个行业的供需情况,甄选潜力个股。
投资价值凸显 白银帝国迎来“40”时代
在一片惊叹声中,国际银价在本周大刀阔斧地迈入了40美元/盎司的时代,周五(4月8日),在欧洲央行加息,美元疲软的影响下,截至发稿时,白 银现货价格最高创下40.26美元/盎司的新高,且本周走势一直很强势,在周三跳空高开后,盘整两个交易日便出现了大涨,同时也带领国际金价刷新历史纪 录。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范海波认为,银价大涨,除宏观原因外,基本面的供需改变也是主要原因,从国内投资需求井喷,以及工业对银的需求加大,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加息成白银上涨催化剂
“今明两年银价有望达到50美元,远期来看到100美元也不为过。”高赛尔贵金属首席分析师王瑞雷指出,由于美国3月非农就业报告强于预期,但 美联储却不打算立即改变政策,这导致美指持续处于疲软水平,助涨金银价格。全球通胀威胁、欧债危机、利比亚紧张局势和日本地震所造成的避险情绪仍然在起作 用,贵金属受到追捧。
王瑞雷指出,黄金/白银价格之比已跌至37.2,上一次达到该水平是在1983年9月。虽然银价存在涨势过快的风险,但目前投资者并没有显示出 愿意抛售的迹象,许多乐观投资者甚至预计银价将上看50美元/盎司。现货银周三亚市早盘继续窄幅盘整上升,全球最大的白银基金SilverTrust周二 持仓量继续大幅增加22.93吨,增至11162.45吨。
王瑞雷指出,随着银价的节节攀升,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基金SLV非常看好白银,周五再次加仓30.35吨,目前持仓为11192.80吨。
回顾去年,新兴市场加息,白银立刻产生回调的行情。而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加息,对白银都影响甚微。以中国本周加息25个基点,欧洲 央行加息为例,并没有抑制银价上涨,相反对白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王瑞雷认为,由于全球的投资环境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投资者的偏好转变。
投资、工业需求双增长
自从今年宋鸿兵在其《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中大力推荐白银的投资价值后,目前国内已掀起了一股白银投资热。
由于白银市场需求巨大,去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白银T+D业务,近期,各大行T+D业务交易量、开户数均出现明显的增长。在实物银方面,不少银行的投资银条、投资银币已经紧缺,部分银条甚至连续数周断货,投资者购买必须提前预订。
王瑞雷认为,白银作为投资品,群众基础好,参与人群多,现在通胀波及了几乎每一个家庭,所以这轮白银走势非常强悍。
民生证券行业分析师黄玉指出,白银主要用于工业、摄影业以及首饰、银器和银币的制作。按照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截至2009年,工业用银量占总体 消费的40%,珠宝首饰占18%,摄影占9%,隐含净投资占15%(该数字每年逐年增加)。特别是需要高可靠性、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高技术行业,在近几十 年工业发展中,消耗了全球大部分的白银开采量。
范海波指出,近年来白银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应用逐渐加大,每年对于银的需求增幅维持在20%左右,未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增加。在需求放量之时,供给却难以放量增长,这也是银价持续飙升的一大主因。
中原证券行业分析师何卫江告诉记者,白银一般作为铅锌、铜、黄金的伴生产品,其产量受到其余金属产量的控制,并不会出现单独大幅放量的情况,除 非全球资源开采也都加速。就我国来看,银矿来源主要是独立银矿、铅锌铜金副产、再生回收三个领域,从产量构成来看,独立银矿约占15%,矿产银伴生铅锌约 占40%~50%,伴生铜矿约占20%,伴生其他矿(金矿、锡矿)约占15%左右。独立银矿占全球银矿储量比不高。
黄玉指出,根据上市公司目前产量,豫光金铅的白银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江西铜业、驰宏锌锗、云南铜业白银产量紧随其后。白银价格上涨将提升 以上公司业绩,按照2009年产量数据计算,假设2010年平均价格为4.3元/克,约合19美元/盎司,2011年均价为7元/克,约合27.4美元 /盎司。对应上市公司EPS将增加0.001~0.184元不等,*ST威达、豫光金铅、驰宏锌锗、恒邦股份等最受益于白银价格上涨。
重点公司豫光金铅(收盘价34.86元)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铅和白银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公司电解铅产能达到4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其中有10万吨的再生铅生 产线;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白银产能750吨左右,产量约占全国比重的5.8%左右。白银业务受益于价格上涨。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白银 产能750吨左右,2010年产量约730吨,占全国比重的5.8%左右。白银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10年收入占比高达25.28%,仅次于电解铅 业务,同时也是最大的利润贡献者,2010年毛利贡献比例高达20.27%左右。
白银产出主要来自铅精矿的分离,白银计价成本主要以铅精矿的含银量来折算,销售则按照市场价格,因而公司的白银业务可以说属于加工模式,盈利以提炼加工的差价为主,毛利率相对原矿提炼而言较低,2010年为4.93%。
驰宏锌锗(收盘价38.09元)
2010年生产铅锌29.16万吨,其中电锌14.5万吨、锌合金4.35万吨,电铅10.3万吨,银产品134.7吨(含委托加工和自耗); 硫酸35.49万吨。公司计划2011年生产铅锌30万吨,银产品130吨。而在近期驰宏锌锗完成收购后,公司将新增铅锌储量132万吨,增幅约为 38%;新增银1238吨、铜13.23万吨、硫元素33.76万吨、钼418吨,而伴生的镉砷亦价值不菲。
此次收购的金欣公司拥有探矿权一宗,名称为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铅锌多金属项目。目前,该项目详查报告处于评审备案过程中,并正按有关规定申办采矿权证。公开资料显示,初步估算该矿预计铅锌储量为30万吨,钼储量50万吨,远景钼储量达172万吨。
华泰联合维持“增持”评级。在2011年~2013年锌价19000、20000、20500,铅价17500、19000、19500元/吨的假设下,预测2011年~2013年EPS分别为0.90、1.10、1.12元。
供需失衡 国际铅价引领国内价格回归
自3月24日国内铅期货推出以来,在开盘首日创下高价后并没有任何表现。反倒是期间伦敦LME铅价不断刷新着反弹新高,截至昨日 (4月8日),LME铅价最高达到2861.7美元/吨,再度刷新三年来的反弹新高,同时也突破近一年来2700美元的平台高位,打开铅价的上升空间。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范海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铅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25吨/手,是目前有色金属上市品种中的大合约,这是为了与 LME铅期货套利容易进行对接,大合约将吸引到更多成熟投资者,尤其是铅锌企业参与套保更加便捷,同时减少市场非理性风险,这也是国内铅期货交易相对清淡 的主因。
铅供应呈缓慢增长态势
目前全球铅市场处于相对偏紧的供应环境,在全球流动性仍然充裕、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铅价具备持续回升的条件和基础。
范海波介绍说,近几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铅生产的增长越来越多地受到制约而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2010年铅市场的供应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铅市供应短缺为1.8万吨,而2009年为供应过剩4.2 万吨。其中,全球精炼铅消费量2010年升至932.9万吨,高于2009年的876.1万吨。产量方面,2010年全球精炼铅为931.1万吨,同样高 于2009年的880.2万吨。”
据范海波介绍,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近期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1月全球铅市场供应过剩1300吨。2011年1月全球精炼铅消费量为81.27万吨,高于2010年1月的71.8万吨。整体来看,全球铅市场的供应过剩量逐渐缩减。
多因素拉升全球铅需求
中原证券行业分析师何卫江告诉记者,虽然我国铅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位,但由于需求逐年增加,加之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减少铅的生产,使得国内铅精矿需求大增,国内铅精矿开采量已经不能满足铅冶炼的需求,因此,我国铅冶炼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铅精矿,依赖度维持在45%左右。
全球铅精矿供应紧张也可以从另一个指标上得到佐证加工费。目前铅精矿的加工费为95美元/吨,处于低位,这导致国内需要大量进口铅精矿的冶炼厂难以实现盈利,冶炼厂点价进口铅精矿窗口未打开,将使得国内铅精矿价格继续保持高位或继续创新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铅消费国,其消费对铅价的影响非常明显。据统计,2009年中国精炼铅消费量为350万吨,约占全球消费量的41%。从中 国的需求结构来看,汽车蓄电池是铅的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的70%以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蓄电池需求的高速增长,同样也带动了铅需求,势必 会进一步推动未来铅的价格。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地震发生后,市场关注度转向日本灾后重建对金属需求的增加,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台机组发生事故引发的核辐射威胁也成为近期 推动铅价上涨的新动力。同时,因核电站受损,许多日本企业被迫使用电池以维持运转,电池快速消耗,导致电池需求增加,铅需求量随之增长。随着全球各国对加 强核辐射防范工作的重视度提高,铅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将加剧供应紧张,并推动铅价上涨。
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铅产品的企业包括(产量从大到小):豫光金铅(35万吨)、株冶集团(25万吨)、中金岭南(12万吨)、驰宏锌锗(10 万吨)、西部矿业(6.5万吨铅精矿,无铅锭)、罗平锌电(2万吨铅精矿,无铅锭)、锌业股份(0.7万吨)、宏达股份(0.6万吨铅精矿,无铅锭)等。 这其中豫光金铅、株冶集团、锌业股份是纯冶炼企业,没有自产铅精矿,另外几家企业的自产铅精矿产量分别是:中金岭南(11万吨)、西部矿业(6.5万 吨)、驰宏锌锗(5万吨)、罗平锌电(2万吨)、宏达股份(0.6万吨)。
何卫江指出,对于拥有自产铅精矿的企业来说,其对价格变动的弹性大于纯冶炼企业。综合当前各公司的估值水平,重点推荐中金岭南和西部矿业。
重点公司西部矿业(收盘价19.87元)
2010年,公司生产铅精矿6.5万吨、锌精矿8.5万吨、铜精矿2.6万吨。其中,铅、锌精矿产量基本与2009年持平;铜精矿产量则上升 33.5%。其中,2010年粗铅产量2.6万吨,仅完成计划的65.7%,主要是旗下的西豫有色公司处于试生产期,铅精矿供应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另一方 面,集团公司收购的会东铅锌矿一旦成熟,也有望注入股份公司。
截至2010年6月底,公司资源控制储量已达:铜773万吨(权益量460万吨)、锌362万吨(权益量340万吨)、铅238万吨(权益量 230万吨)以及3500吨银和25.5吨黄金。东海证券认为,公司资源权益价值在16.77元/股,给公司股价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中金岭南(收盘价21.62元)
截至2010年末,中金岭南国内外矿产资源权益储量为:铅锌744万吨,铜84万吨,镍9万吨,黄金43吨,白银1679吨,钴7750吨,氧 化锂8万吨。2011年公司预计年自产铅锌精矿金属量31.14万吨,其中国内19.14万吨,国外12万吨。铅锌冶炼金属量20万吨,受韶关冶炼厂停产 影响,较2010年35.8万吨大幅下降。此外2011年新增的金属矿产量来自加拿大全球星,2011年全球星公司预计生产铜金属量9300吨,黄金 467公斤,白银10.6吨。
华泰联合预计,在2011~2013年锌价为19000、20000、20500元/吨;铅价为17500、19000、19500元/吨的假设下,2011年~2013年EPS分别为0.72、1.05、1.37元,维持“增持”评级。
需求旺季来临铝加工有望率先突围
华泰联合金牌分析师叶洮指出,近两年,铜价不断攀升,铝价涨幅较小。铜铝比目前为3.84,过去十年均值为2.15,铜铝比值屡创新高,使得铝代铜的经济性进一步凸显。
在本周三个交易日中,LME铝价格多次刷新反弹新高,其中周五(4月8日)盘中最高价达到2710美元/吨,创出近三年以来的新高。随着国内大 规模保障房建设对于铝材需求的拉动,以及铝材加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铝需求得到大幅度提高。叶洮认为,国内铝加工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保障房对建筑铝的拉动
国信证券彭波指出,从中国未来5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情况来看,政府明确计划在今后5年内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包含了棚户区改造)。假设平均每套住房面积为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1亿平方米。
彭波预计,一般情况下,单套住房需要铝合金型材约252千克。考虑到在制造铝合金型材时的损耗情况,预计单套住房需要铝合金型材区间为265千 克~280千克。在假设全部保障性住房采用铝合金型材的情况下,2011年铝合金需求总量将达到265万吨~280万吨,这相当于2010年中国全年电解 铝产量的17.6%,拉动效应较为明显。
从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行业演变的中观视角以及企业发展的微观行为来看,目前铝产业从初级电解铝的冶炼步入精深加工都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铝 加工产品一般以“铝价+加工费”的方式定价,在下游需求总量与结构增量出现快速增长时,具备技术优势、渠道优势、成本优势、区位优势的公司,其加工费率不 仅可以得到保障,还存在提升的可能,若叠加产能扩张因素,业绩的增长将是快速而显著的。
国内铝消费内生增长广阔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每年需消费铝1400多万吨,占全球消费比重约39.4%。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用铝仍处于较低水平,叶洮认为,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消费与产业升级持续深化,长期来看,我国铝消费增长空间依旧十分广阔。
叶洮指出,2010年我国汽车合金箔需求量超过18.6万吨,预测2010年~2012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3%。中期来看,随着整车及汽车零 配件产业向中国转移,未来国内汽车合金箔厂商面对的将是全球市场。中性假设下,2012年全球汽车合金箔的需求量为88.94万吨,2011年~2012 年复合增长率为10%。
铝电解电容器在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在变频电机、节能灯、风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亦不断延伸。
叶洮研究得出,高速列车用铝型材消费量将自2009年的1.01万吨增至2012年的4.63万吨,复合增速达66.1%;同期地铁列车市场的 铝型材消费量将增至2012年的2.04万吨,复合增速33.4%;中性假设下,2010年~2015年汽车用铝型材市场年复合增速将保持在21%左 右,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吨以上。
华泰联合认为,综合行业前景、技术壁垒、产业发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涉及压延产品中的CTP版基与铝箔类上市公司、挤压材产品中的工业型材类上市公司,如常铝股份、东阳光铝、新疆众和、南山铝业、云海金属等。
重点公司南山铝业(收盘价10.90元)
公司铝加工制品主要包括型材和轧制材两部分,目前型材产能为8万吨/年,另外正在建设10万吨型材扩建项目,其中至少有4万吨属于工业型材。
轧制材方面,公司现阶段的冷轧产品主要包括3万吨PS板基、10万吨罐料以及铝箔坯料7万吨。目前我国只有西南铝业和南山铝业具备生产冷轧罐料 能力。公司生产的罐料质量已达到进口替代水平,渐为市场认可。华泰联合预测公司2010年~2012年EPS分别为0.48、0.53、0.63元/股, 随着下游加工产能的逐步建成和释放,公司有望步入新的高增长阶段,看好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
常铝股份(收盘价27.54元)
公司是国内空调箔龙头企业,空调箔表观产能5万吨,实际产能约8万吨,2004年以来,市场份额均位列第一。2009年12月底,公司铝箔产能跃升至16万吨,增长100%。
此外,公司汽车合金箔已获得日本东洋散热器株式会社资质认证,预计未来有望向东洋散热器大批量供货。目前国内CTP版基基本依赖进口,国内需求空间约8.05万吨/年。公司具备国际领先的热轧供坯能力,CTP版基品质优良,附加值高。
华泰联合预计,公司2011年~2013年EPS分别为0.75元、0.97元、1.04元,未来两年公司整体产能有望充分释放。
2011年04月10日 08:5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在北非和中东局势紧张,欧洲央行加息的影响下,国际银价昨日(4月8日)盘中首破40美元/盎司的关口,截至发稿时仍强势站稳该关口,这让此前业内认为40美元的“魔鬼”关口轻松告破,同时还带领大宗商品的铅和铝本周频繁刷新反弹新高,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最为抢眼的两大品种。A股市场的相关个股也是闻风而动,概念较为纯正的白银股*ST威达昨日早早站上涨停板,而相关的行业个股也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范海波指出,目前银的投资需求逐步加大,加上工业对银的需求增大,银的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另外铅行业供需平衡“失调”、铝行业需求旺季来临,都将刺激价格继续上涨。《每日经济新闻》将为投资者剖析三个行业的供需情况,甄选潜力个股。
投资价值凸显 白银帝国迎来“40”时代
在一片惊叹声中,国际银价在本周大刀阔斧地迈入了40美元/盎司的时代,周五(4月8日),在欧洲央行加息,美元疲软的影响下,截至发稿时,白 银现货价格最高创下40.26美元/盎司的新高,且本周走势一直很强势,在周三跳空高开后,盘整两个交易日便出现了大涨,同时也带领国际金价刷新历史纪 录。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范海波认为,银价大涨,除宏观原因外,基本面的供需改变也是主要原因,从国内投资需求井喷,以及工业对银的需求加大,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加息成白银上涨催化剂
“今明两年银价有望达到50美元,远期来看到100美元也不为过。”高赛尔贵金属首席分析师王瑞雷指出,由于美国3月非农就业报告强于预期,但 美联储却不打算立即改变政策,这导致美指持续处于疲软水平,助涨金银价格。全球通胀威胁、欧债危机、利比亚紧张局势和日本地震所造成的避险情绪仍然在起作 用,贵金属受到追捧。
王瑞雷指出,黄金/白银价格之比已跌至37.2,上一次达到该水平是在1983年9月。虽然银价存在涨势过快的风险,但目前投资者并没有显示出 愿意抛售的迹象,许多乐观投资者甚至预计银价将上看50美元/盎司。现货银周三亚市早盘继续窄幅盘整上升,全球最大的白银基金SilverTrust周二 持仓量继续大幅增加22.93吨,增至11162.45吨。
王瑞雷指出,随着银价的节节攀升,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基金SLV非常看好白银,周五再次加仓30.35吨,目前持仓为11192.80吨。
回顾去年,新兴市场加息,白银立刻产生回调的行情。而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加息,对白银都影响甚微。以中国本周加息25个基点,欧洲 央行加息为例,并没有抑制银价上涨,相反对白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王瑞雷认为,由于全球的投资环境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投资者的偏好转变。
投资、工业需求双增长
自从今年宋鸿兵在其《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中大力推荐白银的投资价值后,目前国内已掀起了一股白银投资热。
由于白银市场需求巨大,去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白银T+D业务,近期,各大行T+D业务交易量、开户数均出现明显的增长。在实物银方面,不少银行的投资银条、投资银币已经紧缺,部分银条甚至连续数周断货,投资者购买必须提前预订。
王瑞雷认为,白银作为投资品,群众基础好,参与人群多,现在通胀波及了几乎每一个家庭,所以这轮白银走势非常强悍。
民生证券行业分析师黄玉指出,白银主要用于工业、摄影业以及首饰、银器和银币的制作。按照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截至2009年,工业用银量占总体 消费的40%,珠宝首饰占18%,摄影占9%,隐含净投资占15%(该数字每年逐年增加)。特别是需要高可靠性、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高技术行业,在近几十 年工业发展中,消耗了全球大部分的白银开采量。
范海波指出,近年来白银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应用逐渐加大,每年对于银的需求增幅维持在20%左右,未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增加。在需求放量之时,供给却难以放量增长,这也是银价持续飙升的一大主因。
中原证券行业分析师何卫江告诉记者,白银一般作为铅锌、铜、黄金的伴生产品,其产量受到其余金属产量的控制,并不会出现单独大幅放量的情况,除 非全球资源开采也都加速。就我国来看,银矿来源主要是独立银矿、铅锌铜金副产、再生回收三个领域,从产量构成来看,独立银矿约占15%,矿产银伴生铅锌约 占40%~50%,伴生铜矿约占20%,伴生其他矿(金矿、锡矿)约占15%左右。独立银矿占全球银矿储量比不高。
黄玉指出,根据上市公司目前产量,豫光金铅的白银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江西铜业、驰宏锌锗、云南铜业白银产量紧随其后。白银价格上涨将提升 以上公司业绩,按照2009年产量数据计算,假设2010年平均价格为4.3元/克,约合19美元/盎司,2011年均价为7元/克,约合27.4美元 /盎司。对应上市公司EPS将增加0.001~0.184元不等,*ST威达、豫光金铅、驰宏锌锗、恒邦股份等最受益于白银价格上涨。
重点公司豫光金铅(收盘价34.86元)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铅和白银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公司电解铅产能达到4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其中有10万吨的再生铅生 产线;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白银产能750吨左右,产量约占全国比重的5.8%左右。白银业务受益于价格上涨。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白银 产能750吨左右,2010年产量约730吨,占全国比重的5.8%左右。白银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10年收入占比高达25.28%,仅次于电解铅 业务,同时也是最大的利润贡献者,2010年毛利贡献比例高达20.27%左右。
白银产出主要来自铅精矿的分离,白银计价成本主要以铅精矿的含银量来折算,销售则按照市场价格,因而公司的白银业务可以说属于加工模式,盈利以提炼加工的差价为主,毛利率相对原矿提炼而言较低,2010年为4.93%。
驰宏锌锗(收盘价38.09元)
2010年生产铅锌29.16万吨,其中电锌14.5万吨、锌合金4.35万吨,电铅10.3万吨,银产品134.7吨(含委托加工和自耗); 硫酸35.49万吨。公司计划2011年生产铅锌30万吨,银产品130吨。而在近期驰宏锌锗完成收购后,公司将新增铅锌储量132万吨,增幅约为 38%;新增银1238吨、铜13.23万吨、硫元素33.76万吨、钼418吨,而伴生的镉砷亦价值不菲。
此次收购的金欣公司拥有探矿权一宗,名称为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铅锌多金属项目。目前,该项目详查报告处于评审备案过程中,并正按有关规定申办采矿权证。公开资料显示,初步估算该矿预计铅锌储量为30万吨,钼储量50万吨,远景钼储量达172万吨。
华泰联合维持“增持”评级。在2011年~2013年锌价19000、20000、20500,铅价17500、19000、19500元/吨的假设下,预测2011年~2013年EPS分别为0.90、1.10、1.12元。
供需失衡 国际铅价引领国内价格回归
自3月24日国内铅期货推出以来,在开盘首日创下高价后并没有任何表现。反倒是期间伦敦LME铅价不断刷新着反弹新高,截至昨日 (4月8日),LME铅价最高达到2861.7美元/吨,再度刷新三年来的反弹新高,同时也突破近一年来2700美元的平台高位,打开铅价的上升空间。
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范海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铅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25吨/手,是目前有色金属上市品种中的大合约,这是为了与 LME铅期货套利容易进行对接,大合约将吸引到更多成熟投资者,尤其是铅锌企业参与套保更加便捷,同时减少市场非理性风险,这也是国内铅期货交易相对清淡 的主因。
铅供应呈缓慢增长态势
目前全球铅市场处于相对偏紧的供应环境,在全球流动性仍然充裕、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铅价具备持续回升的条件和基础。
范海波介绍说,近几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铅生产的增长越来越多地受到制约而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2010年铅市场的供应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铅市供应短缺为1.8万吨,而2009年为供应过剩4.2 万吨。其中,全球精炼铅消费量2010年升至932.9万吨,高于2009年的876.1万吨。产量方面,2010年全球精炼铅为931.1万吨,同样高 于2009年的880.2万吨。”
据范海波介绍,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近期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1月全球铅市场供应过剩1300吨。2011年1月全球精炼铅消费量为81.27万吨,高于2010年1月的71.8万吨。整体来看,全球铅市场的供应过剩量逐渐缩减。
多因素拉升全球铅需求
中原证券行业分析师何卫江告诉记者,虽然我国铅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位,但由于需求逐年增加,加之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减少铅的生产,使得国内铅精矿需求大增,国内铅精矿开采量已经不能满足铅冶炼的需求,因此,我国铅冶炼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铅精矿,依赖度维持在45%左右。
全球铅精矿供应紧张也可以从另一个指标上得到佐证加工费。目前铅精矿的加工费为95美元/吨,处于低位,这导致国内需要大量进口铅精矿的冶炼厂难以实现盈利,冶炼厂点价进口铅精矿窗口未打开,将使得国内铅精矿价格继续保持高位或继续创新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铅消费国,其消费对铅价的影响非常明显。据统计,2009年中国精炼铅消费量为350万吨,约占全球消费量的41%。从中 国的需求结构来看,汽车蓄电池是铅的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的70%以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蓄电池需求的高速增长,同样也带动了铅需求,势必 会进一步推动未来铅的价格。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地震发生后,市场关注度转向日本灾后重建对金属需求的增加,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台机组发生事故引发的核辐射威胁也成为近期 推动铅价上涨的新动力。同时,因核电站受损,许多日本企业被迫使用电池以维持运转,电池快速消耗,导致电池需求增加,铅需求量随之增长。随着全球各国对加 强核辐射防范工作的重视度提高,铅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将加剧供应紧张,并推动铅价上涨。
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铅产品的企业包括(产量从大到小):豫光金铅(35万吨)、株冶集团(25万吨)、中金岭南(12万吨)、驰宏锌锗(10 万吨)、西部矿业(6.5万吨铅精矿,无铅锭)、罗平锌电(2万吨铅精矿,无铅锭)、锌业股份(0.7万吨)、宏达股份(0.6万吨铅精矿,无铅锭)等。 这其中豫光金铅、株冶集团、锌业股份是纯冶炼企业,没有自产铅精矿,另外几家企业的自产铅精矿产量分别是:中金岭南(11万吨)、西部矿业(6.5万 吨)、驰宏锌锗(5万吨)、罗平锌电(2万吨)、宏达股份(0.6万吨)。
何卫江指出,对于拥有自产铅精矿的企业来说,其对价格变动的弹性大于纯冶炼企业。综合当前各公司的估值水平,重点推荐中金岭南和西部矿业。
重点公司西部矿业(收盘价19.87元)
2010年,公司生产铅精矿6.5万吨、锌精矿8.5万吨、铜精矿2.6万吨。其中,铅、锌精矿产量基本与2009年持平;铜精矿产量则上升 33.5%。其中,2010年粗铅产量2.6万吨,仅完成计划的65.7%,主要是旗下的西豫有色公司处于试生产期,铅精矿供应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另一方 面,集团公司收购的会东铅锌矿一旦成熟,也有望注入股份公司。
截至2010年6月底,公司资源控制储量已达:铜773万吨(权益量460万吨)、锌362万吨(权益量340万吨)、铅238万吨(权益量 230万吨)以及3500吨银和25.5吨黄金。东海证券认为,公司资源权益价值在16.77元/股,给公司股价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中金岭南(收盘价21.62元)
截至2010年末,中金岭南国内外矿产资源权益储量为:铅锌744万吨,铜84万吨,镍9万吨,黄金43吨,白银1679吨,钴7750吨,氧 化锂8万吨。2011年公司预计年自产铅锌精矿金属量31.14万吨,其中国内19.14万吨,国外12万吨。铅锌冶炼金属量20万吨,受韶关冶炼厂停产 影响,较2010年35.8万吨大幅下降。此外2011年新增的金属矿产量来自加拿大全球星,2011年全球星公司预计生产铜金属量9300吨,黄金 467公斤,白银10.6吨。
华泰联合预计,在2011~2013年锌价为19000、20000、20500元/吨;铅价为17500、19000、19500元/吨的假设下,2011年~2013年EPS分别为0.72、1.05、1.37元,维持“增持”评级。
需求旺季来临铝加工有望率先突围
华泰联合金牌分析师叶洮指出,近两年,铜价不断攀升,铝价涨幅较小。铜铝比目前为3.84,过去十年均值为2.15,铜铝比值屡创新高,使得铝代铜的经济性进一步凸显。
在本周三个交易日中,LME铝价格多次刷新反弹新高,其中周五(4月8日)盘中最高价达到2710美元/吨,创出近三年以来的新高。随着国内大 规模保障房建设对于铝材需求的拉动,以及铝材加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铝需求得到大幅度提高。叶洮认为,国内铝加工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保障房对建筑铝的拉动
国信证券彭波指出,从中国未来5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情况来看,政府明确计划在今后5年内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包含了棚户区改造)。假设平均每套住房面积为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1亿平方米。
彭波预计,一般情况下,单套住房需要铝合金型材约252千克。考虑到在制造铝合金型材时的损耗情况,预计单套住房需要铝合金型材区间为265千 克~280千克。在假设全部保障性住房采用铝合金型材的情况下,2011年铝合金需求总量将达到265万吨~280万吨,这相当于2010年中国全年电解 铝产量的17.6%,拉动效应较为明显。
从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行业演变的中观视角以及企业发展的微观行为来看,目前铝产业从初级电解铝的冶炼步入精深加工都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铝 加工产品一般以“铝价+加工费”的方式定价,在下游需求总量与结构增量出现快速增长时,具备技术优势、渠道优势、成本优势、区位优势的公司,其加工费率不 仅可以得到保障,还存在提升的可能,若叠加产能扩张因素,业绩的增长将是快速而显著的。
国内铝消费内生增长广阔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每年需消费铝1400多万吨,占全球消费比重约39.4%。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用铝仍处于较低水平,叶洮认为,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消费与产业升级持续深化,长期来看,我国铝消费增长空间依旧十分广阔。
叶洮指出,2010年我国汽车合金箔需求量超过18.6万吨,预测2010年~2012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3%。中期来看,随着整车及汽车零 配件产业向中国转移,未来国内汽车合金箔厂商面对的将是全球市场。中性假设下,2012年全球汽车合金箔的需求量为88.94万吨,2011年~2012 年复合增长率为10%。
铝电解电容器在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在变频电机、节能灯、风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亦不断延伸。
叶洮研究得出,高速列车用铝型材消费量将自2009年的1.01万吨增至2012年的4.63万吨,复合增速达66.1%;同期地铁列车市场的 铝型材消费量将增至2012年的2.04万吨,复合增速33.4%;中性假设下,2010年~2015年汽车用铝型材市场年复合增速将保持在21%左 右,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吨以上。
华泰联合认为,综合行业前景、技术壁垒、产业发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涉及压延产品中的CTP版基与铝箔类上市公司、挤压材产品中的工业型材类上市公司,如常铝股份、东阳光铝、新疆众和、南山铝业、云海金属等。
重点公司南山铝业(收盘价10.90元)
公司铝加工制品主要包括型材和轧制材两部分,目前型材产能为8万吨/年,另外正在建设10万吨型材扩建项目,其中至少有4万吨属于工业型材。
轧制材方面,公司现阶段的冷轧产品主要包括3万吨PS板基、10万吨罐料以及铝箔坯料7万吨。目前我国只有西南铝业和南山铝业具备生产冷轧罐料 能力。公司生产的罐料质量已达到进口替代水平,渐为市场认可。华泰联合预测公司2010年~2012年EPS分别为0.48、0.53、0.63元/股, 随着下游加工产能的逐步建成和释放,公司有望步入新的高增长阶段,看好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
常铝股份(收盘价27.54元)
公司是国内空调箔龙头企业,空调箔表观产能5万吨,实际产能约8万吨,2004年以来,市场份额均位列第一。2009年12月底,公司铝箔产能跃升至16万吨,增长100%。
此外,公司汽车合金箔已获得日本东洋散热器株式会社资质认证,预计未来有望向东洋散热器大批量供货。目前国内CTP版基基本依赖进口,国内需求空间约8.05万吨/年。公司具备国际领先的热轧供坯能力,CTP版基品质优良,附加值高。
华泰联合预计,公司2011年~2013年EPS分别为0.75元、0.97元、1.04元,未来两年公司整体产能有望充分释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