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ndrey Dashkov, Casey Research
On June 13, the CEO of Newmont Mining (NYSE:NEM),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world gold producer, expressed his expectations of gold hitting US$1,600 this year, and higher next year. UBS Investment Research goes out on a limb with near-term projections: its one-month gold forecast dropped from $1,500 to $1,475, but its three-month projection is up from $1,400 to $1,600. GFMS projects that gold will reach around $1,620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Standard and Poor’s projections remain stubbornly lower, in spite of having been way off target for half the year; yet they did raise their forecast for the remainder of this year from $1,100 to $1,200 per ounce.
Overall, analysts and market players are quite optimistic about gold. Here’s why.
First, there’s robust jewelry and investment demand from Asia, China and India in particular. High inflation and lack of reliable alternatives to preserve wealth are directing financial flows of a burgeoning middle class into gold. In 2010, China and India accounted for 51% (around 1,570 tonnes or 50.5 million troy ounces) of the world gold consumer demand; this year it’s 58%. Investment demand for gold bars in China is flourishing as well. It more than doubled, from 41 tonnes in Q1 2010 (1.3 million troy ounces) to 93.5 tonnes (3 million ounces) in Q1 2011.
As a mental exercise, consider this: if the demand keeps growing at the same rate as it did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1, we may see overall 2011 growth at a surely market-impacting 20.9%.
Second, inves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ider gold as a safe heaven, the need for which is driven by sovereign debt crises and loose fiscal policy in the U.S. According to World Gold Council data, bar and coin investment demand in the U.S. continues growing: from Q1 2010 to Q1 2011, it has surged by 54% (from 469,400 to 723,400 ounces). “Fear trade” is still the name of the game here as risk aversion borne by the fears over Greece’s default dominates global markets and European banks turn net gold buyer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euro. In the U.S., jobless claims remain high, albeit somewhat lower than their April peak, the country’s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demonstrates a widening deficit, and consumer confidence fell to a two-year low.
In this environment, betting on gold as a safe haven becomes the way to go. High demand for gold in Asia has roots both in culture and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inflation across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the overheating of Chinese real estate market specifically. As Chinese authorities try to battle the real estate bubble by putting price controls on housing, the sector becomes less attractive for investment, which spurs demand for other asset classes, including gold.
European and U.S. economies are far from overheating, as the factors we mention above constitute a rather dire economic picture. But whether fear comes from overheating or underperforming, fear drives people to gold.
FREE Special Report: As much as the gold price is rising, silver has outperformed the yellow metal by 400%. Find out how, where and when to buy silver… which forms of silver are best to own… and why we could soon be running out of silver altogether… in Casey Research’s 2011 Silver Investing Guide. Read and download it for FREE here.
Regarding www.skoptionstrading.com. We currently have a number of trades on the drawing board, two of which have been placed as they met our selection criteria. Patience is the order of the day a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de only when the set up is in our favour.
Our model portfolio is up 338.11% since inception
An annualized return of 128.07%
Average return per trade of 40.41%
81 closed trades, 78 closed at a profit
Average trade open for 46.27days
The above progress chart shows our performance when profits are re-invested, however, to see exactly how it is going, please click this link.
2011年7月8日星期五
卡恩事件之謎、美聯儲黃金儲備和黃金掉期交易
卡恩的下台,充滿不可告人的秘密及盡顯錫安長老會/共濟會處理非自己人的手法。
卡恩事件之謎、美聯儲黃金儲備和黃金掉期交易
作者:克萊因瓶裏的貓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7-8
卡恩事件之謎、美聯儲黃金儲備和黃金掉期交易
一、黃金套息、黃金掉期以及金市的天然空頭
在卡恩事件之後,有些公開報道提到了西方商業銀行抛空黃金,央行出借黃金儲備的事。由于黃金儲備是央行最終支付手段,屬必備儲備。如儲備不足或大量外借無 法收回,就可能導緻自身貨币波動,進而引發金融動蕩。所以大家現在都對被爆出的傳聞相當關注。有關傳聞涉及了美聯儲、IMF、各國央行、商行、情報部門、 甚至美國軍方。可以說撲朔迷離,千頭萬緒。那麽就讓筆者來大膽推想一下相關事件内幕吧,以還原可能的情形:
從1996年到99年期間,商行在黃金市場裏搞黃金掉期交易和賣空。黃金掉期就是投資者以GOFO(黃金遠期拆借利率,相當于融券手續費)從商業銀行(一 般是小摩、興業、彙豐這樣的現貨做市商)手裏借入黃金儲備,在現貨市場抛售。然後用抛售所得美金買入一年期以内的比GOFO更高或預期溢價幅度足夠的美金 資産,或者幹脆投入同業市場裏吃利息。在掉期合約期滿前,投資者必須再次使用還本付息所得的美金重新購入實物金返還當初的借出方,至此來完成一輪交易。此 被稱爲黃金掉期,也有人稱之爲黃金套息,但不全面。因爲對投資者來說,掉期收益可以來自息差和現貨買賣差價這兩個部分。而套息就純粹爲了吃息差了。掉期交 易的息差來自于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減去GOFO,又可稱爲GFR。當息差,也就是GFR擴大到引起投資人興趣了,這些人就會去找做市商做掉期 交易。而爲了使得在吃到息差的同時能吃到更豐厚的買賣差價,這些人就必須通過某些途徑來打壓黃金現貨價格,以便能在掉期合約期滿前以低價吃進現貨金來返 還。打壓手段之一是通過期現互動,也就是在黃金期貨市場中打壓期價來影響現貨價;之二是放出偏空消息來制造影響所謂的“基本面”。而爲了在期貨市場中開 空,他們又必須回到同業市場裏以LIBOR中的拆放利率來借入短期資金,用這些低息借貸在期市中大規模開空以影響期價。當他們通過持續的期現互動,在掉期 合約期滿前把現貨價打到低位後,再平掉期市中的空頭頭寸買入現貨還給借出方。不過由于必須儲備部分實物金以應付可能的多頭交割需求,這些人會用當初的部分 拆入資金向黃金生産商預定未來産量。這個預定合約以及當初在抛現貨金時可能留存的零頭就是他們用于交割實物的保證。如此一來,這些人的實際利潤其實還得包 括在期市裏的買賣價差,也就是三塊盈利。而對于他們在同業市場中一借一貸的環節其實可以互相抵消,看起來也多此一舉,無須實施。【 因此所謂的“黃金套息”中的套息部分似乎可以省略,這種叫法看起來更像是方便操縱金價而打造的障眼法。】
那麽這種掉期是需要在黃金熊市或牛市的回檔期才具操作可行性的,否則金價上漲将不利于這些投機者。而事實上通過大資金量的參與,黃金的牛熊在很大程度就是 由這些投資者制造出來的。這些人的大量抱團參與必将影響到黃金市場,而市場的波動又會影響到其他市場。那麽黃金市場密切關聯什麽市場?商行爲什麽要出借黃 金,僅僅是爲了賺取微薄的GOFO嗎?96-99年爲什麽黃金掉期交易流行?
我們來分别分析:
I. 黃金市場密切關聯到什麽市場?
黃金市場密切關聯到它的計價貨币之一 --- 美金。當計價貨币購買力下跌,資産就會上漲,反理可推之。同樣,當資産下跌,可視爲計價貨币購買力上漲,反理可推之。于是黃金做爲一種資産可以挂鈎美金購 買力,兩者之間呈負相關。而美金購買力的變化在非固定彙率機制下會影響到美金彙率,因此黃金市場會影響到外彙市場。同時因美國公債作爲全球二号避險資産和 黃金之間存在競争性關系,所以黃金市場也會影響到美國債市。當黃金波動了,美金彙率和美國公債就要波動。從實際來看,黃金和美金之間的關聯性更大,那是因 爲黃金以美金爲直接計價單位,而不是以美國公債。從通脹的角度來解釋,美國公債關聯到美國國内通脹,而黃金和美金關聯的是全球通脹。全球通脹了,那麽黃金 就要上漲,美金就要下跌;如果這種通脹又波及到了美國國内,則美國公債就要下跌。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從02年開始的全球通脹隻影響到了黃金和美金,而沒有影 響到美國公債,那是因爲美國國内通脹非常低的原因。至此我們可以初步總結:如果是全球性通脹,那麽黃金會影響美金;如果通脹波及到美國國内,那黃金還将影 響到美國公債。而從通脹的貨币供應根源角度來看,前者總結可以以美金爲主角再次提煉一下:【 如果美聯儲擴大貨币供應搞全球通脹,那麽美金的主動疲軟會提振黃金,美金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下降;如果通脹波及到美國國内,那麽美國公債也将被動走軟,收益 率升高,此時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也會下降;當公債收益率升到超過美國國内通膨率了,那麽出于對孽息的考慮,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會提高;當資金 開始被銀行系統和高孽息債券吸收,通脹就開始轉爲通縮 】
II. 商行爲什麽要出借黃金,僅僅是爲了賺取微薄的GOFO嗎?
商行的表面借口是爲了盤活黃金資産。因爲黃金無孽息,又需倉儲費用,儲備需要成本。如果不是爲了持金待漲賺取差價的話,那麽就得想辦法使這個儲備産生孽 息。這個利息就是前述的GOFO。這就是商行出借黃金的理由,看起來也合情合理。根據這個理由,可以設計出前述的套息交易模式來吸引套息者租借黃金。但套 息者得承擔風險,因爲他有義務完成爲了套息而簽訂的掉期合約。而合約中的風險(現貨金上漲)隻能通過套息者在期市中開多來避免(類似于反向的套期保值), 或者采取類似外彙套息中的“抛補套利”手法來規避一定風險。但前者複雜,而且需要操作成本;後者因黃金的波動性,同業市場中的資金拆入者不敢做出什麽升水 預計。這樣的話,風險其實是無法消除的。此時要吸引投資者來做黃金掉期就必須有較爲明确的市場傾向保證,也就是有黃金市場大莊家的支持。這個莊家必須有巨 額黃金儲備,他的一舉一動必須對市場有決定性影響。隻有在這樣的機構的庇護下,投資者風險才不至于擴大,同理适用于任何市場。而平時擁有巨額黃金儲備的隻 有各國央行、美聯儲和IMF。相對這些大鳄,商業銀行的黃金儲備多是代客保管的非自有資産,已經收了保管費的。所以商行其實是沒什麽動力爲自己的小量黃金 儲備去賺回倉儲成本的,他們大可将自己的黃金和客戶的、以及自己的其他資産合用一個倉庫。那麽誰會有動力去賺倉儲成本?隻能是前述大鳄中的西方央行和 IMF,因爲他們大都把自己的黃金儲備放在了美國。美國人不是讓他們白放的,每年都要收保管費。雖然央行都是政府或半政府性質的,資金雄厚;也就算有人相 信他們确實需要爲賺丁點家用而動小腦筋去盤活這些資産,那麽我們是否能進一步相信這些大鳄們會不顧可能受到的質疑和指責去替掉期交易者在市場裏施加自己的 影響?他們真是爲了這個目的嗎?我看隻有鬼才會信。他們的目的隻能有一個:【 通過金價的波動來影響黃金競争者的地位,這個競争者就是非天然的信用貨币和政府公債。】而鑒于當前世界格局,筆者隻能将重點對象落在現時影響力最大的美金 和美國公債上。如果黃金跌了,那麽美金和美國公債相對于黃金的競争力就會提高。競争力高了,追逐美金和美國公債的人就會更多。而這,應該才是前述大鳄們的 真正目的。因此出借黃金者的名單裏還得添上美聯儲,他是黃金掉期交易的天然推動者。如果聯儲爲此出借了大量黃金,甚至不得不抛售一部分的話,隻要不補足, 那麽他的黃金儲備隻能越來越少。而根據USGS(美國地理調查)的《礦産業調查》報告,美國在07和08兩個年度共計出口了5070噸黃金和黃金化合物, 這相對于其8133.5噸的黃金儲備量來說顯得有點可怕,而美國年黃金産量還不足300噸。由此,美聯儲的官方儲金數據在這份報告和卡恩事件發生後被外界 質疑了起來,并鬧得滿城風雨。
雖然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貨币體系已非金本位,信用貨币的根基已不再挂鈎黃金。但由于黃金一直被視爲全球頭号避險資産,被央行作爲最終支付手段而窖藏,所以一 國央行如果黃金儲備不足,則有可能影響到其在危機期間的清償能力,尤其是在08金融危機才過去了兩年,全球經濟尚處于脆弱的複蘇期間。
III. 96-99年爲什麽黃金掉期交易流行?
從91年開始,随着全球性冷戰的結束,黃金的傳統避險功能得不到機會發揮。而儲備又需要成本,因此願意持有黃金作爲避險資産的人很少,除了央行。而當時美 國國内經濟基本面在互聯網概念的刺激下蒸蒸日上,納斯達克泡沫開始興起。因此黃金有條件做空,美金有條件做多。此間的97-98年,東南亞地區的泡沫又膨 脹到極限,有條件做空其資産和貨币。爲引導從這些地方流出的避險資本在換入美金後去托盤除黃金以外的其他高溢價資産,也有必要做空黃金。于是我們看到在多 方面因素的引導下,黃金進入了4年熊市。金價從96年的400出頭一直被打到了99年的250,然後進入築底階段。爲什麽?因爲一、黃金此時已被打到了生 産成本以下,沒有多少下行空間了;二、各國主要央行于當年下半年簽定了《央行購金協議》。根據這份協議,央行打壓黃金的行爲受到了限制。那爲什麽要在此時 限制?按照前述分析,隻能說明他們不想再通過打壓黃金來擡高信用貨币和政府公債競争力了,首先考慮的就是美金升值該到頭了。而這是什麽時候?這是納斯達克 即将開始最後沖刺的時候。我們看到在此後半年間,納斯達克指數以火箭般速度從2700點一直沖至5100點,之後又以同樣速度回落到了1000多點。美國 國内經濟跟随這場泡沫坐了一回過山車。00年-01年是其國内泡沫的消退期,先前支持做多美金的因素在逐漸消逝。在國内經濟開始下行期間,若無人來接盤公 債的話,則美國公債的價格也将随之疲軟。
然而到了01年下半年,911事件突然爆發,雙子樓在美國國内經濟觸頂,即将陷入滞漲之際帶着濃煙倒塌了。一個月後我們看到山姆大叔正式宣戰,興奮的開始 印鈔發債準備打仗。又一個月後,一件頗耐人尋味的事情促成了 --- 中國大陸正式加入了WTO。注意了:美國此時發債的目的就不純粹是爲了打仗了,而是針對大陸。有人會奇怪,911事件會和大陸有關?是的,但不是直接的關 聯。而是:美國在印鈔發債的同時可以順便向中國大陸輸出基礎貨币了,也就是印鈔購買大陸。由于從彼時開始,美國财政進入赤字階段,公債額度攀升,貿易持續 逆差,美金從02年初開始了理所應當的下行。結合金價,我們能發現它們幾乎是同步的。而做多黃金的理由就是全球開始通脹、局部戰争、美金下行。于是黃金牛 市在30年後又如蝙蝠俠般重新回歸。
那麽當黃金進入牛市後是不是還會有前述的黃金掉期交易條件?有,但隻能是在牛市的中途回檔和最後沖頂階段。比如在09年12月-10年1月間,BIS(國 際清算銀行)做了300多噸黃金掉期。而這段時間正是牛市的回檔整理期,現貨高低價差達到150美金,相當于回檔13%。另外在08金融危機中,從 3-11月應該也有人做了黃金掉期。因爲照道理危機時刻人們會選擇避險資産。全球避險資産無非黃金、美金、美國公債。而黃金在此間的下跌其部分原因可能就 是有人做了掉期結合期市打壓。巧合的是,同年4月IMF開始了抛售403.3噸自有黃金儲備。抛售黃金可以達到如下目的:
1. 引導避險資金選擇美國公債
這是爲了在美聯儲尚未大規模進入債市托盤前,驅趕避險資金去追逐美國公債,以防收益率上行加重危機。
2. 抛金平抑避險需求
在黃金牛市預期不消且金融危機期間,黃金期市中多頭要求實物交割的避險需求必定要比黃金熊市中來的多,尤其在發生了期現倒挂時。如果商行用于交割的儲備不 足,那不光要違約,多頭們的避險需求也得不到滿足。而作爲商行背後的天然支持者 --- 央行,此時隻能施以援手,通過在現貨市場中抛售黃金儲備給商行,來讓他們完成交割。于是央行的黃金儲備在牛市中被分段抛出。這體現出了央行在危機期間平抑 金價,支撐信用貨币和政府公債地位的穩市作用。至于他們前後共抛了多少?現在還剩多少黃金儲備?這個就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因爲現行央行儲金數據一直存在 問題,IMF尤甚。而号稱全球最大儲金國的美國,其官金儲備一直得不到審計,現有數據可能存在水分。
二、黃金将怎麽走?
現在的黃金牛市将怎麽走,也就是價格會怎麽走?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來探讨。前面提到了黃金市場會和什麽相關聯,并得出以下結論:【 如果美聯儲擴大貨币供應搞全球通脹,那麽美金的主動疲軟會提振黃金,美金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下降;如果通脹波及到美國國内,那麽美國公債也将被動走軟,收益 率升高,此時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也會下降;當公債收益率升到超過美國國内通膨率了,那麽出于對孽息的考慮,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會提高;當資金 開始被銀行系統和高孽息債券吸收,通脹就開始轉爲通縮 】。所以我們可以從美金、美國公債、全球及美國國内的通脹走勢來判斷黃金未來的走勢。下面來分别分析:
I. 美金會怎麽走?
我們都知道,美金是黃金的主要計價貨币。爲什麽是主要的?因爲有其必然性:出于對美國官金儲備量(暫時隻能根據現有數據)、美國政經實力、美金作爲信用貨 币之首這三大因素的考量。而美金走勢受到4種因素影響:A. 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 B. 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 C. 避險資本在特殊時期對美金的需求 D. 非美貨币持有者對美金的需求。我們分别來看看這些因素:
A. 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
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直接影響到美金走勢。寬松則全球通脹,美金疲軟;緊縮則全球通縮,美金上行。但且慢,這隻是想當然,因爲少了一個環節 --- 美國公債。【 央行貨币策略傾向的成功必須依賴于孽息和實際通膨率之間的調控。】當孽息收益始終低于實際通膨率(負利率),那麽就算央行行緊縮之舉也很難達到實際效果。 因爲此時的孽息收益無法吸引到那些去追逐抗通脹資産的資金。這些資産有黃金、大宗等實物資産和通脹保值債券等虛拟資産。前者實物雖無孽息,但可通過溢價來 獲得可觀收益。隻要這種收益預期大于孽息,那實際的緊縮效果就很難達到。隻有當孽息收益蓋過了實際通膨率(正利率),并且前述資産價格形成泡沫從而打擊到 溢價收益預期了,他們才會放棄追逐抗通脹資産,選擇回流銀行系統和高孽息的折價公債。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對債市的公開市場操作來引導收益率上行,并結合 抑制對抗通脹資産的炒作、主動刺破價格泡沫來達到緊縮目的。隻有當這些緊縮措施達到了效果,同時高孽息的美金資産吸引到了非美貨币持有者時,美金才會真正 上行。這整個才是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要達到實際效果并影響到美金走勢的流程(此處以緊縮爲例,寬松可反理推之)。
我們現在都知道FED貨币策略傾向還未轉向;而且就算轉向緊縮,也得吸引到非美貨币持有者時,美金才有可能上行。那美聯儲爲什麽到現在還不緊縮?伯南克的 理論是金融危機不能通過緊縮來修複,緊縮隻能加劇危機,隻有寬松才是拯救危機的良方。這是種新理論,但必須有相應實施條件,那就是:定量寬松不會引發美國 國内的高通脹。如果寬松導緻了國内高通脹同時并發負利率,而且GDP增長率跟不上國内貨币供應增長率的話就會造成滞漲。那定量寬松在什麽情況下才不會形成 前述不良局面?隻有在美金可通過經常項和資本項輸出國外時才有可能。于是我們看到随着美國的兩輪QE,中國在09/10年間又劇增了近1萬億美金外儲。現 在QE2即将結束,QE3或QE變身版已于襁褓中開始若隐若現了。這反映了QE的根本目的絕對不是如伯南克所述般的簡單,不是單純爲了刺激國内經濟(這點 下面會讨論)。由此,筆者認爲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不會急于轉向,即使開始加息也隻是爲了應對美國國内通膨預期擡高而做出的被動緊縮。被動緊縮不屬實質性轉 向,不會導緻美金的大規模回流。理由如下:
1) 美國國内通膨預期較低
雖然QE再次催生了大宗價格,尤其是原油,但由此導緻的美國國内物價整體上漲幅度可以接受。國内通膨預期仍然較低,有繼續寬松的基礎。而且針對原油上漲, 可通過打擊投機炒作、提高OPEC産量和發展替代性能源來遏制。雖然最近的OPEC會議沒有達成一緻的增産決議,但作爲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 --- 沙特,已決定單方面增産。這顯然是在爲奧巴馬舒困。即使其國内通膨預期擡頭,美聯儲不得不提高長期通膨率目标,并以小幅加息來應對,那也隻能被視爲消極的 被動緊縮措施。因爲當前利率水準決定了他們即使加息也難以吸引資金大規模回流銀行系統和債市。而且對負利率的防範還得讓位于防止大幅加息刺破泡沫從而使得 兩輪QE前功盡棄。【 央行在通脹期中的緊縮不可能是真正的緊縮,而隻是爲了應對國内通膨預期,控制國内負利率惡況的消極緊縮,公債收益率在此時不會大幅上行并超越國内通膨率。 央行的加息周期總是跨越實際通脹和通縮的。】
2) 美國的海外經濟飛地還有繼續吹泡的餘地
首選中國大陸,其次現在還加入了非洲、中東這樣的前沿市場國度。作爲“僞多極世界”但實爲單極世界的一極,美國還需要通過美聯儲來向這些地區輸入基礎貨币 --- 美金,來幫帶發展這些國度的經濟。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貿易逆差和資本輸出。還有第三種雖屬資本輸出,但必須單獨列出來的,那就是購買這些國家的公債。【 中國的資源市場化進程、人民币國際化、人民币升值預期都在迫切的等待着美聯儲的繼續印鈔。】如果兩輪QE的量還不夠大陸塞牙縫,那美聯儲就完全可能繼續推 出QE3或QE變身版。如此一來,說不定中國就又可借機寬松貨币,甚至宣布再來一個“四萬億”了。否則中國隻能通過刺破國内别的泡沫來支撐被開發出來的新 增待交換商品 --- 中國農村土地。或者通過提高銀行放貸杠杆、降低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來實現。但前者在中國國内維穩壓力和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下,後者在《巴塞爾協議三》的推 出後已變的很難實現。而美國現在力推各國央行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提高資本充足率,就隐有阻擾各國央行不聽指揮的自行放水的目的在裏面。這樣的話,像大陸 這樣的央行就隻能繼續依靠美聯儲印鈔來給自己提供大部分基礎貨币,除非他打破自身國内銀行法的限制。也就是說:不光中國的對外貿易需要美金,連中國國内經 濟發展也離不開美金。不過這點從中國加入WTO之後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縱觀中國國内總的生産成本和資本市場情況,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應該還會持續 一段時間。同時,如果中國債市對外開放和壯大的話,那麽就多了前述第三種備選方式 --- 用公債來吸收資本流入。隻不過這種情形必須捆綁衍生品這麽顆炸彈,因爲不綁的話就沒人來認購中國這種政體性質國家的債券。在中國的特殊政治形态下,這顆炸 彈可以成爲導緻國開行、保險公司倒閉,公債抵押品(如果有的話,比如土地資源、國企)最後被極低價清算轉手的工具。而這極有可能伴随徹底變色之類的重大政 治動蕩。
3) 外界對美國公債額度突破上限不敏感
我們都知道在紐約時代廣場有一塊國債鍾。89年開始懸挂時,美國公債隻有2.7萬億美金。自07年9月以來,美國公債每天增速約54億。由于國債鍾當初隻 設定了15位,08年9月達到10萬億時,在顯示“9,999,999,999,999”後戛然而止。直到不久後美聯儲想出了一個歪招才得以繼續運轉,即 把第一位的美金符号去掉。現在,美國公債總額已經接近15萬億了。那麽他的公債發行量這麽大,政府負債這麽高,是不是就表明美國不行了?成聯合國裏的麥道 夫了?他爲什麽要發行這麽多公債?國外憑什麽相信他能還得出?他的公債和其他國家公債有什麽不同?他的公債和他的全球化戰略之間有什麽關聯?對這些問題, 需要花些筆墨,這裏就不多說了。可以去先前的這個帖子裏參考: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08082.shtml
隻想說一點:既然大多數美金都是各國用實物商品換回來的,那麽這種紙币,或稱爲主權白條的實際價值是不同于其他紙币的,而美國公債也就不同于其他國家公債 了。這個主權白條确實是美聯儲的負債,但卻是全世界的問題。誰叫你們當初賣出商品的時候接受這種紙币的?既然接受了,那就好好享受和它有關的一切酸甜苦辣 吧。而且,美聯儲根本就不用還這些負債,因爲這些即是他的負債,同是又是他特地爲國際貿易和他國經濟發展發行的通貨。他的這種發行權是大家賦予的,公認 的。如果你們現在要他還債,那他就隻能以非常有限的實物商品(包括自身黃金儲備)來還給你們。你們隻要一逼債,那麽美金購買力就會爆跌。逼得越緊,美金就 越不值錢。如果你們能夠承受相關後果,那麽外界包括中國大陸就去逼吧。所以格林斯潘才會笑嘻嘻的對國會說:不用擔心美國的公債問題。那麽美國是否有可能依 仗這種特權刻意多發紙币?當然有可能,通過比較美金在不同時期的購買力,各人會得出不同結論。在全球大通脹期間,覺得美金濫發的估計占大多數,在全球大通 縮期間則反之。然而,因現代央行運作制度的設計,全球經濟是依靠通脹來發展的,也就是依靠會被大多數人認爲的那種不道德的“搶劫”。所以就算是美聯儲多印 了,造成某處泡沫過大,外界也不能抱怨,而隻能祈禱他别印的太過分。就因爲外界明白這點,所以他們不會對美國公債額度上限的屢屢突破感冒,他們反而會将其 視爲美國海外經濟飛地穩步擴張和自有美金儲備穩定和相對保值的标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面國債鍾簡直就是美國海外經濟飛地擴張的報喜鍾,而根本就算不上 是什麽警鍾。
B. 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
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也會影響到美金走勢。基本面差,美金疲軟;基本面好,美金上行。因爲從國際資本流動來看,隻有一個國家有轉機了或欣欣向榮了,才能引發 外币持有者兌換該國貨币,進入該國尋機獲利。而美國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他現在是持續逆差,出口和消費不振,房市屢創新低,還未走出08金融危機的陰影。其 實這也是必然的,我們可以借機深究一下他此次危機的根源 --- 全球化戰略。可以這麽說:如果他不搞什麽全球化,并且控制國内泡沫,那就基本可以消除經濟危機。但經濟總量增長會緩慢的多,也不能帶動他國發展。如果他要 搞全球化當老大,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來外遷産業,壓縮成本賺取更多利潤并開發海外市場的話,那麽他就必須面對全球化的弊端 --- 全球化推進國的國内蕭條,不過這也不是必然的。【 全球化是資本主義與生俱來的使命,它的目的在于将商品的整個生産、流通、交換、消費進程由主權時代的以國爲界推進到超主權時代的以星球爲界。】資本主義初 期就出現了全球化的雛形,那就是殖民地。但随着時代的進步,資本主義需要更人性化、更隐蔽、更易爲他人接受的經濟擴張方式來代替傳統殖民。當全球化推行者 将國内商品的生産過程外遷,就會造成所謂的“制造業蕭條”,這就是美國近年來面臨的問題。當他把制造業的工作機會交給了要價更低的中國工人後,美國本土工 人就要失業。當失業者轉型困難,且數量越來越多時,國内經濟就會不振。消費開始低迷,房市供養力量開始喪失。如果不能提振消費和房市,那麽美國國内經濟基 本面就不能算走強,除非他們引入足夠外資。雖然這點還是具可操作性的,但必須資金流入量足夠,且消費意願和房市供養能力強,同時還得爲失業人口創造工作機 會。這有點類似于二戰期間,大批人帶着美國夢逃離歐洲大陸的情形。如果是針對中國大陸,在大陸當前資本管制的情況下也隻能吸引到一些外逃貪腐資金和貪官污 吏。要靠這些人和資金來提振美國國内經濟是天方夜譚了。雖然美國近期移民法和新的移民政策有這方面的引資意圖,但美國顯然不會将此視爲國内經濟複興的重要 途徑。因爲一、他本身不缺資本,全球的貨币供應源頭就是他自己;二、如果他對日本資本都感冒的話,那麽他就更不會放心大陸的暗紅色資本了,除非想設套。這 樣的話,他就隻能通過讓部分制造業回遷;或在國内開發新興産業(比如當年的信息産業);或引導本土外流資本部分回流以期在國内投資、消費和供養房市。這才 是不通過印鈔解決國内經濟問題的正當途徑。但一、制造業回遷會有,但不會多;二、在國内開發新興産業雖然有這個趨勢(比如新能源、健康、生物工程等),但 至今仍未能形成明顯的産業優勢,在很多領域都和國外存在同質競争;三、引導本土外流資本部分回流似乎還未到時候,原因見上述 二-I-A-2 。所以個人認爲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還未現實質性走強。其實這個通過長周期的經常項和資本項數據就可判斷,同時可輔以美金走勢、國内失業率、新房開工數據、 大城市房價指數。個人偏好經常項數據,但美聯儲卻是偏好國内失業率,而這個恰恰是最難以改善的。【 所以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的走強已經被美聯儲人爲設定爲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了。】
在這裏要重點提一下美國政府的财政赤字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被直接捆綁了貿易赤字的。美國兩黨現在在公債額度上限問題上膠着,看起來圍繞的是财政赤字, 其實主要針對的是貿易赤字。要改善财政赤字隻能依靠多開源或多減支。減支是有限度的,一個政府不會希望把國内穩定和國外影響力給減掉。所以更大的希望是寄 托在開源上。怎麽開源呢?多收稅。那麽美國有這個基礎多收稅嗎?有,而且是大大的有。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這是從何說起?他的國内經濟基本面這麽差,還去 增稅?是的,但對象不是針對他國内的中小企業主和國内平民,而是針對那些外遷産業後在國外賺的盆滿缽滿的跨國資本。隻要這些資本擁有者還想保留美國國籍, 隻要他們隐瞞收入和海外避稅的成本高于在國内繳稅,隻要這些屬于美國公民的資本覺得留在海外經濟飛地中已喪失繼續保值增值的餘地,那他們将義無反顧地回到 他們的安樂窩 --- 祖國的懷抱。如果要收他們稅,他們當然是情願的,因爲他們的成功回流必須依靠美國政府的政治庇護。也就是:美國政府必須爲這些資金打通海外經濟飛地的金融 壁壘,搭建無阻礙通道,才能方便他們的順利回流。而這必須依靠美國政府的政治實力。【 從這點上來看,今後可能的針對大陸的大規模做空還遠未到時候。】
那麽這個隻是針對今後回流資金的開源,還有就是針對本土企業在出口量增加後的開源。當美國國内貿易逆差降低了,甚至轉爲順差,那就說明出口形勢好轉了,這 個時候就可以放心收稅了。而他的主要出口對象将會是誰?隻能是新興市場,重點就是中國大陸。因爲它和美國積累了這麽大的貿易逆差,是時候搞搞貿易平衡了。 這涉及到一種被筆者稱爲“白條遊戲”的後半場。參考: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develop&idArticle=439761&flag=1
爲了解決所謂“特裏芬難題”,中國 --- 這塊美國在東亞的第二大塊海外經濟飛地必須将吸入的美金重新回吐給美國,以完成整體意義上的貿易循環。因此,中國的對美貿易順差很可能進入增速趨緩期,甚 至偶爾逆差。不光出于對“特裏芬難題”的考慮,财政赤字也可以直接捆綁貿易赤字。當貿易赤字解決了,财政赤字就有條件解決(因爲可以向出口企業收稅了)。 【 在海外利潤未回流的情況下,美國會将減赤成功重點挂鈎自身出口情況的改善。因爲在他看來,中國本身就逃不掉這個義務。】因此美國會将中美貿易平衡問題作爲 談判重點。而在蓋特那的批評教育下,中國大陸對此已有認識,所以大陸央行才會主動的将國内通脹問題挂鈎本國貿易順差,其實這隻是大陸央行在爲自己搭台階 下。
那麽上面談的是開源,現在來談談減支。對于削減财政支出應該怎麽看?是否必須如茶黨所說那般不顧一切的削減支出,将削減量嚴格綁定國債額度增幅?美國财赤 問題是否真會影響到公債額度上限的提高?回答是no,本質上是不影響的,因爲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和它能夠背負的債務額度沒有關系。他背那麽多債不是爲了去 償還,而是爲了給整個美金體系内的待交換商品增發基礎貨币。他就算持續入不敷出,不能償債,隻要不過分,那也完全可以看成是美聯儲在用鑄币稅養活美國政 府。而用鑄币稅養活,就相當于全世界在養活他,因爲美金是世界的美金。由美金的這種超主權屬性出發,可以說:美國政府其實就是世界政府。政府要老百姓養活 是天經地義的,除非這個政府不爲老百姓謀幸福。但如果這個政府持續入不敷出,全世界是否還得繼續不情不願的供養他、接受他的貨币、認購他的公債呢?回答是 yes。因爲:
1) 回歸金本位不太現實
随着貿易規模劇增,産量跟不上的黃金已不太可能再次成爲國際貿易的主流結算介質,除非将黃金炒到天價。或将今後用于國際清償的超主權貨币(比如SDR)的發行重新挂鈎黃金,并通過計劃性質的國際貿易規模控制來抑制自身含金量的持續下跌。
2) 其他主權信用貨币沒有足夠科技儲備、軍力和政治穩定度來滿足國際儲備和清算的需求
那麽大家隻要不想回到大規模以物易物的時代,不想依靠儲備多元化來防範貶值風險,那就隻能選擇注水程度可以接受的美金。
不過爲了減少外界抱怨,不給世人留下“隻會印鈔,不事生産”的懶漢印象,美國政府有必要隔段時間來那麽一次财政盈餘。而十年前克林頓時期的财政盈餘就是由 新産業革命 --- 互聯網革命造就的。如此成功的商業産品幫助他實現了加稅減支計劃的成功。當政府實現了财政盈餘,那就可以冠冕堂皇的提高公債額度上限了,或者又可以繼續敗 家玩打仗了。這麽做僅僅是爲了修複一下大家對美金的好感。所以,【 由間接關聯到美國财赤問題的“特裏芬難題”中引出的:必須以貿易順差來修複美金自身币值的理論隻是在将美國的雙赤字問題無限上綱上線後自設出的理論。】如 果這個理論是有現實意義的,那麽美國就不可能在常年貿易逆差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住自身貨币的堅挺,30年前就該貶到地闆上去了。這個理論的唯一現實意義在于 美國可以借所謂的“特裏芬難題”來向他國傾銷一些對方不那麽願意接受的産品,以便實現這些國家所“希望”的美金币值回升。同時該“難題”的無意義還在于它 所謂的兩難根本就不存在。因爲貨币體系中央國對外輸出基礎貨币在這個“難題”在設立者看來隻能通過美國的貿易逆差來實現。貿易逆差隻是手段,輸出基礎貨币 才是最終必須達到的目的。而我們知道:手段隻能服從于目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麽兩難。美國貿易逆差的優先性和重要性必須高于順差,否則其他國家就無法得 到美國的貨币用于硬通貨儲備和互相清算。這就好比是一種副作用可以說大也可以說小的救命藥,隻有服了它才能存活。如果暫時沒有其他選擇的話,那麽此時病人 是選擇服了它還是等死呢?在生與死之間好像不存在什麽兩難吧?而在筆者看來,此“難題”涉及到的國際貿易平衡隻能建立在真正稀缺的實物硬通貨的基礎上,而 不是虛拟性質的信用貨币。因爲引導國際貿易自然平衡的條件不光取決于逆差國是否能夠向順差國提供對方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也取決于此通貨是否可能被逆差 國大量制造出來。
C. 避險資本在特殊時期對美金的需求
這個需求産生了,那美金就會因在彙市受到追捧而産生上升動力;沒有的話,就沒有這個動力;而若美國有朝一日發生危機了,美金和美國公債對避險資本的吸引力 喪失了,那美金就反而會有貶值動力。近期例子就是08金融危機。當時美金受到外圍避險資本的追捧而升值,在黃金被打壓的情況下,部分資本隻能選擇含孽息的 美國公債。這就是将黃金和美國發行的貨币、公債作爲亂世避風港引發的現象。
亂世無非就是政治危機、經濟危機。那麽現在外圍有政治危機嗎?有,但就算有也不至于導緻大規模資本避險。因爲全球冷戰的結束導緻了現在的單極世界格局。美 國自91年後已成爲此格局中的一個絕對極點。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不是他的盟友就是被駐軍,連中國都被他用美債給綁得死死的。而世界上的軍事大國隻有俄羅斯這 樣的前蘇最大号碎片才能和他做做對手。但由于經濟不振導緻裝備更新過緩和意識形态競争失敗,俄的軍事對抗力未處于明顯的上升通道。對于潛在對手,美國一直 在進行着針對性極強,威懾性質的全球軍事布局和暗中挑撥離間。無論是我們看到的中東顔色革命、巴以危局、東北亞亂局還是中亞博弈都可以找到他的身影。這些 局部亂局和沖突,一、暫時沒有擴大化的迹象;二、更像是美國調整全球軍事布局後造成的棋盤淩亂,因此它們注定是可控的。所以在進入單極世界後,因一家獨大 的現象,由大規模戰亂導緻的國際資本避險現在還不用考慮,除非美國想置身事外。
那麽現在經濟危機有嗎?暫時還沒有,因爲美聯儲用QE泡沫把先前的全球危機給蓋住了,風險最終被轉嫁給了聯邦政府和央行。但從外圍來看,今後可能的危機會 發生在新興國家中泡沫相對較大,且金融壁壘已基本消除的國度。這可能會導緻類似于東南亞風暴那樣的新興市場風暴,從而誘發小規模資本避險。但個别國家危機 導緻的局部緊縮不會必然的影響到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的改變,也就是不一定會影響到全球通脹的延續。隻有美聯儲緊縮了,全球才有可能緊縮。而從美國内部來 看,今後可能的危機會發生在公債和衍生品市場。但因爲美國公債提供擔保的根基是政府資産中的政治實力(軍力和政府無形資産)。對于這個實力,我想大家心裏 應該都有數,包括搜羅了3萬億美金外儲的紅色中國(對于美國公債的情況,可以參看下面的 II 部分)。
D. 非美貨币持有者對美金的需求
非美貨币持有者在以下情況會對美金産生需求:
1) 特殊時期的避險需求
這在上面的 C 中談到了。
2) 由貿易順差引導出的短暫資本流入(美國的80、81和91年)
這隻能以上面的 B 爲觸發條件。而現在看來還甚爲渺茫,這取決于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力度和美國新産業革命的成功。
II. 美國公債會怎麽走,有可能崩盤嗎?
美國公債是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其發行的抵押品有兩個:全民未來稅收和政府資産。那麽我們可以将公債估值挂鈎對其抵押品的估值,将公債合理價格挂鈎對公債 的估值。兩種抵押品中的全民未來稅收可以挂鈎上述 二-I-B 因素,也就是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基本面越好,全民未來稅收就可以越多。但這比較片面,因爲隻考慮到了他的國内常住人口。要知道美國在海外擁有大量資産, 資産擁有人不一定常住國内。而隻要他們有回國的一天,那就要考慮這部分人對未來稅收的貢獻。兩種抵押品中的政府資産包括了有形和無形資産。有形的是其軍力 (在此我們不談軍隊國家化)和政府擁有的實物資産(國内外證券、股份、土地等),無形的是其政治影響力(政治制度、公信力、施政手段等)和虛拟權利(稅收 權等)。在這兩類抵押品中主要是政府有形資産中的實物資産波動較大。因爲一方面其國内經濟基本面時好時壞,甚至爆發危機;另一方面其海外經濟飛地的經濟基 本面也時好時壞,甚至爆發危機。但從大體上來看,隻要是在全球通脹期内,美國政府和其公民的整體資産估值是波動不大的,因爲存在翹翹闆效應,也就是資本在 全球各地尋求價值窪地,不斷地從高估值國度流向低估值國度,炒高了一個地方的泡沫之後再接着去炒另外一個地方。在最後的餘興節目中,他們又大多會回流國内 炒作。直到最後實在炒不下去了,再通過美聯儲的緊縮手段回流銀行系統和公債。此種炒作我們即可稱之爲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發展”。此時其公債抵押品也就是 美國政府資産中的實物資産(貨币性資産)和全民未來稅收才會縮水,從而導緻公債估值縮水。估值縮水了,就會對公債價格産生助跌動力。如果托盤力度不夠,那 就不能抵消前述動力,則公債價格将下行。出于對以上 二-I-A 因素的考慮,筆者認爲現在還處于全球通脹期内,美國公債的整體估值并未縮水,所以其價格下行動力不大,除非美聯儲搞實質性緊縮或公債違約。
那美國公債可能崩盤嗎?當然有可能,因爲任何政府都有可能解體。政府隻是主權性質人類聚合體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不能把人真正聚合在一起,那麽政府就會自 然解體,這點一直被曆史驗證着。從抵押品的角度來看,公債的崩盤隻能由抵押品的崩盤導緻。在這些抵押品中,政府資産是最關鍵的,是政府發行公債的根基,而 不是全民未來稅收。因爲這個根基關系到了政府的生存,關系到了受他蒙蔭的貨币的生存。如果他連自身的生存都不能保證,那麽他的稅收權又如何落實?繼承前述 二-I-C 中對美國當前政治實力的看法,筆者認爲美國公債難以崩盤。即使會産生大幅度價格波動,也隻能視爲市場抛盤的非理性恐慌,而不是公債發行根基的真正動搖。
在這裏引帶到三大避險資産排位的問題。三大避險資産中的美國公債的發行者是美國政府,抵押品前面已述。其中的政府資産是其避險地位由來的基礎。沒有這樣強 大的資産做擔保和背書,其避險功能是得不到保證的。但由于公債發行者也就是政府 --- 不是天然永恒的。因此就算政府實力再強大,其公債避險地位也要遜于天然永恒的實物資産 --- 黃金。黃金因稀有、耗損極低、不可僞造、鑒别真假方便等優點而具有先天的代值優勢。但因重量原因,流通性欠佳。除前述客觀因素之外,人類社會對黃金的價值 認定也具有自然形成的特性,這爲黃金避險地位形成提供了主觀因素。黃金在大衆意識中一向具有全球頭号避險資産的地位,這體現在“亂世黃金”的民諺上。因此 論到避險地位的高低,美國公債應是居于黃金之下的。而美金屬于通貨也就是貨币,通貨無孽息,因此對比含孽息的公債,美金避險地位理應低于公債。【 所以如果可以爲這三種存在物在避險地位上排位的話:黃金應排第一位,美國公債第二,美金第三。】所以我們看到了,各國央行都普遍的将黃金作爲最終支付手段 而窖藏,全球最熱衷于儲金的機構也都是央行。
III. 全球及美國國内的通脹走勢
這可以參看前述 二-I-A-1 部分。
同時補充一下:美國國内通脹走勢一般是落後于全球的。因爲他一、可以通過貨币輸出來輸出通脹;二、可以通過美金綁定大宗來使得全球共同承擔通脹。最近幾年 我們就發現新興市場通膨居然沒有引發美國國内的高通膨,其國内物價指數相對新興國家來看低的驚人。這其中就有中國大陸的功勞,因爲他喜歡和放任美金輸入。 我們看到:即使低價出口不賺錢,大陸也要搞出口補貼來換美金;即使自己老抱怨外儲太多,大陸也在兩年裏新增了近1萬億美金的外儲。鑒于大陸貨币發行機制不 能違反94年銀行法,所以他的基礎貨币來源隻能通過美金輸入。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美金是人民币的影子貨币,沒有美金在背後支撐,人民币國際化将寸步難行,最近的十年盛世也不可能出現。】這注定了中國和其他一些出口導向型經濟爲主的國家 需要繼續求助于美金的輸入,除非他們滿足于緩慢的國内經濟自我循環增長。而隻要這些美國的海外經濟飛地有繼續資源市場化、發展和擴張的餘地,那美聯儲就完 全沒必要結束全球通脹。另外從現存不可再生資源的存量與消耗、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的晚節不保、生物能源的開發、全球人口數量的持續攀升等因素來看,大宗 中的一些品種将很難大幅回落。這會爲全球通脹的持續提供基本面支撐。隻有當全球通脹最終傳導到了美國國内,使得其國内産生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嚴重滞漲 了,美聯儲才會不得不以大幅加息實行緊縮來刺破通脹,順帶完成對一些海外經濟飛地的收割(參考80年代初的拉美經濟危機)。
三、卡恩事件和黃金走勢的聯系以及金市天然空頭的轉向
個人認爲卡恩事件以及被引帶出的各國央行包括IMF的黃金儲備問題隻能成爲做多黃金的借口。這個事件更像是美國情報機構爲配合商行炒作黃金而特意開發出來的用于激發大衆想象力的朦胧題材。
那商行和背後的央行有動機炒高黃金嗎?前面我們隻探讨了央行打壓黃金的目的,也就是爲了提升信用貨币和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那麽如果他們現在反手拉擡了,又會是出于什麽目的?很簡單:隻能是打壓信用貨币和公債,或者是方便高位抛金。有可能嗎?我們來看一下:
I. 打壓信用貨币和公債
如果通過擡高金價來打壓打壓貨币和公債,那麽:貨币跌了,資産就有上漲動力,可以助推通脹;公債跌了,收益率就要上升,可以提高利率水平來應對通脹。但此 時若不使利率大幅超越國内通膨率,則隻能視作是在助推和應對通脹,而不是以緊縮來刺破。這會制造螺旋型通脹。例子:70年代的美國。央行和财政部的對應動 作:美國宣布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聯儲個别官員在通脹後期放話要回到金本位、結合石油危機來刺激金價;美國參戰越南,财政部大發公債、收益率緩步上行、政 府财政赤字攀升;美聯儲利率制定水平參照國内通膨率,但未大幅超越。通過這些動作,央行和财政部需要達到的目的:拉擡黃金來幫助打壓美金和公債,以制造國 内的螺旋形通脹。
如果公債價格在螺旋形通脹後期被狠狠打壓,連帶使得利率快速大幅超越國内通膨率,即可視爲央行意欲以實質性緊縮來刺破通脹。例子:沃克爾時期。央行和财政 部的對應動作: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大幅打壓公債價格,迅速拉高收益率,并擡升了利率水平以超越國内通膨率;同時宣布強勢美金策略,聲稱要向黃金宣戰; 引爆拉美經濟危機,吸引當地避險資本流入從而擡高美金。通過這些動作,央行和财政部需要達到的目的:在抛債的同時,輔以劇烈拉擡黃金來順勢加強對公債的打 壓效果,以打造出具有足夠高孽息吸引力的折價公債來誘使資金回流銀行系統和債市。這樣就可以形成實質性緊縮。此時不打壓美金。
如果在全球通脹期内,貨币被大量制造輸出國外,之後再通過國外的資本流入來托盤債市,那麽通過持續的如此操作,國内通脹即可輸出國外,引發貨币吸收國的通 脹。例子:加入WTO後的中國。央行和财政部的對應動作:美國發動反恐戰和伊戰,财政部大發公債,屢屢上破公債額度上限;美聯儲力排衆議,以出人意料的低 利率策略來應對自納斯達克崩盤後的國内經濟衰退;中國加入WTO,大陸央行刻意壓制彙率結合出口補貼的手段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賺綠票運動,美金被持續輸入中 國;大陸央行以自有美金外儲大量購入美國公債爲債市托盤,從而替美聯儲壓低了國内利率水平;增發美金持續從美國輸入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引發這些國家 的高通脹,同時自己國内卻能保持極低通脹;國外投行和商行以局部戰争、全球通脹、美金疲軟、中印兩國對黃金的傳統偏好爲由拉擡金價,制造黃金牛市。通過這 些動作,央行和财政部需要達到的目的:拉擡黃金來幫助打壓美金,以制造全球通脹;以美金的對外輸出結合中國對債市的托盤來幫助抑制美國國内利率水平,從而 導緻全球通脹的分布不平衡 --- 國外高通脹,國内低通脹。此時不打壓公債。
II. 方便高位抛金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黃金不再掌控貨币體系,對SDR(特别提款權)的綁定也已消失。于是在金本位解體的大背景下,央行抛金現象屢屢出現了,因爲黃金 的貨币地位下降了(但避險地位猶存)。此時黃金完全可能淪爲高抛低吸的投機品。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每年都在抛,隻不過黃金熊市抛得多,牛市抛得少。到了06 年,随着中印央行成爲黃金淨買入方,全球央行的總體抛金量開始明顯減少。鑒于各國央行官金儲備數據得不到審計,所以估算不了他們在抛了之後又買進多少。隻 能确認一點:從02年開始的黃金牛市中,各國央行抛金量在逐步減少,淨買入方央行在增多。
現在賣出黃金的主角大多時候都是IMF,而買入方主要是新興市場國度。盡管大陸央行在近幾年大幅增持黃金儲備,但卻仍被外界認爲購買力度不足。據筆者估 計:大陸央行現有官金儲備約1100-1200噸。随着持有量的提升,金價一直處于上升通道。如果炒高金價是爲了高位抛金,那麽可以認爲是爲了抛給中國等 國家。那這些國家爲什麽會在金本位解體後還大量增持黃金?我們來看一下:
A. “美金危機”
原因很明顯,那就是08金融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成了最終的風險承擔者。美聯儲以貨币大放水來拯救資本市場,從而使得自身資産負債表不斷 膨脹。美國政府以公債額度提升來對應美金發行量的劇增,同時自身财赤也在持續擴大。美國私人資本因在國内收益率低迷,所以投資實體的興味不濃,連帶拖累到 國内經濟基本面。而與此同時,整個美國都在持續的入超。這些都成爲導緻美金疲軟的因素。此時,美國民間爆出财務問題,尚可接受,因有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在兜 着;但若連後者自身都出問題的話,那打擊就大了。而正是對此抱有普遍的不樂觀,各國央行都有提高黃金這種最終支付手段的儲備量的意願。中國現有官金儲備在 其國際儲備比例中隻有2%,看起來太小。所以才會有世界黃金協會某些人的看法:現在的金價水平不能反映中國的需求。
那麽美金真的有危機嗎?筆者在本段标題上打了引号,無疑表明了看法。爲什麽?因爲美金的抵押品是美國公債和美聯儲資産,而美國公債的抵押品是全民未來稅收 和美國政府資産。所以美金的最終抵押品應該是全民未來稅收、美國政府資産和美聯儲資産這三大塊。而這三塊中的美國政府資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是美國公 債和美金的發行根基。這塊是不同于另兩塊的。隻要這個根基沒有動搖,那麽美金的實際地位就不會動搖。這裏不多述了,可以參考前述 二-II 觀點。
B. “美國公債危機”
美金如果有可能産生危機,那麽美國公債也會随同産生危機,因爲它們擁有共同的發行根基。雖然筆者否定了前面可能性,但我們還是可以來探讨一下美國公債的可能軟肋。以下是一些悲觀色彩濃重的論調,可能會打擊到一些持債人的信心,從而使得他們整天對華盛頓提心吊膽。
在08金融危機中,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成了最後的危機買單者。如果QE和奧巴馬新政不能複蘇美國國内經濟,而是引帶美國進入類似70年代的螺旋式通脹,那麽 公債價格必定要縮水。當縮水伴随無可奈何的違約(不是技術性違約),那麽最後的買單者也将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會同時表現在美金和美國公債上。因 爲這兩者緊密相聯,互相綁定。我們可以簡單的将美國公債視爲“含孽息美金”。美金發行量是動态的,是依據其三大塊最終抵押品的總合而變動的。當其中美聯儲 和美國政府的資産估值偏高,泡沫偏大,那美金就可以多發點。當美國全民未來稅收估計可多收點,那麽美金也可以多發。其實在現代不實行百分之百準備金的央行 制度下,美金和這些因素之間是互相影響的,所以才會出現用QE來刺激經濟的大膽決策。這樣的話,資産估值和全民未來稅收就會決定美金的全球供應量。同理, 美國政府的資産估值和全民未來稅收會決定美國公債的發行量。那麽它的價格是由什麽決定的,走勢由什麽決定?可參考前述 二 - II 。公債價格決定了收益率,收益率決定了美聯儲利率策略、與他國的息差、宏觀貨币策略傾向等。而利率、息差、貨币供應會直接影響到全球資本市場,從而影響到 這裏不得不提到的衍生品市場。前述“悲觀色彩濃重的論調”即聚焦于這個市場。
對全球衍生品市場來說,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經濟策略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他們在大周期上的策略變動會直接影響到衍生品。比如08金融危機就是由于美聯儲先極 度寬松結合放松監管,然後再逐漸收緊擠爆泡沫導緻的。這場危機通過次級債引爆了相關衍生品。雷曼由于發行了大量CDS,當次債因按揭違約率上升而貶值後, 其CDS價格飙漲,這就逼迫雷曼必須爲CDS追加保證金。而美聯儲此時見死不救,從而導緻雷曼追加不出,最後隻能申請破産(但我們卻看到聯儲救了與雷曼同 病相憐的AIG)。從這場危機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壓制彙率以幫助美聯儲打壓公債收益率、美聯儲在貨币策略上的先松後緊和刻意放松監管、投行和保險公司 無視自身資本規模盲目發售CDS、龐大衍生品市場因缺乏中央清算機制而不能控制系統風險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還隻是企業債中的垃圾債引爆的危機,而不是信 譽最高的政府公債。如果最後連政府公債都出問題了,那随帶引發的巨大利率風險、被作爲抵押品的巨幅折價風險、捆綁的衍生品清算風險就可能制造出有史以來規 模最大的金融海嘯。首先沖擊的就是那些參與遊戲,看似穩固無比的傳統保險公司或新型金融承保公司。而且就算公債不出真正問題,僅僅是玩花招似的“技術性違 約”,都有可能誘發金本位複興者和黃金迷們的豐富想象力,從而沖擊到美國公債的二号全球避險資産地位。在此,我們千萬不能輕信衍生品可以控制風險之類的迷 人謊話。因爲風險隻能轉移,不可能消失。在“大而不能倒”的借口下,一些金融寡頭完全可以大肆放手開設賭局,互相搏殺。最後赢了歸自己,輸了則由央行、政 府和全民承擔。
在這裏要特别提一下:缺乏中央清算機制的衍生品市場是極度危險的。我們不能因爲衍生品合同的複雜性和可能的對當事人獲利前景的束縛而刻意放松對這個領域的 監管。而IMF現在堅持用衍生品交易稅替代中央清算是極不妥當的。這等同于用排污費的收取來替代環境保護和監管,是一種極端消極、無能和不負責任的妥協行 徑。08金融危機就是我們身邊的最好教訓。那些現在還不同意,還在猶猶豫豫于是否建立衍生品中央清算機制的人隻能被懷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其中。至于是什 麽目的?隻要看看那些當年在美聯儲救助下,樂呵呵的從大大小小的衍生品清算中收割到利潤的人就知道了。
C. 金本位回歸的可能
這是金本位複興者們的一個小小信念。這些人一直沉浸于傳統财富觀念而執迷于貴金屬本位。黃金在這些人眼裏被賦予了至高無上和無以倫比的代值地位,像美金這 樣的紙質媒介顯然入不了他們的法眼。而美聯儲的定量寬松和美國國内經濟危機無疑加劇了其對于紙鈔的質疑。筆者可以理解經濟危機對這些人的沖擊以及由此形成 的對于信用貨币的成見和反思。美金也确實不太争氣。尤其是那個被特意強調的“中國美金外儲因美金貶值而遭受的損失問題”。對此類問題的緊抓不放逼得大陸外 管局不得不在國際金市上大買黃金,即使中國國内黃金産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然而古老的金本位可能回歸嗎?對此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當年金本位退出的過 程:
我們都知道布雷頓森林體系是美金挂鈎黃金,然後各國貨币挂鈎美金。這樣的運轉本來不錯,但因爲世界黃金産量無法跟上美金發行量,而美金發行量是和美金體系 内的國際貿易總量和對硬通貨的清償需求量挂鈎的。這就使得黃金和美金體系的經濟總量産生了不搭調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美金的含金量(以美金計的官金 價)有逐漸守不住的趨勢。“35”這個僵化數字開始被很多人看成是紙糊的防線,随時都可能被突破。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看空行列,并以此作爲美金必須滾下神 壇的理由,美國政府開始坐不住了。随着戴高樂這個不聽話的法蘭西殺手堅決要求美國履行以“35”爲兌金價的實物兌付義務時,尼克松斷然關閉了兌換窗口,以 美國的主動違約來宣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自此以後,黃金就跨上了相對美金的10年升值之路。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違了約,但這卻反而爲其卸下了黃金這 副沉重的枷鎖。美金不必再忌諱自己的含金量問題,這個相對于黃金的比值就像那些從暗處射向宙斯的冷箭般已産生不了任何的實質性殺傷力。美金開始了在全球貨 币體系中完全以自身實力來打天下的過程。在自身強大的綜合國力保證下,我們看到了美金不僅沒有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走向衰弱,反而更加欣欣向榮。各國都 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美金和美國公債作爲主要外彙儲備。如果這是美國人逼得,那不可能把紅色中國都逼成功吧?
金本位退出的最大原因就是黃金産量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國際流通手段不足”。如果今後一定要有貨币想完全挂鈎黃金,那就必須面對當年美金遇到的同類問題。 所以即使今後金本位有可能回歸,也隻能是有限的回歸(下篇文章會談到)。除非黃金産量能突飛猛進,或國際貿易量和各國對硬通貨的儲備需求量受到計劃性質的 統一調控,又或是大家眼睛一閉,無視前述貨币缺陷。
以上三點因素都可導緻金市中淨買入方央行的增多和黃金暴漲。其中 A、B 得益于黃金相對于美金和美國公債的避險競争力提升;C 則得益于黃金的貨币屬性回歸。但隻要這三點都屬虛幻性質題材,那麽金價最終隻能走過山車,也就是回歸當初。
而炒高黃金隻會對黃金的最大儲備國有利,如果這個國家碰巧還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币發行國。因爲黃金儲備是該國央行資産,儲備貨币則是其負債。如果這個國家是 美國的話,那麽美聯儲資産負債表中的資産升值(金價上漲)伴随負債“縮水”(美金購買力下跌)隻能對其有利。雖然這樣可能會導緻其儲備貨币地位的喪失,但 在找不到可替換的更佳儲備品種前,前述可能性隻能被遍布于全球的美聯儲名義債權人被動扼殺。另外在實際中,我們發現美聯儲的貨币供應雖然在增加,也就是其 負債額在擴大,但若考慮到其增發貨币是爲了給他國(新興市場國度)提供基礎貨币和國際清償工具,此債務根本無需償還的話,那麽我們對貨币增發可能會損及美 聯儲自身的擔憂就是在忋人憂天了。此時有人可能會擔心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期間用QE換入的有毒資産問題。我們認爲一、其換入價位處于低位;二、就算這些資産 最終大幅縮水,這也必定會導緻其黃金儲備的大幅升水。最終來看,其資産一欄中各組分間的翹翹闆效應對這個全球發鈔行的不良影響不宜被過度誇大。
如果黃金最終通過美國公債“技術性違約”、卡恩事件引發的對美聯儲和IMF黃金儲備的猜疑、美聯儲繼續沒心沒肺的印鈔、美國國内通脹的螺旋式上升、央行或 IMF中個别金本位複興者的口不擇言、區域性大規模沖突、2012末世紀情結等因素而成功哄擡金價到六千美金(筆者預計),那高興的隻能是聯儲,而不是那 些等着看美金好戲的好事者或“美金嫌惡症”患者。
通過對黃金的炒作,隻要抛金央行認定美國公債和美金的地位不會發生實質性動搖,那麽他們就完全有可能将黃金當成投機品來高抛低吸,就像上世紀70年代那 樣。如果機構在金價高位又不合時宜的将黃金大量用于抵押,那麽由抵押品崩盤導緻的折價風險又可成爲制造新一輪危機的因素。而類似投機故事在中世紀後的人類 曆史中被不斷的複演,正如利弗摩爾所述般“如山嶽似的古老”。遠的可看到當年的荷蘭郁金香狂熱,近的可看到70年代的白銀泡沫。在這些投機狂潮中,由于對 物質存在的非理性估值,投機者們一次又一次的被無情屠戮。最終,大多數都似沙丁魚般層層累屍于已褪去了潮水的灘塗上。
看到這裏,肯定會有人對筆者的觀點不太感冒,認爲對美國當前實力評估過于樂觀,而忽視了其他國家的崛起。對此,筆者不想多述,隻想說:實力和地位的最客觀 評估标準是結果;經濟隻是政治的延續,而不是可以倒過來理解的。另外不談什麽實力和地位,光從債務綁定的角度來看,美國已通過美金和美債綁定了一些所謂 “債權國”的命運。這得歸功于美國人對于“債務”和“大而不能倒”的充分理解。
臨近結尾,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1. 美國公債價格和美國國内通脹呈負相關。從影響因素來看,我們也可認爲其反映的是美國整體政經實力的走勢,兩者呈正相關。注意了,這裏不光包括經濟因素,還包括了政治因素,這是必需的。這也是美國公債作爲一種主權債之所以成爲全球二号避險資産的原因。
2. 美金總體走勢和全球通脹呈負相關,和黃金呈負相關;同時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宏觀面受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以及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影響;微觀面受避險資本在特殊時期對美金的需求和非美貨币持有者對美金的需求影響。
3. 黃金總體走勢和全球通脹呈正相關,和美金呈負相關;同時還和相對美國公債的避險競争力呈正相關。相對美國公債和美金,黃金最容易被操縱,因爲黃金實際價值 說不清。它既有貨币屬性,又有商品屬性,完全可以想怎麽炒就怎麽炒。在金本位複興者和黃金迷的眼裏,黃金達到一萬美金也不算稀奇。在這裏,特别要提醒中國 和印度央行必須在黃金面前保持冷靜的頭腦。
最後,爲了表明筆者并非是一個“美金膜拜症”患者,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人類貨币體系的弱點吧:
非理想的元貨币介入商品交換過程将最終導緻貨币體系(主權實體的貨币聯盟)的不穩。所謂理想的元貨币是指能科學全面合理的對等主權實體商品總量的代值物。 隻要這個代值物能達到科學全面合理的标準,那就是理想的元貨币。此時,從理論上來說,同一貨币體系内的主權實體無須再各自發行次級貨币,因元貨币已是最完 美的流通物了。否則還要制定各次級貨币間的彙率,這将提升交換成本,降低交換效率。但在實際中,因受“國家”、“主權”等曆史觀念的束縛而暫時無法實現。 而非理想,卻又被人爲指定爲代值物的元貨币會因地理分布不均、自身地位波動等而影響到整個貨币體系的穩定。黃金顯然不是理想的元貨币。比如在金币本位體系 中将黃金作爲元貨币,則黃金礦藏豐富的國家因擁有更多元貨币而具有更高購買實力和競争力,這顯然對黃金資源貧乏的國家來說不公。黃金作爲元貨币的代值和流 通屬性是由人賦予的。如果這種賦予産生不公的結果,那就說明它還不是理想的元貨币。又如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将美金作爲實際元貨币,黃金作爲名義上的元貨币 退居二線。若美國通過濫發美金将本國通膨轉嫁給體系内所有國家,那這對他國也是不公的,将影響到該體系的凝聚力。又若美國國力一旦衰竭,則以美金爲元貨币 的體系多數将自然崩解。所以美金也不是理想的元貨币,這是因爲它挂鈎了單一主權國家的綜合國力。信用本位中的貨币在理論上可以無限供給,這是其走向長期貶 值的驅動力。雖然它能夠解決貨币增發速度趕不上商品生産增速的問題,但卻不能保證貨币發行者不會對貨币持有者進行刻意的财富稀釋(相當于搶劫)。其根本原 因是:信用是虛拟性質的,誰都不能保證它不會被濫用,尤其是在“信用貨币體系的長期趨勢是膨脹”這樣的危險觀點已成爲常識之談的情況下。出于對人性本私的 考慮,理想的元貨币隻能以實體形式搭載。隻有看得見摸得着,可被檢驗衡量的物質存在才能杜絕上述弊端的産生。但到現在爲止,還未能發現這樣的理想代值物。
卡恩事件之謎、美聯儲黃金儲備和黃金掉期交易
作者:克萊因瓶裏的貓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7-8
卡恩事件之謎、美聯儲黃金儲備和黃金掉期交易
一、黃金套息、黃金掉期以及金市的天然空頭
在卡恩事件之後,有些公開報道提到了西方商業銀行抛空黃金,央行出借黃金儲備的事。由于黃金儲備是央行最終支付手段,屬必備儲備。如儲備不足或大量外借無 法收回,就可能導緻自身貨币波動,進而引發金融動蕩。所以大家現在都對被爆出的傳聞相當關注。有關傳聞涉及了美聯儲、IMF、各國央行、商行、情報部門、 甚至美國軍方。可以說撲朔迷離,千頭萬緒。那麽就讓筆者來大膽推想一下相關事件内幕吧,以還原可能的情形:
從1996年到99年期間,商行在黃金市場裏搞黃金掉期交易和賣空。黃金掉期就是投資者以GOFO(黃金遠期拆借利率,相當于融券手續費)從商業銀行(一 般是小摩、興業、彙豐這樣的現貨做市商)手裏借入黃金儲備,在現貨市場抛售。然後用抛售所得美金買入一年期以内的比GOFO更高或預期溢價幅度足夠的美金 資産,或者幹脆投入同業市場裏吃利息。在掉期合約期滿前,投資者必須再次使用還本付息所得的美金重新購入實物金返還當初的借出方,至此來完成一輪交易。此 被稱爲黃金掉期,也有人稱之爲黃金套息,但不全面。因爲對投資者來說,掉期收益可以來自息差和現貨買賣差價這兩個部分。而套息就純粹爲了吃息差了。掉期交 易的息差來自于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減去GOFO,又可稱爲GFR。當息差,也就是GFR擴大到引起投資人興趣了,這些人就會去找做市商做掉期 交易。而爲了使得在吃到息差的同時能吃到更豐厚的買賣差價,這些人就必須通過某些途徑來打壓黃金現貨價格,以便能在掉期合約期滿前以低價吃進現貨金來返 還。打壓手段之一是通過期現互動,也就是在黃金期貨市場中打壓期價來影響現貨價;之二是放出偏空消息來制造影響所謂的“基本面”。而爲了在期貨市場中開 空,他們又必須回到同業市場裏以LIBOR中的拆放利率來借入短期資金,用這些低息借貸在期市中大規模開空以影響期價。當他們通過持續的期現互動,在掉期 合約期滿前把現貨價打到低位後,再平掉期市中的空頭頭寸買入現貨還給借出方。不過由于必須儲備部分實物金以應付可能的多頭交割需求,這些人會用當初的部分 拆入資金向黃金生産商預定未來産量。這個預定合約以及當初在抛現貨金時可能留存的零頭就是他們用于交割實物的保證。如此一來,這些人的實際利潤其實還得包 括在期市裏的買賣價差,也就是三塊盈利。而對于他們在同業市場中一借一貸的環節其實可以互相抵消,看起來也多此一舉,無須實施。【 因此所謂的“黃金套息”中的套息部分似乎可以省略,這種叫法看起來更像是方便操縱金價而打造的障眼法。】
那麽這種掉期是需要在黃金熊市或牛市的回檔期才具操作可行性的,否則金價上漲将不利于這些投機者。而事實上通過大資金量的參與,黃金的牛熊在很大程度就是 由這些投資者制造出來的。這些人的大量抱團參與必将影響到黃金市場,而市場的波動又會影響到其他市場。那麽黃金市場密切關聯什麽市場?商行爲什麽要出借黃 金,僅僅是爲了賺取微薄的GOFO嗎?96-99年爲什麽黃金掉期交易流行?
我們來分别分析:
I. 黃金市場密切關聯到什麽市場?
黃金市場密切關聯到它的計價貨币之一 --- 美金。當計價貨币購買力下跌,資産就會上漲,反理可推之。同樣,當資産下跌,可視爲計價貨币購買力上漲,反理可推之。于是黃金做爲一種資産可以挂鈎美金購 買力,兩者之間呈負相關。而美金購買力的變化在非固定彙率機制下會影響到美金彙率,因此黃金市場會影響到外彙市場。同時因美國公債作爲全球二号避險資産和 黃金之間存在競争性關系,所以黃金市場也會影響到美國債市。當黃金波動了,美金彙率和美國公債就要波動。從實際來看,黃金和美金之間的關聯性更大,那是因 爲黃金以美金爲直接計價單位,而不是以美國公債。從通脹的角度來解釋,美國公債關聯到美國國内通脹,而黃金和美金關聯的是全球通脹。全球通脹了,那麽黃金 就要上漲,美金就要下跌;如果這種通脹又波及到了美國國内,則美國公債就要下跌。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從02年開始的全球通脹隻影響到了黃金和美金,而沒有影 響到美國公債,那是因爲美國國内通脹非常低的原因。至此我們可以初步總結:如果是全球性通脹,那麽黃金會影響美金;如果通脹波及到美國國内,那黃金還将影 響到美國公債。而從通脹的貨币供應根源角度來看,前者總結可以以美金爲主角再次提煉一下:【 如果美聯儲擴大貨币供應搞全球通脹,那麽美金的主動疲軟會提振黃金,美金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下降;如果通脹波及到美國國内,那麽美國公債也将被動走軟,收益 率升高,此時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也會下降;當公債收益率升到超過美國國内通膨率了,那麽出于對孽息的考慮,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會提高;當資金 開始被銀行系統和高孽息債券吸收,通脹就開始轉爲通縮 】
II. 商行爲什麽要出借黃金,僅僅是爲了賺取微薄的GOFO嗎?
商行的表面借口是爲了盤活黃金資産。因爲黃金無孽息,又需倉儲費用,儲備需要成本。如果不是爲了持金待漲賺取差價的話,那麽就得想辦法使這個儲備産生孽 息。這個利息就是前述的GOFO。這就是商行出借黃金的理由,看起來也合情合理。根據這個理由,可以設計出前述的套息交易模式來吸引套息者租借黃金。但套 息者得承擔風險,因爲他有義務完成爲了套息而簽訂的掉期合約。而合約中的風險(現貨金上漲)隻能通過套息者在期市中開多來避免(類似于反向的套期保值), 或者采取類似外彙套息中的“抛補套利”手法來規避一定風險。但前者複雜,而且需要操作成本;後者因黃金的波動性,同業市場中的資金拆入者不敢做出什麽升水 預計。這樣的話,風險其實是無法消除的。此時要吸引投資者來做黃金掉期就必須有較爲明确的市場傾向保證,也就是有黃金市場大莊家的支持。這個莊家必須有巨 額黃金儲備,他的一舉一動必須對市場有決定性影響。隻有在這樣的機構的庇護下,投資者風險才不至于擴大,同理适用于任何市場。而平時擁有巨額黃金儲備的隻 有各國央行、美聯儲和IMF。相對這些大鳄,商業銀行的黃金儲備多是代客保管的非自有資産,已經收了保管費的。所以商行其實是沒什麽動力爲自己的小量黃金 儲備去賺回倉儲成本的,他們大可将自己的黃金和客戶的、以及自己的其他資産合用一個倉庫。那麽誰會有動力去賺倉儲成本?隻能是前述大鳄中的西方央行和 IMF,因爲他們大都把自己的黃金儲備放在了美國。美國人不是讓他們白放的,每年都要收保管費。雖然央行都是政府或半政府性質的,資金雄厚;也就算有人相 信他們确實需要爲賺丁點家用而動小腦筋去盤活這些資産,那麽我們是否能進一步相信這些大鳄們會不顧可能受到的質疑和指責去替掉期交易者在市場裏施加自己的 影響?他們真是爲了這個目的嗎?我看隻有鬼才會信。他們的目的隻能有一個:【 通過金價的波動來影響黃金競争者的地位,這個競争者就是非天然的信用貨币和政府公債。】而鑒于當前世界格局,筆者隻能将重點對象落在現時影響力最大的美金 和美國公債上。如果黃金跌了,那麽美金和美國公債相對于黃金的競争力就會提高。競争力高了,追逐美金和美國公債的人就會更多。而這,應該才是前述大鳄們的 真正目的。因此出借黃金者的名單裏還得添上美聯儲,他是黃金掉期交易的天然推動者。如果聯儲爲此出借了大量黃金,甚至不得不抛售一部分的話,隻要不補足, 那麽他的黃金儲備隻能越來越少。而根據USGS(美國地理調查)的《礦産業調查》報告,美國在07和08兩個年度共計出口了5070噸黃金和黃金化合物, 這相對于其8133.5噸的黃金儲備量來說顯得有點可怕,而美國年黃金産量還不足300噸。由此,美聯儲的官方儲金數據在這份報告和卡恩事件發生後被外界 質疑了起來,并鬧得滿城風雨。
雖然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貨币體系已非金本位,信用貨币的根基已不再挂鈎黃金。但由于黃金一直被視爲全球頭号避險資産,被央行作爲最終支付手段而窖藏,所以一 國央行如果黃金儲備不足,則有可能影響到其在危機期間的清償能力,尤其是在08金融危機才過去了兩年,全球經濟尚處于脆弱的複蘇期間。
III. 96-99年爲什麽黃金掉期交易流行?
從91年開始,随着全球性冷戰的結束,黃金的傳統避險功能得不到機會發揮。而儲備又需要成本,因此願意持有黃金作爲避險資産的人很少,除了央行。而當時美 國國内經濟基本面在互聯網概念的刺激下蒸蒸日上,納斯達克泡沫開始興起。因此黃金有條件做空,美金有條件做多。此間的97-98年,東南亞地區的泡沫又膨 脹到極限,有條件做空其資産和貨币。爲引導從這些地方流出的避險資本在換入美金後去托盤除黃金以外的其他高溢價資産,也有必要做空黃金。于是我們看到在多 方面因素的引導下,黃金進入了4年熊市。金價從96年的400出頭一直被打到了99年的250,然後進入築底階段。爲什麽?因爲一、黃金此時已被打到了生 産成本以下,沒有多少下行空間了;二、各國主要央行于當年下半年簽定了《央行購金協議》。根據這份協議,央行打壓黃金的行爲受到了限制。那爲什麽要在此時 限制?按照前述分析,隻能說明他們不想再通過打壓黃金來擡高信用貨币和政府公債競争力了,首先考慮的就是美金升值該到頭了。而這是什麽時候?這是納斯達克 即将開始最後沖刺的時候。我們看到在此後半年間,納斯達克指數以火箭般速度從2700點一直沖至5100點,之後又以同樣速度回落到了1000多點。美國 國内經濟跟随這場泡沫坐了一回過山車。00年-01年是其國内泡沫的消退期,先前支持做多美金的因素在逐漸消逝。在國内經濟開始下行期間,若無人來接盤公 債的話,則美國公債的價格也将随之疲軟。
然而到了01年下半年,911事件突然爆發,雙子樓在美國國内經濟觸頂,即将陷入滞漲之際帶着濃煙倒塌了。一個月後我們看到山姆大叔正式宣戰,興奮的開始 印鈔發債準備打仗。又一個月後,一件頗耐人尋味的事情促成了 --- 中國大陸正式加入了WTO。注意了:美國此時發債的目的就不純粹是爲了打仗了,而是針對大陸。有人會奇怪,911事件會和大陸有關?是的,但不是直接的關 聯。而是:美國在印鈔發債的同時可以順便向中國大陸輸出基礎貨币了,也就是印鈔購買大陸。由于從彼時開始,美國财政進入赤字階段,公債額度攀升,貿易持續 逆差,美金從02年初開始了理所應當的下行。結合金價,我們能發現它們幾乎是同步的。而做多黃金的理由就是全球開始通脹、局部戰争、美金下行。于是黃金牛 市在30年後又如蝙蝠俠般重新回歸。
那麽當黃金進入牛市後是不是還會有前述的黃金掉期交易條件?有,但隻能是在牛市的中途回檔和最後沖頂階段。比如在09年12月-10年1月間,BIS(國 際清算銀行)做了300多噸黃金掉期。而這段時間正是牛市的回檔整理期,現貨高低價差達到150美金,相當于回檔13%。另外在08金融危機中,從 3-11月應該也有人做了黃金掉期。因爲照道理危機時刻人們會選擇避險資産。全球避險資産無非黃金、美金、美國公債。而黃金在此間的下跌其部分原因可能就 是有人做了掉期結合期市打壓。巧合的是,同年4月IMF開始了抛售403.3噸自有黃金儲備。抛售黃金可以達到如下目的:
1. 引導避險資金選擇美國公債
這是爲了在美聯儲尚未大規模進入債市托盤前,驅趕避險資金去追逐美國公債,以防收益率上行加重危機。
2. 抛金平抑避險需求
在黃金牛市預期不消且金融危機期間,黃金期市中多頭要求實物交割的避險需求必定要比黃金熊市中來的多,尤其在發生了期現倒挂時。如果商行用于交割的儲備不 足,那不光要違約,多頭們的避險需求也得不到滿足。而作爲商行背後的天然支持者 --- 央行,此時隻能施以援手,通過在現貨市場中抛售黃金儲備給商行,來讓他們完成交割。于是央行的黃金儲備在牛市中被分段抛出。這體現出了央行在危機期間平抑 金價,支撐信用貨币和政府公債地位的穩市作用。至于他們前後共抛了多少?現在還剩多少黃金儲備?這個就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因爲現行央行儲金數據一直存在 問題,IMF尤甚。而号稱全球最大儲金國的美國,其官金儲備一直得不到審計,現有數據可能存在水分。
二、黃金将怎麽走?
現在的黃金牛市将怎麽走,也就是價格會怎麽走?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來探讨。前面提到了黃金市場會和什麽相關聯,并得出以下結論:【 如果美聯儲擴大貨币供應搞全球通脹,那麽美金的主動疲軟會提振黃金,美金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下降;如果通脹波及到美國國内,那麽美國公債也将被動走軟,收益 率升高,此時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也會下降;當公債收益率升到超過美國國内通膨率了,那麽出于對孽息的考慮,美國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會提高;當資金 開始被銀行系統和高孽息債券吸收,通脹就開始轉爲通縮 】。所以我們可以從美金、美國公債、全球及美國國内的通脹走勢來判斷黃金未來的走勢。下面來分别分析:
I. 美金會怎麽走?
我們都知道,美金是黃金的主要計價貨币。爲什麽是主要的?因爲有其必然性:出于對美國官金儲備量(暫時隻能根據現有數據)、美國政經實力、美金作爲信用貨 币之首這三大因素的考量。而美金走勢受到4種因素影響:A. 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 B. 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 C. 避險資本在特殊時期對美金的需求 D. 非美貨币持有者對美金的需求。我們分别來看看這些因素:
A. 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
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直接影響到美金走勢。寬松則全球通脹,美金疲軟;緊縮則全球通縮,美金上行。但且慢,這隻是想當然,因爲少了一個環節 --- 美國公債。【 央行貨币策略傾向的成功必須依賴于孽息和實際通膨率之間的調控。】當孽息收益始終低于實際通膨率(負利率),那麽就算央行行緊縮之舉也很難達到實際效果。 因爲此時的孽息收益無法吸引到那些去追逐抗通脹資産的資金。這些資産有黃金、大宗等實物資産和通脹保值債券等虛拟資産。前者實物雖無孽息,但可通過溢價來 獲得可觀收益。隻要這種收益預期大于孽息,那實際的緊縮效果就很難達到。隻有當孽息收益蓋過了實際通膨率(正利率),并且前述資産價格形成泡沫從而打擊到 溢價收益預期了,他們才會放棄追逐抗通脹資産,選擇回流銀行系統和高孽息的折價公債。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對債市的公開市場操作來引導收益率上行,并結合 抑制對抗通脹資産的炒作、主動刺破價格泡沫來達到緊縮目的。隻有當這些緊縮措施達到了效果,同時高孽息的美金資産吸引到了非美貨币持有者時,美金才會真正 上行。這整個才是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要達到實際效果并影響到美金走勢的流程(此處以緊縮爲例,寬松可反理推之)。
我們現在都知道FED貨币策略傾向還未轉向;而且就算轉向緊縮,也得吸引到非美貨币持有者時,美金才有可能上行。那美聯儲爲什麽到現在還不緊縮?伯南克的 理論是金融危機不能通過緊縮來修複,緊縮隻能加劇危機,隻有寬松才是拯救危機的良方。這是種新理論,但必須有相應實施條件,那就是:定量寬松不會引發美國 國内的高通脹。如果寬松導緻了國内高通脹同時并發負利率,而且GDP增長率跟不上國内貨币供應增長率的話就會造成滞漲。那定量寬松在什麽情況下才不會形成 前述不良局面?隻有在美金可通過經常項和資本項輸出國外時才有可能。于是我們看到随着美國的兩輪QE,中國在09/10年間又劇增了近1萬億美金外儲。現 在QE2即将結束,QE3或QE變身版已于襁褓中開始若隐若現了。這反映了QE的根本目的絕對不是如伯南克所述般的簡單,不是單純爲了刺激國内經濟(這點 下面會讨論)。由此,筆者認爲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不會急于轉向,即使開始加息也隻是爲了應對美國國内通膨預期擡高而做出的被動緊縮。被動緊縮不屬實質性轉 向,不會導緻美金的大規模回流。理由如下:
1) 美國國内通膨預期較低
雖然QE再次催生了大宗價格,尤其是原油,但由此導緻的美國國内物價整體上漲幅度可以接受。國内通膨預期仍然較低,有繼續寬松的基礎。而且針對原油上漲, 可通過打擊投機炒作、提高OPEC産量和發展替代性能源來遏制。雖然最近的OPEC會議沒有達成一緻的增産決議,但作爲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 --- 沙特,已決定單方面增産。這顯然是在爲奧巴馬舒困。即使其國内通膨預期擡頭,美聯儲不得不提高長期通膨率目标,并以小幅加息來應對,那也隻能被視爲消極的 被動緊縮措施。因爲當前利率水準決定了他們即使加息也難以吸引資金大規模回流銀行系統和債市。而且對負利率的防範還得讓位于防止大幅加息刺破泡沫從而使得 兩輪QE前功盡棄。【 央行在通脹期中的緊縮不可能是真正的緊縮,而隻是爲了應對國内通膨預期,控制國内負利率惡況的消極緊縮,公債收益率在此時不會大幅上行并超越國内通膨率。 央行的加息周期總是跨越實際通脹和通縮的。】
2) 美國的海外經濟飛地還有繼續吹泡的餘地
首選中國大陸,其次現在還加入了非洲、中東這樣的前沿市場國度。作爲“僞多極世界”但實爲單極世界的一極,美國還需要通過美聯儲來向這些地區輸入基礎貨币 --- 美金,來幫帶發展這些國度的經濟。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貿易逆差和資本輸出。還有第三種雖屬資本輸出,但必須單獨列出來的,那就是購買這些國家的公債。【 中國的資源市場化進程、人民币國際化、人民币升值預期都在迫切的等待着美聯儲的繼續印鈔。】如果兩輪QE的量還不夠大陸塞牙縫,那美聯儲就完全可能繼續推 出QE3或QE變身版。如此一來,說不定中國就又可借機寬松貨币,甚至宣布再來一個“四萬億”了。否則中國隻能通過刺破國内别的泡沫來支撐被開發出來的新 增待交換商品 --- 中國農村土地。或者通過提高銀行放貸杠杆、降低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來實現。但前者在中國國内維穩壓力和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下,後者在《巴塞爾協議三》的推 出後已變的很難實現。而美國現在力推各國央行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提高資本充足率,就隐有阻擾各國央行不聽指揮的自行放水的目的在裏面。這樣的話,像大陸 這樣的央行就隻能繼續依靠美聯儲印鈔來給自己提供大部分基礎貨币,除非他打破自身國内銀行法的限制。也就是說:不光中國的對外貿易需要美金,連中國國内經 濟發展也離不開美金。不過這點從中國加入WTO之後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縱觀中國國内總的生産成本和資本市場情況,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應該還會持續 一段時間。同時,如果中國債市對外開放和壯大的話,那麽就多了前述第三種備選方式 --- 用公債來吸收資本流入。隻不過這種情形必須捆綁衍生品這麽顆炸彈,因爲不綁的話就沒人來認購中國這種政體性質國家的債券。在中國的特殊政治形态下,這顆炸 彈可以成爲導緻國開行、保險公司倒閉,公債抵押品(如果有的話,比如土地資源、國企)最後被極低價清算轉手的工具。而這極有可能伴随徹底變色之類的重大政 治動蕩。
3) 外界對美國公債額度突破上限不敏感
我們都知道在紐約時代廣場有一塊國債鍾。89年開始懸挂時,美國公債隻有2.7萬億美金。自07年9月以來,美國公債每天增速約54億。由于國債鍾當初隻 設定了15位,08年9月達到10萬億時,在顯示“9,999,999,999,999”後戛然而止。直到不久後美聯儲想出了一個歪招才得以繼續運轉,即 把第一位的美金符号去掉。現在,美國公債總額已經接近15萬億了。那麽他的公債發行量這麽大,政府負債這麽高,是不是就表明美國不行了?成聯合國裏的麥道 夫了?他爲什麽要發行這麽多公債?國外憑什麽相信他能還得出?他的公債和其他國家公債有什麽不同?他的公債和他的全球化戰略之間有什麽關聯?對這些問題, 需要花些筆墨,這裏就不多說了。可以去先前的這個帖子裏參考: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08082.shtml
隻想說一點:既然大多數美金都是各國用實物商品換回來的,那麽這種紙币,或稱爲主權白條的實際價值是不同于其他紙币的,而美國公債也就不同于其他國家公債 了。這個主權白條确實是美聯儲的負債,但卻是全世界的問題。誰叫你們當初賣出商品的時候接受這種紙币的?既然接受了,那就好好享受和它有關的一切酸甜苦辣 吧。而且,美聯儲根本就不用還這些負債,因爲這些即是他的負債,同是又是他特地爲國際貿易和他國經濟發展發行的通貨。他的這種發行權是大家賦予的,公認 的。如果你們現在要他還債,那他就隻能以非常有限的實物商品(包括自身黃金儲備)來還給你們。你們隻要一逼債,那麽美金購買力就會爆跌。逼得越緊,美金就 越不值錢。如果你們能夠承受相關後果,那麽外界包括中國大陸就去逼吧。所以格林斯潘才會笑嘻嘻的對國會說:不用擔心美國的公債問題。那麽美國是否有可能依 仗這種特權刻意多發紙币?當然有可能,通過比較美金在不同時期的購買力,各人會得出不同結論。在全球大通脹期間,覺得美金濫發的估計占大多數,在全球大通 縮期間則反之。然而,因現代央行運作制度的設計,全球經濟是依靠通脹來發展的,也就是依靠會被大多數人認爲的那種不道德的“搶劫”。所以就算是美聯儲多印 了,造成某處泡沫過大,外界也不能抱怨,而隻能祈禱他别印的太過分。就因爲外界明白這點,所以他們不會對美國公債額度上限的屢屢突破感冒,他們反而會将其 視爲美國海外經濟飛地穩步擴張和自有美金儲備穩定和相對保值的标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面國債鍾簡直就是美國海外經濟飛地擴張的報喜鍾,而根本就算不上 是什麽警鍾。
B. 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
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也會影響到美金走勢。基本面差,美金疲軟;基本面好,美金上行。因爲從國際資本流動來看,隻有一個國家有轉機了或欣欣向榮了,才能引發 外币持有者兌換該國貨币,進入該國尋機獲利。而美國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他現在是持續逆差,出口和消費不振,房市屢創新低,還未走出08金融危機的陰影。其 實這也是必然的,我們可以借機深究一下他此次危機的根源 --- 全球化戰略。可以這麽說:如果他不搞什麽全球化,并且控制國内泡沫,那就基本可以消除經濟危機。但經濟總量增長會緩慢的多,也不能帶動他國發展。如果他要 搞全球化當老大,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來外遷産業,壓縮成本賺取更多利潤并開發海外市場的話,那麽他就必須面對全球化的弊端 --- 全球化推進國的國内蕭條,不過這也不是必然的。【 全球化是資本主義與生俱來的使命,它的目的在于将商品的整個生産、流通、交換、消費進程由主權時代的以國爲界推進到超主權時代的以星球爲界。】資本主義初 期就出現了全球化的雛形,那就是殖民地。但随着時代的進步,資本主義需要更人性化、更隐蔽、更易爲他人接受的經濟擴張方式來代替傳統殖民。當全球化推行者 将國内商品的生産過程外遷,就會造成所謂的“制造業蕭條”,這就是美國近年來面臨的問題。當他把制造業的工作機會交給了要價更低的中國工人後,美國本土工 人就要失業。當失業者轉型困難,且數量越來越多時,國内經濟就會不振。消費開始低迷,房市供養力量開始喪失。如果不能提振消費和房市,那麽美國國内經濟基 本面就不能算走強,除非他們引入足夠外資。雖然這點還是具可操作性的,但必須資金流入量足夠,且消費意願和房市供養能力強,同時還得爲失業人口創造工作機 會。這有點類似于二戰期間,大批人帶着美國夢逃離歐洲大陸的情形。如果是針對中國大陸,在大陸當前資本管制的情況下也隻能吸引到一些外逃貪腐資金和貪官污 吏。要靠這些人和資金來提振美國國内經濟是天方夜譚了。雖然美國近期移民法和新的移民政策有這方面的引資意圖,但美國顯然不會将此視爲國内經濟複興的重要 途徑。因爲一、他本身不缺資本,全球的貨币供應源頭就是他自己;二、如果他對日本資本都感冒的話,那麽他就更不會放心大陸的暗紅色資本了,除非想設套。這 樣的話,他就隻能通過讓部分制造業回遷;或在國内開發新興産業(比如當年的信息産業);或引導本土外流資本部分回流以期在國内投資、消費和供養房市。這才 是不通過印鈔解決國内經濟問題的正當途徑。但一、制造業回遷會有,但不會多;二、在國内開發新興産業雖然有這個趨勢(比如新能源、健康、生物工程等),但 至今仍未能形成明顯的産業優勢,在很多領域都和國外存在同質競争;三、引導本土外流資本部分回流似乎還未到時候,原因見上述 二-I-A-2 。所以個人認爲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還未現實質性走強。其實這個通過長周期的經常項和資本項數據就可判斷,同時可輔以美金走勢、國内失業率、新房開工數據、 大城市房價指數。個人偏好經常項數據,但美聯儲卻是偏好國内失業率,而這個恰恰是最難以改善的。【 所以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的走強已經被美聯儲人爲設定爲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了。】
在這裏要重點提一下美國政府的财政赤字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被直接捆綁了貿易赤字的。美國兩黨現在在公債額度上限問題上膠着,看起來圍繞的是财政赤字, 其實主要針對的是貿易赤字。要改善财政赤字隻能依靠多開源或多減支。減支是有限度的,一個政府不會希望把國内穩定和國外影響力給減掉。所以更大的希望是寄 托在開源上。怎麽開源呢?多收稅。那麽美國有這個基礎多收稅嗎?有,而且是大大的有。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這是從何說起?他的國内經濟基本面這麽差,還去 增稅?是的,但對象不是針對他國内的中小企業主和國内平民,而是針對那些外遷産業後在國外賺的盆滿缽滿的跨國資本。隻要這些資本擁有者還想保留美國國籍, 隻要他們隐瞞收入和海外避稅的成本高于在國内繳稅,隻要這些屬于美國公民的資本覺得留在海外經濟飛地中已喪失繼續保值增值的餘地,那他們将義無反顧地回到 他們的安樂窩 --- 祖國的懷抱。如果要收他們稅,他們當然是情願的,因爲他們的成功回流必須依靠美國政府的政治庇護。也就是:美國政府必須爲這些資金打通海外經濟飛地的金融 壁壘,搭建無阻礙通道,才能方便他們的順利回流。而這必須依靠美國政府的政治實力。【 從這點上來看,今後可能的針對大陸的大規模做空還遠未到時候。】
那麽這個隻是針對今後回流資金的開源,還有就是針對本土企業在出口量增加後的開源。當美國國内貿易逆差降低了,甚至轉爲順差,那就說明出口形勢好轉了,這 個時候就可以放心收稅了。而他的主要出口對象将會是誰?隻能是新興市場,重點就是中國大陸。因爲它和美國積累了這麽大的貿易逆差,是時候搞搞貿易平衡了。 這涉及到一種被筆者稱爲“白條遊戲”的後半場。參考: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develop&idArticle=439761&flag=1
爲了解決所謂“特裏芬難題”,中國 --- 這塊美國在東亞的第二大塊海外經濟飛地必須将吸入的美金重新回吐給美國,以完成整體意義上的貿易循環。因此,中國的對美貿易順差很可能進入增速趨緩期,甚 至偶爾逆差。不光出于對“特裏芬難題”的考慮,财政赤字也可以直接捆綁貿易赤字。當貿易赤字解決了,财政赤字就有條件解決(因爲可以向出口企業收稅了)。 【 在海外利潤未回流的情況下,美國會将減赤成功重點挂鈎自身出口情況的改善。因爲在他看來,中國本身就逃不掉這個義務。】因此美國會将中美貿易平衡問題作爲 談判重點。而在蓋特那的批評教育下,中國大陸對此已有認識,所以大陸央行才會主動的将國内通脹問題挂鈎本國貿易順差,其實這隻是大陸央行在爲自己搭台階 下。
那麽上面談的是開源,現在來談談減支。對于削減财政支出應該怎麽看?是否必須如茶黨所說那般不顧一切的削減支出,将削減量嚴格綁定國債額度增幅?美國财赤 問題是否真會影響到公債額度上限的提高?回答是no,本質上是不影響的,因爲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和它能夠背負的債務額度沒有關系。他背那麽多債不是爲了去 償還,而是爲了給整個美金體系内的待交換商品增發基礎貨币。他就算持續入不敷出,不能償債,隻要不過分,那也完全可以看成是美聯儲在用鑄币稅養活美國政 府。而用鑄币稅養活,就相當于全世界在養活他,因爲美金是世界的美金。由美金的這種超主權屬性出發,可以說:美國政府其實就是世界政府。政府要老百姓養活 是天經地義的,除非這個政府不爲老百姓謀幸福。但如果這個政府持續入不敷出,全世界是否還得繼續不情不願的供養他、接受他的貨币、認購他的公債呢?回答是 yes。因爲:
1) 回歸金本位不太現實
随着貿易規模劇增,産量跟不上的黃金已不太可能再次成爲國際貿易的主流結算介質,除非将黃金炒到天價。或将今後用于國際清償的超主權貨币(比如SDR)的發行重新挂鈎黃金,并通過計劃性質的國際貿易規模控制來抑制自身含金量的持續下跌。
2) 其他主權信用貨币沒有足夠科技儲備、軍力和政治穩定度來滿足國際儲備和清算的需求
那麽大家隻要不想回到大規模以物易物的時代,不想依靠儲備多元化來防範貶值風險,那就隻能選擇注水程度可以接受的美金。
不過爲了減少外界抱怨,不給世人留下“隻會印鈔,不事生産”的懶漢印象,美國政府有必要隔段時間來那麽一次财政盈餘。而十年前克林頓時期的财政盈餘就是由 新産業革命 --- 互聯網革命造就的。如此成功的商業産品幫助他實現了加稅減支計劃的成功。當政府實現了财政盈餘,那就可以冠冕堂皇的提高公債額度上限了,或者又可以繼續敗 家玩打仗了。這麽做僅僅是爲了修複一下大家對美金的好感。所以,【 由間接關聯到美國财赤問題的“特裏芬難題”中引出的:必須以貿易順差來修複美金自身币值的理論隻是在将美國的雙赤字問題無限上綱上線後自設出的理論。】如 果這個理論是有現實意義的,那麽美國就不可能在常年貿易逆差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住自身貨币的堅挺,30年前就該貶到地闆上去了。這個理論的唯一現實意義在于 美國可以借所謂的“特裏芬難題”來向他國傾銷一些對方不那麽願意接受的産品,以便實現這些國家所“希望”的美金币值回升。同時該“難題”的無意義還在于它 所謂的兩難根本就不存在。因爲貨币體系中央國對外輸出基礎貨币在這個“難題”在設立者看來隻能通過美國的貿易逆差來實現。貿易逆差隻是手段,輸出基礎貨币 才是最終必須達到的目的。而我們知道:手段隻能服從于目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麽兩難。美國貿易逆差的優先性和重要性必須高于順差,否則其他國家就無法得 到美國的貨币用于硬通貨儲備和互相清算。這就好比是一種副作用可以說大也可以說小的救命藥,隻有服了它才能存活。如果暫時沒有其他選擇的話,那麽此時病人 是選擇服了它還是等死呢?在生與死之間好像不存在什麽兩難吧?而在筆者看來,此“難題”涉及到的國際貿易平衡隻能建立在真正稀缺的實物硬通貨的基礎上,而 不是虛拟性質的信用貨币。因爲引導國際貿易自然平衡的條件不光取決于逆差國是否能夠向順差國提供對方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也取決于此通貨是否可能被逆差 國大量制造出來。
C. 避險資本在特殊時期對美金的需求
這個需求産生了,那美金就會因在彙市受到追捧而産生上升動力;沒有的話,就沒有這個動力;而若美國有朝一日發生危機了,美金和美國公債對避險資本的吸引力 喪失了,那美金就反而會有貶值動力。近期例子就是08金融危機。當時美金受到外圍避險資本的追捧而升值,在黃金被打壓的情況下,部分資本隻能選擇含孽息的 美國公債。這就是将黃金和美國發行的貨币、公債作爲亂世避風港引發的現象。
亂世無非就是政治危機、經濟危機。那麽現在外圍有政治危機嗎?有,但就算有也不至于導緻大規模資本避險。因爲全球冷戰的結束導緻了現在的單極世界格局。美 國自91年後已成爲此格局中的一個絕對極點。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不是他的盟友就是被駐軍,連中國都被他用美債給綁得死死的。而世界上的軍事大國隻有俄羅斯這 樣的前蘇最大号碎片才能和他做做對手。但由于經濟不振導緻裝備更新過緩和意識形态競争失敗,俄的軍事對抗力未處于明顯的上升通道。對于潛在對手,美國一直 在進行着針對性極強,威懾性質的全球軍事布局和暗中挑撥離間。無論是我們看到的中東顔色革命、巴以危局、東北亞亂局還是中亞博弈都可以找到他的身影。這些 局部亂局和沖突,一、暫時沒有擴大化的迹象;二、更像是美國調整全球軍事布局後造成的棋盤淩亂,因此它們注定是可控的。所以在進入單極世界後,因一家獨大 的現象,由大規模戰亂導緻的國際資本避險現在還不用考慮,除非美國想置身事外。
那麽現在經濟危機有嗎?暫時還沒有,因爲美聯儲用QE泡沫把先前的全球危機給蓋住了,風險最終被轉嫁給了聯邦政府和央行。但從外圍來看,今後可能的危機會 發生在新興國家中泡沫相對較大,且金融壁壘已基本消除的國度。這可能會導緻類似于東南亞風暴那樣的新興市場風暴,從而誘發小規模資本避險。但個别國家危機 導緻的局部緊縮不會必然的影響到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的改變,也就是不一定會影響到全球通脹的延續。隻有美聯儲緊縮了,全球才有可能緊縮。而從美國内部來 看,今後可能的危機會發生在公債和衍生品市場。但因爲美國公債提供擔保的根基是政府資産中的政治實力(軍力和政府無形資産)。對于這個實力,我想大家心裏 應該都有數,包括搜羅了3萬億美金外儲的紅色中國(對于美國公債的情況,可以參看下面的 II 部分)。
D. 非美貨币持有者對美金的需求
非美貨币持有者在以下情況會對美金産生需求:
1) 特殊時期的避險需求
這在上面的 C 中談到了。
2) 由貿易順差引導出的短暫資本流入(美國的80、81和91年)
這隻能以上面的 B 爲觸發條件。而現在看來還甚爲渺茫,這取決于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力度和美國新産業革命的成功。
II. 美國公債會怎麽走,有可能崩盤嗎?
美國公債是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其發行的抵押品有兩個:全民未來稅收和政府資産。那麽我們可以将公債估值挂鈎對其抵押品的估值,将公債合理價格挂鈎對公債 的估值。兩種抵押品中的全民未來稅收可以挂鈎上述 二-I-B 因素,也就是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基本面越好,全民未來稅收就可以越多。但這比較片面,因爲隻考慮到了他的國内常住人口。要知道美國在海外擁有大量資産, 資産擁有人不一定常住國内。而隻要他們有回國的一天,那就要考慮這部分人對未來稅收的貢獻。兩種抵押品中的政府資産包括了有形和無形資産。有形的是其軍力 (在此我們不談軍隊國家化)和政府擁有的實物資産(國内外證券、股份、土地等),無形的是其政治影響力(政治制度、公信力、施政手段等)和虛拟權利(稅收 權等)。在這兩類抵押品中主要是政府有形資産中的實物資産波動較大。因爲一方面其國内經濟基本面時好時壞,甚至爆發危機;另一方面其海外經濟飛地的經濟基 本面也時好時壞,甚至爆發危機。但從大體上來看,隻要是在全球通脹期内,美國政府和其公民的整體資産估值是波動不大的,因爲存在翹翹闆效應,也就是資本在 全球各地尋求價值窪地,不斷地從高估值國度流向低估值國度,炒高了一個地方的泡沫之後再接着去炒另外一個地方。在最後的餘興節目中,他們又大多會回流國内 炒作。直到最後實在炒不下去了,再通過美聯儲的緊縮手段回流銀行系統和公債。此種炒作我們即可稱之爲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發展”。此時其公債抵押品也就是 美國政府資産中的實物資産(貨币性資産)和全民未來稅收才會縮水,從而導緻公債估值縮水。估值縮水了,就會對公債價格産生助跌動力。如果托盤力度不夠,那 就不能抵消前述動力,則公債價格将下行。出于對以上 二-I-A 因素的考慮,筆者認爲現在還處于全球通脹期内,美國公債的整體估值并未縮水,所以其價格下行動力不大,除非美聯儲搞實質性緊縮或公債違約。
那美國公債可能崩盤嗎?當然有可能,因爲任何政府都有可能解體。政府隻是主權性質人類聚合體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不能把人真正聚合在一起,那麽政府就會自 然解體,這點一直被曆史驗證着。從抵押品的角度來看,公債的崩盤隻能由抵押品的崩盤導緻。在這些抵押品中,政府資産是最關鍵的,是政府發行公債的根基,而 不是全民未來稅收。因爲這個根基關系到了政府的生存,關系到了受他蒙蔭的貨币的生存。如果他連自身的生存都不能保證,那麽他的稅收權又如何落實?繼承前述 二-I-C 中對美國當前政治實力的看法,筆者認爲美國公債難以崩盤。即使會産生大幅度價格波動,也隻能視爲市場抛盤的非理性恐慌,而不是公債發行根基的真正動搖。
在這裏引帶到三大避險資産排位的問題。三大避險資産中的美國公債的發行者是美國政府,抵押品前面已述。其中的政府資産是其避險地位由來的基礎。沒有這樣強 大的資産做擔保和背書,其避險功能是得不到保證的。但由于公債發行者也就是政府 --- 不是天然永恒的。因此就算政府實力再強大,其公債避險地位也要遜于天然永恒的實物資産 --- 黃金。黃金因稀有、耗損極低、不可僞造、鑒别真假方便等優點而具有先天的代值優勢。但因重量原因,流通性欠佳。除前述客觀因素之外,人類社會對黃金的價值 認定也具有自然形成的特性,這爲黃金避險地位形成提供了主觀因素。黃金在大衆意識中一向具有全球頭号避險資産的地位,這體現在“亂世黃金”的民諺上。因此 論到避險地位的高低,美國公債應是居于黃金之下的。而美金屬于通貨也就是貨币,通貨無孽息,因此對比含孽息的公債,美金避險地位理應低于公債。【 所以如果可以爲這三種存在物在避險地位上排位的話:黃金應排第一位,美國公債第二,美金第三。】所以我們看到了,各國央行都普遍的将黃金作爲最終支付手段 而窖藏,全球最熱衷于儲金的機構也都是央行。
III. 全球及美國國内的通脹走勢
這可以參看前述 二-I-A-1 部分。
同時補充一下:美國國内通脹走勢一般是落後于全球的。因爲他一、可以通過貨币輸出來輸出通脹;二、可以通過美金綁定大宗來使得全球共同承擔通脹。最近幾年 我們就發現新興市場通膨居然沒有引發美國國内的高通膨,其國内物價指數相對新興國家來看低的驚人。這其中就有中國大陸的功勞,因爲他喜歡和放任美金輸入。 我們看到:即使低價出口不賺錢,大陸也要搞出口補貼來換美金;即使自己老抱怨外儲太多,大陸也在兩年裏新增了近1萬億美金的外儲。鑒于大陸貨币發行機制不 能違反94年銀行法,所以他的基礎貨币來源隻能通過美金輸入。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美金是人民币的影子貨币,沒有美金在背後支撐,人民币國際化将寸步難行,最近的十年盛世也不可能出現。】這注定了中國和其他一些出口導向型經濟爲主的國家 需要繼續求助于美金的輸入,除非他們滿足于緩慢的國内經濟自我循環增長。而隻要這些美國的海外經濟飛地有繼續資源市場化、發展和擴張的餘地,那美聯儲就完 全沒必要結束全球通脹。另外從現存不可再生資源的存量與消耗、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的晚節不保、生物能源的開發、全球人口數量的持續攀升等因素來看,大宗 中的一些品種将很難大幅回落。這會爲全球通脹的持續提供基本面支撐。隻有當全球通脹最終傳導到了美國國内,使得其國内産生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嚴重滞漲 了,美聯儲才會不得不以大幅加息實行緊縮來刺破通脹,順帶完成對一些海外經濟飛地的收割(參考80年代初的拉美經濟危機)。
三、卡恩事件和黃金走勢的聯系以及金市天然空頭的轉向
個人認爲卡恩事件以及被引帶出的各國央行包括IMF的黃金儲備問題隻能成爲做多黃金的借口。這個事件更像是美國情報機構爲配合商行炒作黃金而特意開發出來的用于激發大衆想象力的朦胧題材。
那商行和背後的央行有動機炒高黃金嗎?前面我們隻探讨了央行打壓黃金的目的,也就是爲了提升信用貨币和公債相對黃金的競争力。那麽如果他們現在反手拉擡了,又會是出于什麽目的?很簡單:隻能是打壓信用貨币和公債,或者是方便高位抛金。有可能嗎?我們來看一下:
I. 打壓信用貨币和公債
如果通過擡高金價來打壓打壓貨币和公債,那麽:貨币跌了,資産就有上漲動力,可以助推通脹;公債跌了,收益率就要上升,可以提高利率水平來應對通脹。但此 時若不使利率大幅超越國内通膨率,則隻能視作是在助推和應對通脹,而不是以緊縮來刺破。這會制造螺旋型通脹。例子:70年代的美國。央行和财政部的對應動 作:美國宣布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聯儲個别官員在通脹後期放話要回到金本位、結合石油危機來刺激金價;美國參戰越南,财政部大發公債、收益率緩步上行、政 府财政赤字攀升;美聯儲利率制定水平參照國内通膨率,但未大幅超越。通過這些動作,央行和财政部需要達到的目的:拉擡黃金來幫助打壓美金和公債,以制造國 内的螺旋形通脹。
如果公債價格在螺旋形通脹後期被狠狠打壓,連帶使得利率快速大幅超越國内通膨率,即可視爲央行意欲以實質性緊縮來刺破通脹。例子:沃克爾時期。央行和财政 部的對應動作: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大幅打壓公債價格,迅速拉高收益率,并擡升了利率水平以超越國内通膨率;同時宣布強勢美金策略,聲稱要向黃金宣戰; 引爆拉美經濟危機,吸引當地避險資本流入從而擡高美金。通過這些動作,央行和财政部需要達到的目的:在抛債的同時,輔以劇烈拉擡黃金來順勢加強對公債的打 壓效果,以打造出具有足夠高孽息吸引力的折價公債來誘使資金回流銀行系統和債市。這樣就可以形成實質性緊縮。此時不打壓美金。
如果在全球通脹期内,貨币被大量制造輸出國外,之後再通過國外的資本流入來托盤債市,那麽通過持續的如此操作,國内通脹即可輸出國外,引發貨币吸收國的通 脹。例子:加入WTO後的中國。央行和财政部的對應動作:美國發動反恐戰和伊戰,财政部大發公債,屢屢上破公債額度上限;美聯儲力排衆議,以出人意料的低 利率策略來應對自納斯達克崩盤後的國内經濟衰退;中國加入WTO,大陸央行刻意壓制彙率結合出口補貼的手段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賺綠票運動,美金被持續輸入中 國;大陸央行以自有美金外儲大量購入美國公債爲債市托盤,從而替美聯儲壓低了國内利率水平;增發美金持續從美國輸入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引發這些國家 的高通脹,同時自己國内卻能保持極低通脹;國外投行和商行以局部戰争、全球通脹、美金疲軟、中印兩國對黃金的傳統偏好爲由拉擡金價,制造黃金牛市。通過這 些動作,央行和财政部需要達到的目的:拉擡黃金來幫助打壓美金,以制造全球通脹;以美金的對外輸出結合中國對債市的托盤來幫助抑制美國國内利率水平,從而 導緻全球通脹的分布不平衡 --- 國外高通脹,國内低通脹。此時不打壓公債。
II. 方便高位抛金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黃金不再掌控貨币體系,對SDR(特别提款權)的綁定也已消失。于是在金本位解體的大背景下,央行抛金現象屢屢出現了,因爲黃金 的貨币地位下降了(但避險地位猶存)。此時黃金完全可能淪爲高抛低吸的投機品。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每年都在抛,隻不過黃金熊市抛得多,牛市抛得少。到了06 年,随着中印央行成爲黃金淨買入方,全球央行的總體抛金量開始明顯減少。鑒于各國央行官金儲備數據得不到審計,所以估算不了他們在抛了之後又買進多少。隻 能确認一點:從02年開始的黃金牛市中,各國央行抛金量在逐步減少,淨買入方央行在增多。
現在賣出黃金的主角大多時候都是IMF,而買入方主要是新興市場國度。盡管大陸央行在近幾年大幅增持黃金儲備,但卻仍被外界認爲購買力度不足。據筆者估 計:大陸央行現有官金儲備約1100-1200噸。随着持有量的提升,金價一直處于上升通道。如果炒高金價是爲了高位抛金,那麽可以認爲是爲了抛給中國等 國家。那這些國家爲什麽會在金本位解體後還大量增持黃金?我們來看一下:
A. “美金危機”
原因很明顯,那就是08金融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成了最終的風險承擔者。美聯儲以貨币大放水來拯救資本市場,從而使得自身資産負債表不斷 膨脹。美國政府以公債額度提升來對應美金發行量的劇增,同時自身财赤也在持續擴大。美國私人資本因在國内收益率低迷,所以投資實體的興味不濃,連帶拖累到 國内經濟基本面。而與此同時,整個美國都在持續的入超。這些都成爲導緻美金疲軟的因素。此時,美國民間爆出财務問題,尚可接受,因有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在兜 着;但若連後者自身都出問題的話,那打擊就大了。而正是對此抱有普遍的不樂觀,各國央行都有提高黃金這種最終支付手段的儲備量的意願。中國現有官金儲備在 其國際儲備比例中隻有2%,看起來太小。所以才會有世界黃金協會某些人的看法:現在的金價水平不能反映中國的需求。
那麽美金真的有危機嗎?筆者在本段标題上打了引号,無疑表明了看法。爲什麽?因爲美金的抵押品是美國公債和美聯儲資産,而美國公債的抵押品是全民未來稅收 和美國政府資産。所以美金的最終抵押品應該是全民未來稅收、美國政府資産和美聯儲資産這三大塊。而這三塊中的美國政府資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是美國公 債和美金的發行根基。這塊是不同于另兩塊的。隻要這個根基沒有動搖,那麽美金的實際地位就不會動搖。這裏不多述了,可以參考前述 二-II 觀點。
B. “美國公債危機”
美金如果有可能産生危機,那麽美國公債也會随同産生危機,因爲它們擁有共同的發行根基。雖然筆者否定了前面可能性,但我們還是可以來探讨一下美國公債的可能軟肋。以下是一些悲觀色彩濃重的論調,可能會打擊到一些持債人的信心,從而使得他們整天對華盛頓提心吊膽。
在08金融危機中,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成了最後的危機買單者。如果QE和奧巴馬新政不能複蘇美國國内經濟,而是引帶美國進入類似70年代的螺旋式通脹,那麽 公債價格必定要縮水。當縮水伴随無可奈何的違約(不是技術性違約),那麽最後的買單者也将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會同時表現在美金和美國公債上。因 爲這兩者緊密相聯,互相綁定。我們可以簡單的将美國公債視爲“含孽息美金”。美金發行量是動态的,是依據其三大塊最終抵押品的總合而變動的。當其中美聯儲 和美國政府的資産估值偏高,泡沫偏大,那美金就可以多發點。當美國全民未來稅收估計可多收點,那麽美金也可以多發。其實在現代不實行百分之百準備金的央行 制度下,美金和這些因素之間是互相影響的,所以才會出現用QE來刺激經濟的大膽決策。這樣的話,資産估值和全民未來稅收就會決定美金的全球供應量。同理, 美國政府的資産估值和全民未來稅收會決定美國公債的發行量。那麽它的價格是由什麽決定的,走勢由什麽決定?可參考前述 二 - II 。公債價格決定了收益率,收益率決定了美聯儲利率策略、與他國的息差、宏觀貨币策略傾向等。而利率、息差、貨币供應會直接影響到全球資本市場,從而影響到 這裏不得不提到的衍生品市場。前述“悲觀色彩濃重的論調”即聚焦于這個市場。
對全球衍生品市場來說,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經濟策略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他們在大周期上的策略變動會直接影響到衍生品。比如08金融危機就是由于美聯儲先極 度寬松結合放松監管,然後再逐漸收緊擠爆泡沫導緻的。這場危機通過次級債引爆了相關衍生品。雷曼由于發行了大量CDS,當次債因按揭違約率上升而貶值後, 其CDS價格飙漲,這就逼迫雷曼必須爲CDS追加保證金。而美聯儲此時見死不救,從而導緻雷曼追加不出,最後隻能申請破産(但我們卻看到聯儲救了與雷曼同 病相憐的AIG)。從這場危機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壓制彙率以幫助美聯儲打壓公債收益率、美聯儲在貨币策略上的先松後緊和刻意放松監管、投行和保險公司 無視自身資本規模盲目發售CDS、龐大衍生品市場因缺乏中央清算機制而不能控制系統風險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還隻是企業債中的垃圾債引爆的危機,而不是信 譽最高的政府公債。如果最後連政府公債都出問題了,那随帶引發的巨大利率風險、被作爲抵押品的巨幅折價風險、捆綁的衍生品清算風險就可能制造出有史以來規 模最大的金融海嘯。首先沖擊的就是那些參與遊戲,看似穩固無比的傳統保險公司或新型金融承保公司。而且就算公債不出真正問題,僅僅是玩花招似的“技術性違 約”,都有可能誘發金本位複興者和黃金迷們的豐富想象力,從而沖擊到美國公債的二号全球避險資産地位。在此,我們千萬不能輕信衍生品可以控制風險之類的迷 人謊話。因爲風險隻能轉移,不可能消失。在“大而不能倒”的借口下,一些金融寡頭完全可以大肆放手開設賭局,互相搏殺。最後赢了歸自己,輸了則由央行、政 府和全民承擔。
在這裏要特别提一下:缺乏中央清算機制的衍生品市場是極度危險的。我們不能因爲衍生品合同的複雜性和可能的對當事人獲利前景的束縛而刻意放松對這個領域的 監管。而IMF現在堅持用衍生品交易稅替代中央清算是極不妥當的。這等同于用排污費的收取來替代環境保護和監管,是一種極端消極、無能和不負責任的妥協行 徑。08金融危機就是我們身邊的最好教訓。那些現在還不同意,還在猶猶豫豫于是否建立衍生品中央清算機制的人隻能被懷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其中。至于是什 麽目的?隻要看看那些當年在美聯儲救助下,樂呵呵的從大大小小的衍生品清算中收割到利潤的人就知道了。
C. 金本位回歸的可能
這是金本位複興者們的一個小小信念。這些人一直沉浸于傳統财富觀念而執迷于貴金屬本位。黃金在這些人眼裏被賦予了至高無上和無以倫比的代值地位,像美金這 樣的紙質媒介顯然入不了他們的法眼。而美聯儲的定量寬松和美國國内經濟危機無疑加劇了其對于紙鈔的質疑。筆者可以理解經濟危機對這些人的沖擊以及由此形成 的對于信用貨币的成見和反思。美金也确實不太争氣。尤其是那個被特意強調的“中國美金外儲因美金貶值而遭受的損失問題”。對此類問題的緊抓不放逼得大陸外 管局不得不在國際金市上大買黃金,即使中國國内黃金産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然而古老的金本位可能回歸嗎?對此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當年金本位退出的過 程:
我們都知道布雷頓森林體系是美金挂鈎黃金,然後各國貨币挂鈎美金。這樣的運轉本來不錯,但因爲世界黃金産量無法跟上美金發行量,而美金發行量是和美金體系 内的國際貿易總量和對硬通貨的清償需求量挂鈎的。這就使得黃金和美金體系的經濟總量産生了不搭調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美金的含金量(以美金計的官金 價)有逐漸守不住的趨勢。“35”這個僵化數字開始被很多人看成是紙糊的防線,随時都可能被突破。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看空行列,并以此作爲美金必須滾下神 壇的理由,美國政府開始坐不住了。随着戴高樂這個不聽話的法蘭西殺手堅決要求美國履行以“35”爲兌金價的實物兌付義務時,尼克松斷然關閉了兌換窗口,以 美國的主動違約來宣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自此以後,黃金就跨上了相對美金的10年升值之路。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違了約,但這卻反而爲其卸下了黃金這 副沉重的枷鎖。美金不必再忌諱自己的含金量問題,這個相對于黃金的比值就像那些從暗處射向宙斯的冷箭般已産生不了任何的實質性殺傷力。美金開始了在全球貨 币體系中完全以自身實力來打天下的過程。在自身強大的綜合國力保證下,我們看到了美金不僅沒有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走向衰弱,反而更加欣欣向榮。各國都 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美金和美國公債作爲主要外彙儲備。如果這是美國人逼得,那不可能把紅色中國都逼成功吧?
金本位退出的最大原因就是黃金産量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國際流通手段不足”。如果今後一定要有貨币想完全挂鈎黃金,那就必須面對當年美金遇到的同類問題。 所以即使今後金本位有可能回歸,也隻能是有限的回歸(下篇文章會談到)。除非黃金産量能突飛猛進,或國際貿易量和各國對硬通貨的儲備需求量受到計劃性質的 統一調控,又或是大家眼睛一閉,無視前述貨币缺陷。
以上三點因素都可導緻金市中淨買入方央行的增多和黃金暴漲。其中 A、B 得益于黃金相對于美金和美國公債的避險競争力提升;C 則得益于黃金的貨币屬性回歸。但隻要這三點都屬虛幻性質題材,那麽金價最終隻能走過山車,也就是回歸當初。
而炒高黃金隻會對黃金的最大儲備國有利,如果這個國家碰巧還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币發行國。因爲黃金儲備是該國央行資産,儲備貨币則是其負債。如果這個國家是 美國的話,那麽美聯儲資産負債表中的資産升值(金價上漲)伴随負債“縮水”(美金購買力下跌)隻能對其有利。雖然這樣可能會導緻其儲備貨币地位的喪失,但 在找不到可替換的更佳儲備品種前,前述可能性隻能被遍布于全球的美聯儲名義債權人被動扼殺。另外在實際中,我們發現美聯儲的貨币供應雖然在增加,也就是其 負債額在擴大,但若考慮到其增發貨币是爲了給他國(新興市場國度)提供基礎貨币和國際清償工具,此債務根本無需償還的話,那麽我們對貨币增發可能會損及美 聯儲自身的擔憂就是在忋人憂天了。此時有人可能會擔心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期間用QE換入的有毒資産問題。我們認爲一、其換入價位處于低位;二、就算這些資産 最終大幅縮水,這也必定會導緻其黃金儲備的大幅升水。最終來看,其資産一欄中各組分間的翹翹闆效應對這個全球發鈔行的不良影響不宜被過度誇大。
如果黃金最終通過美國公債“技術性違約”、卡恩事件引發的對美聯儲和IMF黃金儲備的猜疑、美聯儲繼續沒心沒肺的印鈔、美國國内通脹的螺旋式上升、央行或 IMF中個别金本位複興者的口不擇言、區域性大規模沖突、2012末世紀情結等因素而成功哄擡金價到六千美金(筆者預計),那高興的隻能是聯儲,而不是那 些等着看美金好戲的好事者或“美金嫌惡症”患者。
通過對黃金的炒作,隻要抛金央行認定美國公債和美金的地位不會發生實質性動搖,那麽他們就完全有可能将黃金當成投機品來高抛低吸,就像上世紀70年代那 樣。如果機構在金價高位又不合時宜的将黃金大量用于抵押,那麽由抵押品崩盤導緻的折價風險又可成爲制造新一輪危機的因素。而類似投機故事在中世紀後的人類 曆史中被不斷的複演,正如利弗摩爾所述般“如山嶽似的古老”。遠的可看到當年的荷蘭郁金香狂熱,近的可看到70年代的白銀泡沫。在這些投機狂潮中,由于對 物質存在的非理性估值,投機者們一次又一次的被無情屠戮。最終,大多數都似沙丁魚般層層累屍于已褪去了潮水的灘塗上。
看到這裏,肯定會有人對筆者的觀點不太感冒,認爲對美國當前實力評估過于樂觀,而忽視了其他國家的崛起。對此,筆者不想多述,隻想說:實力和地位的最客觀 評估标準是結果;經濟隻是政治的延續,而不是可以倒過來理解的。另外不談什麽實力和地位,光從債務綁定的角度來看,美國已通過美金和美債綁定了一些所謂 “債權國”的命運。這得歸功于美國人對于“債務”和“大而不能倒”的充分理解。
臨近結尾,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1. 美國公債價格和美國國内通脹呈負相關。從影響因素來看,我們也可認爲其反映的是美國整體政經實力的走勢,兩者呈正相關。注意了,這裏不光包括經濟因素,還包括了政治因素,這是必需的。這也是美國公債作爲一種主權債之所以成爲全球二号避險資産的原因。
2. 美金總體走勢和全球通脹呈負相關,和黃金呈負相關;同時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宏觀面受美聯儲貨币策略傾向以及美國國内經濟基本面影響;微觀面受避險資本在特殊時期對美金的需求和非美貨币持有者對美金的需求影響。
3. 黃金總體走勢和全球通脹呈正相關,和美金呈負相關;同時還和相對美國公債的避險競争力呈正相關。相對美國公債和美金,黃金最容易被操縱,因爲黃金實際價值 說不清。它既有貨币屬性,又有商品屬性,完全可以想怎麽炒就怎麽炒。在金本位複興者和黃金迷的眼裏,黃金達到一萬美金也不算稀奇。在這裏,特别要提醒中國 和印度央行必須在黃金面前保持冷靜的頭腦。
最後,爲了表明筆者并非是一個“美金膜拜症”患者,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人類貨币體系的弱點吧:
非理想的元貨币介入商品交換過程将最終導緻貨币體系(主權實體的貨币聯盟)的不穩。所謂理想的元貨币是指能科學全面合理的對等主權實體商品總量的代值物。 隻要這個代值物能達到科學全面合理的标準,那就是理想的元貨币。此時,從理論上來說,同一貨币體系内的主權實體無須再各自發行次級貨币,因元貨币已是最完 美的流通物了。否則還要制定各次級貨币間的彙率,這将提升交換成本,降低交換效率。但在實際中,因受“國家”、“主權”等曆史觀念的束縛而暫時無法實現。 而非理想,卻又被人爲指定爲代值物的元貨币會因地理分布不均、自身地位波動等而影響到整個貨币體系的穩定。黃金顯然不是理想的元貨币。比如在金币本位體系 中将黃金作爲元貨币,則黃金礦藏豐富的國家因擁有更多元貨币而具有更高購買實力和競争力,這顯然對黃金資源貧乏的國家來說不公。黃金作爲元貨币的代值和流 通屬性是由人賦予的。如果這種賦予産生不公的結果,那就說明它還不是理想的元貨币。又如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将美金作爲實際元貨币,黃金作爲名義上的元貨币 退居二線。若美國通過濫發美金将本國通膨轉嫁給體系内所有國家,那這對他國也是不公的,将影響到該體系的凝聚力。又若美國國力一旦衰竭,則以美金爲元貨币 的體系多數将自然崩解。所以美金也不是理想的元貨币,這是因爲它挂鈎了單一主權國家的綜合國力。信用本位中的貨币在理論上可以無限供給,這是其走向長期貶 值的驅動力。雖然它能夠解決貨币增發速度趕不上商品生産增速的問題,但卻不能保證貨币發行者不會對貨币持有者進行刻意的财富稀釋(相當于搶劫)。其根本原 因是:信用是虛拟性質的,誰都不能保證它不會被濫用,尤其是在“信用貨币體系的長期趨勢是膨脹”這樣的危險觀點已成爲常識之談的情況下。出于對人性本私的 考慮,理想的元貨币隻能以實體形式搭載。隻有看得見摸得着,可被檢驗衡量的物質存在才能杜絕上述弊端的産生。但到現在爲止,還未能發現這樣的理想代值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