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星期二

美第六十五大城市 加州斯托克頓市 成美國首個破產城市

 要來的始終都要來.......

美國聯邦破產法院一法官4月1日裁定加州斯托克頓市進入破產程式,這座人口近30萬的城市也是美國第一個破產的大城市。

  據中新網報道,斯托克頓位於舊金山東北約130公里的傳統中谷農業區。隨著矽谷地區的興旺,增加了半導體和製造業,人口增加,新建許多房屋,列加州第 十三大城市,美國第六十五大城市。全市29.6萬人口,拉丁裔是第一大族群,佔40.3%,白人佔37%,亞裔佔21%。

 

  2007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將斯托克頓房地產拖進災難深淵。當年房屋中間價下降44%,每30棟房屋就有一棟無法償還銀行貸款遭法拍。房屋價值猛跌導致政府稅收大幅下降,加上公務員的龐大健保、福利及退休金開支,終於將這座城市推向破產邊緣。


  法官克裏斯托夫·克萊恩1日表示,很顯然,如果不適用聯邦破產法,斯托克頓市政府已不能再為它的公民提供基本公共安全和政府服務。


  人們更關注的是進入破產程式後,誰能得到第一優先賠償,是退休基金還是債權人。


  斯托克頓欠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約9億美元,是它的最大一筆債務。次貸危機爆發後,斯托克頓的物業稅收入大幅降低,斯托克頓2007年發行1.65億美元債券以保證支付退休基金。


  “禍”不單行,該市當年還名列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第十位,在加州列第二,僅次於舊金山東灣的奧克蘭市。它還連續兩年入選福布斯發佈的“全美最痛苦”城市。斯托克頓2013年被列為“全美文化程度最低”城市第三名,大學畢業人口不足17%。


  自2012年7月申請破產保護以來,斯托克頓嘗試以減少就業機會、重新與工會談判、削減健康福利、將圖書館和公園等基金減少一半、縮減警察局規模等舉措重組債務,但這些都不能將它從債務的深淵中解救。

貸評山下:歐債難斷尾解散機會增 - 黃元山

■塞浦路斯債台高築,加上歐元區火頭處處,形勢更不樂觀,歐元區解散機會率增加。美聯社

過去幾年,歐盟國家排隊「入廠」(陷入困境),就像遭受淩遲處死的犯人,身上的肉被逐一割下,但誰也不知道他們何時才能真正斷氣。

解決危機須有銀行聯盟
今次主角就輪到 塞浦路斯,其經濟體系以金融機構為主,金融資產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甚高,證明若當地金融機構出事,該國政府根本無能力去負擔「爆煲」後果,亦印 證了筆者過去幾年強調的論點,就是歐洲的金融機構才是歐債的真正「炸彈」:「不少投資者面對歐債危機發展,由始至終都把焦點集中歐豬五國,反而把劇中的 「炸彈」和「藥引」混淆。歐豬五國危機亦是藥引,相反歐洲金融機構才是真正的炸彈。」

關於今次塞國事件,比較少人談論的正正是這一點。 去年,筆者就說:「要緩和歐洲銀行的問題,刺激信貸,使歐洲經濟增長加添動力,是要整體歐元區國家共同承擔每個國家的銀行體系;換句話說,如果西班牙的銀 行出問題,歐元區要聯手相救。」既然歐洲銀行是歐債的核心問題,要解決必須有「銀行聯盟」(Banking Union),共同承擔銀行體系的債務。

歐盟也就這個議題作出了回應,推出了「有其形而無其實」和「只談監管而少談共同承擔」的銀行聯盟方案;但塞國事件就徹底暴露了現有銀行聯盟的不足,否則,塞國銀行已經納入銀行聯盟的保護。

塞 浦路斯債台高築,重要關頭有所謂「貴人」相助。早前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歐洲央行達成100億歐元救助協議,暫且讓塞浦路斯避過險境,但當 地存款逾10萬歐元的戶口則要被凍結用作還債(存款者被政府收稅,其實非常普遍,在美國和中國就是叫financial repression,就是當存款利率低於通脹和經濟增長;不同的是,後者是較難察覺)。

這次拯救行動卻帶出另外一個重要訊息,就是三大巨頭以後未必繼續能夠合作無間,抱著共同目標去解決歐元區問題。而且,在今次救援行動中,德國的立場很明顯是希望儘量減少援助,甚至希望塞國能夠自行解決問題,而IMF的態度亦較以前強硬得多。

救火隊三巨頭不和
對此筆者認為,這三巨頭本來就像一支並肩作戰的消防隊伍,以往在救火行動之中,意見多數一致,但最近卻變成意見不合居多,此種合作態度勢必拖慢救火行動。因此筆者估計歐元區未來形勢並不樂觀,解散機會率有增無減。

在塞浦路斯事件中,俄羅斯在當地擁有很大的經濟利益,過往亦曾資助拯救塞國。然而,長貧難顧,難道俄羅斯要收購所有塞浦路斯的銀行嗎?當然,他們亦無這麼偉大的意願。

正所謂:「醜婦終須見家翁」,除塞浦路斯問題外,歐元區其實火頭處處,另一小國,斯洛文尼亞亦因當地企業為求擴張業務,於是舉債過多,最終企業無錢還,拖累銀行壞賬上升至70億歐元,佔當地GDP兩成,由此可見歐洲債務危機勢將沒完沒了。

高盛貨幣戰爭系列(2):徒勞的貨幣戰爭



ZH:說起全球貨幣危機,有無數書籍為之著墨。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高盛推出的以下這些圖來理解自從2008年來全球貨幣系統如何進入了死角,如何使得全世界都趨之若鶩地印錢。
什麼是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是由巴西財長在2010年9月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世界上貨幣競爭性貶值的現象。
什麼是競​​爭性貶值?

    
國家之間爭相降低匯率的現象。
國家如何能夠將其貨幣貶值?

        
印錢

    
印錢可能會導致商品出售方提高價格,從而導致貨幣貶值。

        
量化寬鬆

    
量化寬鬆是央行通過印錢和為公司或機構提供信貸的方式,來從銀行或其他機構購買資產。因此量化寬鬆也會導致貨幣量增加,從而可能印錢通脹和貨幣貶值。

        
降低利率

    
相對於其他國家降低利率會減少投資者持有本國資產的激勵,因此對本國貨幣需求減少,導致貨幣貶值。

        
買其他國家債券

    
購買其他國家債券增加了對於該國貨幣的需求,相對於本國貨幣而言,提升了對方貨幣的價值。

        
貨幣掛鉤

    
通過購買外國貨幣、出售本國貨幣來保持匯率固定在某一範疇,這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

        
資本控制

    
通過對國外資本以稅收、關稅、立法和流量限制等方式來限制其流入或流出本國。
貨幣貶值的利弊是什麼?

    
利:

        
促進出口

    
貨幣貶值會使得出口產品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價格更加便宜;強勁的出口有利於經濟增長。

        
促進就業

    
強勁的出口會幫助增加就業和消費者非必需品行業的支出,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弊:

        
通脹

    
貨幣疲軟會增加進口的成本,導致未來的通脹。

        
直接成本

    
一些貶值的方法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直接成本,如:該國家用外匯儲備來購買低迴報率的其他國家債券,出售高回報率的本國債券。並且在其他因素擾動的情況下,我們並不能保證這些方法能夠成功完成貨幣貶值。

        
報復性措施

    
其他國家可能會採取同樣貶值的報復性措施,如資本控制和關稅等,這樣會導致貿易戰爭,兩敗俱傷。



當今貨幣戰爭結果如何?



這些國家分別使用了何種干預貨幣的措施Click)?



干預幅度有多大?




並不是所有貨幣都可以同時貶值。如果所有貨幣貶值,起碼有一種貨幣要升值。但是現在由於所有國家都在嘗試貶值,因此全球貨幣的標準差達到最低值——相對來說貨幣之間並未達到貶值效果。




在全球維度上,競爭性貶值不可能實現,這只會帶來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風險。



保持一個非合作性的均衡是充滿挑戰的。不僅每個國家都要嚴密觀察其他國家的動向,而且可能有帶來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風險。貿易爭端已經在增加了。 WTO在2012年的爭端達到近十年最高值。
最後,近些年宏觀緊縮政策和資本控制措施的增加為長期帶來了資源不合理配置的風險。

高盛貨幣戰爭系列(1):從未停息的貨幣危機




全球貨幣體系歷史階段

1821-1914年 經典的金本位制度



    
大部分貨幣都是可兌換成黃金的。 1821年,英國成為第一個官方實施該貨幣體系的國家。


1915-1925年戰時“受限制的匯率浮動機制”



    
在一戰期間,大部分國家都切斷了本幣與黃金的聯繫。很多國家干預了匯率市場。


1926-1931年 (似乎)回到金本位制度



    
美元再次可兌換成黃金;其它的大部分貨幣都與黃金建立了一些聯繫。


1931-1944年回到“受限制的匯率浮動機制”



    
一些國家開始回歸浮動匯率機制,因為維持貨幣與黃金的聯繫需要緊縮,這樣做能安撫不滿的群眾。美國仍零散地維持美元與黃金的聯繫,但在一些情況下也會停止黃金的兌換,並令美元相對於黃金貶值。


1944-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可調整的固定匯率體系



    
美元仍維持與黃金的固定匯率,而所有其它貨幣都盯住美元。國家可以調整它們盯住美元的匯率。


1971-1973年“尼克松衝擊”,菱鋅礦協議和歐洲“蛇形匯率”的開始



    
美國停止了黃金的自由兌換,因為美國印發了太多美元,而黃金儲備不足,自動兌換是不可持續的。美國下調了美元對黃金的匯率,而其它國家的貨幣仍盯著美元。歐洲成為第一個嘗試貨幣合作的地區,但70年代中期以失敗告終。


1974-1979年 浮動匯率與固定匯率並行



    
相對於黃金,美元仍持續貶值;大部分發達國家放棄了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並回歸到浮動匯率體系。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則選擇繼續保留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


1980-2008年歐洲匯率機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並行



    

 歐洲共同體建立了歐洲匯率機制,成為採納單一貨幣的先驅,該匯率機制要求各成員國貨幣與其它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保持在一個狹窄的區間內浮動。單一貨幣歐元在1999年1月1日啟用,當時有11個國家(現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17個國家已經啟用了歐元)。美元繼續保持與黃金的浮動匯率,越來越少國家維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亞洲國家開始強勢干預它們的貨幣。
2008至今 出現不合作的匯率制度?



    
對於每個雙邊匯率,兩個國家的目標都是盡可能令本幣貶值,起碼不讓本幣升值。每個國家都讓貨幣政策從屬於匯率目標。只有當匯率目標與其它政策目標出現明顯的衝突,升值或貶值才會被容忍。

 
歷史上的貨幣危機


1937年 美國/英國危機



    
英國央行禁止了英國向美國巨額的資本輸出,導緻美國出現了銀行和貨幣危機(英國自己也經歷了危機)。


1861年 美國內戰



    
沉重的負債迫使美國在一段時期放棄了金本位制度,1879年才恢復金本位。


1890-1893年 霸菱危機(Baring
crisis)



    
當歐洲各央行上調貼現利率來彌補黃金儲備的損失,從西歐流向拉丁美洲發展基礎建設的巨額資本停止了。這導致阿根廷出現了貨幣危機。


1920-1939年“貨幣戰爭”和打劫鄰國政策



    
一些國家脫離了金本位,它們的貨幣出現了大幅貶值。很多國家通過實施資本管制、提高關稅來應對大蕭條。


1971年8月15日美國廢除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國總統尼克松終結了美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在國內實行90天的物價與工資凍結,對進口商品徵收10%的附加稅(附加稅在71年年底取消了)。


1985年9月 廣場協議
1987年2月 羅浮協議



    
為了扭轉美元強勢導緻美國工業萎靡、對外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政府達成廣場協議,通過乾預匯率市場,讓美元相對於日元和馬克貶值。而之後又達成了羅浮協議,緩解了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


1992年9月17日 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



    
英國央行通過緊急措施拉升英鎊匯率,包括上調官方利率至15%,但還是失敗了。


1994年12月 龍舌蘭危機



    
墨西哥比索突然大幅貶值,加劇了墨西哥的信心危機,而墨西哥農民武裝暴動又不斷把危機放大。 1997年,墨西哥耗盡了捍衛比索匯率的外匯儲備。


1997年 亞洲金融危機



    
由於槓桿率過高和其它因素,亞洲爆發了一場信心危機,一些亞洲經濟體被迫放棄盯住美元或一籃子貨幣的固定匯率政策,很多亞洲貨幣都出現了大幅貶值。很多亞洲國家耗盡了捍衛本幣匯率的外匯儲備。


1998年8月17日 俄羅斯金融危機



    
因為持​​續的財政赤字,自然資源價格不斷走低和背負大量的戰爭負債,俄羅斯政府的負債水平已經證明是不可控的,所以俄羅斯政府讓盧布大幅貶值,同時讓政府債務違約。
1999-2002年 阿根廷金融危機



    
阿根廷政府出現債務違約,因為政府負債過重,民意反彈拒絕緊縮導致出現了信心危機,最終導致阿政府放棄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阿根廷耗盡了捍衛本幣匯率的外匯儲備。


2008年至今由美國帶頭的競爭性寬鬆,大部分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跟隨了美國寬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