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

中國金融崩盤金價為何反可能暴漲

張庭賓

國際儲金銀行會發生黃金擠兌危機嗎?
      中國金融崩盤金價為何反可能暴漲




中國金融崩盤金價為何反可能暴漲不難判斷——這一輪金價跌破1300美元,又將是全球投資者吞噬實物黃金的機遇,而這很可能成為壓倒國際儲金銀行這只駱駝(造成黃金擠兌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


       



昨日(6月20日)國際金價一度跌破1300美元,那麼是否金價從此走入熊市呢?

這就需要先分析大跌的原因,其主要有兩個:1,昨日凌晨伯南克宣布,因美國就業形勢進一步好轉,美聯儲將在年內開始退出量化寬鬆;2,昨日中國銀行間拆解利率一度暴漲到13%,反應出中國商業銀行流行性非常緊張,給國際投資者產生中國危機爆發在即,國民和金融機構的黃金購買力將大幅下降的預期。

這兩個事情發生的時間如此巧合,頗耐人尋味。但這並非本文的主要關注點,需要分析的是,假如中國經濟真的崩盤了,金價一定會崩盤,跌到100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嗎?

此前本人曾持類似看法,即黃金大牛市徹底結束,金價跌到1000美元以下,同時需要兩個條件:1,歐元解體;2,中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人民幣崩盤。屆時,美元將徹底擊敗其兩個主要貨幣對手,成功復興,並強化其貨幣霸主地位,則金價會大跌,牛市發​​育徹底失敗。

然而,這個看法如今已經被本人所拋棄,其邏輯理由是這樣的:如果中國陷入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在人民幣不斷上漲,國際熱錢大量外流的情況下,中國在國內將遭遇惡性通脹,而在外部遭遇美元匯兌危機,即央行外匯儲備中的美元,不足以支付巨量外流的熱錢本金及收益,則人民幣將喪失國際信譽,甚至對美元出現雪崩式下跌。

由於中國經濟與國際經貿關係十分緊密,這時候,中國需要重新找到一種能夠在國際上交易的貨幣。這裡面有三個方案:1,美元成為中國國內和國際的交易貨幣,即成為美元的直接覆蓋地;2,國內發行新版的紙幣流通交易,與現版的人民幣關係不大(現版人民幣或淡出市場),重新釐定交易規則;3,中國將目前國內存量(包括官方和民間)的約7000-8000噸的黃金作為“貨幣錨”,推出中華黃金元,即老百姓將黃金存到央行或指定大銀行,獲得黃金券,這個黃金券可以在國內和國際作為貨幣流通。

上述三個方案中,方案一意味著中國徹底喪失了國家貨幣主權。由於貨幣權與意識形態掌控權和軍權是一國主權的三大支柱,只要中國國家主權在,中國斷然不會成為美元區;方案二意味著中國將徹底閉關鎖國。新版的人民幣雖然在國內可以通過硬性推行,但是在人民幣國際信用解體後,它在國際上將很難被承認。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密切相關,對外依賴度超過70%,讓現在的中國徹底自絕於國際經濟之外,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如此分析下來,那個似乎最不可能的方案三,反而成為可能性較大的了。如果方案三實施,那麼就意味著金本位在中國被動實施,如果用8000噸黃金給中國國內財富標價,那麼將意味著天價的黃金——不止是每盎司3000美元、5000美元,甚至可能更高。

簡言之,如果中國經濟不崩盤,在缺乏海外投資能力和渠道的情況下,在樓市難以交易股市每況愈下的情況下,中國老百姓為抗通脹,黃金將是首選,這將提供黃金穩定的需求增量;如果中國經濟崩盤,人民幣喪失國際信用,那麼,中國有可能將被動選擇金本位,那麼國際金價將暴漲。即美元勢力陷入了一個“中國黃金悖論”中了。

本人曾在今年年初看空國際金價,認為金價在未來1-3年進入蟄伏期,將跌破1500美元,跌到1300美元。但是,由於4月16日以來,美元勢力操縱過度做空黃金,雖然一度劇烈打壓了金價,然而,由於全球投資者,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百姓逢低搶購實物黃金,使得摩根大通等國際儲金銀行面臨庫存黃金急劇下降的困局,以摩根大通為例,它的庫存黃金由以前常規的250萬盎司一度下降到14萬盎司(四月份的數據,現在應該更少),幾近彈盡糧絕。

而由於這輪國際金價的戲劇性暴跌,中國百姓對於黃金的興趣被大大激發出來,此前不敢追高的購買力被釋放出來;而印度百姓從來都不會嫌黃金多。讓本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今年5月27-28日上海舉辦的中國金融衍生品高峰論壇上,黃金分論壇成了最火爆的分論壇,不僅座無虛席,而且站滿全場。不難判斷——這一輪金價跌破1300美元,又將是全球投資者吞噬實物黃金的機遇,而這很可能成為壓倒國際儲金銀行(黃金擠兌危機)這只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元勢力會不會應了中國的兩句老話——亢龍有悔、過猶不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為本報特約主筆,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Marc Faber Buying GOLD Now More Than Ever








Video Transcript : it's my pleasure. last time you were here you said that the new highs in the markets cannot be trusted which proved to be a good call. at this point do you see further downside to the s&p 500? yes, i see further downside not because of the fed statements, but because like always they hedged their bets in the sense that the tapering off would not necessarily stop mr. bernanke said if the economy does not improve along the lines that we expect, we will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 so i think the markets are worried about something else. first of all, interest rates have been rising now for a year. the ten-year treasury note and 30-year treasury bond yield bottomed out last july. so we've been in an uptrend in interest rates. then, as i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the chinese economy is much weaker than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suggest. my view would be that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chinese economy at the very best, the very best, is growing at something like four percent per an um and without a huge cred expansion there would be no growth at all. the other emerging economies are essential flat. singapore has relatively honest statistics tissues like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h, emerging economies. you've been quoted as saying that you are personally buying gold as well as gold stocks. when you look at the selloff across the board, across asset classes including gold, does that make you ques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articular asset class give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yes, correct. technically commodities look horrible. in particular, also industrial commodities, precious metals also look bad. but some technical factors would suggest that we are approaching at least an intermediate low because the commercials which are essentially hedgers, they are people that produce gold and so continuously hedge at the present time they have an extremely low short exposure. in other words, basically they're accumulating gold. secondly, gold is close to $1300 compared to, say, $700 in 2008, the conditions in the mining industry are horrible. the exploration companies are running out of money, and industry conditions are worse than they were in 2008. so i think that a lot of supply that potentially would have come to the markets through new exploration will simply not be there. in addition to that, i think that in emerging economies, selling funds, central banks and individuals who continue to accumulate gold, physical gold.

利率、黃金和美元

朱冠華

也不一定需要Fed真的開始調升利率,只要觀察10年期國債價格就可以了!

一般上,Fed調升利率就是意味著通貨膨脹,所以除非調高到足夠高,否則上調利率不會打壓金價。

過去,美國的聯邦利率和CPI同步,但是現在卻只有0-0.25%,遠低於CPI的1.7%。

為何?

因為美國背負59.5兆的債務,已經經受不起利率的提高。

美國10年期國債長期平均是5-6%。

除非美國有能力還完債務,否則若回到平均值,因為無力還債,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利息成本就會飆漲到1.5-3倍之多。

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下跌(利率上漲),只有一種情況下不會給金銀價格帶來利多。

這情況就是美國經濟已經強力復甦了!

不過,只有傻瓜才會相信。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國經濟現在只是靠印鈔票的流動性撐住,掩蓋問題而已。當潮水退下,你就會發現誰在裸泳。

考慮到嬰兒潮的退休以及債務驅動無法持續的現實,強力復甦無異天方夜談。

所以,未來美國10年期國債下跌,造成金銀飆漲的原因只有兩個:

1)通膨來了!(實際上早來了,只是被竄改的CPI掩蓋,而且還不夠高而已)

2)美國政府財務無法持續,引發市場信心動搖,進而面臨崩潰



因為現在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上漲原因暫時不屬於這兩類,至少並不完全是屬於這兩類,有一大半原因和美聯儲的寬鬆政策暗示要緊縮有關,所以還不會出現美國國債大崩盤。

不過,一旦任它發展下去,利率上升會對債臺高築的美國帶來沖激,對金融體系帶來位危險,所以緊縮絕無可能。

實際上,美聯儲的情況好比走鋼絲,進退不得。

它要麼選擇通縮終結一切泡沫,要麼選擇惡性通膨終結一切,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美聯儲能做的,只是--拖!

不清楚經濟結構者,就會給市場價格和輿論牽著鼻子走。

知者,就會清楚除非出現高利率到足以結束負利率,否則黃金牛市不會結束。


注:根據美國官方造假的CPI計算,負利率已經結束;可若根據真實的CPI,美國10年期國債需要漲到7%,才能結束負利率。7%啊!你們認為美國頂的住嗎?

Jim Roger __ Long Bull Markets Always End In A Bubble Or Mania

 

 

 

June 22, 2013

Long Bull Markets Always End In A Bubble Or Mania

"Long bull markets always end in a bubble or mania before it’s over with. And when there's a bubble in gold, I hope I'm smart enough to get out. We haven't seen a bubble yet. Until recently, if you went around any U.S. city, you would see signs outside many jewelry stores saying “We buy gold.”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line up to sell gold. Later there’ll be signs there saying, “We sell gold,” and people will be lining up to buy it in big ways. That hasn’t happened yet." - in Guru Focus

以史為鑑:94年金融市場波動給今天帶來的教訓




瑞銀:

(1994-1997年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大幅波動



Sebasian Mallaby在其著作《More money than God(比上帝還有錢)》中詳細描寫了1994年由格林斯潘引起的債市波動。 Mallaby描寫了傳奇對沖基金交易員Michael Steinhardt的經歷,還描寫了對沖基金和其它金融機構在1990-1993年間是怎麼追尋收斂交易(convergence trades)的。當時,他們進行的是期限套利交易(在美國市場借入短期資金,購買長期債券)。他們還可以進行跨國界的套利交易(在德國和美國借入資金,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債券,因為這些國家正準備加入歐盟)。他們不斷購買受價格收斂交易影響的資產:新興市場資產,邊緣國家銀行債券。他們甚至還購買抵禦增長下滑的股票(他們認為抵禦增長下滑的股票市盈率應該會收斂於10年期利率的倒數)。下面我們會嘗試證明,今天的情況和1994年早期是非常相似的。這些交易的危險是,經濟的周期性複蘇,尤其是全球經濟的周期性複蘇,將導致收益率上升,並迫使政策制定者抽離寬鬆政策。這一切會導致所有預期最終將由國債利率定價的收斂交易,作出巨大的反應,因為槓桿會被抽離。在經歷長期貨幣寬鬆以後,當經濟周期性複蘇出現,政策制定者開始抽離寬鬆政策,市場將不惜代價地避免進行收斂交易,並避免買入那些受收斂交易定價的資產。這就是1994年市場走勢帶來的教訓。在過去幾個月,市場流行的收斂交易是:

        
新興經濟體信貸;

        
新興市場房地產;

        
南歐國家主權債務;

        
歐洲邊緣國家主權債務;

        
美國抵押支持證券(MBS資產);

        
全球抵禦增長下滑的股票。所以,我們認為可以利用1994年指導2013年下半年投資決策。下面,我們會突出1990-1995年市​​場的幾個關鍵發展,並與現在的情況相對比。1990年-1994年2月從1990年至1994年早期,美聯儲一直採取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試圖刺激遭受存貸危機(S&L crisis)以後的美國經濟再通脹。而從2009年開始,我們也經歷了連續降息,甚至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1990-1993年,美國經濟增長仍然乏力,並經歷了一系列溫和的“小型危機”。而在過去的四年裡,美國經濟也經歷了增長乏力的階段。(勞動力市場都出現了反复的情況)


在1990年至1994年早期,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從9%下滑至5%,因為經濟衰退和通縮壓力壓低了通脹預期。另一方面,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也從2007年的4.3%下跌至2012年夏天的1.4%。



美國銀行業囤積美國國債。放貸活動仍然乏力。企業囤積現金,並償還債務。從1990年至1994年,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亞洲經濟蓬勃發展。就連前蘇聯也出現了巨大的資本流入。另一方面,從2009年至2011年,新興市場也出現了巨大的資本流入,雖然在美聯儲結束QE2以後,這種資本流入已經在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開始下滑。從1990年至1994年,信貸利差不斷收窄,2009年至2013年也發生了相同的情況。從1990年至1994年,大宗商品價格仍然維持穩定。鑑於大量的資本流入新興市場,這是不尋常的。但從1989年起,前蘇聯軍隊和工業爆發的複雜形勢,使蘇聯國內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崩潰。那時候起,蘇聯就開始出口鎳、鋁、鉑金、鈀金、銅和石油,以控制硬通貨。這使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巨大的壓力。這與2009-2013年的情況相反——在2009-2011年,資本流入和再庫存化過程拉高了商品價格,但當資本開始外流,去庫存化過程和供應的增加在2011-2012年拉低了商品價格。(商品價格走勢對比)


廣義CPI(Headline CPI)持續保持下滑的趨勢,這使很多人相信,不存在利率上升的誘因。另一方面,從2011年中起,我們也看到了類似的趨勢。


在1990-1995年,美元的貿易加權指數一直在80-95之間波動。一個有趣的發展是,當美國經濟從1994年開始復蘇,美聯儲上調了利率225基點,美元匯率卻開始走軟。另一方面,最近幾年美元指數也在類似的範圍內波動,從2009年起,大體上在75-90之間。



長期的低利率和向新興市場的強勁資本流入,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和非金融企業建立了巨大的槓桿。向新興市場的強勁資本流入,激起了一個順週期的增長動力。資本流入導致各國央行印發更多自己的貨幣,買入流入的美元。銀行存款規模上升,銀行就開始向建設和工程行業放貸。增長和通脹同時上升。因為名義利率幾乎沒變,真實利率下滑。進而,這導致了順週期的買房和建房活動、庫存水平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上升。



回到1993年,亞洲四虎經濟高速增長,它們股市也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在2009-2010年大幅反彈,在2011-2012卻進入了掙扎期,直到最近才出現了不均勻的複蘇。新興市場再通脹過程的問題是,這播下了自我毀滅的種子。因為新興市場的低真實利率會導致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而如果真實利率維持在零以上,新興市場的資本配置就均衡多了。這將留下大量的錯配資本,當信貸變得稀缺時,可能會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這也會導致國際貿易情況的惡化。這兩個影響都會導致新興市場越來越依賴資本流入來維持平衡。在很多例子中,新興市場政府將會通過試圖限制信貸增長(而不是加息)來應對通脹走高。問題是,這樣會促使美元借貸活動的增加。新興市場的企業發現,當國內通脹開始上漲的時候,借入美元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本幣在不斷升值,同時國內的借貸利率會高於美元的融資利率。當融資是為了支持從建立庫存到補充自由資金流等經濟活動的時候,企業的成本將會下降,那麼美元融資就變得更加吸引了。然而,當趨勢扭轉——本幣開始貶值,美元的融資成本開始上升,庫存的價值開始下降,那麼新興市場企業馬上會發現它們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個過程來得非常快速。並不只是新興市場會受到影響。在歷史上眾多的金融危機裡,在增長緩慢和低收益率環境下市場的“尋求收益”行為,已經多次為最終的收益率上漲,埋下了給金融市場帶來巨大壓力的禍根。在著作《More money than God》中,Sebastian Mallaby精彩地描述了1990-1993年,市場的槓桿和放大收益的結構性交易是怎麼建立的,1994年,這些槓桿被大面積“屠殺”。一些例子包括:

        
銀行和對沖基金的套利交易——借入短期資金購買長期債券

        
借取美元和德國馬克,購買意大利和希臘的長期債務

        
借錢購買高收益企業債務

        
利用利率互換來提高收益率

        
槓桿化購買出租性住房在過去四年裡,我們也經歷了大規模的槓桿化過程。在美國、英國、瑞士、挪威、瑞典和芬蘭,買入出租性住房的投資也出現了強勁的增長。通過共同基金和信貸ETFs,散戶投資者也大量持有著信貸頭寸。投資者變得過分配置了長久期的增長下滑抵禦型和分紅收益型股票,犧牲了周期性的敞口。投資者現在已經過分暴露於美國以外的任何類型週期性經濟反彈風險之中,也包括美國的反彈。估值存在極端的差異。1994年當美國的宏觀經濟活動開始加速,企業停止囤積現金,並開始尋求借款來擴充它們的業務。之前一直在囤積美國國債的美國銀行業,為了增加企業貸款開始出售美國國債。結果,美國國債開始出現拋售潮。在1994年2月,面對不斷變陡峭的收益率曲線和改善的宏觀經濟環境,美聯儲選擇加息25個基點應對。這齣乎了市場的意料,市場並不知道美聯儲內部的政​​策用意。美聯儲1994年2月的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擔心,如果他們不啟動緊縮的過程,經濟將會經歷1988/1989年那樣的通脹大漲。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認為,收益率曲線將會變平坦,因為市場會預期緊縮的政策會緩和未來的通脹預期。但格林斯潘的想法並沒有變成現實。相反,加息打擊了預期收益率不會上漲的衍生品交易,壓縮了套利交易的空間。這又導致了更為激烈的美國國債拋售現象,因為高槓桿的套利交易消失了。同時,銀行也加速它們拋售國債的速度,因為它們需要騰出空間增加企業貸款。所以,收益率曲線在一年以後變得更陡峭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只上調了225個基點,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卻上漲了306個基點。一連串的受害者接踵而至:從因為持有大量的有毒利率互換頭寸,加州橙郡宣布破產,到許多著名的對沖基金在1994年2月出現了規模巨大的虧損。那時候,整個世界受到了影響。美國國內信貸需求的大幅上升,加上真實利率的上漲,導致了巨大的資本重新流入美國。這吸乾了幾個新興市場的流動性,這些新興市場的央行不得不買入它們國家的貨幣來償還流出的美元。很快,這些曾經受到激進美元借款支持而經歷了瘋狂投資狂潮的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進而使它們處於巨大的市場壓力之下。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爆發了,同時,這也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埋下了種子。1994年留下經濟難題是美元走勢。邏輯地思考,如果美國經濟增長大幅反彈,美元的匯率和收益應該會同時上漲。但美元匯率其實並沒有上漲。美元出現了貶值。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強於預期的經濟復甦,並不是一個重大的意外事件。然而,歐洲經濟的強勁復甦卻是一個意外——在經歷兩德統一後的持續市場恐慌,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1992年爆發的銀行業危機以後,歐洲經濟終於迎來了反彈。我們以大宗商品策略看來,歐洲經濟強於預期的複蘇是相當意外的,這引起了匯率的反應。今天的情況就更有趣了——市場廣泛的共識認為,美元將走強,因為美國經濟的複蘇更為堅實,而且美聯儲可能縮減QE規模。但如下圖所示,持續關注美國與歐盟宏觀意外指數的對比是有價值的。




最近,我們也看到了一個美元匯率潛在下跌的反向趨勢。當然,今天和1994年的情況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 1994年那時候的利率水平高多了。所以那時候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了300個基點,其實收益率只上漲了60%。如果國債收益率從去年的低點上漲300個基點,這意味著利率上漲了兩倍。而現在美聯儲只是首次談論QE規模縮減的長期計劃。我們離真正的加息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且,現在的美聯儲比在格林斯潘領導下上世紀90年代初的美聯儲更為透明。而今天和1994年類似的情況是,低利率環境也促使了巨大槓桿結構的建立,從高槓桿和借貸收購、散戶投資者持有的大量風險資產頭寸,到放大收益的金融產品(高收益ETFs等)和早些時候由美元槓桿驅動的新興市場投資狂潮。所以,現在我們的處境和1994年2月的情況非常類似。雖然最近美國宏觀意外指數出現的翻轉已經開始動搖市場中高槓桿的放大收益頭寸,但美聯儲仍在堅持談論縮減QE規模的話題。美國高收益ETF已經受到了嚴峻的壓力。美國抵押貸款利率相對於美國30年國債收益率的利差,已經大幅地放大。南非和印度的貨幣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印度已經通過對黃金進口增稅來加以應對。在1994年,墨西哥是第一個嚐到苦頭的國家。接著韓國也在1997年遭殃了。在2013年,南非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雖然其它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仍然能從美元資本流入中獲益。下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能否經受資本成本走高帶來的影響,就像1994-98年一樣。一句話,今天美國經濟受不了。在上世紀90年代中葉,美國是通過幾個方法應對資本成本走高的。美國經濟通過快速採用高新科技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企業加速擴張,這保證了強勁的現金流增長和“高效的”資產負債表。同時,美國企業推進了第二輪的“JIT”零庫存管理和外包化進程。而美國消費者則受益於強勁的美元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他們的可支配收入購買力增加了。從1994年開始,新興市場的低通脹轉化成了美國利率的下滑趨勢,這加速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家庭負債的擴張。但現在,我們發現了幾個因素,使得經濟面對資本成本走高變得非常脆弱。第一,未來幾年通脹持續走低的可能性小多了,因為收益率已經很低。結果是,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復甦空間更小了——除了最初一波新家庭組建帶來的需求以外。抵押利率息差的大幅上升,可能是市場轉向更為困難的預示之一。抵押貸款息差可能對槓桿購買住房出租的投資者尤其重要,這些投資者與最近住房銷售的上升密切相關。



因為我們知道大部分買房的人是尋求出租住房的投資者,所以我們懷疑,後續跟進的消費者需求,可能不像之前想像的那麼激進。如果一個家庭購買住房,承擔債務,這就打開了這個家庭進一步增加負債購買汽車、家具和家電的閘門。但是,每月支付租金的租客心理是非常不一樣的。這些租客可能會匆忙離開,並生活得更加節儉。美國政府的負債水平已經明顯擴張了,財政赤字必須削減才能避免進一步地惡化。



更微妙的一點是,為了應對危機,政府支出佔GDP比重的持續擴大正在擠壓私營部門,降低了美國經濟生產效率的潛在增長水平。這與上世紀90年代早期,克林頓政府嚴格控制政府債務水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述的一切表明了,現在美國經濟要重新出現1995-1998年那樣的“高成本”環境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小。在1995-1998年,美國經濟經歷了強勁的生產效率增長和信貸驅動型增長,同時新興市場通脹水平保持在低位。現在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經濟持續低增長,而且未來幾年可能出現週期性衰退的增長下滑。


現在市場已經意識到,這很可能預示著一個重大的避險事件將要發生。

分析師:第四季 黃金可能下跌至每盎司1200美元

黃金投資人感受到了Fed縮減購債計劃的威力,因為黃金周三大跌了4.5%。在倫敦盤交易中,黃金不只跌破每盎司1300美元,更進一步跌破了1285美元。

黃金市場是在反應聯準會(Fed)主席伯南克在記者會中談話,他表示Fed可能縮減購債計劃。縮減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意味未來通貨膨脹率將會降低。由於黃金往往被視為是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投資人現在可能預期,黃金需求將會減少。

黃金的跌勢係發生在伯南克舉行記者會之時。美東時間下午二點,黃金報1373.50美元。二小時後,下跌到了1350美元。到了倫敦盤,在第一小時交易中,黃金下跌至1300美元,二小時後,進一步下跌至1285美元。

興業銀行商品研究主管Michael Haigh說,黃金恐會進一步下跌。

4月初,黃金報每盎司1600美元,Haigh預測將下跌至1375美元。僅二周後,黃金果然來到了該水準,甚至還進一步走低。他現在預測,今年最後一季,黃金將下跌至1200美元。

Haigh近來更預測,到2017年,黃金可能觸及1000美元。

有分析師辯稱,採礦成本將能阻止黃金進一步下跌,但Haigh在周一發布的報告中寫到:
「我們不認為,黃金的高生產成本能阻止價格下跌至每盎司1200美元。儘管生產成本擔憂,可能有助減緩黃金跌破每盎司1200美元,但要到每盎司接近1000美元,這項因素才能提供強勁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