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美元復興秘密:中美財富乾坤大挪移
張庭賓 張威 楊洋
當今國際投資界一個核心問題是:美元是否進入復興週期,人民幣在未來進入貶值週期。這不僅要對中國經濟有著深入的研究,更要研究美元的內在規律,洞察中美之間的財富流動的真相。
對於美國衰退論或是美元崩潰論,常常有一個重要的現像被當作證明之一:那就是美國長達40年大規模貿易赤字,這些貿易赤字的積累將導緻美元長期而持續的貶值,由此甚至將導緻美元最終的崩潰。而另一個引人注意的現像是:美國國際資產負債表負債規模高達22萬億美元,而淨負債規模亦高達3.5萬億美元,兩項規模均為全球最高,巨大的對外負債規模也經常被認為是美國一個巨大的軟肋以及未來巨大的風險點。過去發展中國家哪怕要小得多的赤字和債務,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債務或貨幣危機,拉美債務危機如此, 東南亞金融危機亦如此。但美國卻就是在這樣持續的赤字和債務中平穩度過了四十多年,原因何在呢?
美國的貿易逆差來源已久,尤其是商品貿易。從1971年49億美元的商品貿易赤字,到2006年已激增至8357億美元,對GDP佔比也從1971年0.43%的增長到2006年時的6.33%。若是將從1971年至今的美國商品貿易赤字進行累計,將達到9.7萬億美元。近年來其規模有所下降僅僅因為危機導致了美國進口消費能力減弱,才有所緩解,但累計貿易赤字仍在不斷攀升。若是國外將從美國獲得的貿易順差僅僅做最保守的投資決策:投資美國國債,那麼美國將因其貿易赤字而累積起達17.7萬億美元的淨負債。
然而,事實情況卻是在2009年,美國對外淨負債僅為2.7萬億美元。將現實存在的美國淨負債與理論上由貿易赤字推算的淨負債相比之後,儘管其淨負債規模仍為全球第一,但這一規模已是較可能規模少了15萬億美元。
從2009年美國貿易赤字與對外淨負債的變化也可以明顯的看到同樣一個問題。 2009年,美國貨物貿易赤字5059億美元,在綜合服務貿易順差之後,其貿易赤字仍高達3812億美元。但在美國對外資產負債表上,其淨負債卻由2008年的3.5萬億美元減少至2.7萬億美元。赤字增加不僅沒有讓淨負債增加,結果卻是淨負債的大幅減少,僅此一例,即可看到美國的貿易赤字與美國的對外資產負債變化情況的差異。
那麼,美國是如何減少了自身本應承擔的對外淨負債呢?
——資產大置換途徑之一:對外直接投資。這無疑是美國資產大置換戰略中最為核心的途徑。僅此一項即可每年為美國帶來數千億美元的收益,其累計收益規模更達數万億美元。大量的美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和設立分支機構, 成為美國獲得大量海外投資收益的最重要基礎。美國海外直接投資中控股公司的資產規模已超過12萬億美元,而其銷售額,在2008年時即已達到6.1萬億美元,若是以此規模作為GDP排名,那麼海外美國企業將僅次於美國,而超過其他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在海外的企業,稱為“海外美國”或是“第二個美國”似乎並不為過。
美國海外直接投資不僅規模巨大,其盈利能力同樣強大。 1998年,美國海外企業利潤僅為1028億美元,而到2008年,美國海外企業利潤已達4026億美元,10年時間,利潤規模增長近四倍。而同一時期美國國內非金融企業利潤,僅從5000億美元增長為5800億美元,美國海外企業的盈利能力增長速度,遠高於國內企業,美國企業正在從全球獲得更大收益。
——資產大置換途徑二——證券投資收益。證券投資收益同樣可以分為兩部分,美國對外證券投資收益與海外在美國的證券投資收益。在海外對美國證券投資的10.5萬億美元中,有75%的債券資產,而僅有25%的股權資產。而在美國對海外證券投資的5.5萬億美元投資中,則有近4萬億美元投資於股票市場,而僅有1.5萬億美元投資於債券市場,股票和債券分別佔其總投資規模的73 %和27%。由於美聯儲掌控全球貨幣收縮週期,而股票、期貨等資產的市場波動高於債券,美元投資海外的收益率較高。美國在三十年時間裡,仍以更少的資產,獲得了比海外私人在美國投資收益更高、超過4000億美元的收益。私人證券的投資美國略勝一籌,但這並非是美國資產大置換戰略在證券投資中的重點。
——資產大置換途徑三——衍生產品收益。全球場外衍生產品規模巨大,儘管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其名義規模有所下降,但在2011年年中,其規模又已創出歷史新高707.5萬億美元。美國持有全球大多數場外衍生產品,而其前五家投行又幾乎主導了其95%以上的衍生產品頭寸。儘管衍生產品常常被認為只是用於分散風險,越來越多的時候已被用於投機,而現在衍生品對於美國又有了新的意義,那就是一個未來可能變得越發重要的風險大置換途徑。
從僅有的2006年至2010年美國衍生產品淨收入數據中我們卻可以看出,在衍生品中,美國淨收入的時間要多於淨支出的期數,而從總額上看更是如此,在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衍生品交易中,美國獲得了662億美元的淨收入。而這還沒有計算這些衍生產品對於美國的投資銀行所帶來的手續費和差價收益。
美國資產大置換的根基是美元。以上三種資產置換方式,若不是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美國也無法積累如此巨額的貿易赤字,任何一個非主要貨幣國家的長期大量赤字,都有可能導致經濟金融體系的崩潰。此外,美國並不需要為在海外流通中的美元付出任何利息成本,這即意味著這些在海外流通中的美元每年還為美國減少了上百億美元的利息支出,若是以海外私人投資在美國的收益率計算,僅此一項又減少了美國2843億美元支出。
這種資產大置換是一個零和博弈,美國是贏家,那麼誰是輸家呢?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是最大輸家。一則,美國在華投資數量巨大,而且在很多領域形成壟斷型優勢, 利潤較為豐厚,相比之下,中國對美的外商直接投資可以忽略不計;二則中國買入了2萬億美元的美國資產,主要是低收益的債券資產,包括1.3萬億美元的國債和3760億的兩房債券等,收益率極低,最低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1.4%;而美元熱錢在中國買入的更多的是股票和房產,主力分別2007年3月和2011年賣出離場,收益豐厚。而且,無論是FDI還是投機熱錢,因為人民幣過去8年中大幅升值了35%,它們均獲得了豐厚的匯率投機收益。此外,這些FDI和熱錢在華期間,根本不需要美聯儲和美國金融系統支付利息,而可以在中國獲得高利率,這又是一筆以萬億人民幣計的財富。
如今,在美國再工業化,推動TPP替代中國進口,全球經濟由一體化向區域化轉向,新興市場危機捲土重來,中國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匯率泡沫,中國樓市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資產泡沫的情況下。美資在華資產不僅在利潤回流,而且本金也將大幅回流。這是研究美元與人民幣關係所必須關注的。
利用美元的優勢進行資產乾坤大挪移,這是美元復興的一個重大的秘密。
張庭賓為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張威、楊洋為中華元智庫研究員。
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壞現象: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
美國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本週下滑20%,這是在過去的18週內第16次下滑。自5月初削減QE的言論傳出以來,美國抵押貸款活動已累計下滑70%。
現在,美國總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至2008年10月份來最低水平,當時正處於金融危機之中。
當然,下圖顯示美國抵押貸款活動下滑和利率走高過去並不影響房屋銷售:
ZH稱,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行動具有滯後性。除非美聯儲不削減QE,否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不是很好:
因為大大小小的抵押貸款的服務商和提供商開始裁員,因此投資者不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能夠持續下去。
另外,此前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在美國用“全現金”的方式購買房屋,房地產專家認為這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好現象。
現在,美國總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至2008年10月份來最低水平,當時正處於金融危機之中。
當然,下圖顯示美國抵押貸款活動下滑和利率走高過去並不影響房屋銷售:
ZH稱,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行動具有滯後性。除非美聯儲不削減QE,否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不是很好:
因為大大小小的抵押貸款的服務商和提供商開始裁員,因此投資者不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能夠持續下去。
另外,此前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在美國用“全現金”的方式購買房屋,房地產專家認為這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好現象。
巴基斯坦 恢復黃金進口後 出台嚴格的限金舉措
巴基斯坦珠寶行業相關人士周四(9月12日)稱,儘管該國已在8月末解除黃金進口禁令,但政府卻針對國內黃金買家製定了較為苛刻的新規定。
巴基斯坦官方此前表示,進口的黃金必須被用於國內的珠寶行業以及製造業,同時成品必須在120天內出口出去。另外,向其他黃金進口國家(如印度)出口黃金必須通過官方認證,不得通過非法手段,如走私等。其中進口的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和鉑金)中僅有25千克可以用作非國內市場的周轉用途。
巴基斯坦所有珠寶寶石商人協會(All Pakistan Gems Merchants and Jewelers Association)主席Mazhar Ali表示,根據國家的新規定,未來巴基斯坦的進出口貿易將相當疲軟。此前進口商品僅需要填寫一份合約,而現在的程序變得十分繁瑣。
Ali還稱,黃金進口禁令已在8月末解除,但目前國內除了那些在禁令生效前還未結餘的舊合同可以被海關准許進口黃金外,尚未出現新的進口黃金合同。事實上現在所有的進口黃金都被用於製造以出口為目的的珠寶首飾,國內的需求只能靠回購來滿足。
匯豐銀行將2013年金價預期從1396美元上調至1446美元
匯豐銀行週三將2013年黃金價格預期從每盎司1396美元上調至1446美元,維持2014年黃金價格預期在每盎司1435美元不變。
亞洲高收益債券是投資首選
近期新興市場波動較大,令亞洲市場國債收益率走高。但是匯豐銀行(HSCB)固定收益分析師Geoffrey Lunt表示,亞洲地區經濟上漲局勢依然完整,該地區國債仍有很大投資價值。
Geoffrey Lunt表示,亞洲仍然是投資的首選,這是因為近年來亞洲經濟增速一直非常快。他稱亞洲國債收益率基本上對美國國債收益率不敏感,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揚並不會帶動新興市場國債收益率的上漲。
Geoffrey Lunt認為,近期新興市場的波動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大的投資機會,但是投資者需要自己去區分。他更傾向於中國資產類債券,因為這類債券收益率較高並且償還可能性較高。
Lunt稱,近期匯豐基金做空了印度債券,但是現在匯豐也開始平倉其空頭頭寸。他開始尋求買入印度國債的計劃,因為國債收益率在上行,印度盧比在金融動盪中價值受到打壓。
Lunt還稱,很難分辨出何時入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印度債券有較好的收益率。
JohnMauldin:優勢猶存唯美獨尊
筆者好友兼財經分析名家希林(GaryShilling)向來看淡美國經濟前景,但近日卻一反常態,竟然為文唱好。無獨有偶,曾幾何時,筆者有感於政府財政政策倒行逆施,亦一直對美國經濟前景未感樂觀;但此一泱泱大國畢竟人傑地靈,面對效應足以維持長達數十年的種種利好因素,要是能集中政治能量,在嚴峻的財政問題上作出改善,則筆者亦不得不加入「好友」行列,認同本欄今期推介希林的這篇文章。
無 可否認,作為國際上首要儲備及交易貨幣,美元地位至今依舊穩如泰山,但即使如此,當前環球貨幣戰堪稱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規模罕見,加上各國貨幣爭相貶 值,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又日趨猖獗,面對種種挑戰,未來發展阻力實在不容低估。無論如何,為保美元在國際上的固有優勢,美國上下繼續維持本國貨幣強勢實屬在 所難免。
以下文章摘自投資顧問公司A. Gary Shilling &Co.總裁希林主編的通訊《洞察力》(Insight)2013年7月號。
據我個人估計,除卻美國重新發力,令經濟高速增長,而聯邦債務占GDP比例又隨之逐步回落的樂觀形勢以外,在環球化席卷世界各地的趨勢下,相對於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美國有望今後長期享有以下六大優勢。
外來人力後盾
相 較於美國本地居民,外來移民大都較為年輕,生育率亦較高,其中尤以拉美裔移民為然,以致全美孕婦平均生育率達2.06,近於長遠維系美國人口所需的2.1 水平。反觀歐洲各國,甚至加拿大、澳洲兩國,生育率均已跌破生殖水平。日本生育率只得1.39,加上外來移民稀少,其生育率之低為各國之最。即使人口數一 數二的中國,亦受制於「一孩政策」,生育率僅為1.55;有鑒於此,中國政府審時度勢,不得不檢討現行的計劃生育措施。
另一方面,國際 大國由於已紛紛受到人口老化影響,因而必須引入外來移民,以免年齡介乎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整體人口中所占比例跌勢加劇。美國同一組別勞動年齡 人口比例,預期在2040年將達60.3%,成為各發達國家之冠。至於中國這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雖曾於2010年一度高達72.4%,卻料在「一孩政 策」影響下,在2040年降至63.1%。事實上,在中國介乎15歲至24歲組別的勞動年齡人口中,新入職人數已見下降跡象。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該國工作人口今後每年約增220萬。按現時64%的勞動參與率計算,即每年應產生140萬求職大軍;假使新入職者大都具備職場所需技能,將有望能大致上滿足美國每年對新勞動力的需求。
縱 使受到美國經濟活力大不如前的觀感影響,無論全球經濟排名榜上第二位誰屬,看來美國至今依然遙遙領先。美國教育制度盡管缺點不少,但勝在能鼓勵學生自由探 索,勇於挑戰權威。反觀中國教育,未免過分著重死記硬背,而欠缺求新精神,令人不禁懷疑:中國一旦實現全民就業,以後還有何條件帶動經濟增長,針對西方科 技迎頭趕上?
再者,中國經濟仍極度倚賴作風官僚而效率欠奉的國有企業,其產值約占中國GDP一半,旗下雇員占總勞動人口達四分之一。
首選投資地點
在 中國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大部分為國有企業,其中約有九成由中國政府直接資助,資助形式包括廉價土地、退稅、償還貸款援助以及現金;去年資助額更高達 138億美元,比前年增加23%。政府資助占此等企業利潤總額4%,而其利潤同年升幅則不足1%。若欠缺資助,不少國有企業就會因產力過剩及出口需求疲弱 而倒閉。
回看美國,據近期相關調查報告結果,有賴石油及天然氣產量回升,以及機械人與資本密集制造業複蘇的驅動,自2001年以來,美國首度在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方面勝過中國【圖1】。
美 國勞工市場適應力強,也造就該國在國際間的長遠競爭優勢。工會式微趨勢不但在私營界別尤其顯著,而且在各州及地方政府層面漸形普遍【圖2】。美國就業者近 年接受較低工資的靈活性所以較高,部分原因即在於此。相關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在連續失業六個月後重投職場的一群中,有三分之一的工資低於失業之前。
至於歐洲,自願減低工資的情況跡近聞所未聞,而日本更仍實行終身聘用制。在經濟由出口帶動轉為以內需為主的過程中,中國為求增強國內消費力,已將最低工資水平提升25%,導致其環球競爭力受到削弱,而將世界工廠的地位拱手讓予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成本較低鄰國。
不虞外資撤退
只要聚焦經常賬赤字,即可見美國投資超越消費者、企業、政府儲蓄總和的程度。在消費者儲蓄偏低而聯邦赤字龐大的情況下,美國的經常賬赤字按年率計算約為4000億美元。赤字融資來自外國增持的美國股票、國債、房地產等,因外國投資者都以美元購買以美元計值的投資產品。
有 分析員表示,擔心中國或其他國家會大舉拋售所持美國國債及其他以美元計值的證券,我卻不會人雲亦雲。外國投資者斷不會自取滅亡,因為一旦展開拋售,其手上 所餘國債價值就會大跌,而在利率飆升情況下,環球經濟衰退無疑亦隨之而至,以致中國及其他經濟由出口帶動的國家勢成大輸家。
不過,意外在所難免;為保其環球優勢,美國還須有效控制政府經常賬赤字。假使如我所料,美國家庭儲蓄率能恢複雙位數水平,則減赤大計就有望實現【圖3】。
事實上,要改善美國經濟,亦惟有增加儲蓄一途。隨著儲蓄率上升,開支增長就會相應放緩;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儲蓄率由12%跌至1%的下滑趨勢將會逆轉。
開 支放緩之勢將遍及所有相關層面,包括進口在內,以致出口國的出口難免受壓,而中國經濟亦漸由出口帶動轉向以內需為主。無論如何,美國貿易及經常賬赤字縮減 之勢,將減少美國資金外流,從而將之重投美國資產。既然資金可以互換,外流金額因而得以減低,而個人儲蓄率回升則有助於取代外資,以應付聯邦財赤及相關開 支融資所需。
發展中國家一日以出口為經濟支柱,自然難免受制於目標進口國的經濟狀況;其中尤以歐美經濟至為關鍵。2007年秋季,正當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前夕,不少人還以為中國與印度經濟足以帶領環球增長,甚至在美國樓市及消費表現不振之際支撐美國經濟。
不過,正如我們在投資通訊《洞察力》2007年11月號中指出,中國的中產階級消費力雖逐步上升,但仍未足以帶動該國的經濟增長;印度亦然。我們當時已預計「美國的經濟衰退影響將遍及全球」,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當年中國經濟增長跌至衰退水平【圖4】,後來經中國政府實施刺激方案,才得以回複平穩。雖然中產階級迅速壯大,但國內消費額仍未達足夠水平,而中國出口對當地經濟亦擔當重要角色,以致無法與歐美經濟表現脫鉤。中國經濟大概還須再經十年,才有望由內需帶動。
彙價持續強勁
美元彙價升勢,同樣有利美國在國際舞台保持長遠領先優勢,足以反映其財經及政治實力,以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兼貿易貨幣的獨特地位。
回顧自古以來的金融發展史,可總結出足以構成環球貨幣的六大條件;美元今後更有望長期憑其中至少五項條件取勝。
一、借助生產力的蓬勃發展,經濟及人均GDP均增長迅速:此一條件正是英鎊在19世紀的強勢,以及美元隨後稱雄的重要關鍵。近十年來,美國生產力一直在發達國家中高踞領導地位;觀乎該國在創業精神與科技發展方面得以繼續在發達國家之中占優,今後可望長期保住其優勢。
二、 經濟規模龐大,甚至冠絕全球:古羅馬經濟即符合此一條件,而羅馬帝國更能制訂有效管理及中央集權的經濟系統。在生產力快速增長,而對外來移民寬容的政策帶 動下,美國應能繼續保持經濟優勢。人口下降趨勢在日本日趨顯著,預料其他發達國家也難幸免;甚至中國亦受制於其「一孩政策」,導致人口銳減而窒礙經濟。
三、金融市場既深且廣:美國國債市場不但規模為全球之冠,更是環球投資者眼中的避險天堂。從近期環球金融波動期間,投資者爭相入市美國國債已足見一斑。
美 國股市的資本總額,為中、日、英的四倍之多,亦為歐羅區三倍以上。美國國債有近半數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反觀日本政府債券中,外國投資僅占9.1%。根據國 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美元占全球貨幣儲備總值比例高達62%;歐羅所占比例則由四年前的29%降至現時24%。美國外來投資超逾美國海外投資,差額由去年 的4萬億美元增至目前4.4萬億美元。
四、金融市場及經濟自由開放:美國經濟及市場必須保持自由開放,中國及日本才能繼續將國內的經常賬盈餘化為購買美債資金,以及在美國的其他投資形式。
正當美國市場維持自由開放的同時,歐洲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卻因歐羅區經濟危機而受到削弱。至於中國,雖然仍嚴加操控國內金融市場及貨幣,但對人民幣的管制卻逐步放寬;人民幣已超越俄羅斯盧布及丹麥克朗,在國際收支最常用貨幣排名榜中占第13位。
五、 貨幣地位無可替代:雖然要取代環球首要貨幣的地位並不容易,但曆史上亦不乏例子,顯示領先經濟由於過於自滿,以致在生產力增長、人均GDP,或雇員人均 GDP方面,被其他新興經濟體後來居上。例如18世紀初荷蘭的國際貨幣地位被英國取代;英鎊則隨即在19世紀被美元取代。
時至今日,人民幣由於受到中國政府嚴加管制,因而在可見將來仍未足以對美元構成威脅。日本則因其經濟高度倚賴出口,而不願日圓成為國際貨幣。至於歐羅,則由於歐羅區仍陷於財困及衰退,今後多年大概難以挑戰美元地位。
六、貨幣價值信譽:古羅馬貨幣奧里斯(aureus)、拜占庭帝國貨幣蘇勒德斯(solidus)、古阿拉伯國家貨幣第納爾(dinar),均隨帝國國勢衰落而喪失其國際貨幣地位;而幣值大幅下跌,則加速其退出曆史舞台的步伐。
至於美元的幣值信譽,雖自1985以來已顯著下降,但至今仍舉足輕重。世界各國貨幣爭相貶值,最終亦以美元為計值標准。面對波動不休的環球經濟環境,只會進一步鞏固美元在其中的優勢。
能源自給優勢
在 能源供應方面,美國正逐步邁上自給自足之路。出乎「石油供應見頂派」(Peak Oil)信徒所料,利用水平導向鑽掘(horizontal drilling)及水力壓裂(fracking)技術,美國已找到開發頁岩燃氣及石油寶藏之道。加上加拿大的油砂、各種另類能源供應來源、汽車節能方面 的成果,以及其他節約能源措施,預料美國有望於2020年初步實現能源自給,而大大減低對進口石油的倚賴。
天然氣供應源源不絕,而且售價廉宜,更將有助於增強美國生產商的競爭條件,其中尤以石油化工及氮化肥生產商為然。美國石油及燃氣產量激增,更在國際間形成一個能源供應安全網,足以令美國應付來自伊朗及其他高危地區的挑戰,並且消弭海外供應國油價飆升的後顧之憂。
無 可否認,作為國際上首要儲備及交易貨幣,美元地位至今依舊穩如泰山,但即使如此,當前環球貨幣戰堪稱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規模罕見,加上各國貨幣爭相貶 值,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又日趨猖獗,面對種種挑戰,未來發展阻力實在不容低估。無論如何,為保美元在國際上的固有優勢,美國上下繼續維持本國貨幣強勢實屬在 所難免。
以下文章摘自投資顧問公司A. Gary Shilling &Co.總裁希林主編的通訊《洞察力》(Insight)2013年7月號。
據我個人估計,除卻美國重新發力,令經濟高速增長,而聯邦債務占GDP比例又隨之逐步回落的樂觀形勢以外,在環球化席卷世界各地的趨勢下,相對於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美國有望今後長期享有以下六大優勢。
外來人力後盾
相 較於美國本地居民,外來移民大都較為年輕,生育率亦較高,其中尤以拉美裔移民為然,以致全美孕婦平均生育率達2.06,近於長遠維系美國人口所需的2.1 水平。反觀歐洲各國,甚至加拿大、澳洲兩國,生育率均已跌破生殖水平。日本生育率只得1.39,加上外來移民稀少,其生育率之低為各國之最。即使人口數一 數二的中國,亦受制於「一孩政策」,生育率僅為1.55;有鑒於此,中國政府審時度勢,不得不檢討現行的計劃生育措施。
另一方面,國際 大國由於已紛紛受到人口老化影響,因而必須引入外來移民,以免年齡介乎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整體人口中所占比例跌勢加劇。美國同一組別勞動年齡 人口比例,預期在2040年將達60.3%,成為各發達國家之冠。至於中國這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雖曾於2010年一度高達72.4%,卻料在「一孩政 策」影響下,在2040年降至63.1%。事實上,在中國介乎15歲至24歲組別的勞動年齡人口中,新入職人數已見下降跡象。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該國工作人口今後每年約增220萬。按現時64%的勞動參與率計算,即每年應產生140萬求職大軍;假使新入職者大都具備職場所需技能,將有望能大致上滿足美國每年對新勞動力的需求。
縱 使受到美國經濟活力大不如前的觀感影響,無論全球經濟排名榜上第二位誰屬,看來美國至今依然遙遙領先。美國教育制度盡管缺點不少,但勝在能鼓勵學生自由探 索,勇於挑戰權威。反觀中國教育,未免過分著重死記硬背,而欠缺求新精神,令人不禁懷疑:中國一旦實現全民就業,以後還有何條件帶動經濟增長,針對西方科 技迎頭趕上?
再者,中國經濟仍極度倚賴作風官僚而效率欠奉的國有企業,其產值約占中國GDP一半,旗下雇員占總勞動人口達四分之一。
首選投資地點
在 中國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大部分為國有企業,其中約有九成由中國政府直接資助,資助形式包括廉價土地、退稅、償還貸款援助以及現金;去年資助額更高達 138億美元,比前年增加23%。政府資助占此等企業利潤總額4%,而其利潤同年升幅則不足1%。若欠缺資助,不少國有企業就會因產力過剩及出口需求疲弱 而倒閉。
回看美國,據近期相關調查報告結果,有賴石油及天然氣產量回升,以及機械人與資本密集制造業複蘇的驅動,自2001年以來,美國首度在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方面勝過中國【圖1】。
美 國勞工市場適應力強,也造就該國在國際間的長遠競爭優勢。工會式微趨勢不但在私營界別尤其顯著,而且在各州及地方政府層面漸形普遍【圖2】。美國就業者近 年接受較低工資的靈活性所以較高,部分原因即在於此。相關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在連續失業六個月後重投職場的一群中,有三分之一的工資低於失業之前。
至於歐洲,自願減低工資的情況跡近聞所未聞,而日本更仍實行終身聘用制。在經濟由出口帶動轉為以內需為主的過程中,中國為求增強國內消費力,已將最低工資水平提升25%,導致其環球競爭力受到削弱,而將世界工廠的地位拱手讓予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成本較低鄰國。
不虞外資撤退
只要聚焦經常賬赤字,即可見美國投資超越消費者、企業、政府儲蓄總和的程度。在消費者儲蓄偏低而聯邦赤字龐大的情況下,美國的經常賬赤字按年率計算約為4000億美元。赤字融資來自外國增持的美國股票、國債、房地產等,因外國投資者都以美元購買以美元計值的投資產品。
有 分析員表示,擔心中國或其他國家會大舉拋售所持美國國債及其他以美元計值的證券,我卻不會人雲亦雲。外國投資者斷不會自取滅亡,因為一旦展開拋售,其手上 所餘國債價值就會大跌,而在利率飆升情況下,環球經濟衰退無疑亦隨之而至,以致中國及其他經濟由出口帶動的國家勢成大輸家。
不過,意外在所難免;為保其環球優勢,美國還須有效控制政府經常賬赤字。假使如我所料,美國家庭儲蓄率能恢複雙位數水平,則減赤大計就有望實現【圖3】。
事實上,要改善美國經濟,亦惟有增加儲蓄一途。隨著儲蓄率上升,開支增長就會相應放緩;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儲蓄率由12%跌至1%的下滑趨勢將會逆轉。
開 支放緩之勢將遍及所有相關層面,包括進口在內,以致出口國的出口難免受壓,而中國經濟亦漸由出口帶動轉向以內需為主。無論如何,美國貿易及經常賬赤字縮減 之勢,將減少美國資金外流,從而將之重投美國資產。既然資金可以互換,外流金額因而得以減低,而個人儲蓄率回升則有助於取代外資,以應付聯邦財赤及相關開 支融資所需。
發展中國家一日以出口為經濟支柱,自然難免受制於目標進口國的經濟狀況;其中尤以歐美經濟至為關鍵。2007年秋季,正當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前夕,不少人還以為中國與印度經濟足以帶領環球增長,甚至在美國樓市及消費表現不振之際支撐美國經濟。
不過,正如我們在投資通訊《洞察力》2007年11月號中指出,中國的中產階級消費力雖逐步上升,但仍未足以帶動該國的經濟增長;印度亦然。我們當時已預計「美國的經濟衰退影響將遍及全球」,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當年中國經濟增長跌至衰退水平【圖4】,後來經中國政府實施刺激方案,才得以回複平穩。雖然中產階級迅速壯大,但國內消費額仍未達足夠水平,而中國出口對當地經濟亦擔當重要角色,以致無法與歐美經濟表現脫鉤。中國經濟大概還須再經十年,才有望由內需帶動。
彙價持續強勁
美元彙價升勢,同樣有利美國在國際舞台保持長遠領先優勢,足以反映其財經及政治實力,以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兼貿易貨幣的獨特地位。
回顧自古以來的金融發展史,可總結出足以構成環球貨幣的六大條件;美元今後更有望長期憑其中至少五項條件取勝。
一、借助生產力的蓬勃發展,經濟及人均GDP均增長迅速:此一條件正是英鎊在19世紀的強勢,以及美元隨後稱雄的重要關鍵。近十年來,美國生產力一直在發達國家中高踞領導地位;觀乎該國在創業精神與科技發展方面得以繼續在發達國家之中占優,今後可望長期保住其優勢。
二、 經濟規模龐大,甚至冠絕全球:古羅馬經濟即符合此一條件,而羅馬帝國更能制訂有效管理及中央集權的經濟系統。在生產力快速增長,而對外來移民寬容的政策帶 動下,美國應能繼續保持經濟優勢。人口下降趨勢在日本日趨顯著,預料其他發達國家也難幸免;甚至中國亦受制於其「一孩政策」,導致人口銳減而窒礙經濟。
三、金融市場既深且廣:美國國債市場不但規模為全球之冠,更是環球投資者眼中的避險天堂。從近期環球金融波動期間,投資者爭相入市美國國債已足見一斑。
美 國股市的資本總額,為中、日、英的四倍之多,亦為歐羅區三倍以上。美國國債有近半數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反觀日本政府債券中,外國投資僅占9.1%。根據國 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美元占全球貨幣儲備總值比例高達62%;歐羅所占比例則由四年前的29%降至現時24%。美國外來投資超逾美國海外投資,差額由去年 的4萬億美元增至目前4.4萬億美元。
四、金融市場及經濟自由開放:美國經濟及市場必須保持自由開放,中國及日本才能繼續將國內的經常賬盈餘化為購買美債資金,以及在美國的其他投資形式。
正當美國市場維持自由開放的同時,歐洲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卻因歐羅區經濟危機而受到削弱。至於中國,雖然仍嚴加操控國內金融市場及貨幣,但對人民幣的管制卻逐步放寬;人民幣已超越俄羅斯盧布及丹麥克朗,在國際收支最常用貨幣排名榜中占第13位。
五、 貨幣地位無可替代:雖然要取代環球首要貨幣的地位並不容易,但曆史上亦不乏例子,顯示領先經濟由於過於自滿,以致在生產力增長、人均GDP,或雇員人均 GDP方面,被其他新興經濟體後來居上。例如18世紀初荷蘭的國際貨幣地位被英國取代;英鎊則隨即在19世紀被美元取代。
時至今日,人民幣由於受到中國政府嚴加管制,因而在可見將來仍未足以對美元構成威脅。日本則因其經濟高度倚賴出口,而不願日圓成為國際貨幣。至於歐羅,則由於歐羅區仍陷於財困及衰退,今後多年大概難以挑戰美元地位。
六、貨幣價值信譽:古羅馬貨幣奧里斯(aureus)、拜占庭帝國貨幣蘇勒德斯(solidus)、古阿拉伯國家貨幣第納爾(dinar),均隨帝國國勢衰落而喪失其國際貨幣地位;而幣值大幅下跌,則加速其退出曆史舞台的步伐。
至於美元的幣值信譽,雖自1985以來已顯著下降,但至今仍舉足輕重。世界各國貨幣爭相貶值,最終亦以美元為計值標准。面對波動不休的環球經濟環境,只會進一步鞏固美元在其中的優勢。
能源自給優勢
在 能源供應方面,美國正逐步邁上自給自足之路。出乎「石油供應見頂派」(Peak Oil)信徒所料,利用水平導向鑽掘(horizontal drilling)及水力壓裂(fracking)技術,美國已找到開發頁岩燃氣及石油寶藏之道。加上加拿大的油砂、各種另類能源供應來源、汽車節能方面 的成果,以及其他節約能源措施,預料美國有望於2020年初步實現能源自給,而大大減低對進口石油的倚賴。
天然氣供應源源不絕,而且售價廉宜,更將有助於增強美國生產商的競爭條件,其中尤以石油化工及氮化肥生產商為然。美國石油及燃氣產量激增,更在國際間形成一個能源供應安全網,足以令美國應付來自伊朗及其他高危地區的挑戰,並且消弭海外供應國油價飆升的後顧之憂。
不要買紙黃金
楊衛隆
大量增加貨幣供應會推高通脹,這是基本的經濟學常識。美國近年濫 發貨幣再加上聯邦赤字失控,通脹卻沒有預期中的嚴重惡化。現在的 貨幣供應和通脹的關係已經和教科書的假定情況不同,因為現在有大 量商品衍生工具。基本上,所有商品的衍生工具,某程度上也算是商 品供應和需求。由這個角度去看就會明白最近的異常通脹是怎樣發生 ,有些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大幅度上升,有一些就下跌。糧食和石油 等商品,因為消耗量大,所以大量發行衍生工具的方法壓低價格只能 在某程度上影響價格,價格和供應量仍然有直接關係。另外,醫療和 教育等費用,主要取決於政府的財政預算和實際成本,發行衍生工具 不可以改變醫療和教育費用,所以醫療及教育費用升得最急。
黃金的實際消耗量不大,很多黃金只係用作儲存財富工具。如果只是 用來儲存的話,紙黃金絕對可以取代實金。貨幣供應增加,再加上新 興國家出現貨幣貶值危機,黃金的需求急升,金價應該急升才對。由 圖表看到,現在的金價應該是超過2,000美元一安士。從聯儲局 資產值由2008年10月的約9,000億美元,急升到現在超過 36,000億美元,可以看到貨幣供應泛濫的情況怎樣嚴重。20 08年10月開始,金價跟著聯儲局的資產值上升。這是正常及合理 的情況,但是,今年2月開始,聯儲局的資產值仍然急升,金價出現 反常下跌。
貨幣增加供應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下跌,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商品 的供應增加得快過貨幣。黃金產量不可能增加得快過貨幣供應,這是 單純以實金而言。對於紙黃金來說,只是印出來的紙張,和貨幣一樣 ,是一紙承諾,要印多少都可以。據估計,地球上每一安士黃金,就 有100安士紙黃金。簡單地說,聯儲局濫發貨幣,華爾街濫發紙黃 金。商品衍生工具交易完全是虛擬,沒有實物,但是可以改變部份實 物商品的供應量和需求量,當然亦會影響這些商品的價格。華爾街大 戶可以發行大量沒有實金儲備的紙黃金,推低金價。不要以為大銀行 發行的紙黃金就信得過,雷曼迷債是個很好的教訓。衍生工具就是衍 生工具,大銀行發行的衍生工具仍然有衍生工具的風險。我認為要買 金就買實金,而且是金粒,金幣,不要買那些十安士一條的大金條。
再看看美元指數,今年2月,美元指數明顯地上升。這不代表美元升 值,只是其他貨幣相對美元貶值。美元指數有將近6成是參考歐元匯 價。歐洲經濟強國的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約7成,金價可以支持歐元 匯價。我認為美元指數上升,主要原因是歐元區外匯儲備以黃金為主 ,金價下跌,降低了歐元的價值。美元貶值的時候,歐元也要貶值, 否則,歐元區出口會受到打擊。如果美元急速貶值,歐洲央行又要維 持歐元匯價相對美元穩定,應該壓低金價。增加紙黃金供應量是最有 效的壓低金價手段。問題是實金的需求量很大,衍生工具無法滿足實 金的需求,當需求量大至部份紙黃金無法兌現,有機會出現紙黃金擠 提。因為這個原因,我一直不主張持有紙黃金。
金價大跌前投行集體唱空 巧合還是提前佈局
對於交易貴金屬的投資者而言,隔夜的行情似乎又一夜回到了4月大跌之時。回顧週三的全球金融市場,匯市、股市、債市全部波動平平,唯獨貴金屬市場全面下跌,銀價更是下跌了5.99%。(高盛再演唱空大戲 領銜眾機構看跌黃金)
無巧不巧的是,就在貴金屬隔夜大跌的前一天,有多達十余家國際知名投行異口同聲的表示看空黃金白銀,其中部分甚至預計2014年黃金將跌至1200美元以下。而在這些投行唱空金銀的第二天,貴金屬市場便出現暴跌,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預謀已久?
金銀再現似曾相識的大跌
讓我們先來重溫隔夜的基本面背景。由於缺乏數據或者重要經濟事件推動,昨日匯市走勢可謂相當平穩,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時段內的波動可能更多的是趨於短期走勢,而且整體幅度相當有限。但是貴金屬市場的走勢則顯然令人大跌眼鏡。當天現貨黃金價格下跌逾3%,現貨白銀價格更是大跌超過5%。
有哪些因素可能是引發隔夜金價大跌的罪魁禍首呢?首先,我們似乎可以排除數據的影響,儘管隔夜紐市盤前美國上周初請人數降至29.2萬,大幅好于市場預期的33萬,但這一數據是由於部分州電腦系統升級,數據不完備才促使這一情況出現,因此並不能作為準確數據參考,而且,從數據公佈後的匯市表現來看,美元所受到的提振也相當有限,非美貨幣並沒有出現大幅回落,所以並不能用這一數據來解釋金屬尤其是貴金屬的大幅回落。
其次,金屬市場的回落是整體回落,並非只有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大幅下跌,同時銅也出現大幅回落,所以,從避險情緒的角度來講也是說不通的,若將貴金屬的下跌解釋為避險情緒大幅回落,那麼就無法解釋銅價大幅回落的原因,而由於同期美元並未大幅上漲,所以也不能用美元升值解釋。
面對種種矛盾,也許我們只能認為有某些不可知的因素推動了金屬市場的暴跌,也許是某只持有大量金屬倉位的對衝基金被迫平倉導致的。當然,這種無力的理由我們似乎在4月大跌之時便曾常見,而如果一味將大跌的原因推向止損盤的觸發,我們又是否可以假設,機構是否已經在為美聯儲9月縮減QE提前佈局?
投行、對衝基金疑似提前佈局,為美聯儲9月決議做準備?
如果回顧一下週二或週三的黃金新聞,投資者似乎早已可以見到投行唱空的跡象。高盛分析師Jeffrey Currie及Damien Courvalin週二在公佈的報告中寫道,“隨著美國經濟活動逐步加速,美聯儲一定會考慮適當收緊貨幣政策,預計2013年下半年黃金的下行格局不會改變。”
與此同時,法國興業銀行[3.09% 資金 研報](Societe Generale SA),花旗集團(Citigroup),荷蘭銀行(ABN)以及瑞銀集團(UBS)等眾多機構也幾乎同時都預計2014年黃金價格將繼續下跌,因全球經濟復蘇形勢向好,同時通脹又不會被推升得過高。另外,實物金需求進一步降溫也意味著黃金將再度觸底。
很顯然,就同4月時的大跌行情類似的是,投行在調整倉位之際,很可能先選擇易於入手的金銀開始。而至於金銀會否在此後引領其他市場的行情,目前還有待驗證。
不過,目前據外媒報道,全球最大規模共同基金——債券大王格羅斯旗下格羅斯正在為放緩QE做準備,PIMCO旗艦基金已開始減持美國國債。
據Pimco官方網站披露,8月份,規模達2510億美元的總回報基金將美國政府相關債券佔投資比例削減至35%,其中包括名義國債和通脹保值國債。此前7月這一比例為39%。Pimco官網還公佈,8月份,總回報基金還增加了對抵押貸款持倉佔投資的比例至36%,7月該數字為35%。至此,抵押貸款債券成為了這只基金的最大持倉。
此外,總回報基金在8月還增加了對貨幣市場和凈現金等價物的風險敞口,佔比達到7%,7月佔比僅為3%。Pimco所定義的貨幣市場和凈現金等價物,是指期限不足一年的流動性投資級別的證券。
今年以來,隨著利率的上升,美國固定收益市場非常脆弱,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著債券大王格羅斯和Pimco另一位CEO El-Erian的一舉一動。但對於他們二人來講,今年並不好過。今年目前為止,總回報基金下跌4.09%,只擊敗了25%的同類基金。此外,8月份總回報基金保持了對新興市場的風險敞口,佔比仍然是6%。
格羅斯曾經表示,美聯儲每月購買850億美元國債和MBS的QE項目讓所有資產都走高了,包括股票和債券。這促使許多交易員超越自己的能力界限進行投資以保持較好的業績,這樣做冒了太大的風險。
而除了格羅斯,目前越來越多的對衝基金經理人也已經開始意識到美聯儲縮減QE可能帶來的風險。過去30年裏業績最佳對衝基金經理之一,Stanley Druckenmiller週三就表示,如果美聯儲按計劃按照計劃完全終結QE計劃,那麼將對金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
他說基於對美聯儲即將收縮QE的預期,債券市場大跌,資金大舉撤離新興市場,如果“當真的退出發生時,投資者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彭博調研顯示,美聯儲將從本月FOMC會議上開始削減每月750億美元QE,第一步是把每月購入450億國債降低為購入350億美元,同時保持400億美元的MBS債購買不變。
Druckenmiller告訴彭博說:“我不關心是9月份700億美元還是650億美元,但是如果你告訴我QE將在9到12個月內結束的話,那麼這將是一筆事關重大的‘大交易’”。
Druckenmiller是對衝基金Duquesne Capital的創始人,他曾長期擔任索羅斯量子基金首席策略師。目前他為家族內部管理資金,他說自己目前持有頭寸很小,包括做多某些日本股票,並做空日元。
此外,他認為下一屆美聯儲主席的人選非常關鍵,而目前被廣泛期待的兩大候選人是耶倫和薩默斯。他表示,“如果你認為下屆聯儲主席是誰不重要的話,那麼你就太幼稚了。從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來看,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古語雲:“山雨欲來風滿樓”。在美聯儲9月決議這一風險事件到來之前,投行和對衝基金顯然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而你,是否也應該開始做好風險防範了呢?
無巧不巧的是,就在貴金屬隔夜大跌的前一天,有多達十余家國際知名投行異口同聲的表示看空黃金白銀,其中部分甚至預計2014年黃金將跌至1200美元以下。而在這些投行唱空金銀的第二天,貴金屬市場便出現暴跌,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預謀已久?
金銀再現似曾相識的大跌
讓我們先來重溫隔夜的基本面背景。由於缺乏數據或者重要經濟事件推動,昨日匯市走勢可謂相當平穩,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時段內的波動可能更多的是趨於短期走勢,而且整體幅度相當有限。但是貴金屬市場的走勢則顯然令人大跌眼鏡。當天現貨黃金價格下跌逾3%,現貨白銀價格更是大跌超過5%。
有哪些因素可能是引發隔夜金價大跌的罪魁禍首呢?首先,我們似乎可以排除數據的影響,儘管隔夜紐市盤前美國上周初請人數降至29.2萬,大幅好于市場預期的33萬,但這一數據是由於部分州電腦系統升級,數據不完備才促使這一情況出現,因此並不能作為準確數據參考,而且,從數據公佈後的匯市表現來看,美元所受到的提振也相當有限,非美貨幣並沒有出現大幅回落,所以並不能用這一數據來解釋金屬尤其是貴金屬的大幅回落。
其次,金屬市場的回落是整體回落,並非只有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大幅下跌,同時銅也出現大幅回落,所以,從避險情緒的角度來講也是說不通的,若將貴金屬的下跌解釋為避險情緒大幅回落,那麼就無法解釋銅價大幅回落的原因,而由於同期美元並未大幅上漲,所以也不能用美元升值解釋。
面對種種矛盾,也許我們只能認為有某些不可知的因素推動了金屬市場的暴跌,也許是某只持有大量金屬倉位的對衝基金被迫平倉導致的。當然,這種無力的理由我們似乎在4月大跌之時便曾常見,而如果一味將大跌的原因推向止損盤的觸發,我們又是否可以假設,機構是否已經在為美聯儲9月縮減QE提前佈局?
投行、對衝基金疑似提前佈局,為美聯儲9月決議做準備?
如果回顧一下週二或週三的黃金新聞,投資者似乎早已可以見到投行唱空的跡象。高盛分析師Jeffrey Currie及Damien Courvalin週二在公佈的報告中寫道,“隨著美國經濟活動逐步加速,美聯儲一定會考慮適當收緊貨幣政策,預計2013年下半年黃金的下行格局不會改變。”
與此同時,法國興業銀行[3.09% 資金 研報](Societe Generale SA),花旗集團(Citigroup),荷蘭銀行(ABN)以及瑞銀集團(UBS)等眾多機構也幾乎同時都預計2014年黃金價格將繼續下跌,因全球經濟復蘇形勢向好,同時通脹又不會被推升得過高。另外,實物金需求進一步降溫也意味著黃金將再度觸底。
很顯然,就同4月時的大跌行情類似的是,投行在調整倉位之際,很可能先選擇易於入手的金銀開始。而至於金銀會否在此後引領其他市場的行情,目前還有待驗證。
不過,目前據外媒報道,全球最大規模共同基金——債券大王格羅斯旗下格羅斯正在為放緩QE做準備,PIMCO旗艦基金已開始減持美國國債。
據Pimco官方網站披露,8月份,規模達2510億美元的總回報基金將美國政府相關債券佔投資比例削減至35%,其中包括名義國債和通脹保值國債。此前7月這一比例為39%。Pimco官網還公佈,8月份,總回報基金還增加了對抵押貸款持倉佔投資的比例至36%,7月該數字為35%。至此,抵押貸款債券成為了這只基金的最大持倉。
此外,總回報基金在8月還增加了對貨幣市場和凈現金等價物的風險敞口,佔比達到7%,7月佔比僅為3%。Pimco所定義的貨幣市場和凈現金等價物,是指期限不足一年的流動性投資級別的證券。
今年以來,隨著利率的上升,美國固定收益市場非常脆弱,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著債券大王格羅斯和Pimco另一位CEO El-Erian的一舉一動。但對於他們二人來講,今年並不好過。今年目前為止,總回報基金下跌4.09%,只擊敗了25%的同類基金。此外,8月份總回報基金保持了對新興市場的風險敞口,佔比仍然是6%。
格羅斯曾經表示,美聯儲每月購買850億美元國債和MBS的QE項目讓所有資產都走高了,包括股票和債券。這促使許多交易員超越自己的能力界限進行投資以保持較好的業績,這樣做冒了太大的風險。
而除了格羅斯,目前越來越多的對衝基金經理人也已經開始意識到美聯儲縮減QE可能帶來的風險。過去30年裏業績最佳對衝基金經理之一,Stanley Druckenmiller週三就表示,如果美聯儲按計劃按照計劃完全終結QE計劃,那麼將對金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
他說基於對美聯儲即將收縮QE的預期,債券市場大跌,資金大舉撤離新興市場,如果“當真的退出發生時,投資者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彭博調研顯示,美聯儲將從本月FOMC會議上開始削減每月750億美元QE,第一步是把每月購入450億國債降低為購入350億美元,同時保持400億美元的MBS債購買不變。
Druckenmiller告訴彭博說:“我不關心是9月份700億美元還是650億美元,但是如果你告訴我QE將在9到12個月內結束的話,那麼這將是一筆事關重大的‘大交易’”。
Druckenmiller是對衝基金Duquesne Capital的創始人,他曾長期擔任索羅斯量子基金首席策略師。目前他為家族內部管理資金,他說自己目前持有頭寸很小,包括做多某些日本股票,並做空日元。
此外,他認為下一屆美聯儲主席的人選非常關鍵,而目前被廣泛期待的兩大候選人是耶倫和薩默斯。他表示,“如果你認為下屆聯儲主席是誰不重要的話,那麼你就太幼稚了。從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來看,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古語雲:“山雨欲來風滿樓”。在美聯儲9月決議這一風險事件到來之前,投行和對衝基金顯然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而你,是否也應該開始做好風險防範了呢?
CME:金價一度下跌致交易在美東時間2:54暫停20秒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控股公司(CME)表示,為避免金價過度波動,週四早間一度暫停了該交易所的黃金交易。這是該公司發言人電子郵件顯示的內容。
發言人稱, 美東時間上午2:54,十二月黃金期貨合約觸發價格熔斷機制,整個過程持續了20秒鐘。價格熔斷機制通常使交易暫停5-20秒。
CME交易所稱此一暫停交易為“停止邏輯事件”,讓新單進場,避免連續引發停損單,出現過度價格波動。
在期金暫停交易前的一分鐘,成交放量,達4,300口。
止損斷熔機制旨在防止因一連串止損單被觸發而導致價格大幅波動。止損單是指在價格達到一特定閥值時自動賣出或買入合約的交易指令。該機制也容許參與者提供額外的流動性。
RBC Capital Markets的副總裁兼貴金屬策略師George Gero在報告中稱,歐洲市場早盤黃金期貨逼近每盎司1,350美元,從而觸發一批自動賣盤指令。受此影響,金價在一分鐘內下降至多10美元,導致交易暫停。
發言人稱, 美東時間上午2:54,十二月黃金期貨合約觸發價格熔斷機制,整個過程持續了20秒鐘。價格熔斷機制通常使交易暫停5-20秒。
CME交易所稱此一暫停交易為“停止邏輯事件”,讓新單進場,避免連續引發停損單,出現過度價格波動。
在期金暫停交易前的一分鐘,成交放量,達4,300口。
止損斷熔機制旨在防止因一連串止損單被觸發而導致價格大幅波動。止損單是指在價格達到一特定閥值時自動賣出或買入合約的交易指令。該機制也容許參與者提供額外的流動性。
RBC Capital Markets的副總裁兼貴金屬策略師George Gero在報告中稱,歐洲市場早盤黃金期貨逼近每盎司1,350美元,從而觸發一批自動賣盤指令。受此影響,金價在一分鐘內下降至多10美元,導致交易暫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