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金銀紀念幣(章)防變色的研究
試驗總結報告
內容摘要: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對金銀紀念幣(章)的“紅斑”、“泛黃”的形成機理進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和分析,提出了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加強工藝衛生和對金銀紀念幣(章)進行表面噴塗保護措施的建議。
關鍵詞:金銀紀念幣(章)、變色、原因、工藝衛生、表面保護
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和中國金幣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廠生產的金銀紀念幣(章)設計大方,雕刻精美,立體感強,底面光亮如鏡,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在國際錢幣市場贏得了較高的聲譽,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然而, 金銀紀念幣(章)在儲存運輸過程中較易發生變色現象,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金幣產生“紅斑”、銀幣產生“泛黃”現象。這樣就影響了金銀紀念幣(章)的外觀質量,造成退貨現象時有發生,進而也影響了上海造幣廠的產品信譽。因此,對金銀紀念幣(章)開展防變色的研究,並探討相應的工藝方法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下面就我們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談談粗淺的看法:1.從1989年起, 我們針對金幣表面產生的“紅斑”, 多次採用電子探針進行分析,發現在“紅斑”的中心部位都含有較高的“銀”或“鐵”等雜質,正是這些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銀”或“鐵”等雜質粘附在金幣的表面,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氣氛條件下發生了化學變化,從而使金幣表面產生了點點“紅斑”。此外,我們還通過人為的模擬試驗,在金幣表面故意粘附上一些“銀屑”或“鐵屑”或“銅屑”等雜質, 然後放入302A型調溫調濕試驗箱內,在溫度35~50℃、濕度70~85%的條件下,經過3~5天的時間,也使金幣表面產生了相似的“紅斑”現象。這就可以說明,使金幣表面產生“紅斑”的主要原因是金幣在其生產過程中受到了“污染”。因此,要“消滅”金幣表面產生的“紅斑”現象,首先就要堅決避免金幣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污染”。換句話說,就是要充分重視金幣生產過程中的工藝衛生問題,也就是在生產金幣時,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工藝措施和管理辦法,保證其不受到任何的“污染”。否則,金幣產生的“紅斑”問題就較難解決了。對於這個“污染”問題,我們還進行了這樣的工藝試驗:即將壓印前的金幣坯餅,先採用一種“配製酸”進行酸洗處理,然後再漂清、烘乾,把在生產過程中受到“銀”或“鐵”或“銅”等雜質“污染”的坯餅清洗乾淨,然後再進行壓印。通過這種辦法處理過的坯餅, 生產出來的金幣,就很少再有“紅斑”產生。2.對於銀幣表面產生“泛黃”變色質量問題,我們也組織有關工藝技術人員進行了長時期的工藝試驗,從理論上對銀幣的“泛黃”變色質量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探討,摸清銀幣“泛黃”變色的原因,以便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由於銀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有陽光的自然條件下,當遇到大氣中的氯離子、硫離子時,就會自動地發生電子轉移,特別是當銀遇到大氣中的硫離子時,會生成一種穩定性極高的又很難溶解於水的淡褐色硫化銀化合物,從而使銀表面喪失其美麗的金屬光澤。此外,如果銀幣在生產或存放運輸過程中,沾附到人的唾液、汗水,或者某些鹽類、酸類等帶有腐蝕作用的有害物質,在外界一定的條件下,也會使銀幣表面發生化學反應,造成其“泛黃”變色。我們曾將一些銀幣放入YQ—25D?鹽霧試驗箱內進行氯化鈉鹽霧腐蝕試驗,也將一些銀幣放入C—20?型二氧化硫/硫化氫試驗箱內進行硫化鹽的腐蝕試驗,又將一些銀幣放入302A?型調溫調濕試驗箱內進行人工汗液、唾液、鹽水等介質的腐蝕試驗,結果銀幣都不同程度發生了“泛黃”變色。這些試驗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在自然條件下,要使銀幣完全避免“泛黃”變色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引起銀幣“泛黃”變色的根本原因,是取決於銀本身的特性和周圍介質的腐蝕條件。除非我們能夠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使銀幣在整個生產、存放、運輸過程中都能避免與一切有害物質接觸。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之困難的。上海是一個非常工業化的大城市,在上海的大氣中,瀰漫著各種各樣的有害氣體;上海一年一度的黃梅季節,又悶熱又潮濕,這些不利因素都是促使銀幣“泛黃”變色的重要原因。我們的研究工作只能從最大限度防止自然界中的有害腐蝕介質與銀幣接崐觸,或者說盡可能減少銀幣表面粘上有害腐蝕介質著手,從而達到延長銀幣變色的時間和降低銀幣變色的程度。在試驗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上海地區的水質也是非常糟糕的,有時經過拋光清洗後的銀坯餅,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出現了明顯的“泛黃”變色現象。為此,我們還做了一些對比試驗。將同樣的銀坯餅,一組放入一般的城市自來水中清洗,另一組放入純淨的蒸餾水中清洗。結果,放入城市自來水中清洗的銀坯餅很快就出現了“泛黃”變色的現象,而用蒸餾水清洗的銀坯餅就沒有這種情況。這就說明上海的城市自來水中含有對銀坯餅有害的物質。為了減少和防止銀坯餅出現“泛黃”的情況, 我們已經採取措施,投資安裝蒸餾水使用裝置,在拋光清洗銀坯餅時,盡可能不用或少用城市自來水。
這裡再介紹一下我們進行銀幣表面塗一層薄膜以防止銀幣變色的試驗情況。
(1) 陰極電泳試驗
試驗採用日本清水公司的NH基丙烯樹脂塗料, 以銀幣作陰極進行電泳。具體操作工藝是: 表面除油→清洗(去離子水)→浸漬(5%重鉻酸鉀)?→清洗(去離子水)→活化(5%鹽酸)→電泳→清洗→烘乾。 ?
由於經過電泳後的銀幣表面附有一層有機薄膜,可以阻隔自然界中的有害物質對銀幣的侵蝕,從而起到保護銀幣的作用。但是這層有機薄膜的反光能力太強,與銀幣表面的金屬光澤反差太大,故實際上這種電泳工藝不怎麼適用於銀幣的表面保護。
(2) SP—90S銀防變色劑浸漬試驗
SP—90S銀防變色劑的溶液為無色透明液體,銀幣經浸漬後在其表面附上一層透明薄膜,從而起到防變色作用。
其操作工藝是: 表面除油→清洗(去離崐子水)→浸漬(SP—90S銀防變色劑, 時間約1~2分鐘)→自然乾燥。
試驗一:
將5枚1994版的精製熊貓銀幣,在SP—90S銀防變色劑中浸漬塗膜。表面觀察: 無色透明。但與原銀幣對比觀察, 略有微小色差。
將經SP—90S銀防變色劑浸漬鍍膜後的5?枚銀幣與未浸漬塗膜的精製熊貓銀幣一起放入C—20型二氧化硫/硫化氫腐蝕試驗箱內進行硫化腐蝕試驗。經過5小時後取出觀察, 未經浸漬塗膜的銀幣嚴重變色發黑,而經浸漬塗膜的銀幣雖也出現局部變色,但較未經浸漬塗膜的銀幣來說,其變色程度要明顯小得多。
試驗二:
將5枚普制銀幣在SP—90S銀防變色劑中浸漬塗膜。表面觀察:無色透明。與原銀幣比較略有微小色差。
將經SP—90S銀防變色劑浸漬塗膜後的5枚普制銀幣與5枚未浸漬塗膜的普制銀幣一起放入C—20型二氧化硫/硫化氫腐蝕試驗箱內進行腐蝕試驗。經過5小時後取出觀察, 未經浸漬塗膜的銀幣嚴重發黑變色,而經浸漬塗膜的銀幣只有局部輕微的變色。
通過上面兩個試驗可以說明,在銀幣表面浸漬上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可以明顯地延長銀幣“泛黃”變色的時間和降低銀幣“泛黃”變色的程度。換句話說, 在自然條件下, 如果不對銀幣進行任何形式的保護,那麼,銀幣的“泛黃”變色是難以避免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當前,國際上有許多造幣廠為了保護銀質紀念幣(章),不讓其“泛黃”變色,?都採取了在銀質紀念幣(章)表面噴塗一層有機保護膜(亦稱“臘克”)的措施。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尚未找到一種合適的有機塗料來作銀質紀念幣(章)的保護膜,也缺乏合適的工藝設備。
為了延長銀質紀念幣(章)?“泛黃”變色的時間和降低其“泛黃”變色的程度, 我們還從改進其包裝形式著手開展工作,試驗採用真空包裝的辦法,?結果還是不太理想。原因是由於銀質紀念幣(章)?已先放入一隻密封程度很好的透明的聚乙烯塑料盒中,在抽真空進行塑封時很難把塑盒中的空氣抽乾淨,殘餘的空氣仍會使銀質紀念幣(章)產生“泛黃”變色的現象。
其次,有時我們為了減少損失,將已“泛黃”變色的銀幣用一種“配製酸”進行清洗處理,使其恢復其原來的本色,然後馬上再按規定的要求進行塑封包裝。通過這種方法處理過的銀幣很少再發生有“泛黃”變色的情況。這也可以說明,這些銀幣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污染”。正是這些“污染物”,也使銀幣產生了“泛黃”變色。
3.為了解決金幣的“紅斑”問題和銀幣的“泛黃”變色問題,我們技術部門通過多次反复的工藝試驗和探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出解決金幣“紅斑”、銀幣“泛黃”變色質量問題的幾項措施, 供大家討論和參考:
(1)進一步嚴肅工藝紀律,強化金銀紀念幣(章)生產的工藝衛生管理,在金銀紀念幣(章)生產的各個工藝環節上:如熔化、鑄錠、銑面、開坯、軋制、衝餅、光邊、退火、拋光、清洗、壓印、包裝等工序,都要嚴格按照工藝規程規定的工藝衛生要求執行,不得違反。
(2)增加金銀紀念幣(章)生產的投資,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早日實現金銀紀念幣(章)全線分流生產,以徹底堵絕(銀)對金質紀念幣(章)的“污染”。
(3)進一步完善金銀紀念幣(章)的生產工藝,在生產金質紀念幣(章)時,在壓印前增加一道用“配製酸”清洗坯餅的工序, ?把在前幾道工序受到“污染”的坯餅通過酸洗處理乾淨。如條件許可的話,銀質紀念幣(章)坯餅在壓印前最好也能通過酸洗處理, 以減少壓印後的銀質紀念幣(章)“泛黃”變色的現象。金質紀念幣(章)坯餅在壓印前先進行酸洗這一項目, 我們正在積極實施過程中。
(4)建議對壓印後的銀質紀念幣(章)立即噴塗有機塗料膜進行保護,這在國外許多造幣廠都採用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我們也可以也應該採用,這是徹底解決銀質紀念幣(章)“泛黃”變色的唯一辦法。現在的問題是國內尚無合適的有機塗料和噴塗設備,必要的話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對於這個建議,我們希望能得到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和中國金幣總公司在設備上、資金上的大力支持。
4.通過上述一系列工作, 我們不僅找到了造成金銀紀念幣(章)產生變色的機理和原因, 而且也基本尋找到了防止金銀紀念幣(章)產生變色的工藝技術措施,特別是有效地防止金質紀念幣(章)出現“紅斑”的方法,並且正在積極實施中, 相信會取得一定的成效。
以上是我們對幾年來為解決金銀紀念幣(章)變色質量問題的工作總結,由於受到試驗條件和工作水平的限制,難免有不當之處,還請有識之士多多指教。
撰稿:上海造幣廠 章 軍
過去是美國人推動了熊貓幣的市場,如今熊貓幣的主要市場已經回到了中國大陸。
憑藉憨態可掬的熊貓形象、每年一變的精美設計,熊貓金幣誕生30年來受到了全世界收藏家的歡迎,目前,其主要市場已從海外回歸中國大陸。
而在熊貓幣熱銷的同時,一款為熊貓金幣收藏者特別設計的“熊貓金幣卡”也為藏家們所追捧。
本報記者 週喆
藏家追捧“熊貓金幣卡”
受 到藏家們關注的“熊貓金幣卡”,是由中國金幣總公司授權交通銀行發行,為投資收藏熊貓金銀幣的客戶量身打造的一款IC借記卡。雖然面世才20天左右,但不 少收藏者都已經搶先到銀行辦理了這款銀行卡。據了解,該卡除具備普通借記卡的各項功能外,持卡人還可享受多項增值服務,如熊貓金幣優先預約、專享優惠、講 座沙龍等。凡年滿16周歲的客戶均可憑身份證至交通銀行各網點申領,銀行將向持卡人收取20元的工本費和10元的年費。
交通銀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5月25日之前,持該借記卡購買2012版熊貓銀幣,可以享受九折優惠:原價368元,優惠價328元。
2011及2012版熊貓金幣全套的價格也有優惠,為23088元,其中包括1盎司、1/ 2盎司、1/ 4盎司、1/ 10盎司、1/ 20盎司五枚普制幣。
不 過,在資深藏家眼裡,這點優惠似乎並不太給力。 “在兩家銷售熊貓幣的銀行里,交通銀行賣熊貓幣的價格向來比中國銀行貴一點,而銀行的售價又要比盧工市場貴出一截。”以上述2012年的1盎司熊貓銀幣 為例,盧工市場的價錢在280元左右,比交通銀行給出的優惠價還要便宜約50元。
收藏熊貓幣多年的 戴 先生表示,熊貓金幣卡的優勢更多地體現在持卡人可以參加銀行舉辦的一些講座沙龍,了解更多有關金幣及其他貴金屬投資的資訊,同時結識同道藏友。另一位 藏 家李 先生則認為,作為國內首張以熊貓金幣為題材的借記卡,這張卡片本身就十分精美,值得收藏,而這也是他申辦熊貓金幣卡的首要原因。
主要市場從美國回歸中國大陸
自1982年首次推出以來,熊貓金幣受到了廣大客戶及收藏市場的追捧,與南非福格林金幣、加拿大楓葉金幣、美國鷹洋金幣、澳大利亞袋鼠金幣並稱為世界五大投資金幣,也是目前中國年均發行量最大的帶有面值的金銀紀念幣品種。
美國著名幣商Robert Mish在上週五舉行的“中國熊貓金幣發行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熊貓金幣的售價明顯高於其他四大投資幣,卻仍然廣受歡迎。
Robert Mish在美國經銷熊貓金幣已有30年。他表示,熊貓的態可掬,以及熊貓金幣每不同的精美圖案,是熊貓幣受歡迎的兩大重要原因。在他的記憶裡,1987年 在舊金山,美國人也像今天中國人通宵排隊搶購美國蘋果一樣,通宵排隊搶購中國熊貓幣,將其一搶而空;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投資的興趣一度從黃金轉向科技 股,熊貓金幣也相對受到冷落;2002年,有關熊貓金幣圖案將不再變化的傳言也令其身價下跌,甚至被珠寶商拿去做成首飾;而如今,熊貓幣再次熱門起來,且 其原動力並非短線投資,而是真正瘋狂的愛好者推動了熊貓幣的市場。
上海金融學院融理當代金銀幣研究所所長黃瑞勇(微博)也笑稱:“英文中有個單詞:Pandamania,意思正是'我為貓狂'。”不過,Robert Mish表示,過去是美國人推動了熊貓幣的市場,如今熊貓幣的主要市場已經回到了中國大陸。
熊 貓幣的受歡迎程度從今年發行的“熊貓金幣發行30週年”紀念幣就可見一斑。記者了解到,在這批紀念幣中,賣得最好的要數1/ 4盎司銀幣,一方面是因為其絕對價格低廉,剛面市時僅售200元;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款銀幣第一次採用了卡通的熊貓圖案,新穎可愛,尤其受到年輕人歡迎。目 前,這款銀幣在盧工市場的價格已經達到290元左右,在一般商場裡的售價則接近360元。
而在熊貓幣熱銷的同時,一款為熊貓金幣收藏者特別設計的“熊貓金幣卡”也為藏家們所追捧。
本報記者 週喆
藏家追捧“熊貓金幣卡”
受 到藏家們關注的“熊貓金幣卡”,是由中國金幣總公司授權交通銀行發行,為投資收藏熊貓金銀幣的客戶量身打造的一款IC借記卡。雖然面世才20天左右,但不 少收藏者都已經搶先到銀行辦理了這款銀行卡。據了解,該卡除具備普通借記卡的各項功能外,持卡人還可享受多項增值服務,如熊貓金幣優先預約、專享優惠、講 座沙龍等。凡年滿16周歲的客戶均可憑身份證至交通銀行各網點申領,銀行將向持卡人收取20元的工本費和10元的年費。
交通銀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5月25日之前,持該借記卡購買2012版熊貓銀幣,可以享受九折優惠:原價368元,優惠價328元。
2011及2012版熊貓金幣全套的價格也有優惠,為23088元,其中包括1盎司、1/ 2盎司、1/ 4盎司、1/ 10盎司、1/ 20盎司五枚普制幣。
不 過,在資深藏家眼裡,這點優惠似乎並不太給力。 “在兩家銷售熊貓幣的銀行里,交通銀行賣熊貓幣的價格向來比中國銀行貴一點,而銀行的售價又要比盧工市場貴出一截。”以上述2012年的1盎司熊貓銀幣 為例,盧工市場的價錢在280元左右,比交通銀行給出的優惠價還要便宜約50元。
收藏熊貓幣多年的 戴 先生表示,熊貓金幣卡的優勢更多地體現在持卡人可以參加銀行舉辦的一些講座沙龍,了解更多有關金幣及其他貴金屬投資的資訊,同時結識同道藏友。另一位 藏 家李 先生則認為,作為國內首張以熊貓金幣為題材的借記卡,這張卡片本身就十分精美,值得收藏,而這也是他申辦熊貓金幣卡的首要原因。
主要市場從美國回歸中國大陸
自1982年首次推出以來,熊貓金幣受到了廣大客戶及收藏市場的追捧,與南非福格林金幣、加拿大楓葉金幣、美國鷹洋金幣、澳大利亞袋鼠金幣並稱為世界五大投資金幣,也是目前中國年均發行量最大的帶有面值的金銀紀念幣品種。
美國著名幣商Robert Mish在上週五舉行的“中國熊貓金幣發行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熊貓金幣的售價明顯高於其他四大投資幣,卻仍然廣受歡迎。
Robert Mish在美國經銷熊貓金幣已有30年。他表示,熊貓的態可掬,以及熊貓金幣每不同的精美圖案,是熊貓幣受歡迎的兩大重要原因。在他的記憶裡,1987年 在舊金山,美國人也像今天中國人通宵排隊搶購美國蘋果一樣,通宵排隊搶購中國熊貓幣,將其一搶而空;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投資的興趣一度從黃金轉向科技 股,熊貓金幣也相對受到冷落;2002年,有關熊貓金幣圖案將不再變化的傳言也令其身價下跌,甚至被珠寶商拿去做成首飾;而如今,熊貓幣再次熱門起來,且 其原動力並非短線投資,而是真正瘋狂的愛好者推動了熊貓幣的市場。
上海金融學院融理當代金銀幣研究所所長黃瑞勇(微博)也笑稱:“英文中有個單詞:Pandamania,意思正是'我為貓狂'。”不過,Robert Mish表示,過去是美國人推動了熊貓幣的市場,如今熊貓幣的主要市場已經回到了中國大陸。
熊 貓幣的受歡迎程度從今年發行的“熊貓金幣發行30週年”紀念幣就可見一斑。記者了解到,在這批紀念幣中,賣得最好的要數1/ 4盎司銀幣,一方面是因為其絕對價格低廉,剛面市時僅售200元;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款銀幣第一次採用了卡通的熊貓圖案,新穎可愛,尤其受到年輕人歡迎。目 前,這款銀幣在盧工市場的價格已經達到290元左右,在一般商場裡的售價則接近360元。
Japanese Pension Fund Switches to Gold
Okayama Metal & Machinery has become the first Japanese pension fund
to make public purchases of gold, in a sign of dwindling faith in paper
currencies.
Initially, the fund aims to keep about 1.5 per cent of its total assets of Y40 billion ($500 million) in bullion-backed exchange traded funds, according to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Yoshisuke Kiguchi, who said he was diversifying into gold to “escape sovereign risk”.
Initially, the fund aims to keep about 1.5 per cent of its total assets of Y40 billion ($500 million) in bullion-backed exchange traded funds, according to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Yoshisuke Kiguchi, who said he was diversifying into gold to “escape sovereign risk”.
The move
into a non-yielding asset comes as funds in the world’s second-biggest
pension market ar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meet promised payments,
as domestic interest rates remain rooted near zero. This year, the first
of Japan’s baby boomers turn 65, becoming eligible for payouts.
Mr
Kiguchi said the lack of yield was a concern for the fund’s investment
committee, but he persuaded them that “from a very long-term point of
view, gold may be one of the safe currencies”. He added that he had sold
Australian dollars this month to meet his initial target allocation for
gold for the fund, which has 20,000 members.
Mizuho
Trust & Banking, a unit of Mizuho Financial Group, has begun to
offer investment schemes allowing smaller pension funds to invest in
gold.
While few
fund managers are counting on a crash in core assets such as Japanese
government bonds, said Takahiro Morita, head of the Tokyo arm of the
World Gold Council, a producers’ association, they were increasingly
receptive to the idea that gold could act as a buffer against shocks.
“Last year’s tsunami and the eurozone debt crisis shows that it was wise
to expect the unexpected,” he said.
Historically,
institutions in the $3.4 trillion Japanese pension market have clung to
traditional assets. Bonds accounted for 59 percent of industry assets
in 2011, the highest share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owers Watson, a
consultant. Just 6 per cent — the lowest share — was invested in
alternatives such as property, private equity and hedge funds.
Within
Japan the image of gold has struggled to recover the lustre lost after a
scandal in the mid-1980s involving Toyota Shoji, which duped thousands
of elderly investors by promising gold bars that were never delivered.
Now, though, households are showing more interest.
Nomura,
Japan’s biggest wealth manager, added a gold option to its monthly
survey of 1,000 randomly selected retail investors in February. Every
month since, gold has been ranked the third-most desirable addition to
portfolios, well ahead of competing assets such as investment trusts,
bonds or foreign securities.
With institutions warming to gold, too, demand could grow further.
“If
you look at assets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equity has been a
loser, while fixed income offers tiny coupons,” said Yoshio Kuno, Japan
head of Newedge, the futures broker. “Gold is becoming an acceptable
currency substitute.”
提款潮蔓延西班牙 希臘銀行用盡抵押擔保 歐央行停泵水
歐債危機下,民眾人心惶惶的提款潮,已由希臘蔓延至另一「歐豬國」西班牙。西班牙第四大銀行 Bankia上周被國有化後,存戶一周內提取了逾10億歐元(98.7億港元)。至於希臘,多家缺錢銀行因用盡抵押擔保,前晚(周三)遭歐洲央行暫停提供流動資金,令銀行體制崩潰危機進一步升級。
西班牙《世界》周刊昨日報道, Bankia新任主席戈伊里戈爾扎里向董事局透露,自 Bankia在房產貸款上面臨巨額損失,並於上周三被政府接管後,存戶一周內提取了逾10億歐元。投資者都擔心,西班牙政府改革銀行業的成本可能太大,最終要國際社會拯救,甚至禍延歐元區。對於存戶大額提款的報道, Bankia強調有能力償還債務。
至於希臘,提款潮未停。由於新政府難產增大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希臘一旦重用舊貨幣德拉克馬( Drachma),貨幣將即時貶值70%。希臘人為防資產大縮水,自大選後10日已由銀行提取30億歐元(297億港元),改買德國債券或作其他投資避險,有存戶甚至一日提款兩、三次。若情況持續,隨即出現擠提。
由2010年1月至今年3月,希臘銀行存款已大幅減少近1/3,總理帕帕季莫斯( Lucas Papademos)的助手坦言,「有很大危機銀行將沒有現金」。銀行系統脆弱非常,歐洲央行本來還有1,000億歐元(9,877億港元)的緊急流動資金打救,可是希臘政治陷僵局,極可能上台的極端左翼聯盟拒絕履行緊縮承諾,歐洲央行前日已因多家希臘銀行已用盡抵押擔保,暫停給予流動資金應急。
有歐元區央行消息指,由於那些銀行未能完成資產重組,即不能再提供資產作借貸抵押,歐洲央行惟有暫時「關水喉」。暫未確定涉及多少家及哪些銀行,但消息指有四家希臘銀行現時要在資不抵債下營運。美國摩根大通( JP Morgan)指,希臘銀行已用盡資產抵押,歐洲央行若拒絕放寬貸款規定,銀行極度缺錢下,只會迫使希臘退出歐洲,「發行自己的鈔票」。
西班牙《世界》周刊昨日報道, Bankia新任主席戈伊里戈爾扎里向董事局透露,自 Bankia在房產貸款上面臨巨額損失,並於上周三被政府接管後,存戶一周內提取了逾10億歐元。投資者都擔心,西班牙政府改革銀行業的成本可能太大,最終要國際社會拯救,甚至禍延歐元區。對於存戶大額提款的報道, Bankia強調有能力償還債務。
至於希臘,提款潮未停。由於新政府難產增大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希臘一旦重用舊貨幣德拉克馬( Drachma),貨幣將即時貶值70%。希臘人為防資產大縮水,自大選後10日已由銀行提取30億歐元(297億港元),改買德國債券或作其他投資避險,有存戶甚至一日提款兩、三次。若情況持續,隨即出現擠提。
由2010年1月至今年3月,希臘銀行存款已大幅減少近1/3,總理帕帕季莫斯( Lucas Papademos)的助手坦言,「有很大危機銀行將沒有現金」。銀行系統脆弱非常,歐洲央行本來還有1,000億歐元(9,877億港元)的緊急流動資金打救,可是希臘政治陷僵局,極可能上台的極端左翼聯盟拒絕履行緊縮承諾,歐洲央行前日已因多家希臘銀行已用盡抵押擔保,暫停給予流動資金應急。
有歐元區央行消息指,由於那些銀行未能完成資產重組,即不能再提供資產作借貸抵押,歐洲央行惟有暫時「關水喉」。暫未確定涉及多少家及哪些銀行,但消息指有四家希臘銀行現時要在資不抵債下營運。美國摩根大通( JP Morgan)指,希臘銀行已用盡資產抵押,歐洲央行若拒絕放寬貸款規定,銀行極度缺錢下,只會迫使希臘退出歐洲,「發行自己的鈔票」。
黃金有繼續下跌的風險嗎?
如圖一,黃金在 2011 年 8 月 29 日創下最近幾十年以來的歷史天價記錄 1887.400 美元/盎司之後,即展開區間盤整格局,價格游走在 1800 美元/盎司與 1600 美元/盎司之間;今年 5 月 7 日正式跌破 1600 美元/盎司,跌破短期底部。
(圖一:近三年以來黃金價格走勢圖)
貳、 黃金價值因貨幣本位制度的建立而高貴
黃金在財務理論上,也是屬於風險性資產 (Risky Asset) 之一,在投資的領域中因為制度、與人類長期以來的使用習慣,黃金商品有下列幾項特性:一、黃金投資與一般實體投資的正常觀念不是很一樣,最大的差別是它除賺取價差收益之外、不會配發股息,不會生息。定存可以領利息,股票可領股息,債券可領取債息,而黃金在買進之後,即使放存放幾百年也不會有利息可領。二、債券有到期日、股票也不見得可以天長地久,但黃金可以,黃金有與貨幣一樣,有「價值儲存功能」的特質。三、黃金是一種「炫耀性」商品;因此是屬於奢侈品,價格越高、消費者越喜歡。在這一些特質之下,投資黃金的正確定義其實是儲存黃金、不是投資黃金。
我們試以經濟學最基本的供需原理,誰需要黃金?黃金的需求在那裏?這就要從全球貨幣的發展歷史談起。
18 世紀,英國以強大的海權力量發展殖民主義,創立大英國協、日不落帝國,建立全球貿易與價值交換的標準。1717 年,英格蘭銀行開始以其由全球礦區採集到的黃金試行金本位紙幣制度,亦即有多少紙幣就可以兌換等值黃金;1821 年,金本位紙幣制度正式成為大英帝國的貨幣制度。隨在英國採用金本位紙幣之後,普魯士 (德國) 、荷蘭、美國、法國、蘇聯 (俄國)、日本等國家也因為國際貿易的發達,陸續跟進金本位紙幣制度,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中國由於長期以來各朝代都以白銀為貨幣交易的計價標準,因此在清朝主政的 1616-1912 年共計 296 年間,也一直都沒有融入國際貨幣制度的活動中,也未曾實施過以黃金為本位的貨幣制度。在 19 世紀末,全球曾在 1879 到 1896 年之間,發生過以金本位為主體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與經濟蕭條,但金本位在 1870 年至 1914 年 8 月,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也仍是全球貿易最被普遍接受的貨幣本位制。
在 1914 年 8 月到 1918 年 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主要國家為準備戰力,實行黃金管制政策。戰後,1922 年義大利熱內亞世界貨幣會議重啟金本位制度,以英鎊、美元與法郎等主要國際貨幣直接與黃金維持可兌換關係,其餘貨幣透過這幾種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
但,由於戰後重建與之後的 30 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1929-1933),Fed 等主要國家央行必需以寬鬆的貨幣政策解決經濟風暴,金本位的貨幣發行規定不能滿足需求,因此貨幣發行與黃金準備數量之間的關連程度又開始鬆動。到 1940 年之後,大概已沒有一個國家保證可以允許本國貨幣可兌直接換出等量的黃金。1940 年到 1945 年第二次大戰間,全球貨幣制度更混亂,為建立對全球貿易具正面效益,美國在 1944 年開始主導貨幣制度的體系重建,在當年 7 月召開「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重新建立間接兌換的金本位貨幣制度。
1960 年時,由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世界多次冷戰,搶購黃金的風潮又起,美國 Fed 為維護本身的利益,在 1971 年 8 月宣佈放棄黃金固定官價制度,美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的責任。繼之,1976 年牙買加協定 (Jamaica Agreement) 開啟將匯率浮動合法化、並允許黃金非貨幣化。
根據估計,全球黃金的數量至少有 16 萬噸以上 (1噸為3.215萬盎司),官方與民間的持有比率約 4 比 6。如下表一。
各國中央銀行和貨幣機構持有黃金一覽表官方黃金儲備 (2008年12月)
排名 國家 / 機構 黃金儲備(噸) 黃金儲備比率(%)
1 美國 8,133.5 76.5%
2 德國 3,412.6 64.4%
3 國際貨幣基金會 3,217.3 -
4 法國 2,508.8 58.7%
5 義大利 2,451.8 61.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 1054.0 1.6%
7 瑞士 1,040.1 23.8%
8 日本 765.2 1.9%
9 荷蘭 621.4 57.8%
10 歐洲中央銀行 533.6 20.1%
11 俄羅斯 495.9 2.2%
12 台灣 422.4 3.6%
13 葡萄牙 382.5 85.9%
14 印度 357.7 3.0%
15 委內瑞拉 356.4 23.4%
(表一: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統計報告;引用自網站:MBA智庫百科)
叁、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
(圖二:美元兌日圓貶值)
(圖三:美元兌台幣貶值)
當黃金與貨幣的價值連結之後,黃金價格的變動因子不就不在只是本身的供給,而加入下列幾個因子共同決定:
一、世界各主要貨幣的兌換變化;黃金本位的制度國家美元、英鎊與歐元、日元、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會特別提款權,IMF,SDR) 因為已切斷了與黃金的兌換關係,因此 SDR 5 種貨幣成為黃金替代商品;當這 5 種貨幣、尤其是美元兌其它貨幣上揚時,黃金的替代性降低,價值下降;反之,如果美元兌其它貨幣下跌,黃金的替代性便增高。如圖二、美元兌日元貶值、圖三、美元兌台幣貶值。
二、國際金融的穩定與否也直接影響黃金價格;國際金融穩定,黃金的價值不被重視;當國際金融不穩定時,黃金的價值反而受到重視。
三、金本位的穩固程度是否堅強,雖然現行體系運作是各國的貨幣可以兌換 SDR,但 SDR 不能兌換黃金,但全球貨幣仍然以金本位為基礎,金本位穩固、黃金的價格便穩定。
肆、為什麼各國黃金的價格最近不漲反跌?
如果依照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決定黃金價格的幾個原則,我們會懷疑: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由歐洲金融問題演變成為全球金融危機、也已經成為全球經貿的最大風險,如果依照風險性資產的特性與黃金對 SDR 的替代性,以美元為計價的黃金價格應該是上揚走勢,為何在創下接近 2000 美元/盎司時,反而開始下跌呢?它還會再跌嗎?
我們的思考如下,自 2008 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風暴之後,2009 年 3 月 18 日 Fed 啟動首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QE),迄今 Fed 已進行 3 次公開市場操作,即 2 次 QE 及 1 次 Operation Twist (OT);對全球釋放出的金額由首次的 1 兆 7350 億美元、到再次 QE 的 5000 億美元。另外,歐洲財政穩定機制 (EFSF) 為因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也已對市場釋放出至少 5000 億歐元資金。
預估美國 Fed 將可能在近期持續啟動第 4 次的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即 QE3。且近幾個以來,歐洲主權債務國家更不平靜,西班牙繼希臘之後、接棒成為核心債務國,而且在歐洲人民不甘由奢華進入簡樸的人性主導下,目前主權債務問題已再演變成為複雜的政治問題。在這一些歐洲債務國中可能引爆政治危機,EFSF 再度啟動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如果歐元與美元的 QE 政策持續大規模進行,其引發的可能效應有:一、日元與人民幣持續升值。二、為了應付這一種趨勢,日本央行與大陸人民銀行可能也會採取適度的寬鬆貨幣政策,以維持貨幣兌換的安定。三、如果這兩國家真要以這一策略因應;則其它的新興國家在外貿利益的考量下勢必跟進。四、而這一種被財務理論視為 Herding (羊群、盲從效應) 的現象出現,則全球貨幣的競貶將會產生重大的國際匯兌風險,這將使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的的價值也會出現短暫期間的不穩定,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穩固的地位也會動搖,亦即黃金是否持續維持與美元或改與其它貨幣維持聯繫,會出有一段無所適從的空窗期。
五、結論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目前投黃金的主要風險來自於:一、油價開始泡沫化、近期已明顯下跌,通貨膨脹可能開始漸漸會解構,保值商品的需求高峰期已過,因此黃金的保值價值開始降低。二、國際主要國家的貨幣寬鬆量化政策已經危及國際匯兌的安定,如前述,在競相貶值的風險浮現後,黃金價值與價格已無所適從;也就是說,未來 QE 越多,黃金的價值已不會再出現類似過去與美元的替代關係,可能會同步貶值。三、目前應留意的是,因為黃金只有價值儲存的功能,不會自動有息可拿、也是它不像股票這樣即使套牢、也可以獲得股利的發放;或是像房地產投資,套牢也可以出租收租金;因此,我們認為若黃金的跌勢確定,其投資的中期風險相對偏高。(文: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
(圖一:近三年以來黃金價格走勢圖)
貳、 黃金價值因貨幣本位制度的建立而高貴
黃金在財務理論上,也是屬於風險性資產 (Risky Asset) 之一,在投資的領域中因為制度、與人類長期以來的使用習慣,黃金商品有下列幾項特性:一、黃金投資與一般實體投資的正常觀念不是很一樣,最大的差別是它除賺取價差收益之外、不會配發股息,不會生息。定存可以領利息,股票可領股息,債券可領取債息,而黃金在買進之後,即使放存放幾百年也不會有利息可領。二、債券有到期日、股票也不見得可以天長地久,但黃金可以,黃金有與貨幣一樣,有「價值儲存功能」的特質。三、黃金是一種「炫耀性」商品;因此是屬於奢侈品,價格越高、消費者越喜歡。在這一些特質之下,投資黃金的正確定義其實是儲存黃金、不是投資黃金。
我們試以經濟學最基本的供需原理,誰需要黃金?黃金的需求在那裏?這就要從全球貨幣的發展歷史談起。
18 世紀,英國以強大的海權力量發展殖民主義,創立大英國協、日不落帝國,建立全球貿易與價值交換的標準。1717 年,英格蘭銀行開始以其由全球礦區採集到的黃金試行金本位紙幣制度,亦即有多少紙幣就可以兌換等值黃金;1821 年,金本位紙幣制度正式成為大英帝國的貨幣制度。隨在英國採用金本位紙幣之後,普魯士 (德國) 、荷蘭、美國、法國、蘇聯 (俄國)、日本等國家也因為國際貿易的發達,陸續跟進金本位紙幣制度,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中國由於長期以來各朝代都以白銀為貨幣交易的計價標準,因此在清朝主政的 1616-1912 年共計 296 年間,也一直都沒有融入國際貨幣制度的活動中,也未曾實施過以黃金為本位的貨幣制度。在 19 世紀末,全球曾在 1879 到 1896 年之間,發生過以金本位為主體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與經濟蕭條,但金本位在 1870 年至 1914 年 8 月,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也仍是全球貿易最被普遍接受的貨幣本位制。
在 1914 年 8 月到 1918 年 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主要國家為準備戰力,實行黃金管制政策。戰後,1922 年義大利熱內亞世界貨幣會議重啟金本位制度,以英鎊、美元與法郎等主要國際貨幣直接與黃金維持可兌換關係,其餘貨幣透過這幾種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
但,由於戰後重建與之後的 30 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1929-1933),Fed 等主要國家央行必需以寬鬆的貨幣政策解決經濟風暴,金本位的貨幣發行規定不能滿足需求,因此貨幣發行與黃金準備數量之間的關連程度又開始鬆動。到 1940 年之後,大概已沒有一個國家保證可以允許本國貨幣可兌直接換出等量的黃金。1940 年到 1945 年第二次大戰間,全球貨幣制度更混亂,為建立對全球貿易具正面效益,美國在 1944 年開始主導貨幣制度的體系重建,在當年 7 月召開「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重新建立間接兌換的金本位貨幣制度。
1960 年時,由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世界多次冷戰,搶購黃金的風潮又起,美國 Fed 為維護本身的利益,在 1971 年 8 月宣佈放棄黃金固定官價制度,美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的責任。繼之,1976 年牙買加協定 (Jamaica Agreement) 開啟將匯率浮動合法化、並允許黃金非貨幣化。
根據估計,全球黃金的數量至少有 16 萬噸以上 (1噸為3.215萬盎司),官方與民間的持有比率約 4 比 6。如下表一。
各國中央銀行和貨幣機構持有黃金一覽表官方黃金儲備 (2008年12月)
排名 國家 / 機構 黃金儲備(噸) 黃金儲備比率(%)
1 美國 8,133.5 76.5%
2 德國 3,412.6 64.4%
3 國際貨幣基金會 3,217.3 -
4 法國 2,508.8 58.7%
5 義大利 2,451.8 61.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 1054.0 1.6%
7 瑞士 1,040.1 23.8%
8 日本 765.2 1.9%
9 荷蘭 621.4 57.8%
10 歐洲中央銀行 533.6 20.1%
11 俄羅斯 495.9 2.2%
12 台灣 422.4 3.6%
13 葡萄牙 382.5 85.9%
14 印度 357.7 3.0%
15 委內瑞拉 356.4 23.4%
(表一: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統計報告;引用自網站:MBA智庫百科)
叁、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
(圖二:美元兌日圓貶值)
(圖三:美元兌台幣貶值)
當黃金與貨幣的價值連結之後,黃金價格的變動因子不就不在只是本身的供給,而加入下列幾個因子共同決定:
一、世界各主要貨幣的兌換變化;黃金本位的制度國家美元、英鎊與歐元、日元、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會特別提款權,IMF,SDR) 因為已切斷了與黃金的兌換關係,因此 SDR 5 種貨幣成為黃金替代商品;當這 5 種貨幣、尤其是美元兌其它貨幣上揚時,黃金的替代性降低,價值下降;反之,如果美元兌其它貨幣下跌,黃金的替代性便增高。如圖二、美元兌日元貶值、圖三、美元兌台幣貶值。
二、國際金融的穩定與否也直接影響黃金價格;國際金融穩定,黃金的價值不被重視;當國際金融不穩定時,黃金的價值反而受到重視。
三、金本位的穩固程度是否堅強,雖然現行體系運作是各國的貨幣可以兌換 SDR,但 SDR 不能兌換黃金,但全球貨幣仍然以金本位為基礎,金本位穩固、黃金的價格便穩定。
肆、為什麼各國黃金的價格最近不漲反跌?
如果依照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決定黃金價格的幾個原則,我們會懷疑: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由歐洲金融問題演變成為全球金融危機、也已經成為全球經貿的最大風險,如果依照風險性資產的特性與黃金對 SDR 的替代性,以美元為計價的黃金價格應該是上揚走勢,為何在創下接近 2000 美元/盎司時,反而開始下跌呢?它還會再跌嗎?
我們的思考如下,自 2008 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風暴之後,2009 年 3 月 18 日 Fed 啟動首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QE),迄今 Fed 已進行 3 次公開市場操作,即 2 次 QE 及 1 次 Operation Twist (OT);對全球釋放出的金額由首次的 1 兆 7350 億美元、到再次 QE 的 5000 億美元。另外,歐洲財政穩定機制 (EFSF) 為因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也已對市場釋放出至少 5000 億歐元資金。
預估美國 Fed 將可能在近期持續啟動第 4 次的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即 QE3。且近幾個以來,歐洲主權債務國家更不平靜,西班牙繼希臘之後、接棒成為核心債務國,而且在歐洲人民不甘由奢華進入簡樸的人性主導下,目前主權債務問題已再演變成為複雜的政治問題。在這一些歐洲債務國中可能引爆政治危機,EFSF 再度啟動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如果歐元與美元的 QE 政策持續大規模進行,其引發的可能效應有:一、日元與人民幣持續升值。二、為了應付這一種趨勢,日本央行與大陸人民銀行可能也會採取適度的寬鬆貨幣政策,以維持貨幣兌換的安定。三、如果這兩國家真要以這一策略因應;則其它的新興國家在外貿利益的考量下勢必跟進。四、而這一種被財務理論視為 Herding (羊群、盲從效應) 的現象出現,則全球貨幣的競貶將會產生重大的國際匯兌風險,這將使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的的價值也會出現短暫期間的不穩定,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穩固的地位也會動搖,亦即黃金是否持續維持與美元或改與其它貨幣維持聯繫,會出有一段無所適從的空窗期。
五、結論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目前投黃金的主要風險來自於:一、油價開始泡沫化、近期已明顯下跌,通貨膨脹可能開始漸漸會解構,保值商品的需求高峰期已過,因此黃金的保值價值開始降低。二、國際主要國家的貨幣寬鬆量化政策已經危及國際匯兌的安定,如前述,在競相貶值的風險浮現後,黃金價值與價格已無所適從;也就是說,未來 QE 越多,黃金的價值已不會再出現類似過去與美元的替代關係,可能會同步貶值。三、目前應留意的是,因為黃金只有價值儲存的功能,不會自動有息可拿、也是它不像股票這樣即使套牢、也可以獲得股利的發放;或是像房地產投資,套牢也可以出租收租金;因此,我們認為若黃金的跌勢確定,其投資的中期風險相對偏高。(文: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
中國黃金需求創新高 超越印度全球稱冠 料支撐金價跌勢
香港《文匯報》報導,根據報告,今年首季,全球黃金需求 1097.6 噸,同比下降 5% ;黃金需求價值約 5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 ;黃金平均價格為每盎司 1690.57 美元,同比上升 22% 。今年首季在全球黃金需求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對黃金需求仍逆市增長 10% ,達到 255.2 噸,佔全球需求量的 23% ,並連續第 2 季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市場。今年首季印度黃金需求為 207.6 噸,同比大幅下降 29%。
至於印度今年首季黃金需求大幅下降的原因,世界黃金協會指出,主要受印度盧比疲軟和走勢劇烈震盪等因素影響;另外,印度政府宣布實施黃金進口稅加倍至 4% ,非標準黃金和黃金飾品稅加倍至 10% 的計劃後,該國珠寶商為時三周的全國罷工也影響了黃金的零售。
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執行董事 Albert Cheng 昨日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預計今年中國黃金需求可能增至 900-1000 噸,而去年為 769.8 噸,即今年中國黃金需求最高可能增長約 30% 。 Albert Cheng 還預計今年印度的黃金需求可能下滑至 800-900 噸,而去年為 933.4 噸。
由於受歐債危機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全球第 1 季的黃金需求下滑 4.6% ,至 1097.6 噸,投資者追捧美元避險導致金價回落,今年以來金價下跌 1.1% ,較去年 9 月 6 日創下的紀錄高點更下挫 19.5% 。有分析指,中國需求增長或有助於金價止住跌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