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

數據全面造假中國經濟面臨八大危機


7月底,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大陸無錫舉辦“郎眼看錢荒”主題講座:中國經濟放緩,各種危機突顯。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被外界普遍質疑,大陸上半年經濟數據從GDP到通脹到外貿到順差,全是假的,尤其是外貿數據,摻水十倍。中國經濟已進入最可怕的滯脹階段,中國經濟正面臨八大危機,今年6月錢荒,標誌著金融海嘯正式爆發。
第一個危機:產能過剩
以高速公路為例,四萬億的建設投向主要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一旦建好沒有車跑,立刻產能過剩。鋼鐵(行情專區)水泥產業最甚,成為“產能過剩大黑洞”。
現在的產能過剩比日本當年還嚴重,日本用了二十年來消化過剩產能,還有十年才能消化掉。從去年開始中國經濟已開始重蹈日本覆轍陷入長期蕭條。
五年兩個四萬億,印鈔六十六萬億,其中國企拿了二十萬億,地方政府二十萬億,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每年的實際通脹20%,全世界最高。
第二個危機:通脹
兩個危機疊加就是最可怕的危機形態:滯脹。去年為配合政府的四萬億,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十八萬億。就連貴州這樣年度財政收入全國倒數的省份,當地官員竟然批了三萬億的建設項目。
第三個危機:地方政府相繼破產
地方政府欠了共二十萬億的債務,連利息都還不上。今年六月審計署公佈的報告:16個地級市負債率已超100%-即技術性破產,佔36個地級市抽樣樣本的四成以上。
第四個危機:國企危機
地方政府推動國企開展建設,去年十大虧損企業全是國企。
第五個危機:民企危機爆發
因為大量投資通過國企完成,民企資金鍊斷裂。江浙多處地方民企聯名上書,要求給予信貸支持,無果。
第六個危機:銀行
中國16家上市銀行,利潤佔所有上市公司35%。銀行的五倍市盈率就是銀行危機的前兆,11家銀行股價跌破淨資產。
今年銀監會發文要求各行守住不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什麼是系統性風險?就是金融海嘯;今年4月索羅斯在博鰲稱今年的中國處於金融海嘯前夕;6月錢荒,標誌著金融海嘯正式爆發。
肖鋼去年在達沃斯論壇稱,理財產品是個龐氏騙局。去年理財產品增長41%,今年1至5月理財產品增長130%。信託類產品連續兩年增長300%以上。錢荒的成因就是李克強在打擊銀行拆借,打擊地方政府借道理財產品籌措資金。
第七個危機:股市
2008年四萬億出台後九個月中國股市漲了95%,2011年4月18日噩耗傳來,雲南政府第一個宣布破產後,股市大幅震盪下行;2012年第二個四萬億,股市興奮兩個月,漲25%後一路下滑,興奮劑效果越來越差。中國股市的長期走勢都源於中央政府的重大政策,證監會等所有措施都是技術性調整。
第八個危機:地產
地產危機來源於第二個危機:通脹。樓市資金來自逃避通脹的保值資金。北京的地產漲幅可以100%對抗通脹漲幅,上海深圳可70%對抗。過去10年房價的瘋漲是政策偏離的結果。政府看到地產泡沫危機的火山口第一反應就是找一塊大石頭壓住。
但岩漿只有兩個出口,一是從地殼另外的薄弱出口爆發,導致五十個相關產業三次探底:二是大石頭被岩漿熔化。蓋了三十二塊大石頭,全被熔化。最近的一塊“國五條”,出台當天就被熔化。
地產信貸融資過度熱錢撤出或刺破泡沫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對中國房價崩潰甚憂。他曾表示銀行信貸過度、理財產品過濫對房地產泡沫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自去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商通過信貸、信託、理財等金融產品融資籌措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如同氫氣一般注入房地產泡沫中,加速了泡沫膨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當前資金仍然大量湧入房地產市場,無論是銀行體係不良貸款的風險,還是影子銀行及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巨大風險,都可能被房價上漲假象所掩蓋,而國際熱錢的突然撤出,可能刺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從而讓國內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都爆發出來。
匯豐銀行揭中共經濟數據造假
中共官方發布的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小幅上揚,從6月份的50.1上升到7月份的50.3,暗示製造業領域的狀況已經輕微改善;然而匯豐銀行(HSBC)發布的獨立調查則顯示,中國PMI指數卻從6月份的48.2跌至7月份的47.7,為1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同時也表明,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匯豐發布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收縮,“中國製造商面臨的商業環境顯著惡化”。
《金融時報》8月1日報導援引澳新銀行(ANZ)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說,最新的官方數據並沒有改變他的“經濟在惡化”的觀點。
7月,中國高溫持續蔓延卻未見“電荒”;權威機構顯示中國製造業PMI持續下滑,被經濟學家解讀為中國經濟惡化的兩大鐵證。

ETF流出是黃金牛市結束的說法過於“一刀切”

面對黃金價格在2013年大幅下挫,一些分析師已經迅速將黃金流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作為黃金牛市結束的證據。我們認為這是錯誤的想法。
我們來比較一下ETF市場與其他黃金市場的規模,看黃金ETF流出到底是表示黃金需求下降還是增長。
黃金ETF有時(我們認為是錯誤的)被看作是一個比持有實物黃金更便宜和方便的獲取黃金投資的方式。但是,我們也相信,擁有ETF與擁有實物黃金相比,其吸引力正在迅速消失。投資者不再對擁有能保值的金融工具感興趣,而是要避風港本身。
ETF流出和黃金價格
4月中旬以來,ETF的黃金流出已被指責為黃金價格無法回升的原因。在2013年第一季度,其持有量下降了近180噸。高盛和法國興業銀行(僅舉兩個例子)把ETF流出作為黃金市場信心消失的證據。
據世界黃金協會說,交易所交易基金佔黃金需求的比重很小,在過去3年平均只佔6.5%。
儘管在全球黃金市場中只佔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世界黃金協會認為ETF(以及黃金期貨)對黃金現貨價格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在4月份黃金價格大幅下跌的前後兩個星期裏,黃金ETF的流出量達到176噸,高於2月份111噸的紀錄。在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黃金信託基金(GLD)的8年半歷史中,是最大的月度流出量。
據路透社說,今年平均每週20噸的嚴重外流,可能對許多人來說是個意外,因為在2013年初市場似乎很看好黃金ETF,當時持金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767噸。
最大黃金ETF今年的表現
世界黃金協會投資部董事總經理郭博思在最近表示,估計僅在2013年黃金ETF流出量就高達600噸。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資產超過560億美元,其中GLD佔到了70%以上。

黃金流出的數量成為比較的焦點,可以清楚地看到為什麼很多人認為ETF流出要為黃金價格的下降負責。 GLD已經有三次流出量大於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提金數量。

然而,在比較百分比變化時,COMEX期貨受到的影響要嚴重得多。其庫存下降達到GLD流出的近6倍。相比之下, GLD的流出只不過比其他基金要高一些。

這表明雖然期貨和ETF的信心可能都在逐漸減弱,但紐約商品交易所要對紙黃金價格低於實物黃金負主要責任。
黃金價格發現
雖然ETF賬戶在黃金需求中只佔不大比例,相對其交易量與COMEX的交易量來說,它們似乎對黃金價格的發現有很大影響。下面我們按照7月15日~19日一週美元交易價值,來比較最大黃金期貨市場的持倉量和最大的黃金ETF。
如果把當周GLD交易量與COMEX相比,人們可能會驚訝其對金價疲軟有多大影響。

然而,儘管看起來期貨市場在交易量方面在黃金市場上佔主導地位,但當你比較當周COMEX持倉市值的名義價值與最大的黃金支援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時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在當周,ETF累計持金下降至935噸,為2009年2月以來沒有見過的水準。這從12月的1353噸的高峰算起,下降已經超過30%——幾乎相當於黃金價格自2011年9月秋季高位算起的跌幅。

如果郭博思的估計是正確的,那麼GLD基金本身就佔了2013年所有黃金ETF總流出的50%。
第二大ETF基金iSharesCOMEX黃金信託基金明顯小于GLD,但它並沒有一樣的表現。現在其持金量仍和2012年8月水準差不多。從去年11月高峰期的221噸下降到178噸,下降19%,明顯小于GLD。

實物黃金需求使ETF流出黯然失色
沒有什麼理由表明ETF的流出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黃金牛市的結束。然而,黃金顯然另有人青睞。
我們看到世界各地激增需求的出現主要來自兩個陣營,首先是央行,其次是投資者家庭——來自中國的“大媽”

以前黃金ETF持倉量的一部分很可能流向中國,並在較小程度上還有印度,那裏他們繼續進口大量的黃金。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們已經強調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割水準升高。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量繼續超過,或者至少達到全球金礦的供應量。然而,礦山的供應是一個有趣的統計數字,它表明這些黃金必須來自各地。
我們相信,由於ETF流出佔很大比例,今年4月,GLD流出可能已經翻了兩番,佔到上海黃金交易所4月份交割量的一半以上。

雖然在今年第一季度ETF流出總量可能已經達到180噸,但這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同期的黃金交割量相比,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
最終這些ETF的流出量明顯小于全世界不斷增長的需求,尤其是亞洲的需求。這樣我們看到ETF的流出並不代表黃金熊市,而是表明黃金需求的性質不斷變化。
是所有ETF都在下跌嗎?
中國明顯表現出避開紙黃金而青睞實物金條的特點,兩個黃金支援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推出並未能籌集到預期的資金。與此同時,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割數量繼續超過或者等於全球金礦供應的數量。
對實物感興趣的中國的黃金投資者對過度複雜的黃金金融產品不感興趣。
在亞洲其他地方的需求也許與西方更接近,交易所交易基金有一個更加充滿希望的一年,去年日本黃金ETF的資產增長了10%。由於它們在東方相對較新,沒有遇到恐慌流出,就在2013年第一季度,獲得了3350萬美元的資金流入。儘管擁有黃金ETF的需求顯然與西方不一樣大,但印度有14個黃金ETF。這些印度黃金ETF持有量只有40噸,只佔去年860噸黃金進口量的一小部分。
ETF流出意味著黃金牛市結束?
ETF黃金基金的持倉量很可能被那些持有人拋棄,但關鍵的是,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投資者退出劣質投資產品而青睞實物金條的結果。
如果你想擁有實物黃金,GLD不能滿足這個願望。雖然每10股GLD表示一盎司黃金,然而,要贖回實物黃金,您必須擁有最低10萬股股份,即1萬盎司。在寫作本文時,其價值超過1300萬美元。
如果你是一個對衝基金,GLD是唯一有效的以實物形式購買黃金的方式——像大衛‧艾因霍恩的綠光資本基金——能買得起大量股份和贖回。
究其原因,上述的基金經理大衛‧艾因霍恩,沒有繼續持有黃金ETF份額,是由於擔心交易對手風險。至少有3個對手捲入ETF產品的交割。
“中國大媽”很少有1300萬美元來購買黃金。實物黃金需求顯然是被東方推動,他們希望購買負擔得起的金條,降低交易對手風險。
在COMEX和倫敦黃金市場的情況也一樣,其合約數量和最小交貨要求是廣大投資者無法承受的,交易對手風險顯著高於擁有實物黃金。
對黃金ETF的結論
我們不同意主流觀點,即ETF流出是黃金牛市結束的信號。這些分析過於“一刀切”,他們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毫無疑問,一些西方投機者已經降低了他們的黃金倉位——有時候是以ETF持倉量的形式——但我們不相信ETF流出是全球資金從市場上撤回的信號。相反,我們認為,它標誌著全球黃金市場的性質發生變化。
所以我們深信紙黃金的爭論在規模和人數上持續不斷擴大,這意味著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選擇實金,而不是擁有一個保值或債務證券。
由於黃金市場更廣泛地喚醒對紙黃金的認識,我們相信,這將對參與黃金證券及衍生工具繼續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重要的是,不要誤解為資金大規模從黃金市場退出和牛市結束。

美元因何沒有開啟理論的上漲行情


  

鳳凰黃金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投資者開始對美國經濟相對強勁的復蘇勢頭提出質疑,美元開始暴跌。2013年上半年,美國經濟相對強勁的復蘇曾推動美元大幅上漲。

《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過去一個月下跌4%,上週五觸及七周低點。7月初,美元觸及三年高點後,開始遭拋售。在美元遭拋售之前,今年以來美元累計上漲8.3%。《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衡量美元兌全球七大交易量最大的貨幣的匯率

很多基金經理說,美元之所以遭拋售,原因在於對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可能何時開始收緊金融危機爆發後推出的一些寬鬆貨幣政策,投資者的看法開始發生轉變。

很多投資者今年早些時候購進美元,因為他們相信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可能令美聯儲今年秋季開始削減其債券購買計劃。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每個月向經濟注入850億美元。

分析人士說,如果美聯儲注入經濟的美元減少,不僅會推高美元的價值,其所發出的有關美國經濟的利好信號還會吸引美國境外的資金流入,給予美元更多的推動力。

不過,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主要是低於預期的就業增長和乏力的零售額)使一些外匯投資者退出看漲美元的交易,這種交易是基於美聯儲可能于9月削減債券購買的預期,遠遠早于其他主要央行可能願意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的時間。

5月底,押注美元升值的交易觸及至少2007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首次開始跟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高水準。此後,投資者將押注美元升值的交易頭寸減少49%,至217億美元。這一數據可以反映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的凈頭寸。

倫敦對衝基金Harmonic Capital Partners LLP投資合夥人謝爾登卡(Samir Sheldenkar)說,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捩點,投資者不確定這種強勢美元理論是否真的能夠持續下去。該基金管理著12億美元的資產。該基金最近減少了押注美元走強的交易,原因在於自今年初以來美國就業增幅一直沒有回升。就業增幅是美聯儲在考慮削減債券購買之際密切關注的一個指標。

目前,像謝爾登卡這樣的投資者說,美聯儲削減債券購買更有可能發生在12月甚至更晚的時候。

美聯儲說,在美國就業市場出現實質性的好轉之前,不會開始削減債券購買。7月,美國經濟新增就業崗位162,000個,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

與此同時,有跡象顯示歐洲持續了一年半的衰退開始接近尾聲,增強了歐元的吸引力。此外,投資者曾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拖累全球經濟,目前來看投資者是過慮了,這可能使新興市場貨幣等風險更高的資產重新變得有吸引力。

雖然美元拋售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可能產生廣泛的影響。比如,從長期看,美元走軟可能提振公司收益,因為跨國公司在美國以外賺取的利潤在轉換成美元時價值更多。

貨幣投資者將關注重點放在定於9月6日發佈的下一份就業報告上,因為他們相信,該報告可能決定美聯儲在9月17-18日會議上的下一步舉措。

分析人士和投資者說,如果美聯儲屆時沒有宣佈縮減刺激政策,美元將面臨顛簸下行。反之,如果美聯儲說將削減刺激政策,美元將恢復上漲。

管理著6億美元外匯及固定收入投資的Adrian Lee & Partners 的總裁李(Adrian Lee)說,這個交易不是輕而易舉的事,美元已經下跌了很多。但它重新走高只是時間問題。

李說,與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和歐元區的央行相比,美聯儲特立獨行的地方在於,它公開表示考慮撤出貨幣刺激的政策。僅這一點就對美元形成支撐。

投資者說,美國經濟相對較好的狀況將繼續保持吸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美國今年經濟增幅為1.9%,而所有發達國家平均增幅為1.2%。

對衝基金公司Stenham Asset Management駐倫敦的高級分析師克裏斯南(Akshay Krishnan)說,目前最具吸引力的貨幣是哪種?對投資者來說,顯然是美元。基本的看法是,美國經濟正在復蘇,而且增長速度快於世界其他地區。

不過美元仍然有一些告警信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5月開始飆升(原因也與美聯儲可能縮減刺激政策有關),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7月5日達到近兩年高點2.718%。

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飆升引發新興市場創紀錄的資金流出,投資者重回美元尋求避險。但與收益率反向運動的債券價格的下跌有所減緩。上週五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2.58%。

Rhicon Currency Management (Pte.) Ltd.董事總經理布蘭登(Christopher Brandon)認為,美國國債收益率必須上升至3%以上,才能引發美元的另一波攀升。他說,這種情況要到美聯儲真的開始縮減刺激政策才會出現。布蘭登說,市場發現對於美元的樂觀情緒有些過早了。他在新加坡管理著約5億美元資金。

倫敦對衝基金SLJ Macro Partners LLP創始合夥人耶恩(Stephen Jen)說,可持續的反彈可能不會在幾個月內出現。

他說,美元需要確認這种經濟差異確實在上演。我們需要看到更好的美國經濟數據,還需要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疲弱數據。如果這一論點受到破壞,美元就會陷入困境。

地球大地遭受破壞.遠比我們想像還嚴重許多~!






「請聽我說。你跟我一樣,是智人,一個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蹟,出現於約四十億年前,而我們人類只有二十萬年歷史,但是我們卻破壞了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平衡。請細聽這個不尋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後決定你應該做什麼。」

" HOME ",不啻為一部高畫質的地球史詩,其旁白亦堪稱佳作。大導演把原片PO在YOUTUBE,以饗大眾。中文字幕取材自"射手網",略加校正後,鋪摛於下──
這是我們的起源的軌跡。最初,我們的星球不過是一個渾沌的火球,伴隨它的恆星--太陽誕生而形成的一團粘聚的塵埃顆粒,就像宇宙裡面許多類似的星雲。然而生命的奇跡就在此誕生。
今 天,我們的生命是地球上無數生物形成的生命鏈中的一環。在近40億年裡,這些生物被彼此繼承取代。即使到了今天,新的火山繼續改變我們的景觀,它們讓我們 目睹了盤古初開時地球的樣子:熔石從深處湧出,開始凝固,裂開,冒著泡,或攤開形成薄的外殼...,然後再休眠一段時間。這些從地球內部吐出繚繞的煙圈, 是地球原始大氣層的見證。一個沒有氧氣的大氣層,稠密的大氣層,充滿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一個熔爐,因為有水,地球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
地 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適中,不太遠,不太近,因此地球上的水能夠處於液體狀態。水蒸氣凝結後形成滂沱大雨降落在地球上,河流出現了。河流改變了地球表面,刻 削著河道,並沖刷出山谷。它們流向地球上最低窪的地方形成海洋。水溶解了岩石的礦物質,漸漸的,海洋中的淡水變成了鹹水。水是生命必需的液體,它灌溉了這 些廣闊的不毛之地,水流就像人體的血管,樹木的枝丫,是讓大地甦醒的液體導管。
水流就像人體的血管

40 億年後,地球上的某些地方還能找到這樣的藝術創作。火山灰混合著來自冰島冰川的水--就是它們,物質和水。水和物質,軟硬組合,這對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至 關重要。金屬礦物元素比地球還要古老,它們是星塵,它們讓地球五彩斑斕──紅色是鐵,黑色是碳,藍色是銅,黃色則是硫。
 
我 們來自什麼哪裡?生命火花從哪裡迸發?一個時光奇蹟:地球上的溫泉仍然有原始的生命存活,它們賦予溫泉顏色,它們叫做「古細菌」,依靠地球熱能生存。除了 藍細菌,或是藍綠藻以外,只有它們可以向太陽吸取其能量,它們是古今所有植種的最重要的祖先。這些微小的細菌及其數以億計的後代,改變了地球的命運,是它 們改造了地球的大氣層。
溫泉口的「古細菌」
毒 害大氣層的碳去了哪裡?它還存在,只是被「囚禁」在地殼。想要瞭解地球歷史的這一篇章,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峭壁是最好的選擇,它們展現了地球近20億年的歷 史。大峽谷曾經是一個聚居著微生物的海洋,它們汲取從大氣層溶解到海洋裡的碳,並長出外殼。它們死後,外殼沉到海床堆疊起來,這些地層就是它們無數的外殼 構成的。因為有了它們,碳從大氣層中排出,其他生物才能得以發展。
生 命改變了大氣層,植物靠太陽能存活。這能量使植物分離水分子,並釋放出氧氣,空氣因而充滿氧氣。地球的水不斷更新循環,瀑布、水蒸氣、雲、雨、泉、河流、 海洋、冰川,這個循環從未間斷。地球的水量恆久不變,歷來生物都喝同樣的水。水是令人驚歎的物質,是最不穩定的一種。它可以是液態的流水、氣態的蒸汽或固 態的冰。在西伯利亞,冬季結冰的湖面,蘊含著水在結冰時展現的力量,冰比水輕因而浮於水面,不會沉到湖底。它形成禦寒的保護罩,冰下的生命可以延續。
生命的引擎連鎖結合,一切都連結起來,沒有東西是自給自足的。水和空氣不可分割,為了地球上的生命而結合。於是,形成於海洋上的雲給陸地帶來降雨,河流再將水帶回海洋。
分 享就是一切。從雲層窺望的大片綠色是空氣中的氧氣,七成氧氣來自海藻,這些海藻給海洋表面染上了顏色。地球要依賴萬物各司其職,互相依存的生態平衡,一種 敏感而脆弱的和諧,極易破碎。於是海藻和貝殼的結合形成了珊瑚,澳大利亞沿海的大堡礁綿延三十五萬平方公里,哺育著一千五百種魚類,四千種軟體動物,和四 百種珊瑚。每個海洋的生態平衡都依靠這些珊瑚。
地 球計算時間以十億年計,它花了四十多億年創造了樹木。在物種的鏈條中,樹木是至高無上的,是完美的活雕塑。它們蔑視地心吸力,它們是唯一永恆地朝向天空的 自然元素,它們的枝葉不疾不徐地向著太陽生長。它們從微小的古細菌繼承了吸收光線能量的能力,它們儲存並利用此能量,並使其變成木材和樹葉,然後又分解成 水、礦物、植物和生命物質的混合體。就這樣,生命不可或缺的土壤逐漸形成。土壤是生物多樣性的工廠,它們是不斷活動的世界,微生物覓食,挖掘,透氣,蛻 變。它們製造腐植土,在這肥沃的土層上所有陸上生命互相緊扣。
地球上的生命,我們知道什麼?我們認識多少品種?十分之一?還是百分之一?對於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知道什麼?
地球是個奇蹟!生命仍是個謎!動物的家族得以形成,至今仍存的習慣和儀式使它們凝聚。有些適應了環境,有些是環境適應它們,雙方都受益。動物得到食物,而樹木能夠開花結果。
在 地球上生命的偉大的歷險中,每種生物各司其職,各有其位,沒有多餘或有害,它們互相抵消。然後你們──這些聰明的人類,進入劇情。你們得益於地球四十億年 的遺產。你們只有二十萬年歷史,但你們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儘管你們脆弱,但你們佔據了所有的棲息地,征服了所有土地。之前任何生物都未曾做過。
經 過十八萬年的遊牧歲月,氣候變得溫和,人類開始定居下來,他們不再依靠打獵為生,他們定居於充滿漁獵和野生植物的潮濕環境。這裡,土地、水和生命結合。人 類的天賦讓他們發明了獨木舟,用於開拓新的視野。人類變成了航海家。即使今天,大部分人類,都居住在大陸的海岸線,或是河邊和湖畔。最初的城鎮出現在 6000多年前,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步。為什麼呢?因為這能使人類更容易的保護自己,他們變成了社會人,在一起分享他們的知識和手藝,融合他們的共通點和 差異性。簡而言之,他們文明化了,但他們可用的能量只是雙臂和大自然賦予的東西。
這 是人類數千年來的故事,也是現今四分之一人類──即十五億人的故事,比富裕國家人口的總和還多。他們只從地球獲取必須的用品,平衡對等。很長一段時間,經 濟看起來是自然公正的聯盟。但人類壽命短暫,艱苦勞動大行其道,大自然的不可預知加重日常負擔。教育是罕有特權,子女是家庭唯一資產。每雙手對家庭的生存 都要作出貢獻。地球為我們提供食物和衣物以及日常所需,一切來自地球。
城 鎮改變人類本質和命運。農夫變成了工匠、商人和小販。農夫收穫,城鎮居民購買,或是物物交換。商品交易伴隨思想交流。人類的天份在於經常洞悉自已的弱點, 他們很想擴張領土,但明白自身局限。大自然不曾賦予他們的能量和氣力,他們在動物身上找到,並馴養它們為己服務。空著肚子怎去征服世界?農業的發明,徹底 改變了到處覓食的野獸本質,成為真正的人。農業改寫了人類歷史。農業是人類的第一場偉大革命。八千至一萬年前開始,農業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它終結了 人類不穩定的狩獵和採集時代,第一次有了盈餘。這催生了城市和文明。
為 了農業生產,人類利用動物或植物的能量,並從中受益。數千年艱苦覓食的記憶逐漸淡忘,他們研究改良,讓穀類適應不同的土壤和氣候。他們學會增加農作物的收 成和種類。像地球上所有動物,人類每天的首要任務,是餵飽自已和家人。當土瘠水稀的時候,人類要為一點乾燥土地,而拚命勞作,人類以極大的耐性和專注去模 塑土地,近乎祭神儀式般不停地重複。農業仍然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職業。一半人類仍在耕種土地,超過四分之三仍是手工操作。農業像傳統般一代接一代,有血有汗 地薪火相傳。因為它是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
人 類依賴人力日久,開始發掘地球深處的能量。這些火焰也來自植物。一束陽光─純粹的能量─太陽能,於一億年前被數以百萬計的樹木俘虜了超過數百萬年,那是 煤,是天然氣。最重要的是石油。這束陽光把人類從辛勞的耕種解放出來,石油讓人類解除了時間的束縛,石油使一部分人得以享受從未有過的舒適。
 石油提煉a

五 十年裡,僅僅一代人的時間,地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是前所未見的。越來越快!過去六十年,人類人口倍增,超過二十億人移居城市。越來越快!深圳四十年前只 是偏僻漁村,現在擁有數以百計的摩天大樓和數百萬人口。越來越快!二十年來,上海建了三千座高樓大廈,另有數百座正在建設中。

今天,地球上七十億人口有一半住在城市。紐約,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城市,是人類無止境地剝削地球資源的象徵──數百萬移民的人力資源、煤的能量、及無限制的石油能量。電的出現發明了電梯,而使摩天大廈成為可能。紐約在全球經濟排名中位列16。
美 國最先發現和開發利用珍貴而具革命性的能量「黑金」,借助它,農夫變成了農業企業家。機器取代人力,一升石油等於一百雙手在24小時產生的能量。但在全球 只有3%的農民使用拖拉機。儘管如此,他們的糧食產出還是支配著地球。美國只剩下三百萬農民,他們出產的穀物可以養活二十億人口,但大部分穀物並非用作食 糧。就像其他工業國,穀物用來餵牲口或作生化燃料。
這束陽光的能量趕走了會讓土地乾旱的幽靈,所有泉水都用於農業,它佔人類水消耗量的70%。
大 自然的一切都互相連繫。耕地的拓張和單一品種的種植,增加了害蟲的肆虐。石油化工革命帶來的殺蟲劑把它們殺光,農作歉收和饑荒成為遙遠回憶。眼前最頭痛的 是如何處理現代農業帶來的殘留。有毒的殺蟲劑滲進空氣、泥土、動植物、河流和海洋,它們入侵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細胞核心。它們對免於飢餓的人類有害嗎?這 些穿著黃色保護衣物的農夫,可能有更好的主意。
新 興農業免除了對土壤和季節的依賴,肥料讓小片土地產出前所未見的豐富收成。適應了土地和氣候的穀物,被產量高和易於運輸的品種所取代。於是在上一世紀,農 民在過去數千年培育的四分之三的品種絕種。極目所見,下施肥料,上覆塑料。西班牙的艾美利亞溫室,是歐洲的菜園。大批形狀整齊的蔬菜,每天等候數以百計的 卡車,把它們運送到歐洲大陸的超級市場。
國 家越發展,國民對肉類的需求就越大,不依靠集中飼養式牛場,如何滿足全球日益增加的需求?越來越快!像是家畜一生都不會見到牧場,比動物正常成長更快速的 肉類生產成為日常程序。被數百萬牛踐踏的遼闊飼場,寸草不生。一隊隊卡車從全國各地運來數以噸計的穀物--黃豆和豐富蛋白質的飼料,最終變成一噸噸的肉。 結果是生產一公斤馬鈴薯,要一百公升水;一公斤米要四千公升水;而一公斤牛肉要一萬三千公升水,還不包括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被耗掉的石油。我們的農業成了 石油推動型,它能養活地球上雙倍的人口。但多元性被標準化取代,它讓我們享受到夢中才有的舒適,但卻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完全依賴石油。
這 是新的時間觀念。我們的時鐘隨著那永不言倦的陽光機器的節奏,一起擺動。它們的規律性讓我們安心,極小的間斷都會引發混亂。整個地球都注意到了我們──寄 托希望和幻想的節拍器。同樣的希望和幻想隨著我們的需求,以及越來越難滿足的慾望和浪費而增加。我們知道廉價石油時代即將終結,但我們拒絕相信。
對大多數人來說,美國夢體現在一個傳奇的名字上:洛杉磯,在這個方圓一百公里的城市,汽車的數量幾乎與人口相等。這裡,晚上是能源賣力表演的時段,白天不過是夜晚的蒼白反映。晚上的城市變成閃爍星空。
越 來越快!距離不再以英哩度量而是多少分鐘車程,汽車重塑郊區面貌,每個房子都好像城堡般,跟令人窒息的市中心保持安全距離,一排排整齊的房子在死胡同四周 擁擠陳列著。少數發達國家的模式,通過遍及全球的電視節目,已變成了普遍夢想。即使在北京,這些模仿、抄襲和複製,千篇一律的房子已把古塔從地圖上抹去 了,汽車成為舒適和進步的象徵。如果每個社會都跟隨這個模式,今天地球不會只有九億輛汽車,而是五十億。
越 來越快!世界越發展,對能源的渴求就更高。到處都是挖鑽礦物的機器,把盤古初開時埋在地下的星星挖出來。礦物,未來二十年人類從地球開採的礦物,比人類歷 史上的總數都要多。由於壟斷,80%開採所得財富,只由20%的人口分享。到本世紀末,由於過度開採,人類將會耗盡地球上的大部分資源。
越 來越快!造船廠大量製造油輪、貨櫃船、煤氣運輸船,以應付世界性工業生產的需求。大部分消費品要千里迢迢地從產地運到消費地。自1950年至今,國際貿易 總量增加了二十倍,90%的貿易在海上進行,每年多達五億的貨櫃被運往主要消費地,例如杜拜。杜拜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工地之一,一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國 家,例如在大海中建造人工島。杜拜缺乏自然資源,但依靠石油賺的錢,可以輸入數百萬噸的原料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口;可以建造大廈叢林,一個比一個高,甚至 在沙漠中建築滑雪道。杜拜沒有農田,但可以進口食物;杜拜沒有水源,但可以花費大量能源淡化海水,並修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杜拜陽光充沛,但沒有太陽 能電池板。城市的需求永無止境。在這裡最不著邊的夢想也能變成現實。
杜拜是西方模式的巔峰,它那800米高的圖騰式建築,一直讓世界驚奇。過分嗎?也許吧!杜拜似乎已作出選擇,它恰似全球財富的象徵。沒有任何事物比杜拜更遠離大自然,但沒有任何事物比杜拜更依賴大自然。這城市只不過跟隨富裕國家的模式。

我們還不明白我們正在耗盡自然資源。
對 海洋世界我們瞭解什麼?它覆蓋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海洋深度仍是個秘密。海洋中存在的數千物種,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謎。自1950年起,漁業捕獲量增加 了5倍,由每年一千八百萬噸增至一億噸,數以千計的加工漁船淘空海洋,四分之三的漁場已枯竭、廢棄或是瀕臨廢棄。大型魚類已所剩無幾,因為沒有時間繁殖。 我們把上蒼賦予的生命循環摧毀了。在海岸線上,到處都是資源耗盡的跡象。
第一幕:海洋哺乳動物的棲息地越來越小。海洋沿岸的城市化和污染,已讓它們變得異常脆弱。現在,它們又要面對一個新的威脅:饑荒,它們完全競爭不過工業化的捕魚船隊,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哺育後代。
第二幕:海鳥為了覓食而越飛越遠。按照現在的速度,所有的魚類資源都將面臨枯竭的危險。在達喀爾,傳統的網具捕魚在很久以前就很發達。但在今天,魚類正在減少。五分之一的人以魚為主食,我們能想像難以置信的未來嗎?廢棄的漁船,無魚的海洋?我們忘記了資源是珍貴的。
五 億人口住在沙漠地帶,比歐洲人口還要多,他們懂得水的價值,他們也愛惜涓滴。在這裡,他們依賴水井中的原生地層水,它是由二萬五千年前降於沙漠的雨水聚集 而成。原生地層水使穀物得以在沙漠生長,為當地人口提供食糧。圓形的農田由圍繞中心的管道進行灌溉,但代價沉重──原生地層水不可再生。
在 沙烏地阿拉伯沙漠作現代耕種的夢已褪。這像一張羊皮紙地圖,光點顯示了被放棄的計劃,灌溉設備仍在,抽水的動力仍在,但原生地層水已嚴重枯竭。以色列把沙 漠變成耕地,儘管溫室使用滴灌方法,出口的增長還是使耗水量持續增加。奔流的約旦河已成為涓滴細流,其河水伴隨著一箱箱蔬菜水果飛往世界各大超市。
阿拉伯沙漠上的鑿井
約旦河的命運並非特例。地球上每十條大河,就有一條每年有數月無法流到大海。死海的名字來自它極高的鹽度,沒有生命可以生存,缺少了約旦河水,死海的海平面每年減少一米多,鹽度一直在增加,高溫蒸發了海水,造成了這些漂亮的鹽島,美麗卻不毛。
死海的鹽島
在 印度的拉賈斯坦邦,烏代布爾創造了一個水的奇蹟。城市因這些大壩和水渠系統構成的人工湖而存在,對它的建設者來說,水是如此珍貴,值得為它建一座宮殿。下 一世紀,印度可能是最受缺水問題困擾的國家。大規模灌溉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過去五十年他們挖了二千一百萬口井。然而,戰勝饑荒也帶來了負面影響。為了找 到水源,水井越鑽越深。在印度西部,30%的水井已被遺棄,地下含水層開始乾涸。巨大的蓄水池可以收集雨水,補充含水層。在乾旱季節,當地村中婦女以雙手 挖掘水庫。
遠在數千公里之外,每人每天用水達一千公升。拉斯維加斯建在沙漠中,有數百萬居民,每月有成千上萬遊客。拉斯維加斯居民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人口。棕櫚泉是另一座沙漠城市,佈滿熱帶植物和蔥綠的高爾夫球場。這幻影還可以繁榮多久?
地球已無法跟上!為這些城市提供水源的科羅拉多河,是那些無法出海的眾多河流之一。更令人擔憂的是,它的源流正在逐漸減小,流域中的蓄水湖泊水位也驟降,鮑威爾湖用了17年才達到高水位,現在水位已經降了一半。2025年前,水荒問題會影響二十億人。
不 過地球上一些未破壞的地區,仍然水量充沛──濕地。這些濕地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至關重要,它們佔了地球表面積6%。沼澤是調節水流的海綿,雨季時吸水,旱 季時放水。水從高山上流下,攜帶著流過區域的種子。這個過程造就了獨特的風景。那裡的物種多樣性無比豐富,在恬靜的水面下有一個真正的工廠,這種極端的豐 富與多樣性的結合,過濾水份並消除所有污染。沼澤是水的再生和淨化必不可少的環境。這些濕地總會被認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為了開發更多土地,往往把沼澤變成 牧場、耕地或用於建屋。在上一世紀,地球一半沼澤被消滅,我們竟不知它的富饒和所擔當的角色。
溼地是水再生和淨化的工廠
所 有生物都互相連繫:水,空氣,土,樹木。世界的魔法就在我們眼前!樹木呼吸地下水以薄霧形態送到大氣中,它們形成遮篷緩和大雨的衝擊,並保護泥土免於流 失。森林為生命提供潮濕環境,也是雨水的來源。樹林儲蓄碳,它們含碳的份量比大氣都多,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氣候平衡的基石。樹木提供地球四分之三生物品種的 棲息地。每年我們都能發現一些未知的物種:昆蟲、鳥類和哺乳動物。森林可以提供醫治我們的藥物,我們的身體可辨認這些植物分泌的物體。我們的細胞說同一語 言,我們是同一家族。
紅 樹林是海岸邊的森林,像珊瑚礁一樣,它們是海洋的托兒所。它們的根系纏繞著,構成了魚兒的庇護所,並哺育軟體動物。紅樹林保護海岸免於颶風、潮汐及海水的 侵蝕,所有人類都要依賴它們。然而,近半個世紀它們已經減少了。這種災難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營養豐富的紅樹林水域建立了這些養蝦場,充氧機替代了紅樹林, 向這些含有抗生素的池中充氣,防止蝦子窒息。
自 1960年代始,森林砍伐越來越快。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熱帶森林--面積等於伊利諾斯州--消失在煙霧中或是成為木材。亞馬遜是世上最大的熱帶雨 林,其面積已縮小20%。森林讓路給牛場和大豆田,95%的大豆用來餵飼歐亞兩洲的禽畜。就這樣,森林變成了肉食。當它們焚燒時,森林及它們的土壤釋放出 大量的碳,佔全球釋放的溫室氣體的20%。森林砍伐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 千的物種永遠消失了。因為這樣,一個長長的生物進化鏈斷開了,它們的生命物質信息,也永遠失落了。二十年前,全球第四大島嶼婆羅洲佈滿了原始森林。以目前 森林砍伐的速度,十年內它將完全消失。生物把水、土、空氣、陽光結合。婆羅洲曾是全球最大生物品種的搖籃,如今這個鏈條斷裂了。在婆羅洲生產全世界銷量最 高的棕櫚油,引發了這場大災難。棕櫚油不僅滿足我們增長中的食品需求,還可用於生產化妝品、清潔劑和替代燃料。森林的多樣性被單一品種的棕櫚取代。棕櫚樹 的單一栽培容易,產量高而且生長快,這為本地人提供工作崗位。這是一種農業產業。
婆羅洲森林砍伐嚴重
另 一大量森林砍伐的例子是桉樹,它用於製作木漿,種植場越來越多,因過去五十年紙張的需求增長了五倍。單一樹種在全球廣泛種植,但單一樹種不是森林,從定義 看,差別不大,但一個森林不能取代另一個。在這些桉樹下,寸草不生,因其掉下來的樹葉覆蓋地面使其它植物不能生長。它們生長快速,但耗水也多。
森 林砍伐是捨本逐末,但在其它地方森林砍伐是生存的最後手段。超過二十億人,即世界三分一人口仍依賴炭。海地,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炭是最主要的消耗品之 一,曾經是「加勒比海明珠」,如今卻要依賴外國援助才能養活人民。海地山坡上的樹林只剩下2%,裸露的土壤無法吸收雨水,沒有植物和根莖的加固,土壤被雨 沖走,雨水把它們從山坡上衝進大海。雨水侵蝕令土壤貧瘠,不宜耕種。在馬達加斯加雨水侵蝕景像非常壯觀,山坡佈滿數百米寬的深坑,土壤由生命物質構成,薄 而脆弱,經過數千年形成的一層腐植土因雨水侵蝕而消失。
馬達加斯加被雨水侵蝕得猶如淌血
復 活節島的故事,和島上居民的遭遇,或許值得我們反思。復活節島是世上最偏僻的島嶼,島上居民把資源開發殆盡,他們的文明已不存在。這裡曾矗立世上最高的棕 櫚樹,如今蕩然無存!當地人把樹變木材,導致大量水土流失,當地人無法再出海捕魚,因為已無樹木用來做獨木舟。但復活島人曾建立太平洋最耀眼的文明,富有 創造力的農夫,雕塑家和傑出的航海家,如今卻在人口過剩、資源減少的夾縫中掙扎,結果釀成社會動盪,叛亂和饑荒,巨變中很少人倖存。復活節島的真正迷團不 是島上奇異的雕像,而是當地人為何不及時作出反應?這只是眾多說法中的一個,但今天對我們來說有特殊意義。
自 1950以來,世界人口增長了接近一倍,但從1950起,我們對自已的島嶼─地球─所作的根本改變比過去二十萬年都要多。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石油出口國, 但70%的人口卻生活於貧困線以下。那裡不缺財富,但人民無法觸及,世界各地也有同樣情況,世上一半窮人住在資源豐富的國家。我們的發展模式並未實現當初 的承諾,五十年來,貧富懸殊從未如此嚴重。今天,全球一半財富掌握在佔人口比例2%的富豪手上,這種不對稱還能維持嗎?它們是人口遷徙的原因,其規模我們 尚未知曉。
拉 哥斯的人口在1960年只有七十萬,到2025年將增至一千六百萬。拉哥斯是成長最快的特大城市之一,新人口中多數是因經濟或人口問題,或資源減少,而背 井離鄉的農民。這是完全新型的城市增長模式,移民不為致富,只求生存。每週全球共有一百多萬人湧入各大城市,目前每六人有一人住在不安全、不健康或人口密 集的環境,缺乏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水、衛生設施和電力。饑荒再次蔓延,影響將近十億人口。地球上到處都是拾荒為生的人,但我們卻繼續挖鑽並非生活必需的資 源。我們覬覦更遠的、未被破壞,但更難開發的地區。我們沒有改變固有模式。
石 油可能耗盡?我們仍可從加拿大的含油沙中提煉。世上最大的卡車運來數千噸沙,加熱沙子和從中分離瀝青的過程,需要數百萬立方米的水和大量的能量。此舉帶來 災難性的污染。最迫切的顯然是盡量利用太陽能。我們的油輪越來越大,我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們的需求像無底的爐子,需要越來越多的燃料。說來說去仍 是碳,數十年中令大氣層變成火爐。數百萬年來大自然捕獲生命賴以生存的碳,將被大量釋出。
大 氣層變熱了!數年前在這(北極圈)找到一艘船是不可思議的。運輸,工業,森林砍伐,農業,這些活動釋放巨量的二氧化碳。不知不覺中那些分子,破壞了地球的 氣候平衡。全部目光都集中於南北兩極,這裡地球暖化的影響最明顯。一切來得太快!經由北極連接美歐亞的西北航道打開了,北極的冰冠開始融化。在全球變暖的 影響下,四十年來冰冠的厚度減少了40%,它在夏天的表面積逐年下降,可能2030年會全部消失,有些則預言2015年。很快這些水就會在夏天的幾個月裡 脫離冰川。本來被大冰原反射的陽光,現在直照深海並加熱海水,這加速了暖化過程。
北極融冰嚴重
冰 雪包含地球的記錄,數十萬年來,二氧化碳的濃度從未這樣高,人類從未生活在這種大氣下。資源的過度開發正威脅所有品種的生存,氣候變化使危機加深,到 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物種面臨絕種的危險。在南北兩極,大自然的平衡已瓦解。格陵蘭島的沿海,冰山越來越多。在北極圈,三十年來,冰冠面積減少了 30%。但當格陵蘭島迅速變暖,一整個大陸的淡水注入海中鹹水,格陵蘭島的冰儲存地球上20%的淡水如果溶化了,海平面會升高七米。但這裡沒有工業,格陵蘭島的大冰原受地球其它地方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影響,我們的生態系統並無疆界,無論在那裡,我們的行為在全球各地引起迴響。
格陵蘭島的大冰原1
地 球的大氣層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我們共享的資產。在格陵蘭島表面,湖泊開始形成,冰冠融化的速度,連最悲觀的科學家十年前也預計不到。越來越多源自冰川的 河流彙集,並在表層下穿過。人們以為河水會在冰的深處結冰,但恰恰相反,它在冰下流過,把冰原帶進海洋,並碎裂成冰山。當格陵蘭的冰原淡水慢慢滲入海洋的 鹹水,地球各處低窪地區將受到威脅,海平面正在上升,單是上世紀因海水暖化膨脹,海水升高了二十毫米。一切變得不穩定,例如,珊瑚礁對海水溫度的輕微變化非常敏感,三成已消失,它們是生物鏈中重要一環。
  格陵蘭島的大冰原2
在 大氣層,主要的季風已改變方向。雨水循環被改變,氣候地理也被更改。住在像馬爾地夫這樣低窪島嶼的居民,首當其衝,他們越來越感到憂慮,有些開始尋找新的 更適宜居住的土地。如果海水上升越來越快,像東京這樣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會怎樣做?每一年,科學家的預測越來越令人擔憂。全球70%的人口住在沿海平原,十 五個最大城市,有十一個位於海岸線或河口。如果海水上升,鹹水會侵入地下水,令居民失去飲用水。人口遷徙已無可避免,唯一不能肯定的只是其規模。
在非洲,吉力馬扎羅山已面目全非,它的80%冰川已經消失,在夏天,江河已斷流,當地人受缺水影響。即使在喜馬拉雅山的世界最高峰,終年積雪和冰川也在減少。這些冰川在水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冷凝雨季的水變成冰,夏天冰雪溶化時再變回水。

喜 馬拉雅山冰川是亞洲所有大河的源頭,包括印度河、恆河、湄公河、長江,二十億人依賴其河水作飲用和灌溉,比如孟加拉國人,位於恆河和雅魯藏布江三角洲,孟 加拉直接受到喜馬拉雅山的變化和海面上升的影響,它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又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已經因全球變暖遭受打擊,越來越嚴重的河水氾濫和颶風的蹂躪,將 使其土地消失三分之一,當人們遭受這些災難,最終只能遷移,富裕國家也不能倖免,全世界都出現旱災。
在 澳大利亞,已有一半農田受影響。我們正在向哺育我們一萬二千多年的氣候平衡作出妥協。越來越多的森林大火侵害主要城市,反過來,它們加劇全球變暖。樹木燃 燒時釋出二氧化碳,調節我們氣候的機制已被嚴重擾亂,它所依賴的環境已被破壞。在這壯麗風景背後,氣候改變的時鐘正在嘀嗒響。
在 西伯利亞等嚴寒地區,因氣候寒冷大地常年被冰凍,稱為永久凍土帶,在它的地表下的是一顆氣候定時炸彈:甲烷,它比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強二十倍。如果永久凍 土融化,釋出的甲烷會使溫室效應加劇而無法控制,產生無法預料的後果。我們也許會處於未知地帶,人類只有十年時間逆轉暖化趨勢,以免人類闖入這未知地帶, 並展開從未試過的生活滋味。
我們炮製了自已都無法控制的現象,從我們起源開始,水,空氣和生命形態都密切相連,但近年來,這些連結已經遭到破壞。讓我們面對事實,我們要信自已的知識,我們剛才看到的一切是人類行為的反映。我們按自已的想像改變了地球,我們只有很少時間去作出改變。
這 個世紀怎能肩負九十億人的重擔?如果我們拒絕為自已的所作所為負責──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資源。全球每年的軍費開支超過,發展中國家援助費用 的12倍,每天有5000人死於飲用水污染,10億人喝不到安全的飲用水,接近10億人面臨饑荒,全球糧食貿易量的50%,用於飼養或製造生物燃 料,40%可耕農田遭到長期破壞。每年有1300萬公頃森林消失: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八分之一的鳥類,和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面臨滅絕。物種死亡的速度, 超過其自然繁殖速度的1000倍。四分之三的漁場已枯竭、廢棄或處於減產的危險。
過去15年的平均氣溫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冰蓋厚度比40年前減少了40%,到2050年會有2億人淪為氣候難民。我們的行為代價昂貴,其他沒有積極參與的也會付出代價。我見過在沙漠上綿延的難民營,大得像個城市。明天會有多少男女老幼,又將流離失所?
我 們一定要築牆,來破壞人類團結、分隔人種,維護某些人的幸福而不管其他人死活?要悲觀已經太遲!我知道一個人就可以推倒所有的牆。要悲觀已經太遲!全世 界,每五個小孩有四個在上學,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受到教育,每個人無論貧富都能作出貢獻。萊索托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他們投放在國民教育經費上比例最 高。卡塔爾是全球最富的國家之一,他們引進最優秀的大學,文化,教育,研究,革新是無窮無盡的資源。
面 對悲慘和痛苦,數百萬非政府組織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比各國的自私自利更強大。在孟加拉國,有人異想天開,想開銀行只給窮人貸款,三十年間,全球有一億 五千萬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南極洲有豐富自然資源,它們不屬於任何國家,其自然儲備只作為和平和科學用途。一份49國簽署的協定,使其成為人類共享的寶庫。
要 悲觀已經太遲!多國政府為保護地球上2%的水源,已行動起來,雖然不多,但已是十年前的兩倍。首批自然公園成立於一個世紀前,佔大陸面積的13%,它們創 造了人類可以保護物種、土壤和景觀的空間。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成為定律,而不再是例外。在美國,紐約市已明白大自然的用心良苦,這些森林和湖泊為城市提供 飲用水。在南朝鮮,森林遭到戰爭破壞;歸功於全國性的造林計劃,全國森林覆蓋率再次達到65%,75%的紙張能夠循環利用。哥斯達黎加在軍費開支和土地保 護之間作出了選擇,這個國家已經沒有軍隊,它寧願把資源投放到教育,生態旅遊和保護原始森林方面。加蓬是全球最大的木材生產國,它強制執行選擇性砍伐,每 公頃只能砍一棵樹,它的森林是國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但它們現在有足夠時間再生。現在已有保證可持續的森林管理計劃,但必須強制執行。
無論消費者或生產者,都必須爭取公平,貿易公平買賣雙方才能都獲益,那樣人人才能成功,生活舒適。一些人以雙手作為工具,另一些人有農用機械和國家補貼,試問何來公正和平等?讓我們做負責任的消費者。想想我們買什麼?
要悲觀已經太遲!我見到過人力所及的農業,如果制肉商不拿走人的口糧,農產品可以養活所有人類。我見到過有些漁民很小心捕魚,並關心海洋寶藏。我見到過能自已產生能量的房子,五千人住在地球上首個生態友好區,它位於德國弗賴堡。許多城市成為合作夥伴,孟買將是第一千個。
紐 西蘭、冰島、奧地利、瑞典等國政府,決定把再生能源發展作為最優先項目。我知道地球上80%的能源來自化石能源,僅在中國,每星期就建成兩座火力發電廠; 但我在丹麥也見過一個火力發電廠的原型,它把釋放的碳送到地底而不是送到天空。這是未來的解決方案嗎?暫時還沒人知道。我在冰島見到過利用地熱資源的發電 廠。我見到過躺在海中的「海鰻」利用海浪的能量來發電。我在丹麥海岸見過風力發電站,它可以生產該國20%的電力。美國,中國,印度,德國和西班牙,是再 生能源的最大投資者,他們已經提供了二百五十萬工作崗位。
地 球上那裡會沒有風?我見過太陽下烤炙的廣闊沙漠,地球上的一切都互相關連,而地球又跟它的能量源頭──太陽有關係。人類可否像植物一樣捕捉太陽的能量?每 小時,太陽投向地球的能量相當於全人類一年的消耗。只要地球存在,太陽的能量就會取之不盡。我們要做的是停鑽地球,把目光移到天空。我們要學會栽培太陽。 這些實驗只是例子,但表明了新的認知。它們以節制、智慧、分享為本,為新的人類冒險奠下基石。
是該團結一心的時候了!重要的不是消失了什麼,而是我們現在擁有的。我們仍然擁有半個世界的樹林,數以千計的河流、湖泊和冰川,及數以千計的生物物種。我們知道有什麼解決方法。
我們都有力量去改變世界!
那我們還在等什麼呢?

上半年中國每天消費黃金3.92噸超7成需進口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8月12日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706.36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46.78噸,同比增長53.7%。

其中首飾用金383.86噸,同比增長43.6%;金條用金278.81噸,同比增長86.5%;金幣用金10.87噸,同比增長1.1%;工業用金24.03噸,同比下降1.6%;其他用金8.79噸,同比增長14.9%。

2013年上半年我國黃金產量達到192.82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15.83噸,同比增長8.94%。其中黃金企業礦產金完成159.26噸,同比增長8.87%;有色企業副產金完成33.56噸,同比增長9.27%​​。

2013年上半年總計181天,平均每天消費黃金3.92噸,但同期我國黃金生產僅192.82噸,黃金缺口達到了513.54噸,黃金供應缺口達到了總消費量的72.7%。

根據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國內地從香港進口黃金2月為97.1噸、3月份223.52噸、4月為126噸、5月購買量106噸、6月購買量101噸。

6月份內地向香港出口黃金量為12噸,5月份出口量為21噸。

在市場預期美聯儲遲早要退出QE的大背景下,黃金價格今年整體下跌,其年度跌幅正在逼近13年以來最大跌幅。但是黃金價格整體下行卻給了黃金消費者購金的大好時機。

上海黃金交易所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的6個月中,上海黃金交易所向買家釋放了1098噸黃金,去年一整年的量為1139噸。



http://finance.ifeng.com 

你所不知道的美元的秘密:來回折4000次會斷成兩半


美元擁有獨特豐富的歷史。針對這一全球最受歡迎的儲備貨幣,本圖集收錄了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實。 (除特別標註的內容外,全部信息皆來自federalreserveeducation.org)



材料儘管使用頻率顯然是影響美元紙幣壽命長短的一個因素,但有一點你可以肯定的是,美元紙幣若是用紙做的,使用壽命會短得多。美聯儲規定,美元紙幣由四分之一的亞麻和四分之三的棉製成。如果你有一張美元紙幣已經破得無法再繼續使用,你想換一張,銀行是不會收的,鑄印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才是你應該去的地方。






4,000次我肯定每個人都曾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一張美元紙幣要來回折多少次才會斷成兩半呢?答案就是:4,000次。別問了,3,999次是不行的。





每日印刷面值逾九億美元,鑄印局每日印刷2,600萬張美元紙幣,總面值約為9.07億美元。為了讓大家能夠有個比較,據美聯儲說,截至2013年7月24日,流通中的美元共有約1.2萬億美元,其中有1.15萬億美元是紙幣。




一美元紙幣的成本是多少?每年印刷的美元紙幣約有45%為1美元紙幣,有95%用作替換舊幣。 (紙幣折疊弄斷的情況經常發生。)儘管在人們看來不同面額紙幣的製作成本差異很小,但美聯儲說,1美元和2美元紙幣每張成本為5.5美分,5美元、10美元和100美元紙幣的成本為9.9美分,20美元和50美元紙幣的成本是10.9美分



面額最大的美元紙幣美聯儲理事會目前發行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的紙幣。有史以來公開流通的面額最大的美元紙幣為10,000美元。 1969年7月14日,美聯儲和財政部宣布,由於使用得很少,面額500美元、1,000美元、5,000美元和10,000美元的紙幣將停止使用。儘管這類大面額紙幣一直到1969年還在發行,但1945年就已經停止了印刷。鑄印局有史以來印刷的最大面額紙幣是100,000美元金券。不過,這類金券從未流通,只用於儲備銀行之間的交易。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的頭像被印在這種金券上。


讓我們看看錢是真是假……不開玩笑,我們需要檢查一下美國特勤局(Secret Service)創建於1865年,初衷是打擊內戰爆發後猖獗的偽鈔犯罪活動。據特勤局網站說,當時估計流通中的貨幣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假鈔。直到1901年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被刺殺後,特勤局才承擔起了保護總統這一現在更為人所知的額外任務。


CFTC持倉報告道破黃金日後走勢玄機



上週五(2013年8月9日)金價延續週四因中國7月進出口數據大幅好於預期而展開的強勁反彈格局,再一次整固了1300這一堡壘,全天維持窄幅震盪格局,雖最終受阻於1314。相較於黃金的溫和整理行情,白銀則繼續保持較強的衝勁,回撤測試20的支撐完畢之後,便報復性的反彈,直指20.5關口(為4小時上漲通道下軌處,如圖2所示)。然後,今日早盤再現報復性反彈,意味著黃金多頭正式吹響集結號。

伴隨著金銀的強勁反彈,上週五CFTC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公佈的黃金持倉報告也顯示,截至上週二(2013年8月6日),雖然投機性多頭頭寸由前週的154519手,小幅下降至153812手,但是由於投機性空頭頭寸由前週的126153手,大幅下降至102177手,最終使投機性淨多頭頭寸由前週的28366手,大幅上漲至51635,為今年6月11以來的最大增幅,顯示投機性投資者做多金價的熱情在顯著提升。

此外,值得關注的一個數據便是,投機性淨多頭持倉與上週比,增幅為23269手,該數據為2012年8月份以來的增幅最大值,也意味著投資者做多的意願在逐步增強,將1300之下的價格視作買入的良機。

對於白銀,上週五CFTC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公佈的黃金持倉報告顯示,截至上週二(2013年8月6日),投機性多頭頭寸由前值的35628手,下降至34627手,為今年6月底以來的最低值,而投機性空頭持倉則也持續減少,由前值的30653手,下降至29160手,為今年5月下旬以來的最低值,顯示投資者交投白銀的意願在明顯較弱,因而,其價格波幅會相應的加大些。

從目前來看,金銀分別站上短期的牛熊分界線1300、20,做多的動能在逐漸累積,週線級別的投資者可以低多的操作策略為主。

歐元區,本週主要關注的數據為13日公佈的德國7月CPI,7月未經季節調整的PPI,8月ZEW經濟景氣指數,歐元區8月ZEW經濟景氣指數,若CPI顯示德國通脹水平走高,則會對歐元有一定的利好作用,提振歐元上揚,從而對金銀有些許提振作用。而德國和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一旦大幅低於預期或者好於預期,則會對歐元有一定的利空和利好作用,從而,分別會提振或者打壓金銀;若基本符合預期,則對金銀影響不大。

美國方面,14、15、16這三日可分別關注美國的7月PPI月率, 7月季調後CPI月率,8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若數據好於預期,則會繼續推升市場對美聯儲加快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預期,提升美元指數,利空金銀,否則,會對金銀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http://finance.ifeng.com

金銀價可望再回揚

石林

在投資者仍關注美國聯邦儲備局會否逐漸退市,以及該局的未來繼任人選之際,敝欄上期認為QE繼續與否對金市中線走勢沒有很大的影響,且指出金銀兩市週線圖有回揚傾向,但日線圖還有回試稍低位的可能。

上周行情大致符合此預期發展。金價先回落到1272.9元(美元.下同),而提及的1268元關鍵短期支持位得以保持,週末以1314.7元的周內偏高價收市。銀價則先行回落到19.18元,但其後明顯回揚,週末收報20.555元,為六週以來的最高收市價。

中國通縮風險減退

聯儲局的政策和繼任人動向的確沒有明顯影響近日金價的上落,但仍不妨看看上週該局在買賣方面的實際情況。最近兩三週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膨脹速度似有所放緩,惟到上週三依然再創歷來的新高,為3.585萬億元。而購買國庫券仍然積極,持有國庫券的總值增至1.993萬億元的新高;只是購買MBS方面暫告停滯,該項總值現為1.246萬億元,與前週持平。正如敝欄一直指出,不應只看聯儲局買債的數字,更須與貨幣流動速率聯繫起來,以作出較客觀的評估。

在美國因素影響稍淡化的時候,中國因素便較為突顯。中國7月份的進出口按年比較均遠高於預期,其他數據亦呈示經濟初露曙光,金銀趁此類消息從次低水平回揚。這並非在無其他消息的時候借機炒作,相信反映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陷入通縮的可能性大致不存在,金銀價格持續再創新​​低的可能性亦告減退。 CRB商品期貨指數也反映出上述變化,該指數上週三回落到280.64的近期低點後明顯回彈,避免了進一步下試今年6月底低位的危險行情。

直接和間接影響金價和投資者心理的SPDR持金量減降情形,暫時有所紓緩,上週末從909.33噸的低谷輕微回增至911.13噸,數量雖輕微卻是難得的回升。自去年12月上旬以來,SPDR持金量大幅減縮了444噸或32.8%,減幅大於同期金價23.4%的跌幅,若該持金量減降真的告一段落,金價有機會回揚。

在期金市場,早前未平倉合約量大幅減降的現像到上週得到抑止,投資者倉位從持淨空頭重新回復到持淨多頭的局面,生產者的淨空頭也降至只有4456張合約的極低水平,金價有回揚條件。

技術層面再有改善

金市週線圖在技術層面較前週獲得進一步改善,日線圖已呈現由弱轉偏好的跡象,金價短線支持位1268元維持穩守可以說是一個關鍵。

目前金價仍然受制於5月初以來的一條中短期下降軌,該軌現正好處於圖表一個短期阻力帶上,即1321元至1326元價位水平。假如稍後金價能升越此阻力帶,則有望挑戰1340元的更大阻力,如其後更能升破該位,將會進一步上試至1366元左右水平。惟此次回升諒難超越1395元,畢竟這仍屬中期性下跌的一次反彈。另金市短期支持位諒上移至1301元至1305元地帶,再低於1283元的機會恐不大。

銀市的周線圖及日線亦獲不同程度的改善,現一同出現升越4月底以來中短線下降軌的行情。換言之,銀市整體雖弱於金市,但短線則強於金市,銀市投資者已從持淨空頭回復到持多倉。目前銀價正上試20.6元的阻力,若升越則可望進一步上攀至21.2元或22.6元。但22元仍是一個較大的阻力,且諒這次回升難升超越23.2元,因畢竟仍屬一個中期下跌的反彈。另銀市短期支持已上移至20元水平,再低於19.5元的機會恐不大。

9月通常是金銀兩市季節性因素強的月份,這一點敝欄現宜提醒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