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貨幣的貶值是歷史的鐵律

Jim Sinclair: US, EU, Japan, & China Likely Discussing Coordinated Central Bank QE!

The legendary Jim Sinclair sent an email alert to subscribers tonight, stating he believes that the US, EU, Japan, and China are discussing coordinated Central Bank quantitative easing announcements.
Sinclair states that the economic problems are currently so severe and insoluble that only coordinated global easing will successfully kick the proverbial economic can down the road one final time.

Sinclair also repeats his call that gold is going to and through $3,500 an ounce, here and NOW!
From Jim Sinclair:
Monty Guild, a friend of mine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is the most honest and capable man, in my opinion, in money management.

I respect Monty’s feelings on many matters, certainly the macro picture. Monty, like I, believe it is possible that coordinated central bank actions in the USA, EU, Japan and China are being discussed. The economic problems are so severe, so international, so global, so entwined, so insoluble and still caused primarily by the greed of 1990 to present finance in the form of OTC derivatives that only coordinated global action can kick this can one more time.

Gold is truly going to and through $3500. The gold business is the best business to be in.

Respectfully,
Jim

中國富豪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馬繼東

5年前,我在香港參加一家國際拍賣行的春拍預展,同行的人里有一位內地的房地產老闆——喜歡藝術品收藏的他,當時已連續幾年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100強名單——參觀的過程中,發生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這位老闆先是在中國古代書畫與近現代書畫展區駐足許久,並於自己心儀的作品前仔細觀摩。之後在前往中國古董雜項區的途中,我們經過了中國當代藝術展 區——看著周圍陳列的幾件“毛時代”痕跡的波普藝術與裝置作品,他皺了皺眉頭,明顯加快了腳步,並低聲說了一句:“這些東西送我我都不會要。”

說實話,我當時頗為吃驚他對於不同藝術門類愛憎分明的態度。但隨後仔細一想,這位地產老闆此前數億資金購買的藝術品絕大多數來自近現代書畫領域,此外還有青銅器與古宅等項目的收藏,似乎也很難將他與那些“符號特徵”明顯的當代藝術作品聯系在一起。

故事里這位地產老闆是六零後的“富一代”,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最先受益者。事實上,今天中國內地富豪榜上很大比例也都屬於這一群體:他們年少時受父輩 時代信仰的規範與熏陶,經歷過社會的重大變革,經濟轉型初期富於冒險精神,多以礦業、地產等實業起家,認同社會道德與主流文化。

在囤積巨額財富後,他們中有多少人會購買藝術品?又都購買哪類藝術品?
近日發布的《2012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內地的千萬富豪人數首次突破102萬人,在接受調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歡收藏古代字畫,13%喜歡收藏瓷雜,13%喜歡收藏當代藝術。

尚不清楚胡潤調查採集的富豪樣本有多少位,但上述數據也基本符合目前中國各大門類藝術品所占的市場份額——以AMMA的統計為例,2012年春拍成 交結果中,中國書畫占50.41%,瓷器雜項占31.18%,其餘則是當代藝術與奢侈品——傳統藝術的市場份額大約是當代藝術的4倍。

由此可見,親手打拼財富的中國“富一代”除了可以復制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大宅、豪車、紅酒、名錶、馬會、游艇種種,作風強勢的他們在藝術品的選擇上卻也表現出了與西方不同的傾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崇尚經典,保值為先。

據全球權威藝術媒體ARTnews2012年公佈的“全球頂級收藏家200強”——該榜單以西方頂級藝術藏家為主,少數上榜的華人主要來自港臺地區 ——這些過去一年裡最活躍的買家主要來自奢侈品業、銀行業、金融業、電子業、信息新興產業等領域,其中收藏當代藝術的比例最大,高達78%,其次是現代藝 術,收藏經典大師油畫的比例最少。

比如,連續7年榮登榜首的LVMH集團的掌門人荷連娜夫婦——資產總值達410億美元——正是以收藏當代藝術品為主。

在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部全球副主席查爾斯•墨菲特(Charles S Moffett)看來,這些新一代活躍的藝術買家與上一輩或更早的買家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身邊有優秀的藝術顧問,這就減少了作品買來之後懊悔的風險。

而 倫敦藝術品交易商托馬斯•吉布森(Thomas Gibson)則認為,之所以大部分西方收藏家選擇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僅僅是因為這些作品的識別度更高。“如果你手裡有15世紀藝術大師曼坦那的唯一作 品,對大多數人而言那也僅僅是一張年代久遠的繪畫,並不能體現牆上的金融權力,他們買作品是靠耳朵,而非眼睛。”

買經典還是買當代,中西方富豪在藝術品選擇上的差異,與成長背景和藝術氛圍的差異息息相關。

我認識一位從事水產業的上海富豪,50多歲,他主項收藏的古董鐘表數量可以開一個私人博物館,還兼收高品質的玉器與古傢具,他告訴我,他並不是研究古董的行家,購買的興致源於他的青少年時期,閑逛那些舊上海遺留下來的古玩店的美好印象。

當然,這位上海富豪也收藏了少量的“當代藝術”——一些工藝大師用傳統技法雕刻的和田玉、雞血石、壽山石,還有幾位近年活躍的中國畫家的山水畫作品。

這又是一個頗為尷尬的事實,中國內地市場份額最少的當代藝術類別中,還有近半的作品是來自傳統技法創作的中國書畫、油畫與雕塑。2012年上半年, 內地藝術品市場中,作品單價超過500萬的當代水墨畫家就不下十人。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當代藝術板塊誕生的天價作品主要還是來自機構收藏與基金運作——由 演藝界、時尚圈人士構成的新興收藏圈消化一部分中間價位的當代藝術作品——尚未產生傳統藝術領域那樣成規模、高規格的個人購買行為。

如 何去定義中國的當代藝術?這顯然留給藝術理論家們討論的話題。若對照全球的藝術潮流,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的那些具有新觀念、新形態、新載體且能充分反 映當下生活的藝術作品被命名為當代藝術,那今天中國真正的當代藝術又有多少——或許,待多元化的中國當代藝術概念獲得充分推廣與接納,以及更多的“富二 代”加入藝術收藏陣營,才是一個更為均衡、完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架構成型的時刻。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薛莉 Shirley.xue@ftchinese.com)

在自由與平等之間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連清川

大約是在十年前吧,有一次我在紐約參加一個聚會。那時候, 我還是一個純正的自由市場制度的教徒。席間有美國朋友問我:你對資本主義怎麽看?我非常自豪地回答道:自私的市場能夠導致共同的福祉。我本來期待贊揚。可 是那個朋友狐疑地看著我:真的嗎?可是自私在這里從來沒有過這種作用。我鬧了個大紅臉。
在後來我無意間讀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先生的作品《咆哮的九十年代》,其中的內容已然大多忘卻了,但是我深刻記得的,是他在書中對於 克林頓時期的“經濟解禁”(Deregulation)政策進行了炮火猛烈的攻擊。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對於市場自由的放鬆,也可以是有害的。而今天,從美 國到歐洲全面蔓延的經濟危機,顯然已經證明瞭斯蒂格利茨教授的預言是正確的。
可是我仍然對於教授是很不忿的。因為這樣的論斷在中國開起來是多麽地奢侈。我們連起碼的自由市場都沒有,解禁能帶來怎樣的壞處呢?

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逐漸瞭解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確充滿了極大的矛盾,而整個歐美的國家政策重點,幾乎就是在這二者之間尋找平衡道路的過程。平衡,是可能的嗎?
已故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不朽巨著《戰後歐洲史》的作者托尼•朱特在2010年的遺著《沉痾遍地》中所要尋找的答案,正是這樣的一種平衡。從我個人而言,我想稱他為“偉大的社會民主主義者。”

朱特是懷舊的。在整本書中,他幾乎都流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輝煌里。在凱恩斯主義與羅斯福新政的光環下,“信任、合作、累進稅和乾預主義的國家 在1945年後的幾十年裡給西方社會留下了什麽?簡單的回答是:不同程度的安全、繁榮、社會服務和更加平等。”的確,在新世紀光臨之前的50年時間里,西 方,尤其是歐洲,建立了一系列福利國家的模版,通過高額的累進稅,強制性地在社會中製造了相對的平等,卻並沒有損害民主國家的本質。那是歐洲的黃金時代。

但是,今天的歐洲,尤其是美國,顯然已經沉淪在新一輪的不平等的狀態之中。在經過幾十年的繁榮之後,福利國家幾乎必然所帶來的經濟活力的喪失,導致 了歐洲普遍的社會改革。而開啟那個時代的是英國的撒切爾夫人和美國的里根總統。他們的主要手段就是對國家所強制管制的許多政策松綁,允許企業進行自由競 爭,並且,在許多領域中,將國家福利的包袱甩給了私營企業,進行了私有化。在英國的布萊爾和美國的克林頓時期,這種政策登峰造極,的確帶來了西方資本主義 的空前繁榮,創造力極大激發,全球化狂飆突進。但是,這個時期同樣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其一是社會的貧富分化再次加劇;其二是政府的角色退化,公共功能減 弱。朱特寫道,凱恩斯相信“如果資本主義的運作被縮小到僅僅是為富人提供變得更富的手段,那麽,資本主義就不能生存下去”。

當然,朱特的能力並不僅僅止於懷舊的感嘆和憤怒的指控,他要充當的是滅法時代的救世巫師。他的藥方就是社會民主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是一個妥協,它 意味著接受資本主義和議會民主主義作為框架,在這個框架以內,迄今為止一直受到忽略的大部分人口的利益現在將會得到解決。”國家作為公共福利的承擔者,必 須提供多數的公共服務,例如郵政和鐵路;而經濟計劃,在民主的前提下不必擔心被指控獨裁,應該擔任更大的作用;福利國家的前提是正確的,只是必須在自由的 前提下進行。

如果簡單地歸結朱特的理論就是:保證競爭性市場的自由;政府承擔多數的公共服務功能;增加計劃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福利國家的再分配製度實現相對平等。
我不知道朱特對於中國的研究有多少,顯然他在這本書中幾乎是忽略中國的。盡管我相信對於中國未來的建設在許多原則上會與他的理論驚人地相似,但在藥方上卻是令人恐懼地無法接受。

中國現在面臨的局勢是二戰前和冷戰後歐洲問題的總和,面臨著自由赤字和平等赤字的雙重困境。

今天中國的國家制度控制著從政治制度到經濟制度的幾乎所有領域。它包辦了所有的公共事務和大多數的經濟事務。中國從來沒有像歐洲那樣把公共服務交由 私營企業來經營,而是自始至終由國家來承擔。在1978年之後看似有些公共服務交由企業來經營了,實際上仍然是由國家控制的國營企業來運行。

國民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公共服務根本無從置喙,更無從談到什麽選擇了。而公共服務提供的質量是否能夠得到提高,關鍵在於公眾是否有機會能夠參與到整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監督之中。顯然,對於所有的公共事務,公眾沒有任何途徑得以參與。

在缺乏自由的前提之下,談公共服務應該由誰來提供的問題,無異於天方夜譚。朱特在其藥方中提到鐵路經營權的問題,他認為鐵路應該由國家提供服務,因 為私營企業罔顧了許多未能獲得利益的少數人的需求。但這個案例恰恰說明瞭在中國這個藥方是多麽地令人恐懼:我們的鐵路服務本來就是由政府提供的,但是它帶 給了我們7•23,帶給我們奢侈動車,帶給我們劉志軍。

自由赤字根本使我們無法信任任何公共服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許多政府服務機構經常埋怨公眾對於公共服務吹毛求疵:可是既然政府已經包辦了所有的事務,難道它不就天生地應該對所有的事務負責任並且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攻擊?

而我們的平等赤字同樣地令人恐懼。朱特所描述的西方社會倫理衰退,自然是合理的。由於解禁政策的普遍施行,拜物成為了世界通行的宗教。所有世界的英 雄人物都只蒼白地剩下了一群靈魂空洞的企業家,無論他們發家的過程多麽地暴力與無恥。但是那個社會里至少還有法律與公民社會進行平衡,而福利國家的百足之 蟲,依然庇佑著天下的寒士。

但是如今中國這個社會已經變成了17、18世紀的資本主義了。一方面我們是“英雄不問出處”,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帶著原罪的情況下,國家放任殘酷的 叢林法則肆意橫行,唐駿、禹晉永之流不受懲罰地成為致富的典型,以非理性的財富追逐刺激整個民族的金錢游戲,從而破壞市場的基本準則;另一方面自由匱乏下 的權力與資本的瘋狂結合,無休止地吞噬中下層民眾的生活資源,持續推動少數人不斷上行和多數人不斷下行。在資源分配的本身已經天然不合理的情況之下,再分 配的機制並不是提供福利,而是提供少數人的優先占有權,平等形態自然日益惡化了。

社會民主主義的方向是平等,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穩定和幸福的國家。但中國缺乏的,是社會民主主義的前提。

巫師朱特在書中寫道:極端不平等的社會也是不穩定的社會。不平等會引起內部分裂,而且,遲早會引起內部鬥爭,其結果往往是不民主的。

對於中國的前途,許多人有各種各樣的幻想,卻唯一沒有這樣的預言。崩塌社會的摧毀力是無方向的、隨意的和狂躁的,它並不區分人群和階層。就好像盧旺達的屠殺一樣,到最後並沒有胡圖族或圖西族之分,所有人都是所有人的敵人。無人幸免。
我知道,朱特的思維要比我這里談到的問題要深邃得多。一個失衡的世界里,人的信任感喪失,彼此防備;一切以商業為唯一目的的社會中,道德的正當性不 復存在,等等。可是我寧願用最簡單的思維來套用中國的現實:在自由與平等之間,我們擁有了什麽?我們到底該如何?我們的道路在哪裡?

還是朱特的結尾結得好:“如果我們認為我們知道錯在哪裡,那麽,我們必須根據這個知識行動起來。眾所周知,哲學家迄今為止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關鍵是改變世界。”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薛莉)

已見凶兆慎防中招 - 羅家聰

上周五伯南克發表偉論之時,在下已在飛機之上,故交稿時未知聯儲局年會結果。不過倒無所謂,近年起碼有二三十篇學術文章曾研究過QE、OT等措施的量化影 響,但結果是:一、僅第一輪有用,第二輪已作用不大;二、影響短暫,多不逾數周;三、影響不大,一般僅壓債息數十點子;四、甚靠預期,一旦市場不炒,作用 即會大減。

早幾星期的雞犬皆升,大概已充份反映對QE3的預期,即有炒凸。不管結果有無,看來亦要buy on rumour sell on fact。

誠然過去一周甚至兩周,最具risk-off指標的VIX帶頭先升,美?不跌,中港美股皆落,A股尤其樣衰,連跌三周。金油二價剛補裂口,乏力再上。至於久違了的西、意長息,話跌話跌亦跌不穿5.5厘,近兩周似重拾升軌。

曾 刊五年一季前後VIX拼圖預示8月下旬始升、9月下旬急升、10月下旬狂飆,如今看來似會應驗。正當餓樓良久的真正用家在炒家發展商大手派貨下急於入市之 際,他們恍將空前大鑊(是否「絕後」則未知)的歐美債務危機拋諸腦後,忘得一乾二淨。新興市場資金大舉流走,情況危在旦夕;另一邊廂,資金回流美國製造美 好數據假象,如斯市況實在陰濕,慎防隨時中招。

Black Swan for Gold? 12,000 S.A. Gold Miners Go on Strike



Gold nearly touched $1700 Friday on speculation Ben Bernanke and The Fed will soon publicly announce QE3.
While additional QE impacts the price of gold from a demand side standpoint with traders and investors acquiring the asse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currency devaluation and debasement, gold’s supply side might have just experienced a black swan event, as 12,000 South African gold miners have followed their platinum miner counter-parts by going on strike from Gold Fields.
Gold Fields is the world’s 4th largest gold mine, and the strike is costing the firm 1,660 ounces of gold a day in lost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Gold Fields’ spokesman Sven Lunsche.
Recall that platinum exploded higher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A. platinum mine spike.  A $1700 handle on gold is imminent, likely shortly after Monday’s Asian session opens.
South Africa remains the world’s 3rd largest gold producer:

In the wake of S. African authorities charging the 274 surviving miners in the deaths of their co-w0rkers, it appears a massive escalation in S.A. mining strikes is at hand.

Read more:

談QE3與回復金本位制

石林
8月份剛剛結束,金市以1691.6元(美元.下同)收市,為四個月來的最高水平,比7月份收市價上升4.8%。其表現大致符合金市傳統季節性強弱的統計,亦表明在夏季低迷結束後,通常隨之而來的是秋日回彈。
銀市則以31.74元結束8月份的交易,為三個月來的最高水平,較7月份收市價顯著上升13.5%。但這不表示銀市整體表現比金市強,說其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或更恰當,銀市在前幾個月是過分沉睡了。 
8 月份金市回彈,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暫再無出現明顯的惡化,美國經濟亦無再度倒退,卻是維持極緩慢的增長,令全球經濟收縮的壓力並沒有加 大。相對的另一面,月內歐洲當局強化了穩定機制,美國聯儲局改變了口風,說在必要時會採取新寬鬆政策,這些都加強了再膨脹力量,相對於收縮力量佔了上風。
關於QE3的問題
上 述兩股力量此消彼長的變化,其中一高潮在上周末出現。貝南奇在聯儲局的年度研討會後發表講話,為先前採取的非傳統刺激措施辯護,並明顯為QE3留下一條伏 線,更有人認為,美國大選在即,貝南奇能否繼續留任是未知之數,他會為支持他的老闆奧巴馬盡一點力,有可能在9月中推出新措施。因此上周末金價在回試 1645.6元後猛漲到1692.8元的自3月底以來的新高,充分體現再膨脹力量(以及對此的預期)佔了優勢。
然 而,現時問題是,聯儲局推出新刺激措施的可能性或其規模,不一定如市場目前所預期。從上周五貝南奇的講話中可知他深明QE政策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況且目前 股市接近四年高位,農產品及天然氣價格飛漲,更主要是銀行並不需要現金,反而需要債券這一最高級別的資產,以支持其交易組合。於目前,聯儲局再大規模推出 以印發貨幣來購買債券的措施是否合時宜,不無疑問。
共和黨曾提出回復金本位制的議題,但這次最終成為該黨總統候選人的是Mitt Romney,而不是力主金本位制的Ron Paul。
金本位制在金融史上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除了央行濫發紙幣導致其瓦解是一個原因外,金本位制本身無法應付急促增長的世界貿易的結算和支付,是它難以繼續的根本原因。
對回復金本位的質疑
美 國現持有2.615億盎斯黃金,貨幣基礎為2.689萬億元,若恢復全支持的古典金幣本位制,則每盎斯黃金定價要為10282元。若參照1934年的金兌 滙本位制,對於M1供應,黃金支持率為0.38,每盎斯黃金定價要為3900元;對於M2供應,支持率為0.24,每盎斯黃金定價要為8280元。
如今即使恢復某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都是難以想像的,共和黨提出回復金本位之議,旨在向民主黨在執政期間大印鈔票作出挑戰,間接地對貝南奇施行QE3帶來一些政治制衡。
金價在圖表上已升破為時一年的大型下降三角形的下降軌,期金的未平倉合約量也大幅回增至42.4萬張水平,大投機者的淨好倉量亦顯著增至15.8萬張,先前的調整市已告結束。
但 對中短期而言,再膨脹力量尚未佔壓倒優勢,收縮力量仍存暗湧,又如上文說的QE3是否最終施行及其規模仍是未知之數,故仍估計金價暫是進入較高一檔範圍內 發展。1705美元或是這回金價升浪的目標,諒一下子不易升越1725元。但1646元已成支持,短期支持更上移至1670元水平。
銀 市與金市略有不同,近數周未平倉合約量早處於一年多的高水平,上周後段反有所下降,而市勢又接近超買。因此估計中短期32.5元仍是一個目標,惟在 32.0元會呈阻力。但良好支持水平提升到28.5元,且在29.9元已有支持,短期支持更上移至30.5元水平。大投機者資金在金銀兩市的來去迅速,市 勢急促波動恐難免。


Loupe Magnifier

終於齊晒唔同倍數.....@onion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