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

ICBC:中國黃金需求今年將漲10% 超越印度成龍頭黃金市場


中國工行稱,今年中國黃金投資需求將升10%。


《彭博社》周一 (11日) 報導,中國工商銀行 (ICBC) 貴金屬部門總經理鄭之光表示,今 (2012) 年歐債危機重壓,外加貨幣後勢走低,民眾避險搶購黃金,中國的黃金投資需求可能暴增 10% 以上。
鄭之光受訪時聲稱:「主權債務問題引起的金融危機尤其嚴重,投資人希望保留部份黃金資產,作為風險對沖。」
世界黃金協會 (WGC) 預期,隨著人民收入提高拉抬需求,中國今年將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市場。
歐洲政府致力避免歐元區解體,且美國聯準會 (Fed) 推出更多刺激方案,望促進經濟復甦,今年黃金價格估計將連續第 12 年看漲。鄭之光上周三曾稱,中國投資人面臨股市低迷且房市承壓,對於黃金的需求更是水漲船高。
鄭之光表示:「對於個人、機構或甚至政府投資方來說,在量化寬鬆、過度印鈔的壓力背景下,金錢價值萎縮,持有黃金資產是必要的行為。」
第 1 季中國的黃金投資需求創新紀錄,高達 98.6 公噸,比去年同期高了 13%。去年投資需求量年升 38%,上看 258.9 公噸;整體需求量則增長 20% 至 769.8 公噸。WGC 預期,中國今年整體黃金需求量,可能高達 1000 公噸。

Gold Deposits Of USD 1 Billion To Be Collected By Turkish Bank


Turkey goes for the gold!!!

Turkiye Is Bankası AS, Turkey’s biggest bank by assets, plans to collect $1 billion of gold in its deposit account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citing deputy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Erdal Aral.

As much as 5,000 metric tons of gold is stored “under the mattress” in Turkey, Aral said, according to the Istanbul-based newspaper. Gold deposit accounts have surged to 13.6 billion liras ($7.4 billion) from 3.1 billion liras within the past year, according to data released by the banking regulator, Aral was quoted as saying.

Gold has always been seen as money and as a store of wealth in Turkey and now the country is leading the way with regards to the remonetisation of gold in the 21st Century.


Read More

世代鴻溝 進步洪流

John Mauldin「跳出思維定式」專欄 - 2012年5月31日


美 國一年一度的畢業季節已至,在全國各地舉行的畢業禮和發表的畢業禮致詞不計其數。筆者多年來也聽過無數的畢業演說,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要數世界級人 口統計學家侯尼爾(Neil Howe)最近發表的一篇。他1997年在其所合著《第四彎》(The Fourth Turning)一書中預言的世代交替巨變,現正展現於當今社會,真可說獨具慧眼;而且箇中分析拿捏異常準確,對今後的社會發展亦深有啟示。侯尼爾論點的 前提,以20年為一個世代跨度,每一世代的社會趨勢則每80年循環一次;這也正是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世界數百年來的寫照。時至今日, 在「二戰後新生代」(Baby Boomers)把持大局的形勢下,「千禧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已漸趨成熟,世代循環變化隨之展開。
對 於「千禧世代」的評價,侯尼爾亦別具創見,其觀點縱然有別於主流意見,但對這一世代的前途仍充滿信心。所以,本欄今期推介他的這篇演詞篇幅雖短,卻極具參 考價值。正當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美國上下在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之際,不禁想到後來者將來能否不負壯烈犠牲前人的貢獻,下文正好為美國的將來揭示出一線希望。畢竟美國亟待後來者 承先啟後的當兒,也正是又一「模範世代」冒起的時刻。
 
以下是《第四彎》作者侯尼爾2012年5月12日在瑪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學位頒授典禮上的演詞。
遠 兜遠轉,沒完沒了,往往是畢業禮演詞的弊病;我今天當然不願明知故犯。不過,說到言簡意賅,恐怕我怎樣也及不上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畫家達利 (Salvador Dali)。他曾經創下演說歷時只有4秒鐘的世界紀錄,在講台上只說了一句:「我的發言很短,短得已經完了。」隨即坐了下來。
千禧世代蛻變
畢業禮上的嘉賓講者,往往三句不離「這一代年輕人」;雖然說說無妨,但最要命的是,講者隨即長篇大論想當年,然後教訓台下後輩:自己那一套既然當年行之有效,在你們這一輩之中當然也行得通。言者也許無心,但聽者自會察覺:講者對何謂一個「世代」其實一竅不通。
且 讓我來給大家澄清一下其中的基本概念。所謂一個「世代」(generation),指的其實是因歷史上所處「年齡位置」(age location)和「世代背景」(generational setting)相同,人生觀也基本相近的一群人;著名匈牙利裔社會學家曼海姆(Karl Mannheim)稱之為「世代位置」(eine Generationslagerung);台下聽眾少安毋躁,這已是我這次引用的最長一個德文詞語,保證不會再有第二個。
至於所謂「年輕人」,不過是一個年齡組別而已;打個譬喻,就好比不同世代攜同行李隨時遷進遷出的酒店房間;其中時而洋溢醉人樂韻,時而響起重金屬樂聲,時而闃然無聲,始終變幻無常。
歸根到底,所有屬於「二戰後新生代」和「X世代」的父母輩,不但基本上有別於他們的下一代,而且打從孩提時代起,就已跟其子女有所不同。至於屬於「千禧世代」的在座畢業生,也基本上有別於你們的父母,而且即使日後年事漸長,也不會變得跟父母一樣。
但 兩代人實際上到底有何分別?不妨先以流行文化說起:在座的各位家長,信不信由你,你們的子女大都只知道「America」、「Chicago」、 「Kansas」是地理名稱,卻從未聽聞三者曾是著名搖滾樂隊。日用科技又如何?家長們可曾注意到,每當你們叫子女「『絞』起車窗」「『擰』電視台」又或 者「『撥』電話」,他們總是一副摸不着頭腦的模樣?世界大事呢?在千禧世代「猶新」的記憶中,總以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一直都投閒置散,無所事 事;中國從來都在和平崛起;奧賴利(Bill O’Reill)和萊特曼(David Letterman)兩大美國電視名嘴從來都在幾百萬電視觀眾面前針鋒相對。
以上列舉的例子,表面上都只為聊博各位一粲。不過,我也希望各位記取其中的微言大義,亦即兩代人之間的差異,其實遠較表象為深。
大家不妨細想一下:
各 位「千禧世代」,你們在成長階段備受蔭庇,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從單車頭盔、電插頭蓋、「美國兒童失蹤警報」系統(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ing Emergency Response,簡稱AMBER Alert),以至多達15種的小型客貨車安全帶扣接方法等等,物質上可說從不匱乏。
你 們的父母一代剛好相反,在成長期所受的保護有減無增;他們的上一代更放任自流,從不嚴加管束,只要晚飯時間準時現身,哪管他們終日流連街頭。至於汽車安全 帶就更休提,遇上汽車失事,他們只懂舉手護頭。那些年也從未見過車窗上有「當心車上嬰兒」的標貼;反而以「罔顧嬰兒安全」來形容昔日的社會風氣,也許較為 貼切。
重視團隊合作
各 位「千禧世代」,你們自小就享有特殊地位,被灌輸對心理輔導員、支援小組深信不移的觀念,還服用種種助長智力的藥物,養成一種對世界盲目樂觀的心態,就像 「模擬市民」(The Sims)電腦遊戲中的虛擬人物,在數碼世界中「活」得安穩。相反,你們的父母卻早知自己的地位毫不特殊,而且從來不信賴別人的意見,更認為毋須輔導才能 夠證明自己堅強。
你們上大學,要參加一個又一個迎新和體驗活動,以學習適應新環境;你們的父母抱着玩具熊飲泣,依依不捨又感觸萬分。他們上大學當年,父母把他們送到校園就急不及待絕塵而去,差點連車上的衣箱也來不及卸下。
各位「千禧世代」,你們自小就養成團隊合作精神;上了大學之後經常參與社會服務,又在小組作業分工合作,兼且參加各式各樣的學會。
總 而言之,你們已通曉團隊協作之道,並且通過數碼科技利用面書(facebook)和智能手機從早到晚互相保持聯繫。你們的父母遠較你們有鬥心,也較為反 叛,而且抗拒隨波逐流;他們之間從不傾向互相「交友」合作。他們那一代發明「個人」電腦;「個人」就是「分清你我」,更與他們父母遺留下來的電腦主機劃清 界線。
他 們在成長中最擔心有朝一日「老大哥」(Big Brother)會在他們的房間裏安裝閉路電視嚴加監視;最高興喬布斯(Steve Jobs)宣布:「《一九八四》書中情節一定不會在1984年出現。」今天最令他們感到驚訝的,莫過於他們的子女為求互相保持聯繫,自行在房間裏安裝閉路 電視!
犯錯顯著減少
你們「千禧世代」這一代人,整體人生觀也隨俗得出奇。據種種調查結果顯示,你們都但願有朝一日做個好市民、好鄰居,發展全面,養妻活兒。近年來,暴力罪行、年少懷孕、年少吸煙個案都顯著減少,實在可喜可賀。
令 人最感意外的是,時下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幾乎已跟他們的父母全無分別。他們不但跟父母看同類的影片,穿類似牌子的服裝,還常跟父母討論個人問題;更不介意 搬回家裏跟父母同住。我每當有機會周遊全國,總會問四五十歲的人iPod裏儲存的歌曲跟子女雷同的百分比;所得回覆一般在30%到40%之間。
大家可知道嗎?在我讀大學的年頭,亦即後來所謂「火爆年代」的時期,雖然遠在iPod發明之前,我們慣聽的歌曲跟父母雷同之處可說絕無僅有。我們那一代年輕人的文化是獨斷獨行,故意跟父母對着幹,也正是我們反叛的主因。
我 有時會被問到:「世代鴻溝到底有何含義?例如『千禧世代』跟養育他們的『二戰後新生代』或『X世代』各有不同,是否等於說某一世代較另一世代優勝?」我總 回答說:「當然不是。」世代之間根本無所謂優劣之分;任何世代都只能應運而生,順應誕生時所處的環境。歷史顯示任何新一代的集體個性,總會切合當時社會所 需。
因此,年輕一代往往將人到中年的當權派越軌行為撥亂反正,並且往往取代逐漸淡出權力核心的上一代。
為 免術語連篇,讓我以較平白的方式,把剛才那番話闡釋一遍。相對於今天主宰美國的「二戰後新生代」和「X世代」,「千禧世代」有修正他們越軌行為的作用。所 謂「越軌行為」,指的正是:領導層陷於僵局、拒絕妥協的死硬立場、個人主義泛濫、破壞傳統、「焦土」式文化戰,以及對社會上一切制度的病態疑心。
「千 禧世代」也正在重拾「模範世代」(Greatest Generation 或 G.I. Generation)的不少特色。漸已離世的「模範世代」一如「千禧世代」,在童年時期備受保護,後來迅即變成樂觀而傾向共識的「團隊」成員,在上世紀 30年代至40年代的黑暗歲月挽救了美國,使之避過在錯誤時刻誤入歧途的厄運。
重拾模範本色
俄國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曾為文指出,任何世代都向父母輩宣戰,而跟祖父母輩結盟。這種現象,在這一代人身上又再一次得到驗證。
所以,我謹向廣大家長呼籲:且為這新的一代感到自豪。他們雖然跟你們有別,但卻正符合美國現時所需。
他 們從沒抱怨他們的財經與地緣政治前景烏雲密布,反而盡力保持樂觀。他們無意癱瘓現有制度,反而全力使之恢復有效運作。他們也很擔心你們,願意團結一致,共 建規模宏大而存之久遠的成果,以贏得你們的讚譽。在包容、樂觀、廣布人脈、抗拒風險的表徵背後,他們還具備或將證實有助於重建美國,並對美國前途至關重要 的種種態度和習慣。
沒 有人可以預知「千禧世代」日後將須承擔什麼挑戰,也沒有人期望他們會成為美國下一個「模範世代」。不過,有朝一日你可以說曾聽過我這一番話:挽救美國,使 之擺脫由上一代意外造成的亂局,正是「千禧世代」的使命所在。在破解當前亂局的同時,他們也為自己創造條件,日後成為一大世代而名留青史。




John Mauldin是著名投資分析專家,他的每周通訊《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屬於首批為投資者提供免費而中立投資的資訊出版物,也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Mauldin擁有極強的洞察能力,能解開最複雜的金融現象。他每周都會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的見解。他的評論清晰明確,對個人投資者和投資專業人士都甚有參考價值。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 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前沿思考」及「跳出思維定式」分別於每周一、周四在《信報》 (精華版 )及信報網站 www.hkej.com(全文 )刊出。

任志剛撰文促檢討聯繫匯率

 終放肯講出聯匯問題,始終都係不在位,講出來會放鬆好多..哈哈

但社會無人夠膽去認同....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撰文認為是適當時候檢討聯繫匯率,包括與一攬子貨幣掛鈎,但現任總裁陳德霖表明並無必要。

任 志剛以中大研究員的身分發表《香港貨幣體制未來》的學術研究文章,任何改變都需要勇氣,聯繫匯率制度在香港行之有效近30年,但固定匯率本身並非一個終 點。他提可以繼續優化香港貨幣制度,包括擴寬可兌換範圍;或轉與美元、人民幣或成分保密的一攬子外國貨幣掛鈎;或者放棄維持預設匯率目標、匯率範圍。

他強調,這篇文章不一定暗示聯匯制度有改變的需要,但若要改變匯率制度,金管局將可發揮中央銀行的角色,透過權衡性貨幣管理,主動調節匯率,透過控制貨幣供應及價格,以達致傳統貨幣政策目標,金管局已具備執行這個政策的能力,包括透過增發或贖回外匯基金票據。

在任志剛正式發表文章之前,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聯繫匯率制仍然是最適合香港的貨幣制度,近年來的高通脹及高樓價與聯匯制並無必然關系。他強調金管局將不時研究及檢討優化聯匯制度。

陳德霖稱已看過改革建議。他表示,金管局通過深入研究,認為香港作為較小的經濟體,目前的聯匯制度可以穩定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多次表示對聯匯制度的支持與肯定。

對 於有專家將香港近年來的高通脹以及高樓價歸咎於聯匯制度,他反駁舉例指,新加坡元兌美元已大幅升值, 但新加坡過去2年的通脹率和樓市泡沫風險與香港相若,顯示聯匯制並非通脹首要原因;而樓價亦須視乎市場供求而定,與匯率制無必然關系。陳德霖總結說,沒有 一種匯率制度是完美的, 每個國家及地區需要因地制宜,挑選最適合自身利益的制度。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兼匯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指出,聯繫匯率在過去30年行之有效,鑒於香港外向型的經濟屬性,因此聯匯制度仍然適合香港,無需急於改革。(即時新聞)


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
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對於香港這個對進口比較依賴的向外型經濟體,聯繫匯率與通脹是有關係的。 


任志剛發表《香港貨幣體制的未來》學術性文章,從貨幣、技術以及政治方面,探討取消聯匯的可行性。他指出,如果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 位,越來越多國際金融服務在香港以港元結匯,令保障港幣貨幣金融穩定的難度增加。他表示,維持匯率穩定,符合公眾利益,但問題是與港幣掛鈎的是一個弱勢貨 幣,但香港背靠的是一個強勢貨幣。 


任志剛說,對於樓價高企,現在不少央行都對資產價格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普遍運用金融手段來防止資產泡沫,但有聯繫匯率的話,央行等金融政 策機構可以控制的空間很有限。他在文章中又提到,曾經在任內也考慮到增設存款準備金的需要,但因為此為權衡性貨幣政策,而在聯繫匯率下,金管局是沒有酌情 權。如果當時提出,擔心會影響聯匯的穩定。

One Billion Silver Ounces and 100 Billion Owners

  期貨市埸 白銀100:1已經係人都知,

但個波都唔會爆,因為大家都知道遊戲規則係咁玩,

除非有人有心玩篤爆,



http://www.silverseek.com




When considering whether silver is a good investment for the future, you might want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current above ground supply of silver.
A reasonable estimate is that roughly 1 billion ounces of silver currently exists above ground in investment grade form.
This does not include the ounces of silver that need to assayed, melted, and recovered from what little silver is left in jewelry, silverware or sequestered away in electronics.
But at least it’s something. 

Silver Derivatives and JP Morgan Chase’s Recent $2 Billion Loss
A classic example of the risks involved in derivative products that have no readily visible asset underlying them, such as synthetic credit and debt instruments, is the recent $2 billion loss announced by J.P. Morgan Chase.

When it comes to silver paper derivatives like futures and options, at least a real and visibly traded physical commodity underlies and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the paper trading vehicles.

Nevertheless, the markets in these silver derivatives can be manipulated due to the lack of a requirement by futures exchanges for both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to actually deliver the physical metal into a futures contract. 

Since only the seller typically has the right to instigate delivery into a futures contract, this means that silver futures sellers can have no physical to sell and yet still sell a silver futures contract.

As a result, these silver derivatives have become the tails that continue to wag the dog. They can and have been used to artificially keep physical silver prices low.

Paper Ounces Versus Physical Silver
Given the opportunity for manipulation of the silver market using derivatives, one might ask how many ounces of paper silver trade versus the number of ounces of the actual metal, as well as how many claims to each physical ounce of silver exist?
One well-informed source, Jeffrey Chrisitian of CPM Group, admitted that there are as many as 100 claims for every ounce of physical silver.
This indicates a real problem with considering the physical silver supply ample at only 1 billion ounces of above ground investment grade silver, when owners may hold claims to as much as 100 billion ounces.

Stockpiles of Physical Silver
It also seems worthwhile to take a look at the major stockpiles of physical silver and just how willing the owners are to part with their precious metal stash.
A large amount of not-so-visible physical silver is currently held by small individual investors, who are typically not willing to sell their metal so readily since they often hold it for longer term investment purposes.

Perhaps the most visible stockpiles can be found at the various exchanges that trade silver futures, such as those in London and Chicago. Physical silver is also visibly stockpiled by physical silver Exchange Traded Funds (despite some controversy over their backing) and trusts. 

It is not as if that physical silver is not owned by anyone, but at what price is that visible silver actually for sale? Also, that sale price may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the “market” paper silver price that can be readily manipulated by large special interests.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and to stay updat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financial, political and market events related to silver and precious metals, visit www.silver-coin-investor.com.

貸評山下:減息難解民企水荒 - 黃元山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2年6月12日


市場一直憧憬中央出招救市,望穿秋水,時隔49個月,終等到「好消息」。


人行上周四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並調整利率浮動區間。經調整後,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利率將從6.56厘下調至6.31厘,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將從3.50厘下調至3.25厘。上調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至1.1倍,下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至0.8倍。


穀借貸靠財稅政策
筆者曾說,內地的經濟問題,是過去十年中,利率長期過低,致使負利率成為常態,而且投資過剩和消費不振,長期的經濟扭曲導致經濟過熱和不平衡的危機。


種種迹象顯示,中央了解和關注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使經濟改革到了臨界點。要改變利率過低情況,必須把利率提高;另一方面,放慢經濟增長的速度,是改革的其中一面。因此,改革的過程中,少不免有陣痛。


今次中國在經濟改革過程中突然宣佈減息,主因是近期經濟數據轉差,加上受到外圍環境及內部勢力影響,才會有此迫不得已的決定。


減息可令股市短期振奮,不過,筆者認為,從某程度來說,這次減息是因為怕忍受不了改革的陣痛而作出妥協,對內地經濟長遠發展未必全好。不過,筆者認為要把存款和貸款利率分開來研究。


先談貸款利率,減息是希望提振企業貸款需求,以穩定投資和增長。但筆者認為,減息卻未能有效解決內地信貸需求的問題。因為最優惠貸款利率的受惠者仍然是國企,如水泥、建材、內房等大型企業,它們本身已不愁借貸,故亦不會因為減息的誘因而增加貸款(只會因為減少利息成本,而增加企業盈利);相反民企卻不一定能夠受惠,因為減息並非開放借貸渠道,四大國有銀行依然不願意借貸予民企。因此結果不變:需要借錢的民企,依然無法以優惠利率獲得貸款以進行融資。


由此可見,民企的最大弱點在於融資困難、借貸成本高。據一項有關民營企業融資的調查,發現銀行貸款方面,有三分之一的抽樣企業,曾在過去五年內至少申請過一次貸款,但成功率卻僅為4%。


故筆者建議,內地政府應推出更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如溫州金融試點改革;亦要多鼓勵民間借貸,設立更多適應民企貸款需求的中小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症下藥,才能根治信貸不足問題。減貸款利率,和下調貸款利率浮動區,是「虛招」,因為市場實際利率根本是高很多。


存款利率趨市場化
幸而,在存款利率方面,中央以一招「狸貓換太子」,提高存款利率的上限,使存款利率首次正式透過市場競爭而提升,因此可以預期,實際存款利率將會「明減實加」,這印證了利率市場化的正式啟動。減貸款利率是「虛」,加存款利率是「實」,內地經濟改革是「進一步,退半步」!

睇多兩個月

正如羅仔早前拼圖提出...8月見真章?


羅傑斯:當前乃買入黃金白銀好時機

finance.sina.com.cn/



投資大鱷羅傑斯(Jim Rogers)上週五(6月8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美國經濟前景抱悲觀看法,認為現在應買入商品。為了保護資產,他稱目前持有黃金(1594.20,-2.60,-0.16%)、白銀、農地,因他認為這類資產是最能在未來幾年內保值的產品。羅傑斯稱,全球金融格局太不穩定,難以避免再度衰退,而下一次經濟衰退程度更甚於2008年。 2012年債務較2008年更高,因此形勢將惡化。他認為,美元近期有走強的可能,但最終將失去其世界貨幣的地位,並和英鎊一樣淪落。黃金白銀在過去一個月中走勢疲軟,並在低位震盪。但羅傑斯認為目前是買入黃金的好時機,因為黃金資產泡沫在未來10年內不會破裂。他表示,最簡單、最安全的持有黃金和白銀的方法便是通過實物的方式。這也是最缺乏流動性的選項,因賣出大量實物金是個非常駭人的任務。
   週五(6月8日)行情回顧: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並未暗示量化寬鬆政策,黃金價格大幅下跌,引發空頭回補。同時,歐元區財長將在周末召開會議,投資者預計西班牙將獲得某種形式的救助,風險幣種大幅反彈,美指承壓,現貨金收高。日K線圖顯示,現貨金今日收於一個帶長下影線小陽線。亞洲時段,現貨金開始維持震盪走勢,尾盤急劇下跌;歐洲時段,現貨金價格震盪走高;紐約時段,現貨金持續反彈走勢。

銀幣知識----白班

 轉貼國內泉友

fwang2450


現將美國各錢幣網站上對中國產銀幣上白斑的討論總結如下。 (此處不包括白霧。)
1. 白斑多見於中國銀幣。加拿大造幣廠產的普通投資幣有白霧現象,但沒有白斑。2. 白斑會影響評級和價值,因此被稱為“白色死斑”(white spot of death, WSoD)。而且評級裝了盒子的銀幣也會出現白斑(我本人就有一枚這樣的11年熊貓銀幣),裝盒子本身不能避免白斑的出現。 (但如果先讓NCS 做了保養又當別論,見下文。)3. 白斑的性質和銀幣上深色的氧化物/硫化物有所不同:a) 白斑通常是圓形或橢圓形,而褐色或黑色的氧化層和硫化層則形狀不定。b) 氧化層和硫化層很容易去除,用電解法或使用美國市面上常見的洗銀水eZest可以輕易搞定。 NCS的錢幣保養也可以去除氧化/硫化層,但對白斑無能為力。加拿大銀幣上的白霧用橡皮和洗銀水可以去除,和白斑不屬一類現象。c) 氧化層和硫化層去除以後不影響錢幣的品相。這些化合物似乎是浮在銀幣的表面,而設法消除白斑後會在鏡面上留下隱隱的痕跡,破壞品相。白斑似乎是嵌入鏡面的。4. 白斑如何形成:美國“中國錢幣論壇”(China Coin Forum, CCF) 的資深大佬badon認為白斑是由氯化銀造成的,這和蘇老師引用的錢幣博物館的分析相同。但是白斑本身不是氯化銀,而是金屬銀的晶體。這是因為a. 氯化銀很不穩定,見光後會變成黑色,自然分解成銀;b. 氯化銀極易溶於氨水、大蘇打等溶液,而就目前試驗的情況看,這些溶液對白斑沒有影響。 (否則NCS不會束手無策。)
badon 認為白斑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造幣廠在沖壓前使用鹽酸清洗幣坯。未完全沖洗乾淨的鹽酸乾了以後留存在幣的表面,但出廠時處於乾燥狀態,對銀幣沒有影響。一旦接觸到潮濕的空氣,鹽酸又恢復活躍狀態,開始腐蝕(咬入)銀幣表面,產生氯化銀。氯化銀極不穩定,會逐步再度分解成銀和氯氣。但此時的銀已經是極細的晶體狀態,呈現為白色顆粒,也就是白斑。這些銀的晶體無法用去除銀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如電解、氨水、或洗銀水)來去除。
Badon 的這一假設可以解釋白斑的許多現象,如白斑的圓形或橢圓形(水滴乾了後的形狀),受潮狀態下出現白斑,白斑極不活躍的化學性質,去除白斑後對鏡面的破壞等。但這一假設是以造幣廠使用鹽酸清洗幣坯為前提的。如果造幣廠並非使用鹽酸作為清洗液,那這些假設就不成立。希望有了解國內造幣廠生產過程的幣友加以證實或證偽。加拿大造幣廠說他們用硼酸清洗幣坯,那些銀幣上的白霧是因此造成的,但他們認為那些投資幣,要求不高,也沒有採取什麼改進措施。如果中國造幣廠也能主動回應幣友的詢問,這個白斑的迷就容易解決得多。
既然白斑出現後就很難消除,badon 提出要以預防為主,也就是說不等白斑出現就消除銀幣上可能殘留的鹽酸或其它腐蝕性物質。他的建議是無論新、老幣,先送NCS做保養。他說他見過的經保養的幣從未出現白斑,即使保養時銀幣已有白斑也不再會擴大或增加數量。這一點版上幣友是否能夠證實?有些幣友可能會懷疑他是為NCS拉生意,不過以他的為人和身份來說不致如此。只是在美國這些高級藏家的圈子中,沒人提倡自己動手洗幣。依個人所見,如果真是鹽酸殘留,中和的方法很多,用不著非找NCS不可,但是這樣一來必須去掉原封,對於講究原證原封的幣友來說,可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最後提一下白霧,badon 認為白霧和白斑不是一回事。他說在放大鏡下白霧看起來像紋理一樣,他稱為“木紋”(woodgrain)。他說有時間會研究一下。美國幣友對白霧似乎不太在乎,認為是自然過程,對幣本身沒有破壞。
有些有白霧的幣評級不受影響,所以討論也不多。
badon 對白斑的討論大部分可以在以下鏈接中見到:http://www.livebusinesschat.com/smf/index.php?topic=3314.0

Stay The Course As Gold Continues Its Progressive March

My Dear Extended Family,

In one corner we have the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 and gold banks, their brokers who are clearly in a panic to hold gold below $1600. In the other corner are many central banks elsewhere that fear the viability of their paper currency inventories. In the middle stands the speculators which are basically gambleholics who will always be in the middle of the battle getting pummeled.

Last evening was the worst nightmare of the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 and gold banks as gold moved up $17 in Asia, therein properly defining the situation in paper currency everywhere.

The EU had gapped up and gold had worked its way up.

The situation is so fragile for Goldman, the primary broker for the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 selling paper.

Gold went from plus $17 to minus $10 as it caught the notice of latent central bank physical buyers. Gold then gained $13 so far from the low.

The war is between US manipulative interests and central banks. The fiat paper system is broken to the point that depositors will not get back their funds without delay and potential discounting.

The banking system, thanks to OTC derivatives, is broken. Austerity politicians are going to be swept out of Euroland and elsewhere.

Stay the course. Gold's targets are $1909 and $2111 on its progressive march.

The secret that the manipulators must keep quiet is that the physical market for gold is very thin on the sell side. Whatever is offered, be it 500 tons or more in manipulation from paper,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taken.

As gold ticked up $17, the physical market was thin on offerings.

Bullion will top paper. The price target for gold is not below $1524 but rather over $2100.

Respectfully yours,
J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