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沉 】
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
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 也需要... 放得下。
淡然於心
人生最大的福報,
不在擁有多少財富,
而是〝平安〞。
人生最大的成功,
不是別人的掌聲,
而是做的〝心安〞。
心不在茶上,
品不出茶香,
心不在心裡,
禪不入定中。
水,越淡越清澈;
人,越淡越快樂。
水中的東西越少,
雖然貌似少了許多不同的味道,
卻越顯得清澈亮麗。
人生看淡的越多,
貌似缺少了許多做人的歡樂,
卻因心的簡單而少去更多的煩惱。
享受,
都以付出為代價。
你要求的越多,
活得就越累!
淡然,使人簡單;
簡單,使人快樂。
人生沒有完美,遺憾和殘缺始終都會存在,
懂得遺憾,就懂了人生。
美好的東西太多,我們不可能全都得到!
如佛曰: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人生沒有假設,當下即是全部。
背不動的,放下了;
傷不起的,看淡了;
想不通的,不想了;
恨不過的,撫平了。
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何必用這一顆不平的心,作踐了自己,傷害了歲月。
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習慣,便能轉苦為樂。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這世界並不是
所有的東西都符合想象
有些時候
山是水的故事
雲是風的故事
也有些時候
星不是夜的故事
情不是愛的故事
許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許多事看著看著就淡了
許多夢做著做著就斷了
許多淚流著流著就乾了
人生
原本就是風塵中的滄海桑田
只是回眸處
世態炎涼演繹成了苦辣酸甜
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她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台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想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了。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過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的責怪。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我們 工作不是為了生氣的,我們相愛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用心付出的東西一旦無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麼,悔什麼。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淡然處之。
無愧于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 , 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相同,生活即是如此...............
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尋找自己的路。每個人,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時,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不必豔羨他人,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你該學會相信自己,再學會欣賞自己,試著把自己最亮麗的一面找出來,並呈現在陽光下。
生命是自己的,除了必要的擔當,更該為自己活著。
若問今生所遇,
皆是前世的緣;
今生寬以待人,
來世皆是善緣。
淡淡的日子淡然地過。
生活如水,人生似茶,
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
時間久了,也就淡了。
也許是棱角平了,或許是成熟穩重了,
腳步越來越踏實,日子越來越平淡。
人生步入另外一種境界,淡然。
得與失,成和敗,聚或散,
雖然一樣渴望一切都好,
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
淡然,是人生的一種成長。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
有時候一句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
也可以讓朋友變成仇人,
可以功敗垂成,更可以改變人生。
可見,說話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懂得說話技巧的人,到處都會受人歡迎。
他們能夠使許多素不相識的人攜起手來,成為朋友;
他們能夠為人們排憂解難,消除疑慮和誤會;
他們能夠安撫人們煩悶的心靈,從而勇敢地面對現實;
他們能夠鼓勵悲觀厭世的人,使其微笑着迎接新生活。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
【學佛】
學佛不是我比誰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學佛不是
要逃避人世、追求虛無,而是深知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活在當下,覺而不迷就是修行。
學佛不是要發現外在有一個神,而是發現自己的自心本性;學佛不是盲目追隨,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在於慈悲,而慈悲是無分毫傷害的心,一種利他的心。
過去因,現在果;
現在因,未來果,
佛法是最積極的人生觀。
現在的幸福,
是過去自己的努力所得,
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現在的果報,
卻不知積極行善開創,
再大的富貴也會耗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如果現在惡業現前,
也是過去自種的因,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
只要心地保持清淨,積極行善,
惡業過去 一樣能有光明的未來。
如果爭執只會帶來傷害,何不用包容去避免;
如果生氣只會帶來不悅,何不用微笑去取代;
如果計較只會帶來衝突,何不用氣度去化解;
如果忌妒只會帶來醜陋,何不用祝福去對待。
生命裡本來就常有令人無言以對的時刻,畢竟不是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國度的語言 。
因此,有時候,不說比說更重要;
也許,有時候,放下比執著更重要;
可能,有時候,越是認真解釋越是誤會不清。
“無言”,也許是我們最需要的一種語言。
【人在做,天在看】
當你盡心盡力時,也許沒有一個人會記得,
當你被誤解的時候,再好的解釋,
別人也只會把它當做是你的借口。
無論如何,千萬不要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眼裡,
更不要去在乎別人怎麼的評論你,糟蹋你,
只要明白,你所做的一切,老天都看在眼裡。
別人是黑的,你不要變得和他一樣,
冤冤相報,慈悲心只會遠離你。
守護自己的心,做最好的自己,
老老實實做人,腳踏實地做事,
凡事對得起真理,其他的,老天會幫你處理。
【人生妙法】
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
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
所以,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
靜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夢裡人。
聰明之人,只會向前看;
智慧之人,事事向後看;
聰明之人,是戰勝别人的人;
智慧之人,是戰勝自己的人。
修心當以净心為要,
修道當以無我為基。
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
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
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煩惱皆由心生。
千萬別為小事傷了和氣,
真是傷神又費力。
在生活中,
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
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
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想得開,
再灰暗的事也有光明;
想不通,
再美好的事也有陰暗。
世間萬物,
相依相存、陰陽相對,
有了綠葉的陪襯,
才有了紅花的艷麗。
人一輩子,
無論走了多少路,
終歸只有一條路,
但是這條路,
卻分成無數個路段。
平坦的路段,
心裡多是美好;
坎坷的路段,
心裡多是晦暗。
無論哪個路段,
我們都該清楚、明白,
總會有過去的時候。
生命在呼吸間
人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
更無人能擋住死期
讓它永住人間
既然這麼來去無常的生命
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
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
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
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人生沒有一勞永逸的開始,
也沒有無法拯救的結束。
我們或許:
改變不了環境,
但可以改變自己;
改變不了過去,
但可以把握現在;
不能樣樣順利,
但可以事事盡心。
即使一切都失去了,
只要一息尚存,
就沒有理由絕望。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
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
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
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
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
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
才能自在的面對緣起緣滅。
病,是接近道心的捷徑;
苦,是接近奮發的機會;
忙,是接近價值的要途;
缺,是接近圓滿的階梯。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能用仇恨來止息仇恨,
只有寬恕能夠止息仇恨,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由肉食者到素食者,反反覆覆用了十年,整個過程,漫長但堅定,2013年,我確實做到了,我吃素,我快樂!我想告訴一些有吃素念頭的朋友,不用急,只要您真的想做到,就一定能做到!』
唐寧多年前就開始學習吃素,她說:「現在吃東西我都好開心,因為再沒有小生命因為我而被殺!」其實我想盡力保護多些小生命,當然我不會逼自己一下子戒掉,我會叫自己慢慢來。起初我很擔心戒不了豬肉和雞肉,因為我很喜歡吃叉燒和雞翅,但原來只要有信心,便可戒掉。
當初我決定戒吃豬肉是因為看了一個豬農的訪問片段,他說有一天他正在推一隻豬上車去屠場,那隻豬掙扎竟掉過頭怒盯了他,彷彿告訴他「我是有尊嚴的,我不用你推,我可以自己走上車!」結果那隻豬真的自己走上車。
車開走後,豬農越想越不安樂,便趕去屠場希望救回那隻豬,豈料屠夫卻說那隻豬已上路了。 豬農為此很自責,自此他關掉豬場,改為吃素,人也變得更快樂。
我希望像那個茹素的豬農一樣快樂,所以便戒吃豬肉,然後再戒吃雞肉。現在每次吃飯我都很快樂,因為覺得世間上再沒有小生命,因我而被殺,老公在我的感染下,也吃了素。
很多人說只吃素,吸收的營養不足夠,我卻不認同,起碼我的身體沒變差呀!其實只要謹記吃多點不同顏色的菜便可。
如果朋友們想茹素,我建議先從生日或初一十五开始,總沒有人想自己的生日變成小動物的忌日吧!動物就是動物,並不是我們的食物,只要懷著這份信念,茹素也可輕易而舉。
(感恩G Garden Vegetarian分享)
人生總是太匆忙,
現在的幸福,
下一瞬間,
可能就成了刻骨的回憶;
眼前的痛苦,
下一秒鐘,
或許就成了笑談的往事。
歲月的鐘,
不會停滯不前,
沒有任何時刻,能夠留住。
不論好與壞、苦與樂,
努力地感受,
認真地生活,
品味自調的人生。
隨緣,
常被人誤解為,
不需要努力作為、凡事聽天由命,
由此成為逃避問題和困難的理由。
其實,
隨緣不是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
而是努力之後,
有勇氣接受成敗,
並且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在遇到問題時,
有一顆包容的心,
善於化解矛盾,
寬容他人、解放自己。
隨緣是一種智慧,
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
依然擁有淡然的心態與冷靜的頭腦。
人生這一條路上,
不要什麼都扛著,
什麼都放不下!
再芬香的花朵也要凋謝;
再茂密的森林也會落葉;
再溫暖的太陽也要西下;
再嬌美的姑娘也會老去。
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有什麼是我們能夠永遠提著的呢?
就是堅持提到了終點,最終也還是要放下。
晚放下,不如早放下,以享受有限的〝自在人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心,
本來是沒有任何塵埃的,
生在滾滾紅塵花花世界裏,
卻讓我們純善染上世俗之塵,
漸漸地我們的身心變得俱疲,
因而失去真善美,人才會失去信心。
修心是要淨化捨下心物與雜念,
使自己的心回歸寧靜,回歸自然,
回歸赤子之心,回歸本性初心,
修行是完成真我,成就別人,
把自己與大地自然合為一體。
給自己一點空間與自己獨處,
在寧靜的世界裏,你更該追求的是自己。
歡喜過節的日子,儘量不要殺生,
在人們渴望團圓歡樂的時候,動物們也有同樣的渴望,
嘎達亞那尊者曾說: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輪迴之法誠稀有!
我們親手宰殺吃下去的,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
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應該讓過節過得有意義,
希望大家多吃素。
「不論你身在苦中、快樂中,
獨處或身處人群當中,
都不要忘記三界眾生的痛苦;眾生的景象,
隨時都清晰的展現在你心中,在你的眼前。」
弟子問:師父!煩惱即是菩提,這句話怎麼解釋?
師父拿出一面鏡子說道:你看這面鏡子,背面代表煩惱,
鏡面代表菩提,當你看到背面時是黑的,什麼也照不清楚,
你轉個面來,不就可以照自己又可以照別人了嗎?
同樣道理,當你煩惱的時候,要用一句阿彌陀佛轉過來,
就是轉煩惱為菩提,轉識成智了。
「善業的力量大,惡業的力量小。」這是因為罪惡本身沒有任何真實的靠山,它是由錯亂心所造成,是站不住腳的;
善業則是由無錯亂的心所造成,因此善業有真實力量的支持。
真實或真理,能夠戰勝一切,虛假,則永遠註定失敗。
這是世間的法則,不是嗎?
「當我們不斷分析、體證空性妙理,
便能逐漸遠離分別心與煩惱,
我們將能活用一切、包容一切!自在、快樂的生活!」
【什麼叫業障?】
所謂「業」是身口意的造作,過去所作的惡業,
未來必定有苦報,使你不順心,這叫業障。
比如你喜歡吃海鮮,結果身體沒有愈吃愈健康,
反而得了癌症,發生意外,發生災難,小孩子短命,
苦得不得了。明白這道理之後,應該大慈大悲告訴大家,要愛惜生命,不殺生,多吃素。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
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
這世上,笑笑人家,也讓別人笑笑自己,放鬆心情,給自己快樂。
凡事皆有困難之時,
打得通的,便是〝勇者〞;
凡事皆有複雜之時,
拆得開的,便是〝智者〞;
凡事皆有關鍵之時,
抓得住的,便是〝明者〞;
凡事皆有矛盾之時,
看得透的,便是〝悟者〞;
凡事皆有重大之時,
沉得住的,便是〝靜者〞;
凡事皆有寂寞之時,
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淡然於心,從容於表,優雅自在地生活。追求,就會有失望;活著,就會有煩惱。不要把什麼都看得那麼重。人生最怕什麼都想計較,卻又什麼都抓不牢。失去的風景,走散的人,等不來的渴望,全都住在緣分的盡頭。何必太執著,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不住。放開執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