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

從黃金均衡模型分析:金價可能再漲3年

【圖為2000年以來的每月金價走勢來。 】儘管經歷了去年近30%的大跌後今年金價有顯著回升,但市場對黃金的走勢仍然看法不一,還有相當部分的市場人士認為金價會再度下跌。從基本面來看,對黃金有利的因素不少。美聯儲在繼續印鈔,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問題並沒有被徹底解決,這對美元的購買力必然是有打擊的。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宣稱黃金是無用的,很多機構對金價的預期都很低。與其聽市場上這些紛繁複雜的聲音,不如看看數據。


2001年金價觸底,此後上漲3年下降1.1年,上漲2.8年下降0.6年,下降2.4年。低點之間大約相差4年,高點之間大約相差3.5年,漲勢平均維持3年左右。 2013年12月金價在下降了2.4年後,落到了較低的對數趨勢線上,這一規律預示著接下去可能會有一個維持3年左右的漲勢,並且可能漲至3500美元/盎司從技術面來看,2013年6月和12月金價形成了雙底模式;MACD在2013年12月處在低水平,其移動均線開始回升;TDI交易信號線自2013年6月的15年低點開始回升;相對強弱指數在去年6月也處在15年來的低水平,也同樣有所回升;差距指數在去年6月後處在30年來的低水平,預示著應該買入。
從黃金均衡模型(Gold Equilibrium Model)來看,2014年3月黃金比較均衡的價格最高達1580美元/盎司。總體來說,GEM預示著未來幾年金價會走高,而從自2000年以來金價的走勢來看,有一個震盪上漲的麥克風型走勢,目前金價則接近指數方式上漲趨勢的模型。

http://finance.ifeng.com/

金銀的價值投資

朱冠華

黃金價格受到5大銀行倫敦定盤價操縱壓低,這種操縱手法,以單日計算,可以弭平金價當天的漲幅,達到壓制金價(和銀價)上漲的目的。

為了更好壓制金銀價格,商品期貨交易所也會指定規則以方便壓制金銀價格。例如,對於裸賣空的限制,金銀都給予很大的操縱空間。而且會利用槓桿金的適當調整,以達到挫跌金銀價格的目的。

這些大銀行還會通過自己的研究報告作喇叭,擴大自己聲音,影響市場來達到打壓金銀價格的目的。這就是為何你看到的媒體對金價永遠是唱衰,跌一點就說崩盤,漲一點就高呼即將回跌。或拋售什麼美元牛市即將到來,美國經濟強勁復甦。

如果你去統計2000年至現在關於黃金的新聞,我打包單,黃金的負面報導絕對佔大部分,即使它漲幅比股市更強勁。

如果金銀價格超出5大銀行的壓制,就會動員歐美國際大銀行,通過裸賣空,拋售不存在的黃金來挫跌金價。

若有必要,這裸賣空的數量會超乎尋常,因為這些不存在的黃金白銀拋售,不過是電子數字而已。例如,2013年4月,美國美林就單日拋售400頓黃金。

美國美林哪裡來這400頓黃金?

全部都不過是電子數字而已。

不過,這壓制行為也反過來告訴我們什麼呢?

依價值投資法來說,黃金白銀價格長期被國際銀行壓制,不也反映金銀價值被低估了嗎?

如果認為這些國際銀行可以永遠壓制金銀,是對歷史的無知。

從來沒有操縱可以永久。尤其當西方黃金大量流入東方,白銀瀕臨開採殆盡的時候,你還能讓黃金白銀維持這價格嗎?



http://ckfstock.blogspot.hk/

大媽們買金有錯嗎



未來金價有可能還會下跌,但長期來看應當會上升,所以大媽們買金沒有錯。
去年4月,兩天內金價每盎司暴跌200多美元,最低下探到每盎司1321美元。 全球投資者特別是中國的大媽們瘋狂搶購黃金 ,一時間不少金店被搶購一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金價比國際市場每盎司高出十幾甚至二十幾美元。 但是,曾幾何時,金價下跌到了每盎司1180美元,買金的大媽們都被套住。 於是有些人就站出來說,大媽們買金買錯了,成了華爾街的犧牲品。 因為決定國際金價的是華爾街的大亨們,而不是中國的大媽們。
 
不過,風水輪流​​轉。 轉眼間,金價又再次回到了每盎司1350美元下方,眼看大媽們又快要解套了。 讓我們再反過來看看大媽們買金是否有道理。
 
其實,東西方的老百姓在對黃金的看法上是存在著差異的。
 
西方的民眾更願意購買金幣和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更多的是一種投資行為。 因為西方市場上的黃金首飾大多是9K和12K的,含金量很低,以裝 ​​飾為主,所以他們購買黃金首飾的時候基本上不考慮投資。 而中國大媽們買得最多的是千足金和足金首飾,雖然同樣是裝飾品,但有著投資及保值升值的意味在內。 她們購買的主要目的是準備給子孫後代留下有價值的東西,而並不是為了過後賣掉獲利。 因此,她們認為在金價低的時候買入值得,至於過後是賠還是賺並不要緊。
 
那麽大媽們這種購買黃金的理念有錯嗎? 我認為沒有錯。 因為黃金作為具有內在價值的商品,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抵禦貨幣風險,也就是抵禦信用貨幣崩潰的風險。 通常大家認為黃金可以對抗通貨膨脹,所以買入黃金保值。 但其實當貨幣通脹較快的時候,往往銀行的利率也很高,於是投資者會把錢存到銀行獲取利息,而並不一定會買成黃金存放。 但是當貨幣出現危機,例如俄羅斯盧布一次大幅貶值1000倍,那手中持有黃金就可以避免這種損失了。 所以我們通常建議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購買10%~15%的黃金。
 
中國的政策是藏金於民。 老百姓買入黃金於國於民都有利,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華爾街是否有力量任意操控金價,我表示懷疑。 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上實物金有限,如果把金價壓得太低,產量就會下降,因為金價跌到成本以下,金礦生產黃金還不如到市場上去買。 而手中持有黃金的人則會持金不賣,使市場上的回收金大幅下降,從而供應減少。 另一方面,金價繼續下跌反而會吸引來大量的買家,使得供求關系更加緊張。 再加上做空的莊家大多是通過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市場進行打壓,過度打壓會造成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使得套利者獲利,打壓者難以離場,甚至有無法用實金交割導致違約的風險。 所以,不要以為華爾街的大亨們手中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
 
未來金價有可能還會下跌,但長期來看應當會上升,所以大媽們買金沒有錯。



http://gold.hexun.com.tw/ 

鏗鏘集 福島。核災三年

災後3年,當由時人說出現在福島的情況.....要看

日本東北三一一震災轉眼三年過去,福島縣居民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了。一位攝影師三年來不斷進入災區,照顧被遺留的動物,也紀錄了留守家鄉照顧動物的福島居 民。核電廠漏出污染水仍然持續;清除污染土壤的工作不知何時完成;警戒區內住民歸家無期;居民持續生活在幅射污染的陰影之下;福島,還能回到從前嗎?









畢老林:我的名字叫warren



美國最大高頻交易(HFT)公司之一VirtuFinancial(占全美股票交投量5%)籌劃上市。

招股書披露,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頭尾五年合共1238個交易日,Virtu只有一天損手,其餘1237日全勝。

人腦炒得過計算機嗎?

今時今日,HFT在英股的交易占有率超過三分一,美國更誇,四宗占了三宗,高頻交易對市場生態影響深遠,不言而喻。

老畢早前曾論及機械人和自動化對就業的威脅,文內雖提到眾多面臨挑戰的高薪專業,法律會計醫療無一幸免,惟該文並未特別針對金融業作出分析。

隨著程序交易高速發展和人工智能不斷提升,金融從業員恐怕比前文提及的諸般專業更早面臨飯碗不保的威脅。

高頻交易的「行情」,除了從Virtu招股書披露的資料可見一斑外,公司創辦人VincentViola的「派頭」,亦在在說明金融業的新勢力在哪個領域崛起。

美國媒體報道,Viola正在市場放售2005年買入、有七個睡房九個浴室的聯體別墅(townhouse),叫價1.14億美元,破盡紐約豪宅紀錄。

金融新貴派頭十足 

同類物業最高造價為5300萬美元,於2006年樓市泡沫爆破前成交。

自此以後,紐約聯體別墅轉手價從未突破5000萬美元,Viola的豪宅若能以1.14億美元天價售出,那肯定是締造曆史了。

這位金融業新貴去年還豪擲2億餘美元,買下美國職業冰上曲棍球隊FloridaPanthers。

公司尚未上市,創辦人已頻頻作出億億聲的炫耀性資產買賣,Virtu招股後,Viola下一幢豪宅豈非華麗過宮殿?

計算機功能和「智能」不斷提升,引起決策者和金融業愈來愈大的關注,英國政府不久前便發表了一份題為〈計算機交易在金融市場的前景〉(TheFuture of Computer Trading in FinancialMarkets)的工作報告,交代HFT對金融市場正反利弊之餘,還作出可能令萬千有血有肉交易員寢食難安的結論。

第一點是,應用於金融買賣的計算機程序非但指令周期日高、價格成本持續下跌,且一天比一天「聰明」,不僅具有閱讀和分析股價敏感數據的能力,還可透過市場實戰經驗自我完善。

換句話說,計算機程序懂得從錯誤中學習,跟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的人類交易員並無兩樣。

若說計算機有別於人腦,那就是交易員能做的,計算機非但辦得到,而且成本更低、出錯機會更少,速度天差地遠更加不在話下。

反之,計算機系統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極速消化大量錯綜複雜的數據、瞬間作出成百上千高度精准的買賣決定,卻是最厲害的交易員也絕無可能做到的。

人工智能一日千里
第二點是,英國政府在報告中同意,按照計算機交易系統的發展速度,金融市場對有血有肉的交易員需求日減、相關職位未來十年數目遠低於今天,完全可以想象;某些市場功能徹底被計算機取代,亦非不可思議。

簡而言之,人類的「硬件」帶寬太窄速度太慢,根本不是計算機科技的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工智能不斷提升,受自動化大勢影響的不限於交易員,新一代程序的設計、完善,也可能不經人手,一切由計算機「自動波搞定」。

假以時日,被淘汰的豈止慢計算機不知多少拍的交易員,程序設計師、計算機工程師一類科技菁英,不也「自食其果」面臨失業嗎?英國政府擔心的是,這些設計和完善流程毋須「假手於人」的新一代交易系統,「行為」既難捉摸更難解釋,一個由非人類交易員主導的金融市場,其動態、模式將無法估計遑論控制。

計算機程序「軍備競賽」對市場穩定會否造成難以預測的後果?

卻其實,人工智能對金融從業員的威脅無處不在,豈限於交易員,投行分析師、研究員同樣有得震無得?。

在Google等金主鼎力支持下,哈佛博士生DanielNadler創辦了市場分析軟件公司Kensho。

這並非一般的炒股軟件供貨商,Nadler開宗明義高調張揚,Kensho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科技供貨商,而是你和我(人)!(We"renot competing with other tech providers. We"re competing withpeople.)

分析員職位難保?
Nadler准備拿什麼人開刀?Kensho的計算機程序長於整理、消化經濟數據等市場敏感數據,評估不同證券對金融訊息可能作出的反應。

這些都是投行高薪聘用的高學曆分析員每天從事的工作。

Kensho的系統不單收集、處理資料,還能分析作結、回答問題、提供買賣建議,活脫就是一個沒有軀體的證券分析員。

這個系統叫什麼名字:Warren。

對,Warren Buffett的Warren。

Nadler自視之高、Kensho野心之大,不已昭然若揭?

美國再現高頻交易神話:4年裏隻虧1天

散戶炒股,只是大戶的點心

  隨着全球網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金融行業和互聯網的聯係也越來越緊密。當地時間10日,全球頂尖電子交易公司Virtu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 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文件。不過,比這個消息更為引人注目的是,Virtu在過去4年的所有交易日中,隻有1天出現虧損。 

  高頻交易神話
 
  Virtu是一家電子交易公司,也是紐交所6家指定做市商之一,主要采取高頻交易策略。高盛將負責承銷Virtu此次IPO,此外還有摩根大 通、奧尼爾投資銀行參與其中。據悉,Virtu公司的一部分股權屬於美國銀湖投資基金。如果上市成功,Virtu將成為首家成功在美國上市的獨立電子交易 公司。 

  提起高頻交易,投資者自然會想到紐交所做市商騎士資本的「烏龍指」事件。2012年8月1日,由於騎士資本管理的高頻電子交易係統出現故障,紐交所148隻股票股價短時間內出現巨幅波動。受此影響,騎士資本在短短45分鍾內出現4.4億美元損失。 

  盡管高頻交易的興起引發市場質疑的聲音,但Virtu的發展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目前,Virtu公司總共隻有150名雇員,2013年營收 約為6.65億美元,淨利潤達到1.82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盡管這些數字和那些大型券商差距甚遠,然而Virtu的市場估值卻高達30億美元,顯 示了市場對於高頻交易的充足信心。 

  此前,摩根大通宣布2013年虧損交易日為零,已經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然而還有更厲害的,Virtu公司在IPO文件中寫道:「關於從2009 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每日調整後淨交易收益,由於我們實時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技術,我們在總共1238個交易日裏隻有1天出現虧損。」 

  該不該監管?
 
  目前,就如何定義高頻交易,行業和監管層各有各的說法,但大部分人都同意高頻交易是通過精密的交易程序自動運轉,利用價格的短暫不一而獲利。有 市場人士表示,像Virtu這種高頻交易機構根本不去管什麼基本面,唯一的任務就是搶先下單,因此在4年的時間裏可能要進行數十億乃至上百億次交易。 

  對於Virtu這樣的高頻交易機構而言,使用這些超高速程序在股市交易隻是個開始,這家公司如今希望讓高頻交易成為更多資產類別交易的常態,包括債券、外匯和衍生品。 

  有分析人士擔心,高頻交易潛在的壞處在於市場可能受到電腦故障和錯誤的困擾,特別是高頻交易員能夠將各主要市場聯係起來,導緻全球市場更容易出 現閃電崩盤。不過,Virtu開始在美國謀求上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業的進化趨勢:交易係統對於公司利潤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大,向高科技領域邁進將 是金融業未來發展的走向。

http://finance.takungpao.com.hk

消息稱烏克蘭新政府將33噸黃金儲備運往美國





近日有消息稱,烏克蘭的黃金儲備被封裝於40個箱子中在基輔機場被身份不明的飛機運走。 有烏克蘭政府人士確認這些黃金是在代總理亞採紐克(Yatsenyuk)的命令下被運往美國的。
 
據稱,烏克蘭的黃金儲備大約為33噸。
 
有猜測稱現任烏克蘭政府要么是非法獲取了這些黃金,要么是擔心俄羅斯會獲取這些黃金因此將其運至美國。 但無論如何現任政府的這一行動都非常可疑。
 
據報導稱,在運輸這批黃金的飛機到機場前,有四輛轎車和兩輛貨車出現,車上均沒有牌照,從車上下來大約15名身著黑色制服、頭戴面具並且手執武器的人。 這些人將40個封裝的箱子運上飛機運走。

德國官方智庫呼籲歐洲央行實施每月600億歐元QE

開到聲...老美收水..歐洲就再放水..輪住玩... 








德國一家頂尖智庫呼籲歐洲央行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應對潛在的通縮,這意味著德國決策者或對歐元區貨幣政策出現180度轉彎。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主任Marcel Fratzscher呼籲歐洲央行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防止歐洲信貸落入日本式的收縮。
 
他告訴德國《世界報》:
“歐洲央行必須迅速果斷應對通縮威脅,並仿效美聯儲啟動大規模的債券購買計劃。”
他認為歐元區版的QE規模,應該相當於歐元區每月國債發行量的0.7%。
德國經濟研究所是五家向德國政府提供建議的智庫之一,對德國決策者有巨大的影響力。
Fratzscher的觀點表明德國貨幣決策者對於使用“製造通脹”政策持更為開放的立場,並將對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中的德國人,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構成巨大壓力。
此外,Marcel Fratzscher的觀點正值上週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拒絕採取進一步寬鬆政策之際。 過去8個月中歐元區M3平均增速已經為負值,而通脹率跌至0.8%。 同時歐元對美元匯率上漲至1.39,進一步加大了歐元區通縮壓力。
 
Fratzscher說歐洲央行應該購買歐元區所有國家的國債​​,包括德國國債在內。
 
德國經濟研究所認為歐洲央行準備實施的OMT購債計劃,不能混淆於美聯儲的QE。 前者更多的是救助某幾個國家,而不是純粹的貨幣寬鬆政策。
 
德國經濟研究所還警告歐洲央行的猶豫不決,可能最終損害其信用。
 
不過目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傾向淡化通縮風險,並堅持目前的情況與90年代日本不同,認為歐洲區經濟正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