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星期三

金銀大跌,我還是死命買

朱冠華

最近,又買多16盎司白銀,雖然不多,但是我現在有多少就買多少。

為何我不投資股票,也不追捧熱門的債券呢?

因為我看到的是大趨勢,而不是數月一年的變動。

買股票?

你看玩笑吧!現在股票是泡沫,還去買?

下面是SP 500的P/E,美股高達23倍本益比,脫離長期平均12-16倍的合理水平。



23倍本益比是100多年來第四高的水平,只輸給網路泡沫,1929年大蕭條前的牛市和1970年代滯漲前的水平。

即使滿口謊言的巴菲特也說道:「股市目前的估值水平合理,但是不便宜。」

近期實體經濟並沒有什麼好消息,美股還是漲。最新美國SP 500的股票盈利報高多數低於預期,尤其是營業額下跌了1%多,這是壞消息,但是美股還是漲,這是典型泡沫的特徵。

因為馬來西亞還有不少國家的股市和美國股市有緊密的相關性,所以我相信馬來西亞股市差不多。

根據4月份出版的《巴倫周刊》每半年一次的大型基金經理調查(Big Money poll),儘管股市仍然存在許多風險因素,諸如:美國經濟可能放緩、美國政府的財政僵局、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以及歐洲債務危機、世界範圍內貨幣超發、全球經濟仍然不景氣等等,仍有高達74%的受訪基金經理看好或者非常看好美國股市。這項比例數據這打破了《巴倫周刊》大型基金經理調查於20年前創造的記錄。歷史上,在科技股泡沫膨脹時期,1999年春天看漲的基金經理比例是45%,那年秋天也只達到54%。在本世紀頭10年中的房地產市場最火爆的時候,看漲的經理也只有40%左右。

這是榮景嗎?我看是泡沫成份居多。當看多的情緒達到高峰時期,請逆向思考吧!


至於債券市場更恐怖!

下圖顯示美國十年期國債創130多年來新低。美國長期國債殖利率約5-6%,現在的水平之低,絕對是泡沫,而且美債是全球最大的泡沫,也是史上最大。尤其對比美國的債務之高,就很容易明白了!

現在,連美國垃圾債券殖利率都跌破5%了!這水平和美國長期國債利率還低,你可以看出問題嗎?

滿口謊言的巴菲特也說出一點實情:「但當利率上升時,長期債券的投資者將會蒙受巨大損失。」

為何利率以後會上升呢?

巴菲特稱:“考慮到美聯儲月850億美元的月度購買規模,債券目前的價格是人為造成的,當政策改變時,人們將損失很多錢。”

也就是說,現在美債的價格上漲(利率低)並非自由市場造成,而是美联储人為扭曲。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永遠扭曲。

以後不管是美联储退場,還是物價膨脹打破美联储的扭曲政策,債券市場遲早也會恢復平衡(利率上漲)。

巴菲特也称“債券是糟糕的投資選擇。”原因就是債券市場現在是最大的泡沫。

即 使吃債券這行飯,比巴菲特老實多的債券大王的葛洛斯 (Bill Gross) 也稱:“借款成本低成這樣,所以當投資者自政府債券利率減去通膨率後,賺的是負數的錢。根據葛洛斯說法,量化寬鬆將這些利率維持在低點,「考量過去沒有 QE且聯邦資金貼近通膨水準的歷史標準,投資者至少被剃頭200個基點」。


所以,我不買股,不買債。只買黃金白銀。

買股買債,不過是玩搏傻遊戲,看誰是最後的傻瓜。

我長期來看是順勢投資,不過這兩年來卻是反向投資。

未來我是否正確,那就看下去囉!

不過,股票和債券市場肯定是泡沫,雖然它未來還是很有可能上漲,但是追逐泡沫的搏傻遊戲,我還是不會玩。

學者:美元指數才是金價漲跌幕後推手

◎田立(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
    中國大媽戰勝華爾街投行?這怎麼聽都像是荒誕的笑話,可就是這樣的笑話確實發生了。中國大媽到底有沒有戰勝華爾街投行呢?我覺得,此事必有蹊蹺。

    首先,國際黃金價格自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就不再是一個供求均衡的函數了,從一個長期均衡來看,黃金價格一直是美元指數的函數,而且是一種負相關關係, 也就是說,美元漲了金價就跌;這個道理幾年前還不易被接受,但現在情況好了很多,越來越多的人明白資產定價不同於商品定價,不是需求或供給能左右得了,比 較典型的就是房價了,企圖通過供求的變化來影響房價幾乎從來就沒見效過。黃金也是一樣,它不是商品,或者說不主要是商品,而是資產。因此,僅以中國大媽狂 掃就斷定金價是中國大媽推上去的,顯然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

    黃金除了資產屬性外,還有一個特點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是它與美元的關係。很多人認為,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與黃金就沒有關係了。這顯然 沒有弄清當今世界主導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美元之所以能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依然「統治」國際貨幣體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與石油和黃金價格的 「掛鉤」。因此有人說,當今世界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石油和黃金的雙本位體系,這是對的。從長期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以及黃金價格與美元之間的對沖關係來看,這種 說法是成立的。

    既然黃金成了美元的本位體和對沖資產,因而黃金價格的根本走勢是與美元相反的,從金價暴跌這幾天的原油價格、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之間的關係可以很清楚地看 到這一點。因此,金價的漲跌與中國大媽無關,背後的推手是美元指數。還有一個與中國大媽有關的話題卻是不能不提的,這就是當前的狂掃會不會是非理性的呢? 有人認為,狂掃只能是暫時的,從長期看金價的決定權還要回到華爾街投行的手中,到那時,中國大媽們的投資很可能要付諸東流了。

    如果說前面那個話題我不站在中國大媽一邊的話,那麼這一次我可要堅決支持中國大媽了。正如前面所說,既然金價是美元指數的函數,那麼,從長期均衡來看即便 是神通廣大的華爾街投行也不可能為所欲為,也必須遵從這個規律。因此,現在投資黃金究竟是虧是盈那就要看美元的長期走勢了。

    儘管美元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這種地位的長期趨勢是不穩定的,尤其是在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的雙重衝擊下,美元能否穩定住當前地位的關鍵在於它能否迅速地將碳排放權置於其本位體的位置,否則,美元的主導作用將大幅度削減。

    即便是美元能夠像以前與石油掛鉤那樣與碳排放權掛鉤,美元的主導地位得以穩固,美元指數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打壓,因為當碳排放權成為美元的本位體後,美元 的發行權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由美國一家說了算了,而是由結餘碳排放權的數量來決定。這樣來看,美元指數長期是要走低的,如果美元與金價的函數關係依然保持的 話,金價可不是要長期走高嗎?

    金價走高並不等同於投資黃金一定大賺,問題是現在投資黃金的目的是什麼。中國大媽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典型的集中體,她們投資黃金最主要的動機有兩個:一是保值,二是傳於兒孫。而這兩個目標其實是一個,就是保值。只要人民幣兌美元處於升值通道中,只要美元與金價緊密相關,這個目標的實現幾乎是理所當然的。從這 個意義上講,在此番黃金投資中,沒有誰能夠戰勝中國大媽。

中國黃金協會:一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同比增25.6%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昨日(5月7日),中國黃金協會發佈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320.54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34噸,同比增長25.6%。

    而據媒體報導,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部總經理石岩峰在昨日透露,今年4月該所的黃金出庫量在300噸左右,同比增長逾300%。去年全年該所黃金出庫量則約1200噸。

    這似乎從另外一方面印證了今年黃金下跌以來的黃金採購熱,尤其是4月底5月初以來流傳的「中國大媽戰勝華爾街」,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雖然眾多專家認為「中國大媽」不可能撼動國際金價,但並沒有降低消費者對黃金的購買熱情。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深圳地區商場的金店進行實地走訪時,就有店員表示,近期的貨賣得特別快,很多時候都是貨剛到就被消費者一搶而空。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在一季度的黃金消費量中,黃金首飾用金178.59噸,同比增長16.3%;金條用金120.39噸,同比增長48.8%; 金幣用金4.03噸,同比增長137.1%;工業用金13.49噸,同比下降5.1%;其他用金4.04噸,同比下降16.4%。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的黃金產量增幅則明顯要落後於消費。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生產黃金89.907噸,與去年同期相比,黃金產量增加 9.098噸,同比增長11.26%。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74.749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1.41%;有色副產金完成15.159噸,比去年同期增長 10.54%。

香港黃金3月出口大陸增1.3倍 創紀錄新高

金價大跌,全城掀起一片撲金熱潮,非但香港人湧去買金,連大陸人亦來港搶購,但這股搶金熱潮並非於「五一黃金周」才出現。據統計處昨 (7)日發表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香港對大陸的黃金總出口約22.35萬公斤,按月增長1.3倍,並創紀錄新高,而自中國大陸進口黃金亦按月上升1.4 倍,達87334公斤。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320.54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34噸,按年增25.6%。其中:黃金首飾用金178.59噸,按年增16.3%;金條用金120.39噸,按年增48.8%

而據路透社消息指出,上海黃金交易所周二表示,今年4月該交易所黃金出庫量同比增長逾300%,印證了近期金價下跌之際內地搶金熱潮則高漲。

針對近期內地黃金熱銷的態勢,上海金交所交易部總經理石岩峰回應稱,要衡量市場所謂的「中國大媽搶金熱潮」對國際金市的影響有多大,除了看金價瞬間 的起伏,還要看其持久性。他表示,中國黃金市場近年來雖然發展很快,但仍是國際金市的一個影子市場,主要由於中國在黃金進出口方面仍實行管制,以及人民幣 還沒有國際化。 

An Update On Gold From CIGA Bo Polny



要留意住呢幾日


Dear CIGAs,

I am writing to provide an update to the original post on JSMineset dated April 19, 2013. Click here to view the original post…


In the gold chart provided back in April, there were two dates: the first May 2-3 and the second May 10-13, 2013 were noted as turn dates.
May 2-3 was to mark a short term high. If you check the price of gold you will see it did! Gold’s daily time clock from the rise off the April 15, 2013 low ended May 3, 2013.

The next date, May 10-13 is to mark the low off the May 2-3 high for both gold and silver.  

With regards to silver, this is a time for extreme caution! What is next? May 9-10, 2013… the drop! The question is how low will it go? The bottom comes in either Friday May 10, 2013 or Monday May 13, 2013. Will support at $22 hold or not? That is the big question.  Again until May 13, 2013 has passed, silver is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a support break! 

Gold’s low will hold due to its impressive rise since its bottom April 15, 2013.


Have a great day,
CIGA Bo Polny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黃金的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對於黃金的生產成本,有人說是600-800美元/盎司,有人說是1100美元,還有人認為是1300美元,那麼黃金的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黃金真實成本的計算方法。目前比較通用的是所謂的“現金成本法”(cash costs),或“開採成本法”,這種方法僅僅計算了維持一個金礦正常運營的最基本的費用,例如:採礦、加工、精煉等,最後以金礦的總產量除以上述費用而得到每盎司黃金的開採成本。



但是,該方法明顯低估了黃金的真實和全面的生產成本。任何一個黃金生產企業為了維持公司利潤,必須持續鑽探新的金礦資源、深度挖掘已有的金礦儲備,這些成本金額巨大且必需生。另外,企業的財務成本(債務利息等)、稅務成本等也應該計算在黃金生產成本之中。儘管這些成本並不與現有金礦的生產直接相關,但卻是黃金企業真實發生的成本,沒有這些必須的支出,黃金企業就不能持續生存。如果將上述成本綜合計算,我們將得到黃金的“全面真實成本”。



 Hebba Alternative Investments以上述的“全面真實成本法”,對世界所有上市的黃金公司進行了系統研究,這些公司2012年的黃金總產量為800噸,約佔2012年全球黃金產量(2700噸)的近三分之一,足以代表世界黃金企業總的生產狀況。


經過測算,世界黃金生產的真實成本為:2011年,1168美元/盎司2012年,1287美元/盎司其中,2012年第四季度的黃金成本已上升到1400美元/盎司!


由於發現新金礦與挖掘現有金礦的技術難度越來越大,以及通貨膨脹對各種成本的推升,黃金開採已經變得越來越昂貴。



黃金價格可能由於超跌而低於生產成本,但無法長期維持在生產成本之下。因為黃金企業在發生虧損時必然減少產量,從而使實物黃金供應更加不足,最終需求將迫使金價上升。

有人認為,黃金的生產成本不重要,因為大部分黃金是已開采出來的黃金,存量遠大於增量,價格將跟著存量黃金供求走。這一觀點是片面的。這與新房和二手房的道理一樣,如果新房短缺,則二手房的房主就會惜售,房地產總體價格將會上揚。同樣,如果新增黃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那麼這些需求將只能求助於現有黃金的持有者,如果價格太低,就不會有人願意出貨。


所以,當金價低於1400美元時,由於成本上漲的剛性驅動,投資黃金就具備了明顯的潛在升值空間。



金融海嘯肯定再爆 - 黃元山


遠望未來全球的金融大趨勢,筆者認為壞消息是,金融海嘯無可避免會再次來臨;好消息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地域化」(Regionalization),有機會減低金融海嘯對亞太地區的衝擊。

歐美日巨債乃死症
猶記得08年金融海嘯,是由金融機構互相拖累而引發,最終由全球政府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包括財政和貨幣的彈藥,才暫時把局勢穩住,但代價是埋下了貨幣危機的種子,和加深了本已債台高築國家的財政問題。

我們都知道,歐債、美債和日債都是名副其實的「死症」,但當今之世,沒有人知道這些在浮沙上的城堡,會在甚麼時候一夜間倒塌。就算Rogoff和Reinhart搞錯了國債佔GDP 90%這個臨界點,但相信大家都知道,債務過高的後果就是債務重組(或是貨幣危機)。

近期,美國財政部表示,將於今季內償還350億美元國債,不過,當局同時明言於下季再度借入逾2,000億美元。明顯地,美國希望透過「拖字訣」,去將觸及債務上限日期延遲,透過「買時間」為債務問題「吊命」。

俗 話說「有借有還上等人」,但美國財政部「還完再借」的真面目卻是「有拖有欠」。事實上,美國自07年試過還債後,經歷六年,今次美國財政部再次宣佈還債, 雖然背後目的「有古怪」,惟此行動對市場亦具正面幫助及象徵意義,如市場對美國財政信心增強、反映聯儲局追稅勤力、還債有助減輕債務利息負擔等。

然而,美債問題拖拖拉拉已有好幾年,而它不會「爆煲」的原因,全賴有中國及日本等國家大量持有美債。可是,筆者從去年底已經提出,日本無限QE(量寬措施)大有可能釀成黑天鵝事件。假設日本真的「虛不受補」而自身難救,那它會否拖累美國呢?

須 知道「大難臨頭各自飛」,若日本因為QE而「爆煲」,日本仔等錢救國,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沽出美債,屆時更有可能引發骨牌效應,連帶其他持有美債的國家,亦 陸續拋售美債,令危機再度升溫(當然,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如果美國的情況還是可控,那麼從日本溜走的資金,可能反而放在美債;關鍵是,日本萬一陷入危機 的時機,會否成為美債泡沫爆破的最後一根蘆葦)。

已發展國互相拖累
下一個金融海嘯,不會再只是金融機構互相之間的拖累,而是全球已發展國家之間的互相拖累,規模當然會更大。

危機應該是必然,但時間性卻無人能確定;不過,時間性會決定其破壞性。

這 幾年來,全球金融市場在調整中(Reconfigurations),包括「去槓桿化」下,金融資產減少、資金和項目「西向東移」等。一個更明顯的趨勢, 應該是「地域化」,說得悲觀一點,這是「去全球化」。但隨著中國的實體經濟走出去,特別是亞太地區,拉動金融的區域發展,這就會為全球金融版圖帶來一個新 局面,有機會緩衝下一個源自歐美金融海嘯的衝擊。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