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Currency Wars 繁體版

終於找到了^_^
貨幣,是未來戰爭的引爆點!世界各國經濟鬥爭的元凶!   
歐元先死?美元、日圓危急?人民幣呢?   

高踞亞馬遜Amazon商業類暢銷榜第一名   
襲捲歐美媒體,全球發燒議題   
全球性金融遊戲即將再次失控,置身其中的各路玩家該如何脫困?   
2008金融海嘯,2009聯準會提出「量化寬鬆」大量印製美鈔,   
造成中國通膨攀升、埃及糧價上漲、巴西股市泡沫,   
諸國各顯神通以「出口補貼、進口關稅、資本管制」實行反擊,   
貨幣戰爭迅速擴大,競逐資源下,惡意侵略正悄然展開!   
這場貨幣戰爭導致的國際金融結局為何?  
 
瑞卡茲提出四種可能局面:  
 
出現多重準備貨幣、強化特別提款權功能   
重建金本位匯兌體制、金融局面一團混亂 
  
我們無法準確預知真正結果,但可斷言,美元在這場貨幣戰爭中必然受到挑戰,美元長期地位將受到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影響,岌岌可危。   瑞卡茲強調「黃金」的角色。暗示「以黃金為擔保的新全球貨幣」應該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不過,金融崩潰也可能發生。   

世界經濟領導人,不可輕忽貨幣戰爭的後果,   
而我們升斗小民,也應該有妥善因應的準備。   

別以為您踩在堅實的土地上,高枕無憂,   
瑞卡茲揭露國家安全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危機四伏的交互關係。   

瑞卡茲有系統地介紹金本位制時代貨幣的角色,以及他所設定歷史上的三次貨幣戰爭:第一次貨幣戰爭(發生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讓我們了解過去歷史課本所看不到的金融細節與關鍵;第二次貨幣戰爭則說明二次大戰後,精心安排國際貨幣兌換機制的崩潰與調整過程;至於第三次貨幣戰爭則更說明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歐盟與中國大陸三者間展開如火如荼的貨幣競爭,以及20國集團(G20)面對危機可能的因應對策。第三次貨幣戰爭屬於「進行式」,讓讀者更好奇進行中的貨幣戰爭對我們生活可能的影響。作者對美國財政部在海嘯期間的作為,以及聯準會上兆美元的量化寬鬆政策都持保留態度,因為縱使美國在通膨與外匯市場贏得一時的勝利,最後卻可能輸掉整場貨幣的戰爭。

 作者簡介 詹姆斯.瑞卡茲(James Rickards)   律師、投資銀行家兼風險經理人,在華爾街工作超過30年。受聘美國國防部、情報界,為主要避險基金業者提供全球金融顧問,曾協助策劃五角大廈歷來首度舉行的金融戰爭演習。   瑞卡茲經常接受世界知名財經頻道CNBC、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斯(Fox)、C-SPAN電視頻道、彭博電視(Bloomberg TV),和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採訪。  

 目前任教於在西北大學和高等國際研究院。

金價見底?

2012年7月16日

信報研究部 沿圖觀勢


「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和「Long Short王」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近來不約而同揸重黃金;亦有迹象顯示,愈來愈多對沖基金及機構投資者例如PIMCO和Teacher Retirement System of Texas亦都增加黃金的投資。

岡拉克今年較早時預言,美國國庫債券孳息將繼續下跌,而美債孳息果然一如他的預期跌至歷史低位,但岡拉克上星期四表示,國庫債券價格已見頂,而美元滙價也快將到頂,除非通脹升上4至5%的不能容忍高水平,否則聯儲局不會「先發制人」打擊通脹。

他認為商品價格已跌至非常吸引的水平,而DoubleLine旗下的Multi-Asset增長基金已增加商品的倉位,天然氣佔投資組合增至6%,黃金佔投資組合更達12%。岡拉克又忠告投資者,不要「妄想」西班牙或葡葡牙政府能避免債務違約而買入其主權債券。

至於從2011年歷史紀錄高位下跌近20%的金價是否已經見底?一般商品例如銅和小麥總供應量與全年消耗量往往趨於平衡,但黃金是唯一一種供應相當於實質消耗約100倍的商品,珠寶首飾需求佔黃金產量只是很小的百分比,因此傳統的供求經濟理論大多數時候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金價走勢。

而《福布斯》統計2011 年40位最賺錢對沖基金經理中名列第26位的Colm O'Shea,對黃金的「合理」價格也有他獨特的看法:

”The thing about gold is that if you told me gold has a price of $100, that's fine. If you told me it's $10,000, that's fine as well. It can be any price. Gold is worth exactly what people think it's worth.”






到海底火山淘金!西南太平洋蘊藏10噸黃金 約加拿大儲備量3倍

海底火山產生黑色煙囪一般的地貌 周圍有大量礦藏 圖自flickr




開採深海的礦藏曾經就像去月球尋寶一樣困難,但因為海洋地質學的進步、10 年內將面臨金屬短缺的預期、潛入深海的能力也有改良,讓這件事變的可行。
人們發現,在陸地銅礦純度僅有約 0.5% 的現在,海底火山周圍竟然蘊藏著純度 10% 甚至更高的金、銀、銅礦。西南太平洋的俾斯麥海域 (Bismarck Sea) 去年就發現至少 10 噸的黃金蘊藏以及 12.5 萬噸的銅礦蘊藏,而 10 噸黃金是加拿大黃金儲備量的將近 3 倍。
據《紐約時報》報導,Tom Dettweiler 是個在海平面下找寶藏的男人,他曾經協助搜索鐵達尼號跟許多沈船,還曾經找到一艘滿載黃金的潛水艇。

但他現在轉換跑道去做海底探勘,因為海底藏有豐富的金、銀、銅、鈷、鉛、鋅,是海洋地質學的意外發現讓人們找到這些礦藏。

這些發現引發許多國家、公司、企業都爭相要到海底淘金,而這些區域散佈在海底火山四周。探勘者的動機來自地上資源減少以及金屬價格創紀錄。

環保人士不斷警告,對於海底採礦的風險目前還研究的太少,業界則用各種調查、保證、樂觀協商來回應。

過去科學家認為深海主要資源是鐵跟鎳,在 1960-1970 年代就有企業家想把這些礦藏撈上來,但是報酬總是無法抵銷探勘、取得、運送的高成本。

到了 1979 年事情開始發生變化,當時發現海底火山口散佈著裂縫,這些裂縫在全球的海底相連,就像棒球上的縫線,全長 4.6 萬英里,將近赤道長度的 2 倍。

當火山口中的熱水在上升過程中經過火山岩,接觸到冰冷的海水時會讓多種礦物結晶,裡頭則包含了數量非常驚人的銅、銀、金。

銅製品是線代社會最常見的金屬製品,從地下水管到電腦都有它的蹤跡,但陸上銅礦的礦藏量越來越少,純度通常只有 0.5%,但在海底礦藏中可以找到純度 10 % 甚至更高的銅礦,而金跟銀也有一樣的狀況。

Nautilus Minerals 去年在西南太平洋的俾斯麥海域 (Bismarck Sea) 發現至少 10 噸的黃金蘊藏以及 12.5 萬噸的銅礦蘊藏,預計明年開採。
但環保人士批評開採海底礦藏會危害漁業、周圍島民和生態系統,尤其是海底火山周圍有數以百計的物種,這些物種在過去完全是科學上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