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

金價大跌真正推手內部人解析“摩根大通金庫擠兌”



短短4個月間,摩根大通紐約金庫堆積的黃金庫存,從近200萬盎司銳減至14.16萬盎司的歷史最低值。

其不曾料到的是,遭遇黃金擠兌的同時,還被捲入黃金大跌幕後推手的輿論旋渦——全球金融市場開始質疑其金庫中減少的近185萬盎司黃金(約合53噸)的流向,及摩根大通是否有計劃拋售金庫黃金達到沽空黃金套利的目的。

就上述質疑,一位摩根大通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主要是黃金貿易商與加拿大等國大型黃金開採商,從摩根大通金庫大量贖回黃金。

今年以來,黃金貿易商將大量黃金從紐約搬到倫敦黃金交易市場,為了賺取更高現貨黃金交易溢價,加拿大等國大型黃金開採商則在過去四周,啟動15年來的首次黃金套期保值— —拋售黃金現貨並建立遠期回購協議,此舉進一步拉低金庫庫存。 “他們圍繞黃金熊市進行各種套利。”該人士直言。

但他的上述解釋,未能贏得對沖基金等黃金投資者的全部信服,引發黃金大跌的真正幕後推手仍未浮出水面。

黃金現貨的新套利遊戲

4月5日,摩根大通紐約金庫僅餘黃金14.27萬盎司,被金融市場質疑投資銀行操縱黃金價格沽空套利。

“直至目前全球對沖基金依然認為,摩根大通金庫黃金不斷流失,加重市場對黃金拋售壓力的擔心,最終導致黃金價格大跌。”一位對沖基金經理透露,4月5日當週,以投資銀行為主的互換貿易商在COMEX黃金市場建立5432100盎司的黃金淨空倉,趁黃金大跌賺取高額沽空利潤。

上述摩根大通人士對此解釋稱,目前摩根大通已將黃金業務分成實物黃金交易與遠期套保業務、經紀業務、客戶委託黃金理財業務三大類別。而其自營部門並沒有參與,“清空”金庫黃金的,是委託摩根大通進行黃金理財的客戶們,包括全球黃金貿易商、對沖基金與大型黃金開採商。

以往,他們將手裡的黃金長期交給摩根大通保管,並由其協助制定長期套保計劃。但今年以來,“客戶們”對黃金現貨交易的新套利遊戲情有獨鍾,甚至不惜從金庫取走大量黃金。

所謂新套利遊戲,因為亞洲實物黃金買盤活躍,令全球主要黃金消費市場黃金價格對應倫敦現貨黃金的溢價空間大幅提高,而上述“客戶們”把大量黃金從紐約搬到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以此賺取更高交易溢價。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黃金交易中心金價較倫敦現貨價格的最高溢價一度接近25美元/盎司,而我國黃金實物價格對應倫敦現貨金的溢價也達到20美元/盎司。

20-25美元/盎司溢價,對黃金貿易商與開採商而言,可以很大程度地緩解金價下跌帶來的損失。

但在上述對沖基金經理看來,摩根大通的解釋值得商榷,Comex交易所在紐約擁有五座私人金庫,卻只有摩根大通金庫出現大幅度黃金擠兌事件。

“不排除摩根大通知道金庫黃金大量流失,藉機沽空黃金套利。”他稱,在4月黃金大跌期間,以投資銀行為主的互換貿易商之所以保持超過500萬盎司黃金淨空倉,在於如此多的黃金從金庫取出銷售,加重金融市場看跌金價的情緒。隨著金價驟跌約200美元/盎司,500萬盎司黃金淨空倉已創造約10億美元浮盈。

上述摩根大通人士解釋稱,目前摩根大通自營部門與客戶委託理財部門建立嚴格的防火牆,自營部門很難獲取客戶提取金庫大量黃金的信息,趁機沽空黃金。

但是,上述說法並未得到部分對沖基金的認可。上述對沖基金經理指出,近期摩根大通忽然轉而看漲黃金,或許與金庫黃金告急易引發交割違約事件有關聯。

6月13日,摩根大通常務董事、投資組合經理Neil Gregson表示,近期金價大幅波動主要受短期投機者的驅使,而強勁需求預示黃金投資前景依​​然良好。

但摩根大通自營部門是否借助金庫擠兌大舉沽空黃金,仍需要直接證據,一家國內銀行貴金屬部門交易員直言,即使投資銀行操縱金價套利,也是通過複雜的黃金遠期看跌期權等衍生品交易工具達到目的,往往“行踪詭秘”

記者了解到,目前摩根大通紐約金庫黃金回升至約78萬盎司。

開採商的“套保苦衷”

隨著摩根大通金庫黃金銳減,加拿大等國大型黃金開採商大手筆進行黃金套期保值踪跡浮出水面。

“最近四周,這些黃金開採商15年以來,首次大規模調取金庫黃金,參與黃金套期保值。”前述摩根大通人士表示,主要路徑是開採商先賣出黃金現貨,轉而建立遠期黃金低價回購協議,期待從金價下跌過程賺取價差,實現套期保值收益。 “這是它們針對黃金熊市行情最新調整的經營策略。在長達10餘年的黃金牛市裡,它們不曾做過上述業務。

加拿大等國大型黃金開採商的黃金開採成本達到1100-1200美元/盎司,加之金礦投資方的20%-30%投資回報預期,令黃金售價只有超過1400美元/盎司,才能確保各方盈虧平衡。

而此前一個月,COMEX黃金期貨徘徊在1400美元/盎司附近,迫使黃金開採商迅速從摩根大通金庫調取黃金拋售,以鎖定開採利潤。

“緊急拆入金庫黃金套期保值,也未必能完成自我拯救。”一家投資銀行大宗商品交易主管透露。事實上,全球約15%金礦處於開採虧損,但為滿足投資方收益,他們只能從摩根大通等金庫“借入”黃金先行拋售,將來再低價回購黃金歸還摩根大通,並賺取其中價差。

“如果金價不跌反漲,對他們而言,將面臨巨額套保虧損。”他強調說。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後,澳大利亞大型黃金開採商就曾借入黃金拋售,期待黃金價格下跌時回購套利。但隨著黃金迎來十年牛市行情,上述套期保值策略完全失敗。

大型黃金開採商套期保值的短期目的,是將拋售現貨黃金的資金用於買漲5年期黃金遠期交易合約。由於黃金5年期遠期價格跳漲往往能帶動黃金現貨價格走強,開採商藉此“人為”提高現貨價格鎖定更高開採利潤,把自己從經營虧損拯救出來。

上述大宗商品交易主管透露,加拿大等國黃金開採商的另一大理由,是當時印度決定提高黃金進口關稅,導致印度很多企業暫停進口黃金,令原先為印度供應黃金的加拿大開採​​商不得不提前將未來銷往印度的黃金庫存拿出來拋售。

“某種程度上,這助推了金價持續下跌,是黃金開採商最不願看到的結果。”他表示。


http://finance.ifeng.com/

絕不罷手!印度官員︰將採取更多措施 限制黃金進口

                                                      印度佔全球黃金消費高達28%

《彭博社》周二(18日)報導,雖然過去 18 個月以來,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印度已 3 度調高進口關稅,但該國資深官員指出,不會就此打住,可能還會施行更多舉措打壓黃金進口。

印度經濟事務部部長 Arvind Mayaram 周一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關於(管理)黃金進口這件事,我們還沒到黔驢技窮的地步」,必要時「還有其他措施可以執行,這些都將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考量」。

印度人鍾愛黃金除保值外,更有社交、情感上的強烈需求,但進口黃金已使得該國經常帳缺口不斷擴大,衝擊外匯儲備,並且拉低盧比匯率。

為抑制投機交易並降低經常帳赤字,本月初印度再度調高黃金進口關稅,為18個月來第 3 次。

印度盧比周一再度大貶,因該國央行決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並警告通膨風險依舊高張;過去 6 周盧比已重貶近 8%,在本月 11 日挫低至 1 美元 58.985 盧比低點。

Mayaram 表示,經濟部已完成規劃,將透過放寬外國直接投資(FDI)的方式吸引外資進入;他同時強調,盧比走跌將是一時的,「我們必需持續推動長期資金流入,並且施行 FDI 改革」。

印度經常帳赤字在去年 10- 12月來到 326 億美元,占GDP 高達6.7%,創歷史高點。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數據顯示,印度佔全球黃金消費約 28%,今年第 2 季黃金進口量已較去年同期成長近 200%。

林行止:外侵性強善待國人日本升沉南韓雙跌

一、去周五習廣思「信筆攻略」的題目為〈是時候與債券分手〉,果不其然,翌日本報便有〈國債二年來首次認購不足〉的新聞,解釋此現象的副題是「資金緊絀嚴重影響債券發行」(財政部發行「九個月貼現國債一百五十億,認購金額九十五點三億,中標孳息三點七六一二厘;認購不足額為二○一一年七月以來首次」,不過,真正原因,筆者揣測是投資者預期通脹率上揚,擔憂債券可能成為「充公(沒收財產)證書」(Certificates of Confiscation),因而避之則吉所致。「充公證書」是一九三三年羅斯福總統為挽救經濟蕭條的「新政」一部分(不准民間藏金幣、金塊甚至黃金券,等於宣布黃金作廢),至六十年代「金甲蟲元祖」法蘭茲.匹克博士(Dr. Franz Pick,1898-1985;以炒外彙及商品享譽的捷裔美籍經濟學家)預期惡性通脹將臨、黃金有價債券必成廢紙,遂把此名「轉贈」債券……。匹克於六十年代中末期作這種預測時,全球有四十九個國家禁止人民買賣黃金,有錢人視債券為「最佳投資工具」,可見他眼光獨到,洞燭先機。 

在當前的金融環境特別是當局立意刺激通脹率回升,政府發行債券,的確「存心不良」,以通脹率不難高於孳息,果如是,債券價格便無法不下挫,結果發行機構贖回時,債券持有(投資)者所得本金的購買力,肯定大不如前。「充公」之說由此而生。 

在以寬松策略紓解經濟困局上,目前最為保守論者詬病的是日本政府,以其國債最大持有者為日本人(投資者及退休基金),在通縮年代,孳息雖然低至近零,持有者仍有實質收益;投資債券絕不進取,卻是不願(敢)冒險只圖保值即保持購買力之餘尚有點進賬者所樂為。事實上,通縮的確保障了這類「不長進」投資者的購買力,令他們的物質生活質素不變。如今「安倍經濟學」目的在鏟除通縮,讓通脹回升至百分之二水平,低於二厘的債券孳息豈非成為負利息,那意味持有者得不償失,等於政府「略施小計」,便吃掉日人的「半生積蓄」!此說大有道理;然而,這種「正統」分析在日本派不上用場,以安倍政府一上場便力促人民減持債券,分散投資(特別是海外和本國股票及本國物業),而日本央行負起吸納新發行債券及回收已發行債券的責任,這種做法—師高橋是清故智—美其名為「債務貨幣化」(debtmonetization),當局印鈔票購當局(不同部會)發行的債券,是為債券貨幣化!而改組後「改革派」全面控制的日本央行,完全認同政府的做法,遂大手掃進國債,據最新(?)數據,至五月底,央行持有的長期政府債券已達一百零四萬億(日圓.下同),曆史上第一次突破百萬億(約為總發行額百分之十),比四月底多八萬億(增幅百分之八點三)。日本央行這種「史無前例」增持國債的速度,並無放緩之象,意味在三二年後,央行將成為國債最大持有者,而財政部大印鈔票,則為圓低持續的保證!和所有成熟的利伯維爾場一樣,報價投資媒介的升降都不會「無止境」,急升後必暴瀉、驟跌後則飛升(市場資金愈充沛升跌幅度愈大),這是投資市場的正常現象。近日日圓強力反彈,然而無改圓低的趨向,以日本政府發鈔購債之策未改,日圓再度偏軟,勢所必然。 

日本央行大購本國國債的副作用是它能有效地操縱債價、左右孳息,利伯維爾場因而失去「定價」功能,那才是目前經濟學家憂心之處。 

日本政府有外侵性,侵占我國東北後發動太平洋戰爭,種種惡行,彰彰在人耳目,不管日本政府如何不肯面對現實,日本教科書如何歪曲史實,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日本政府沒有汲取曆史教訓,最近不僅主動挑起釣島爭端,安倍政府還積極籌組類似「北大西洋公約」(NATO)的「太平洋安全公約組織」(Pacific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PSTO),要把區內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南韓、澳洲以至美國,納入此一太平洋沿岸國家組成的軍事同盟組織,擺明與中國對著幹……。有這樣的鄰國,真是我國之不幸!不過,日本政府沒有欺壓魚肉本國百姓的傳統,如今她全力刺激通脹回揚,斷然沒有藉之吃掉人民購買力的存心……。至於日本央行把大部分國債攬上身後如何善後,是另一問題。高橋是清被刺殺後日本軍閥加強對我國用兵,而不久後太平洋戰爭便爆發。現在的情況不免令人惴惴不安。 

撇開這類不可知不可測的政治變局,安倍政府以「三本之矢」鏟除通縮的決心不容忽視,筆者對其將對日本經濟帶來積極效果的看法不變,但認為「安倍經濟學」會以失敗收場的論者,數不在少……,昨天本報B十六版「國際脈象」以(三箭未言敗日股更吸引)為題,B十七版「專家之言」的題目則為〈安倍後遺症浮現日股債勢危〉,前者譯自《金融時報》,後者出自經濟學教授之手,俱為深思熟慮不偏不倚之作,投資者可輕易取舍,惟欲有所斬獲,便要靠運氣了! 

二、日本以貨幣貶值促進出口,為時甚暫卻已生效(見六月十三日本欄),有論者認為,「受害」國家亦可把貨幣貶值,彼此互貶,「以鄰為壑」,貶值的效用便互相抵銷。這種看法是正確的,安倍內閣的特別顧問、耶魯大學榮休經濟學講座教授濱田雄一(博弈論大家;「安倍經濟學」的重要推手)與此同調,他說得坦白:「南韓官員不應抨擊日本央行,如果他們認為貶值有利南韓經濟,他們該要求南韓央行制訂正確(proper)的貨幣政策。」非常明顯,「正確的貨幣政策」便是讓韓圜貶值。事實上,韓圜近日的確跌個不亦樂乎,今年以來頹態畢露的日圓兌韓圜還升了約百分之十! 

不過,和日圓低股市升不同,南韓股市與韓圜同步下挫,這和南韓經濟與股市結構「比較特別」有關。首先是,平均而言,不動產(物業)占南韓家庭財產約八成(這樣的比重可算世界第一),而南韓物業熊市已持續五年,樸槿惠三月初就任總統,四月中旬便推出一系列刺激樓市措施,但樓市只有輕微反彈而無法形成升勢,據首爾物業顧問公司Real Estate114的數據,迄今年五月,該市平均樓價仍企於二○○八年「金融海嘯」時的價位;路透社五月底的消息,則指數家首爾地產(原文為建築)公司鼓勵員工購買公司樓宇,「以示對公司的忠誠」,顯見南韓物業市道的疲弱。 

南韓經濟雖然起飛多年,卻至今仍是「出口導向」,據南韓銀行(BOK)資料,去年出口額占GDP百分之五十六點五,而私人消費和不動產投資為一九七○年以來最低。真是無巧不成文,彭博昨天報道教育開支是南韓家庭的重擔,那主要是指「補習費用」,看情形南韓「補習業」的興旺,絕不遜香港(據說首爾大部分商場大廈的二樓都是「補習社」)。此一題材也許可另作一文。無論如何,彭博說「教育開支」令南韓家庭不得不撙節其他開銷,這是「私人消費」不前的根本原因。令為韓劇著迷的人吃驚不已的是,BOK的數據顯示南韓舉國上下—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負債累累,以去年為例,總額約為GDP百分之二百八十三,比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百分之二百二十七還高。南韓的實況顯然不及韓劇所見的風光! 

首爾股市亦有與眾不同處,Kospi指數成分股全面向出口企業傾斜,這意味出口盛衰決定韓市升沉。彭博的數據顯示,二○一一年四月底,三星電器占韓股總市值百分之十點九,二○一二年四月增至百分之十七點九,今年四月再增至百分之二十—一家企業股票的股權比重占整個股市五分之一,無論從哪一角度看,都太不正常……,因三星的新款手機S4Galaxy銷情比預期差,J.P.摩根六月六日把之「降級」,是日其股價挫百分之六點六,拖低大市,不言而喻。 

南韓的通脹率目前企於百分之一水平,大有條件走日本量化寬松之路,但南韓出口突逢決意貶值的宿敵,頓失彙價優勢,出口無複過去蓬勃,不難理解。和日彙看跌日股可以看高一線不同,在現階段,南韓股彙皆宜空不宜「?」! 

【揭露】不得不說的新品5盎司銀幣的網售炒作和製造假像出貨牟利!

發帖心情 Post By:2013-6-16 11:05:00

      很多人又看到青銅器二組5盎司銀幣開始上漲了,而且還會像去年的臉譜三、青銅器一5盎司銀幣那樣在相對充分控貨的第一個週末陡然上漲千元左右,不知道底細的人以為它真的漲了,其實呢?它到底是個什麼上漲法,這裡必須得說一說了!雖然人家已經是“一遍生兩遍熟,三遍可以當師傅”了,但說出來也是一種交流,只是掛一漏萬,簡單地說說,歡迎其他有心的泉友補充!

       其實青銅器二組5盎司銀幣的上漲跟去年臉譜三組5盎司銀、青銅器一組5盎司銀的上漲如出一轍,都是上海盧工、北京馬甸偕同各地馬仔(如福建、江蘇、浙江等地)一起聯手操作的炒作而已,這其中跟金總直接間接的關係也是讓人可以把握的,其基本手法如下:
        第一步,先是一級二級幣商聯手、二級幣商以相對低價(一般是略高於特許批發價的價格)從一級經銷、零售、特許市場“個別”地方拿到批量貨源,爾後在容易操作的二級市場特別是網售開始掛貼出售,其中有的特許在網間也掛貼出售。此時,在各種帖子中間,為進一步吸籌囤貨和為炒作做鋪墊,二級幣商會再從一級特許網售象徵性地繼續買入一些;

        第二步,二級市場炒家掛貼出售的同時慢慢地開始又掛貼收購,此時除了極個別不明就裡的人確有極少量購買之外,跟帖購買中的相當的人都是托!有的干脆就只是幣商之間“倒手成交”,炒家甚至有時還會在沒成交的情況下自己跟帖說售出撤帖等之類的。

        第三步,在這種其實稍加揭露即可明白的炒作手法在很多明白人看出來的情況下,炒家又開始以少量吸貨的形式製造成交假象,不過此時,往往就開始要么以整版的形式收購,要么是以證書號全程不帶4、7或必須連號等條件來表示收購,而此時,價格往往就開始拉升了!這種拉升還會輔以在某些網站發些鼓吹性的軟文,特別是會有某些價格網站標示價格的上漲--其實只是虛假的標價而已,這種手法一直以來都是網售的手法。其實,這個時候他們要買的貨基本是沒賣家出貨的,因為這樣的貨源基本上已經沒了,即使有他們也不妨再買一點繼續囤貨,而這種成交也是他們出貨的代價之一。
        同期一級市場對特許的價格管制期基本也就過了,一級市場也就完全可以在二級市場價格的基礎上相應加價地售賣有所保留的一些貨源了。這也是為什麼金總總是在發行公告之日起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發貨到貨的原因之一,而對外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造幣廠的原因等。因為這個時間差可以幫助他們邁過自己給自己曾經設置的價格門檻。

        第四步,在這種忽悠的炒作手法下,他們慢慢地把價格拉起來了,不明就裡的會跟著買,實在沒人買他們也把價格抬起來了等著慢慢地買,因為利潤已經把未來幾年的利潤都吃下了,所以,也不妨慢慢地賣了!只要資金鍊不斷裂,撐得住!不可忘記的是,在這個時候金總直屬的那幾個機構要么是以很快地偷偷放貨(如經銷)要么是以慢慢地發貨(如直銷)來直接間接地“配合”市場炒作。同時,內地貨源批量上市的一個月左右以後,香港以及海外的貨源開始通過深圳等地批量流入內地,又是一級二級市場的內外聯手幹些“出口轉內銷”、用國家的資源賺老百姓的錢的事兒;這個時候,這些境外貨源會對第一波炒作的價格產生一定的衝擊。最關鍵的是,金總的庫存到底還有多少是個謎!根據這兩年的情況,很多幣的第一階段實際生產量都只是最大發行量的百分之七八十,而在不知道以生產的幣金總庫存還有多少的情況下,未生產發行的數量也屬於有待消化的某種市場存量。

        第五步,經歷過相當長時期之後,若有行情,正好趕快出貨;若無行情,就一直囤著慢慢出貨。好的呢,做長線生意,慢慢地買,必要時還會再把價格往上拉一拉,但這樣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價格基本到位之後,出貨走人,剩下的就是高位站崗者和相當長時間內一地雞毛的慘淡景象!

        其實事實上運作起來並沒有這種第一步第二步標準動作的,是混沌在一起的,而且每一步中間都有真真假假攙和其中,而且也不乏有不明就裡的二級幣商參與其中時被套,但大致脈絡和情況就是如此。這種炒作所形成的價格機制長期以來存在,去年和今年的臉譜、青銅器一二5盎司銀幣只是其中近期的一種而已。當有了臉譜和青銅器一5盎司銀幣的炒作之後就可以很清楚地看青銅器二5盎司銀幣的炒作了。

        去年臉譜三組5盎司銀幣他們這種炒作時,價格從一枚四千多元炒高到近八千元,有的人就被忽悠進去了!青銅器一組5盎司銀幣發行時,他們如法炮製,同樣炒高到近八千元,又小賺了一筆。現在那兩枚幣如何呢?五千八九,別管單枚好號還是整版號碼無4、7都幾乎沒有成交!反正他們真正賺的就是散戶的生意,而且利潤已經吃了小幾年了,所以只要資金鍊沒有壓力慢慢賣也沒什麼問題。如今青銅器二組的5盎司銀幣又開始了這種炒作,而且細看的人都是哪些人在收在賣稍加留意即可知曉!其間不乏不明就裡的購買者和貌似不明就裡其實就是託的“購買者”。

        這種幣市伎倆是相當長時期內就存在的手法,先前的那些幣都是這麼炒作起來的,真正成為俺稱其為戰略投資者的經營者其實也往往只是好了、成就了一小部分人卻苦了更多的收藏者,關鍵的是這種只吃價格差而不從金幣文化角度多做點文章的做法讓市場總在這樣的波段內跛腳前行,妨礙和滯延中國金幣能在金幣文化的基礎上更健康更高遠地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一時賺了小錢的人是在耽誤大家一起賺大錢!

        當然了,如果你是懂運作善操作的人,與狼共舞,在其低點買進在其高點再賣給他們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低價買的東西他們高價收時真的還會買走,而不是以這種那種理由拒買或壓低價格才買。而且,在當下的弱勢下,幣市有點小浪花和試圖拉起來行情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手裡有貨的人、貨多的人對此會更上心的!俺手裡也有一些收藏,也覺得有的品種估值偏低,但我們也不能總跟高價比,還要跟低價比有些品種確實階段內價格過高了,尤其是部分新品!

        其實,俺更希望的是,玩金幣的人能全方位地獲得收益!特別是能使這個群體借助金幣讓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成長自己的群體形象和內涵品位,這樣會使幣漲價的同時人更“漲價”,而不只是那些玩雕蟲小技的人短期內忽悠牟利,付出的代價之一卻是整個群體讓全社會看成為始終上不了檯面的人,遑論大檯面!而中國金幣作為“貨幣貴族”,應該讓擁有它們的人也能成為“人中貴族”才對!雖然俺的“貴族觀”始終是基於“最敬畏者最尊貴”的理念之上的。



http://bbs.jib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