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廣思
轉載▼
耶倫鷹鴿變臉,3月議息後的「六個月」言論被視為鷹派抬頭,市場對加息預期升溫。
過去兩周,多名聯儲局成員企圖淡化2015年中加息的預期及聯儲局有加息時間的想法。
至前晚在演講中,
耶倫變身鴿派,甚至被指為聯儲局史上最鴿派的言論。
聯儲局鷹鴿交鋒,耶倫鷹鴿變臉。
說到底,耶倫再放鴿,不過是為「六個月」言論補鑊,重申低息刺激立場,雖然這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卻難以扭轉市場的預期。
耶倫究竟說了些什麼?耶倫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美國仍然需要刺激經濟政策,每次縮減買債,只反映勞動市場取得些許改善,但這並不代表聯儲局降低經濟承諾。
耶倫又說,美國經濟複蘇遠未達標,要多一段時間才能回勇;兼職數目偏高,就業情況較失業率所反映的情況要差;大部分美國人對經濟複蘇的感覺仍像衰退。
簡言之,耶倫想講的是退市不等于收水,強調甚或承諾會繼續刺激經濟。
但退一步看,耶倫沒有講過會改變退市策略,縮減買債計劃沒變,耶倫也沒有修正其在加息時間表上的意見。
這番鴿派言論,其實是安撫市場情緒居多,為早前的鷹派言論「補飛」。
目前聯儲局在縮減買債步伐上難有改變,除非經濟突然逆轉急變壞。
聯儲局今年完成縮減買債後,2015年才找機會加息。
加息並非世界末日,不過是把貨幣政策正常化,但聯儲局的緊張兮兮,及至耶倫鷹鴿變臉,予人感覺是聯儲局在政策轉變的觀察及考慮上,更為重視金融穩定因素。
聯儲局緊張金融穩定
退市之難,一在于不拖累經濟複蘇,二在于不造成金融震蕩。
耶倫為加息言論降溫,情況就像貝南奇去年揚言退市後不斷「補飛」,聲稱水閘續開一樣。
但前車可鑒,貝南奇的退市論引起金融市場震蕩,按揭利息抽升,以至影響樓市複蘇。
聯儲局一邊退市,一邊怕股市跌,又怕債息抽升,也擔心能否保持金融穩定。
聯儲局的退市路線及時間表沒有改變,繼續放水只會催生更多泡沫,投資者實在不宜對耶倫的放鴿言論太開心。
有趣的是,市場暗暗憧憬當局繼續放水,但又看到資本市場的變化。
昨天招商局
(144)發售可換股證券,集資154億元,有分析認為是加息潮重臨,藍籌趕抽水。
招商局強制股東買可換股證券,派固定現金回報是幌子,變相供股是真相,集資行動可能涉及管理層「不能回答」的母公司整體上市方案。
近期藍籌股集資抽水引起關注,尤其部分公司根本沒有資金需求,抽水時機亦不佳,那為何要在此際在股市抽水?原因一是過去幾年已在債市抽水,二來預示未來息口趨升,三來可能對後市不感樂觀。
和黃
(013)分拆港燈
(2638)上市後,再出售屈臣氏股權,智者避險于無形,李超人是否看見一些大家都未看見的風險?在股市抽水是正常事,但多只藍籌齊齊抽水,又適逢加息預期升溫,難道真的是巧合?
港股在4月第一個交易日續反彈,恒指上試250天線,收報22448點;成交額692億元。
重磅中資股如中移動
(941)、內銀內險股等支撐指數任務幾近完成,這場反彈隨時近尾聲。
大市短期內未必會大跌,資金仍在新舊經濟股之間交替。
對新經濟股而言,這段時間將汰弱留強;對舊經濟股而言,情況也一樣,一些估值低殘得不合理的舊經濟股,短期回吐後或再上升。
連跌多日的新經濟股,例如科網、新能源、支付及彩票、醫藥股等都明顯反彈,但調整是否結束?投資者宜先觀察後謀動,是否跌穩仍言之尚早。
在這新舊經濟股交替時期仍充滿著不明朗因素。
1月下跌 VS 3月下跌
美股第一季表現反複,1月跌勢集中在標普500,跌幅3.56%;納指只跌1.74%。
為3月作一個小結,由于最後一個交易日有耶倫助興,標普500整個月上升0.69%,納指則下跌2.53%。
美股于1月及3月均有調整,但情況不盡相同。
要討論1月及3月調整的分別,不得不留意美債表現。
市場「倒後鏡」反映,1月美股下跌,資金由股市流入債市,十年美債息由3厘回落至2.6厘水平,個中原因眾說紛紜,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基金投資者(尤其是退休金)再平衡股債投資比例,因而沽股票買債券。
但去到3月,要沽的早已沽完,3月美債息變動不大,續在2.5厘至2.7厘水平上落,而真相是有大量資金流出美債資產。
3月美債ETF資金流出規模達103億美元,是自2010年12月以來最大規模,規模最大的三只美債ETF資金流出量抵銷了1至2月份的總流入。
至于股市方面,3月份的調整由動力股帶動,科技股跌幅更大,投資者由追逐動力股,變成買價值股,一方面炒作概念的股份上升動力不繼,另方面強弱股份的相對價值太兩極,即動力股太過貴,而價值股太過殘,以致近期資金挪移修複估值。
那麼,納指在3月下跌與美債資金流出,兩者反映著什麼?市場預期加息時間提早,或者說,市場進一步對加息有心理准備。
退市收水令不理性估值及炒作收斂,但美債市場最大接貨人講明以後會買得更少,股市及債市都受到考驗,不知能否在退市收水下站得住腳。
考驗才剛開始,難怪股債兩市都腳震震,後市非完全悲觀,但第二季肯定考驗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