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Cameras Inside Mannequins Spying on Shoppers

下次見到呢的公仔唔好望啦,,,,,,,,

High-tech dummies to record conversations
Paul Joseph Watson
Infowars.com
November 21, 2012
Just when you thought it was impossible for surveillance to get any creepier, a company has announced it has created mannequins with cameras installed inside that can be used to spy on shoppers and record their conversations – and that they’ve already been rolled out at numerous fashion stores across the world.







The EyeSee mannequin, developed by Italian firm Almax, relies on technology used to identify criminals in airports that utilizes facial recognition software to identify the race, age and gender of the shopper and feeds that information back to a centralized database. The camera is embedded in the eye of the mannequin.
The company refused to divulge which retailers were using the mannequins, but acknowledged that they were already being used in three European countries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CEO Max Catanese added that five major luxury fashion retailers had deployed “a few dozen” of the mannequins, with orders for many more.
The company is planning to update the technology inside the $5,000 dollar mannequins to enable them to listen in on shoppers’ conversations as they walk around the store.
The surveillance devices are ostensibly used to build a profile of what type of shoppers are entering the store, at what times and what they are looking at. However, privacy campaigners expressed concern that the technology was just another example of the commercial sector turning to Big Brother in a bid to increase profits.
“Keeping cameras hidden in a mannequin is nothing short of creepy. The use of covert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by shops, in order to provide a personalised service, seems totally disproportionate,” said Emma Carr, deputy director of civil liberties campaign group Big Brother Watch.
“The fact that the cameras are hidden suggests that shops are fully aware that many customers would object to this kind of monitoring,” she added.
Lawyer Christopher Mesnooh also pointed out that since there is no warning that customers are being recorded, the mannequin spies could represent a violation of privacy laws.
“If you go on Facebook, before you start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you can see exactly what information they are going to collect and what they’re going to do with it,” Mesnooh told Bloomberg. “If you’re walking into a store, where’s the choice?”
What’s next? Is DARPA going to animate the mannequins and turn them into security guards that spring to life to apprehend shoplifters?
Shopping is becoming the front line of cutting edge invasive surveillance in a myriad of different ways, from RFID tags in clothing to airport-style naked body scanners that help shoppers decide if clothes fit – as well as firing radio waves at their skin that health experts have warned could damage human DNA.
Earlier this year, Redpepper, a company based in Nashville, TN, announced that it had created a Facebook app thatworked with facial recognition cameras to identify customers as they entered bars and shops and then delivered discount coupons to their mobile phone.
Although the company behind the spy dummies claims the technology is “blind” and will not be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same technology is already being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in airports, how far away are we from the kind of nightmare scenario depicted in the following scenes from Minority Report?
 

時寒冰---世界是一盤大棋局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韓文版序
      
時寒冰

    
整個世界是一盤大棋局。只有明白大棋局的走向,才能真正洞悉這個世界的變化。這是我在《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中,特別強調的一點。


    
那麼,這個大棋局是否真的存在?


    
書中所說的中東亂局脈絡:從北非國家到海灣國家,利比亞之後是敘利亞,終點是伊朗。現在已經走到敘利亞。這條脈絡已經越來越清晰,清晰到每個人都能看清楚。


    
書中所說的歐債危機蔓延的路線: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現在已經走到了西班牙。


    
書中認為“債務危機是一條帶血的主線”,這條主線對世界趨勢的影響,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而債務危機從歐洲向亞洲的日本、中國傳導的路線,正顯得日益清晰。沒有人再懷疑日本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大家更願意討論它爆發的時機。亞洲原本可以在走向一體化發展與合作方面有更大進展,但日本的狹隘、它對侵略歷史缺乏反省的惡劣態度以及它對鄰國(包括中國和韓國)領土的盜取野心,制約了這種合作。這使得亞洲無法抱團取火,在未來的危機中只能各自為戰,而這注定債務危機在傳導到亞洲後,將爆發出更強大的殺傷力。


    
書中認為,“危機並不能避免。以希臘為例,它雖然僥倖躲過了2010年5月的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但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其缺陷,那麼,一年後,它就可能發現自己又回到了5月的這個節點上,被重重危機緊緊包圍。”現在,已經沒有人覺得希臘的問題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書中提到,俄羅斯把伊朗作為爭取利益最大化的一個籌碼或者“投名狀”,如今,俄羅斯的策略沒有絲毫改變,只是對像從伊朗換成了敘利亞的巴舍爾政權。


    
書中提到,“如果算上油頁岩的儲量,美國將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當時普通人不太關注的這個信息,經過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後,已經廣為所知。美國正在通過這一資源優勢擺脫對傳統石油的依賴……


    
大棋局有變數,也有定數。中國和美國,在次貸危機之後,作出了截然不同的政策選擇,也導致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我在書中斷言:美國經濟將率先實現良性複蘇,儘管現在它被債務危機困擾,但已經很少人懷疑美國實體經濟復甦的穩健和紮實。
    
大棋局是真實存在的。有的人看不懂,就冠之以陰謀論。其實,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永遠都是講求策略的,而其策略往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從而成為棋局的推動力,也使得棋局的研判變得有規律可循。


    
趨勢研究並不神秘,關鍵是是否有足夠的興趣,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


    
在未來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債務危機的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就如同我在書中所言:債務危機是一個驅之不散是夢魘,也是一個魔咒——它既與權力融合在一起,又與金融融合在一起。可怕之處正在這裡!儘管很多人在忽略甚至無視這種危險狀況的存在,卻並不影響它在未來爆發出巨大的破壞性——它的力量正在決定和改變著未來的大趨勢,並且,這種力量是其他力量難以抑製或阻止的。
    
人們必須從根源上深刻地反省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人類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這種“美好”的標準是無止境的,不斷地向自然攫取,不斷地透支未來。對自然地無節制的攫取,造成了資源的日漸稀缺和環境的惡化。而對未來的透支,則使債務累積得越來越多,當自身無法承受時,也就是危機爆發之時。


    
用一句話來概括:自然受不了人類了,人類也受不了人類自己了!
    
不受制約的日益膨脹的慾望,正在加速人類走向不歸之路。人類應該重新為自己定位:人生的目的在於享受簡單的陽光、雨露,而不是以近乎破壞性的生活方式,壓縮其他生命和人類自身的生存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債務危機並非簡單的經濟、金融危機,它需要人類從生命層面更深入地進行反省。


    
在人類找到答案以前,或者說,在人類迷途知返以前,在國與國的界限依然非常清晰的情況下,代表各國利益的政府將竭盡全力地與其他國家、其他經濟體博弈,以最大限度地向外轉嫁危機和最大限度地佔有資源。


    
這注定了債務危機的殘酷性!


    
人類在這種日益走向黑暗的博弈中,通過扼殺、壓縮對方生存空​​間的方式來擴充自己的生存空間。


    
這種自私的做法終將把人類送向不歸之路。


    
債務危機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


    
大棋局既然已經走開,就難以逆轉。


    
我非常高興我的作品能夠在韓國出版。近年來,韓國在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耳目一新。韓劇的電子產品和韓劇的流行,使得很多中國人對韓國非常熟知。我非常期待韓國的讀者朋友喜歡我的作品,也期待能與韓國的讀者朋友有更多的交流。同時,向這本書的出版社和翻譯者,深表感謝!


     
2012年11月10日



http://honsonyip.blogspot.hk/2012/02/blog-post_29.html 

高溢價的金幣....

點解會買呢隻咁細金幣...就係早年在PM買幣時..唔夠個最低消費....先焗住買呢隻金幣回來..

返來一睇...哇.......細到咁......算起來溢價成100%....真係蠢......!

影左的相,用個一毫子來比較大細和厚度...

還有一個1/20楓葉金幣一起比較.....

呢個PM金幣仔.....大風的都吹走..... ^-^







民主與負債(一):掉入債務陷阱的西方國家

WSJ
 2012年11月21日 22:13   文 / 莫西幹

    
明鏡: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今天的負債水平是如此的高,以至於人民發現,在經濟政策上,金融市場的話語權比他們還大。為什麼民主國家會在資金管理上落得如此痛苦的境地呢?
這場令人感到困惑的歐債危機已經持續超過5年時間了,其實,前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是誰令全世界陷入麻煩之中”。尋找答案持續的時間越久,由這些答案引起的問題就會變得越令人不安。可能並不是我們沒有經歷過一場真正的危機,而是經濟結構的轉型令這場危機看起來變得沒有盡頭,人們在等待黎明的曙光前已經變得絕望了?可能我們正在等待符合我們世界觀的世界再次出現,但更聰明的方法應該是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去迎合這個世界?可能金融市場永遠都不會再次成為市場的僕人?可能西方發達國家不再能夠擺脫債務的深淵,因為民主制度不能有效的管理公共資金?
以金融危機為主題的最浪漫的好萊塢電影不是《華爾街(Wall Street)》也不是《利益風暴(Margin Call)》,而是1995年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虎膽龍威3》。在電影中,東德情報機構Stasi的一位官員從紐約聯儲的地下室中偷竊了西方國家的黃金儲備,併計劃把它們沉到哈德遜河河裡。布魯斯·威利斯成功阻止了敵人的陰謀,拯救了那55萬條金條。這些金條在上世紀70年代前,是維持市場對西方國家貨幣信心的主要基礎。


憑空印錢 !
直到1971年,黃金仍然是美元的基準貨幣,當時一盎司的黃金能兌換35美元,而且所有西方國家貨幣兌換黃金的價格都是固定的。然而,因為陷入了越南戰爭,美國政府開始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了,同時,由於全球經濟飛速增長,使用黃金作為基準貨幣變成了一個經濟發展的束縛條件,最終,西方國家放棄了固定匯率體系。就這樣,全球經濟進入了新階段,進而出現了兩個經濟變化:金融市場從有限的貨幣供應中得到解脫,這大體上應該是有利的變化;國家從有限的貿易收入中得到解脫,這大體上是不利的變化。在過去的40年裡,這個金錢的泡沫不斷膨脹,因為央行有能力憑空印錢,銀行有能力提供看起來像是無限的信貸,消費者和政府部門有能力毫無限制地負債。
這樣不斷發展,最終,這個歷史上最大的信貸泡沫開始破裂了:首先是美國,因為銀行把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捆綁成毫無價值的證券出售,房子是這些美國人借錢買來的唯一資產;接著蔓延到全世界,因為銀行把這些毫無價值的證券以矇騙的方式出售給全球的投資者;最終,當這些銀行開始變得搖搖欲墜,負債累累的國家不得不把私營部門的債務轉移到公共部門,直到有些國家的政府也因負債變得搖搖欲墜,只能依靠高息向銀行借錢勉強維持運作。
這個時候,讓世界逃離這個債務迷宮的唯一方法是:再次增加數万億的債務。
這些和布魯斯·威利斯和赫爾穆特·施密特有什麼關係呢?威利斯拯救了世界的黃金——舊世界對財富的美好幻象;而施密特在上世紀70年代擔任德國財長的時候,開啟了負債的引擎,在德國國內助長了“國家可以負債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的社會輿論。
施密特的前任Karl Schiller因為抗議政府舉債超過40億馬克而辭職,他表示:“我不會支持一個令社會對政府產生'殺雞取卵(After us comes the deluge)'印象的政策。”
在接任的施密特任內,政府債務增加了100億馬克。因為凱恩斯的啟發,德國政府相信經濟刺激政策能刺激經濟增長,但前提是在經濟景氣時債務水平能下降。
在德國國內,這些經濟政策被認為是“全球慣例”。施密特後來當選了德國總理,利用原油危機的契機,他通過經濟刺激計劃提高了政府的財政赤字。在1982年施密特下台時,德國的財政支出比1970年的水平增加了兩倍,規模相對於今天的1260億歐元,同時政府總負債增加了四倍,高達3130億歐元。今天,德國聯邦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已經突破了2萬億歐元。


負債是人類的本性?
從今天的觀點出發——拋開所有對歐洲的讚美之詞,其實引入歐元也只不過是繼續負債狂潮的一個魯莽方法。歐元區國家利用單一貨幣體制下提供的有利的利率條件,不斷地增加負債。
能把這一切都歸咎於人類的本性嗎?這是浪費和愚蠢的做法,還是系統的漏洞?對於政府應該如何利用財政來影響經濟,存在兩個不同的觀點:凱恩斯建立的需求理論認為,應該通過政府負債來增加社會總需求,這樣會進一步刺激私營部門的需求,並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換句話說,修建一條公路,給修路的工人發放工資。這些工人會交稅,同時會利用它們工資購買家具,而後家具製造企業就能獲得收入,不斷遞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另一個觀點來自供應經濟學派,這個學派的理論是基於企業潛在的經營條件決定了經濟增長水平的假設,而企業的投資活動取決於高盈利、低勞動力成本和低稅負。根據這個理論,政府可以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權不斷在支持供應經濟學派政黨(保守派、自由派、現在還包括一些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和支持凱恩斯主義的政黨(社會民主黨)之間輪換,而政府債務不斷增加。當一些政黨上台,他們會減少政府收入,而當在野黨獲勝上台,他們又會提高財政支出。其實雙方都在不斷拉高財政赤字。
當企業和家庭的債務加上公共債務,從1985年開始,這個債務總額的增長速度比經濟增長快了一倍,而現在已經是GDP總額的三倍了。為了保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看起來必須增加信貸融資的需求——消費者、企業和政府部門必須不斷負債,不斷推遲所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支付時間,直到未來未知的某一時刻。自然而然地,這種經濟模式產生了不斷讓私營和公共部門增加負債的緊迫性。
政府把權力和創新的力量授予了市場,希望能收穫增長和就業,因而金融領域的政策制定者不斷擴張。通過債務支持的政府財政也不斷創造了這種權力的假象,直到市場通過利息奪回了權力。
利息支出是德國聯邦支出的第三大支出項目,而且,1/3的德國市政當局已經無法自己承擔自己的債務。在美國,聯邦負債從4年前的10萬億美元飆升到今天的超過16萬億美元,而且越來越多的市政府走向破產。在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市場已經間接影響了退休金、由財政支持的項目和公務員的工資。
國家不是一門生意,儘管有些政治家喜歡像對待僱員一樣對待他們的選民。政策是一門在政治和經濟上尋求平衡的藝術,不僅要說服國會和市民,經濟政策將推動經濟繁榮發展同時還符合共同的利益,還要說服市場和投資者,管理國家不能夠像管理追尋盈利的企業一樣。
經歷了四年的金融危機,民主制度和市場的平衡已經被摧毀了。一方面,政府大規模干預,救助銀行業,同時市場只會加劇了救助是否合法的根本問題,政府被民主制度所困擾。一般對政府的指責是,富人更富而窮人更窮了。在金融危機的第一階段,這個現像一般不會被證實。因為在這個階段,負債累累的房主會被迫流浪街頭,而過去依靠風險資產投機賺錢的銀行,也只能依靠納稅人的救助勉強維持經營。
在危機的第二階段,國家被迫大規模舉債穩定金融市場以後,政府過度依賴金融市場的程度,已經導致市場和民主制度出現了公開的衝突:在雅典和馬德里的街頭,在德國的電視訪談節目,在歐盟峰會上,在大選的競選活動中。民主制度的探照燈現在指向了金融市場——可能只是一張每天進行數以十億次交易的網絡。金融市場的每個抽動都會引起分析、恐慌、歡呼或指責,同時,政府的每個行動都會被以是否有利於市場來評價。
政府嘗試保護搖搖欲墜的金融系統,實際上是增加了其對金融系統的依賴性,甚至可能導致政策被兩個“主權”所影響:人民和債權人。債權人和投資者要求政府降低負債水平,同時維持經濟增長;而希望找到工作,經濟繁榮的人民卻發現他們的政府越來越關注債權人的利益。街頭的力量不是利益集團的對手。結果是,金融危機變成了一次民主制度的危機,在危機中的人民比其它所有危機中都有存在感。

金價大漲須靠中印需求刺激

Clyde Russell

黃金分析師通常都熱衷看漲,而且多數人一直在預測黃金價格將升穿每盎斯2000美元的大關;不過,現實狀況卻不斷讓人感到失望。

如果分析師們想要搞清楚黃金為什麼未能在觸及1920.30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再創佳績,不妨從世界黃金協會(WGC)第三季報告看起。毫無疑問,看好黃金的投資者們將指出,第三季需求量達到1084.6噸,超過上一季度的982.2噸,並且是一年來首次按季度增長。

ETF「吸金」 實際需求降

第三季需求增加的推手來自印度和ETF,儘管如此,也無法避免黃金需求較去年第三季減少11%。

看漲黃金的觀點所以存在問題,在於實貨需求並未帶來支持作用。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表明,年初至9月底期間黃金需求量下降了3%。不論怎樣解釋詳細的需求數據以試圖找到正面因素,但是需求稍稍走弱的整體環境難以否認;此外,除非需求開始上升,否則,很難見到黃金價格大漲的理由。

因此,黃金看好者的判斷依據主要放在了避險交易上,即認為人們買入黃金,是出於擔心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最終將導致貨幣貶值和通脹高企。

誠然,這類觀點可以支持ETF的表現,第三季ETF的黃金持倉量就上漲了136噸,因此,年初至9月底期間的持倉增幅達到165%。

另一個正面因素是央行購買黃金。年初至9月底間央行採購量增加了49%,但正自紀錄水平下滑,第三季97.6噸的需求量,也創下了去年6月當季以來最低。ETF和各國央行買入黃金,很可能支持金價,否則,疲弱的實貨需求或讓金價的跌幅更高。

今年第二季度黃金價格表現最為疲弱,呼應同期實貨需求創兩年半以來最低水平;第三季度時金價觸及高位,同期需求亦溫和復蘇,這些現象並非是巧合。

由於黃金實貨需求是由中國和印度主導,有必要看看這兩個亞洲大國的情況。可是,西方的黃金分析師往往忽略這一點,認為與美國利率等更傳統的金價推動因素相比,這只是次要問題。

世界最大黃金買家印度,第三季的需求升至223.1噸,大幅高於第二季的181.3噸和上年同期的204.8噸。印度需求可能是在數個疲軟季度後反彈,而盧比走強很可能是刺激第三季需求增長的催化劑。不過,今年前三季需求仍較上年同期下降28%或305.9噸,實貨需求大量減少,即使第四季需求旺盛也不能彌補。

中國的需求狀況也讓好友失望,第三季中國黃金需求降至176.8噸,比上年同期減少8%。年內需求同比僅上升1%。世界黃金協會認為,這是經濟增長放緩造成的,並表示第四季情況好轉可能鼓勵中國的需求。這很有可能,但只有在物價上漲趨勢重新確立、或通脹再次升高下,中國黃金需求才可能明顯增加。

鑑於中國和印度合計佔全球黃金總需求約一半,假設這兩國對金價前景而言非常重要,是合情合理的。目前兩國對金價構成拖累,我認為,只有當兩國顯露需求增強迹象時,金價才能夠重新上揚。

然而,如果中印需求確實增加,很可能也是拜經濟好轉所賜,那這反過來又可能削弱避險交易。而正是在避險交易的驅使下,資金才源源流入黃金ETF。

去年升勢難重演

去年金價急升創新高,當時旺盛的亞洲實貨需求、歐美避險投資需求,以及央行買盤等多重力量協助金價扶搖直上,但這一幕不太可能在未來數月重演。

這讓我不禁疑惑,諸位黃金分析師的看漲預期,還能堅持多久?錯誤想法還要錯多久,才會改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