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揭秘中國黃金戰略和飛漲的黃金需求



我總是不斷地估算被中國吸收的黃金數量,但每次都不得不調高數據。為了揭示中國的黃金戰略,經過詳細的歷史數據梳理,我第一次對中國庫存的黃金有了合理的估計,這些黃金來自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的金庫,來自礦商的生產,也來自廢舊黃金的回收和重鑄。 ”

黃金評論網站goldmoney專欄作家Alasdair Macleod認為,隨著西方各國央行對金價的打壓,中國正在逐步獲得國際黃金市場的控制權,而且這一進程在2013年有所加速。

Macleod首先指出中國儲存黃金的邏輯:

    1、中國早就知道,黃金是西方國家的弱點,西方央行的實際黃金儲備很大程度上被誇大了。中國的情報部門很可能已經準確地評估出西方國家的金庫中到底有多少黃金。如果中國沒有準確數字,那麼俄羅斯的情報部門很可能已經有了。中國人民銀行應該已經參加過國際清算銀行對該問題的公開討論。

    2、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絕大多數是美元,受到美國人的控制。通過控制黃金市場,中國可以根據需要將美國國債轉換成黃金。如果有必要,黃金將成為中國對西方的終極金融武器。

    3、通過鼓勵民眾購買黃金,中國減輕了為了控制人民幣匯率而必須購入美元的壓力。換句話說,民眾的黃金購買幫助吸收了貿易盈餘。

最近幾年,中國似乎已經成功主宰了實物黃金市場。 2008年1月以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量已經從每季度362噸上升至每月1100噸,交割數量則從每月44噸上升至212噸。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4月國際黃金價格下跌開始,交易量開始迅速攀升。自2008年1月開始,上海黃金交易所已經累計交割了6776噸黃金,這些黃金都流入到大眾手中。




當然,這只是進入到公眾的那部分。另外還有通過香港進口、繞過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上海黃金交易所下轄金庫中的黃金庫存增加,國內生產的黃金,政府在倫敦等地購買的黃金,儲存在海外金庫的黃金等等。

在中國所有的黃金需求中,可以量化的主要分為以下部分:1、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並最終流向公眾的黃金;2、通過香港進口的黃金;3、上海黃金交易所庫存的黃金變化; 4、重新回收澆鑄的黃金;5、中國自己生產的黃金。

1、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的黃金

如果上面那張圖還不足以看清楚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的黃金數量,那麼下面這張圖詳細展示了從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的黃金交割數量。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交割數量開始顯著上升。




大眾對黃金需求的增長,既反映了中國消費者財富和儲蓄的增加,也反映了普通民眾投資黃金的熱情在上升。 Macleod認為,後者與中國政府的廣告宣傳不無關係。

2、從香港進口的黃金

香港會提供黃金進口、出口和再出口的詳細數據。出口數據主要包括從香港直接進入(繞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大陸的黃金飾品;再出口數據包括以金條的形式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進口的黃金還有一部分留在島內,要么被儲存在香港的金庫,要么被加工成飾品進入香港的金店被大陸游客買走。

主流媒體大多報導香港的黃金主要是從瑞士進口,但這並不是全部。 2013年,香港從瑞士進口黃金916噸,從美國進口190噸,從澳大利亞進口176噸,從南非進口150噸,還有包括英國在內的另外8個國家。此外,香港還從大陸進口了337噸黃金,並將其中的211噸加工後重新出口回了中國。




3、上海黃金交易所儲存的黃金

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庫中儲存的黃金已經多年沒有更新,只能大致估計。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此前的報告,2008年時金庫中儲存的黃金有519.55噸,2009年為582.6噸,2010年為841.8噸。此後就再沒有公佈過。

與此同時,2008年至2010年期間,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黃金與黃金庫存的比例一直保持穩定在1左右,分別為1.05、1.03和0.99。假設這一比例不變,那麼我們就可以預估接下來幾年的黃金庫存。



4、重新煉製的黃金

每年有一大批廢舊的黃金從普通消費者的手中出售並精煉。 2009年至2011年,官方公佈的精煉黃金數據為244.5噸、256.3噸和405.8噸。根據市場黃金價格的變動,Macleod估計2012年和2013年的精煉黃金為430噸和350噸。

我們可以合理假設,這些精煉的黃金被政府或其下轄的資產管理機構儲存了起來。理由是中國政府控制了黃金生產和精煉,下文中會提到。

5、礦商供應的黃金

通常情況下,金礦企業先要生產出“金錠”(doré),經過鑑定之後再被送到精煉廠加工。 “金錠”只有在經過精煉並澆鑄成標準的金條之後,才能流入市場。大致來講,黃金要從“金錠”變成可出售的金條,可能會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 精煉商向礦商收取佣金並將黃金澆鑄成金條,由礦商向市場出售。這種操作不利於礦商的現金流管理。

    • 精煉商向礦商購買“金錠”,澆鑄完成後出售給上海黃金交易所。這種操作不利於精煉商的現金流,因為他們往往要通過融資來購買金錠。

    • 一家商業銀行(通常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提前向礦商支付精煉費用。這是國際上通行的方法。

    • 政府提前以協議價格買下礦商的產品,黃金最終可能進入到市場流通,也可能不進入。

Macleod認為,中國大多數金礦產品都被政府買下(即最後一種),因為這符合前文提到的戰略。而且,Macleod的兩位香港朋友(一位在香港的瑞士精煉企業工作,一位在香港的金庫工作)告訴他,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中國精煉的1公斤金條。這說明,要么中國消費者買下了所有金條,將其留在了大陸, 要么中國政府控制了國內所有的金條生產(除了50或100克的金條)。邏輯上來看,後者顯然比前者更可信。

所以,Macleod指出在中國官方的控制下,金條沒有進入市場,而是被儲藏了起來。

結論

基於以上分析和數據,Macleod總結了從2008至2013年中國實際的黃金需求(下表)。

 

上表顯示,2013年中國的黃金需求暴增至4843噸,同比翻了一番。而且該數據可能還比較保守,因為其中還沒有包括中國政府在倫敦等地購買以及貯藏在海外金庫的黃金。

很多分析師認為,2013年全球ETF共售出881噸黃金滿足了亞洲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但Macleod指出,ETF僅佔了中國需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黃金供應商是全球各國央行的金庫。來自瑞士的傳聞稱,四大主要的黃金精煉商都在24小時加班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400盎司金條澆鑄成供應中國的一公斤金條。他們甚至將沾滿了灰塵金條也翻了出來。這意味著,為了滿足中國的需求,西方不僅搬出了壓箱底的庫存,而且為自己也挖了一個大大的坑。

(原文作者Alasdair Macleod是黃金評論網站goldmoney的專欄作家)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2014年4月8日

4月7日,周一。

曆史不斷重演,科網股失寵,昨天的爭妍鬥麗,變成今天的醜鬥醜。

買股票買到騰騰震,不是所有人皆能承受。

在劇烈波動的市況下想有覺好瞓,投資者得揀經得起風浪,大圍九級地震仍能生意照做甚至客似雲來的行業。

什麼行業如此厲害?要找出它們,第一步是想想人生有什麼事避無可避。

老病死乃其一;把血汗錢的一個可觀比例奉獻給政府乃其二。

死亡與交稅以外,老畢能想到的第三件事,乃年輕人投資個人前途的成本不斷上升。

美國「學費通脹」失控
《經濟學人》便引用了一個數字:美國大學連住宿四年學位課程,每年開支可以高達6萬美元(47萬港元)。

換句話說,由入學至畢業,花費接近188萬港元。

當然,並非所有大學收費都那麼昂貴,但過去三十年,美國大學學費年均上升7.9%,三倍于CPI年均2.4%的升幅。

不難想象,一個普通家庭要負擔子女上大學,心有余力亦未必足,學生貸款生意遂長做長有。

更「有趣」的是,美國大學學費近三四十年出現過三次大漲潮,首次發生于1990至94年;第二次在2000至03年出現;第三次始于2007年並維持至統計截止的2011/12學年。

照趨勢看,去年「學費通脹」只會變本加厲。

巧合的是,美國經濟于以上三個時期俱經曆了衰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亦曾多次陷入衰退,惟大學學費僅與通脹同步,並未拋離整體物價。

然而,九十年代以後,三次衰退碰上三次學費大漲,當中顯然有無法以「巧合」解釋的理由。

從這個現象可見,在經濟衰退百業蕭條的日子,消費者和企業都得撙節開支,零售商則賤物鬥窮人,紛紛減價促銷,但大學在這種環境下仍有能力大幅提高其產品和服務的收費;這等于說,年輕人投資個人前途的意欲不受經濟盛衰影響。

從【圖1】可見,美國大學平均學費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在1969至82年一直于8.6%至9%之間窄幅上落,惟自此以後不斷攀升,學費對家庭入息比率于2011/12學年創出26.7%新高。

這僅為平均數,一個普通中產家庭要送子女上較具名氣學府,入息的四分一肯定不足應付,學生貸款市場因而長做長有。

《經濟學人》文章的標題是〈上大學值得嗎?〉(Is college worthit?)。

顧題思義,《經人》對這種「投資」的回報潛力大有保留。

然而,該刊未提的是,學曆高低對個人收入的影響【圖2】,足以說服年輕人不惜背負以美元計五六位數的債務,也要把大學學位取到手。

前面提到,要找出經濟不景仍客似雲來的行業,最有效的途徑莫過于想想人生有什麼避無可避。

2008/09年金融海嘯爆發,在全美經營140個火葬場和218家殯儀館的StewartEnterprises(納斯特上市代號STEI),同年多賺近一成。

大圍風聲鶴唳,Stewart掌門人卻氣定神閑地宣布,集團負債水平創十年新低,有足夠條件回饋股東,決定增加派息20%。

死亡之外當然是交稅。

專門提供報稅咨詢服務的H&RBlock(紐交所上市代號HRB),其CEO于海嘯期間宣布,集團營業額按年增長11.3%,首次突破30億美元;稅前盈利按年上升11.4%,而客戶人數則錄得3.8%增長。

這一年,H&RBlock協助多達2350萬客戶報稅,曆來最多。

Death & tax避無可避
Death & tax, two facts oflife,信耶?2008年,美國每20只股票多達19只見紅,但H&R Block股價同年上升25%,名副其實跌市奇葩。

看樣子,大學學費不論睛雨皆節節上揚,有條件成為死亡與交稅以外,普羅大眾得無奈地接受的「第三種常態」。

美國政府自1989年起為高等教育大幅增加補貼,替學生貸款提供擔保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形式。

有山姆大叔「包底」,難怪從九十年代開始,美國每次陷入衰退,大學學費說加便加,視經濟不景如無物。

占美國學生貸款市場半壁江山(規模相當于所有競爭對手總和)的SallieMae(紐交所上市代號SLM),股價過去五年大漲4倍。

買了該股的投資者,看來得像H&RBlock的股東那樣,向美國政府說聲多謝。

不過,此股海嘯時期無法獨善其身,足證黑天鵝事件一旦發生,投資者連美國政府也不信,那就各安天命了。



來自星星的黃金 圖解黃金礦藏

幾乎所有地殼中被發現的黃金(都是被隕石帶來的。

創造出弗里德堡隕石坑的小行星使得南非的威特沃特斯蘭德盆地成為了全球黃金礦藏最豐富的地區。

全球被開采出黃金中的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威特沃特斯蘭德的石頭中。





去年迪拜黃金交易額達750億美元 激增73%

阿聯酋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執行主席艾哈邁德·本·蘇萊曼6日表示,2013年迪拜黃金交易額達750億美元,比2012年激增73%。

  艾哈邁德當天在第三屆迪拜貴金屬會議開幕式上說,去年在迪拜交易的黃金絕對數量達2250噸。他指出,得益於東西方之間的特殊戰略位置,迪拜在 國際貴金屬交易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盡管去年全球黃金需求下降15%,本地市場依舊保持彈性,實現了近乎創紀錄的消費需求增長。

  艾哈邁德表示,迪拜正在成長為一個“黃金之城”,他相信這一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有望實現占據全球黃金貿易總額60%的目標。
  本屆會議為期兩天,來自全球貴金屬行業的475名代表與會,參會人數比去年增加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