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

圖看黃金供需:短期價格波動長期保值好方式

在中短期內,名義金價有很大波動,但從歷史來看,黃金是很好的長期初值的物品。

很多黃金投資者們都將黃金用作投資組合保險,用其保值。



高盛巨量持倉頭寸 或促使其在分析報告中"撒謊"

著名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重申,他們預計黃金合約將在2014年底跌至1050美元。他們認為,美國經濟強勁恢復,金價將繼續下跌。只有那些完全相信電視的人才會把這個預測看做醫生的命令,視為理所當然正確。高盛不至於愚蠢地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貴金屬投資者會相信來自銀行言論,他們的預測只能針對那些仍相信龐氏騙局式故事的美國人。

著名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重申,他們預計黃金合約將在2014年底跌至1050美元。他們認為,美國經濟強勁恢復,金價將繼續下跌。

只有那些完全相信電視的人才會把這個預測看做醫生的命令,視為理所當然正確。高盛不至於愚蠢地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貴金屬投資者會相信來自銀行言論,他們的預測只能針對那些仍相信龐氏騙局式故事的美國人。

更進一步,高盛有足夠的動機將金價預測壓低。高盛當前的“總資產/持有的衍生品”比例最低(如下圖)。從2013年4季度的數據來看,最大的四家商業銀行中,高盛持有48.6萬億美元衍生品,但只有1050億美元資產作為支撐。

高盛衍生品持仓
分析4家最大銀行的資產和衍生品持有量可以發現,美國銀行(Blank of America)資產/衍生品比例為3.9%,摩根大通(JP Morgan)位於第二為3.0%,花旗集團(Citicorpse)位居第三為2.20%,高盛(Goldman)只有可憐的0.20%。詳見下圖:
高盛衍生品持仓与总资产比例
另一方面,高盛在七家最大銀行中持有最高比例的利率互換(見下圖)。高盛投資的利率合約衍生品最高,佔95.0%,這就是高盛也希望美聯儲(FED)保持低利率的原因。如果利率突然大幅升高,高盛將輸掉交易。

Top 7 Banks Derivatives Table
全球金融系統的槓桿更高了,貴金屬投資者應該理解銀行出於自己的利益而撒謊和欺騙,特別是他們的資產負債表更加膨脹時。


第六章財富分裂,折斷了夢想的翅膀之七

宋鴻兵

2014-04-17 貨幣戰爭
 
岩上之屋,還是沙上之夢?
 
2009年4月,上任不久的奧巴馬意氣風發地準備“改變”美國社會了,他在喬治城大學發表了長篇大論,足足講了45分鐘。 在演講中,奧巴馬將美國經濟描述為一座危房,他引述《聖經》裡的比喻說,建立在沙子上的房子容易倒塌,建立在岩石上的房子則屹立不倒,“因此我們不能在沙子上重建我們的經濟,我們必須在岩石上重建我們的房屋。”
 
奧巴馬心中的岩石,是堅如磐石的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回流和新能源振興的前景,最讓奧巴馬心潮澎湃。


 
                                             美國製造業回流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奧巴馬呼籲美國海外製造業應該回國發展,從他剛上任一直喊話到2013年,四年多過去了,製造業卻成了奧巴馬心中的難言隱痛。
 
2011年2月份,在與已故蘋果公司的CEO喬布斯共進晚餐時,奧巴馬就曾勸說,讓蘋果集團將iPhone的生產基地搬回美國,喬布斯當時直截了當地回答:“這些工作不會回來。”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連留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在QE氾濫的貨幣大潮中,都不願意花錢進行資本性支出,CEO們在忙著發債融資,然後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大撈快錢去了,即便海外的製造業回流美國,他們就能免俗嗎?
 
廉價貨幣的政策,不是在鼓勵實業資本的形成,恰恰相反,它是在摧毀真正的資本!
2013年2月13日,奧巴馬對製造業回流泡湯的事情耿耿於懷,他在國會進行連任之後的首個國情咨文演講時,將製造業放在核心地位,指出首要任務是使美國成為新就業和製造業的中心。 在促進製造業回流趨勢方面,奧巴馬以揚斯敦設立的製造業創新研究所——3D打印業務為例,並宣布要成立3個類似的製造業集群,其商業合作對像是美國國防部和能源局,並要求國會幫助成立15個製造業中心,以保障美國製造業的新一代革命。
 
規劃不可謂不宏大,志向不可謂不高遠,其成效卻讓人感覺到總統有點“志大才疏”的毛病。 在2013年就業增長的成績單上,奧巴馬怕是鼻子都會氣歪。 大半年下來,酒吧招待們倒是比較爭氣,增長了24.7萬,而屬於高薪工作的製造業呢? 回流也好,集群也罷,總共才增加了2.4萬人,不及酒吧招待們的十分之一。
 
美國政府在經濟領域幾乎是毫無執行力,在長期自由市場的經濟思想熏陶之下,奧巴馬想逆貨幣逐利的本性而動,既沒有政策方針的大腦,也缺乏執行政策的手腳。
總統也就這麼一說,大家也就這麼一聽。
 
高薪製造業的外流,不是以國家政策的意志為轉移,而是以資本逐利的本能為驅動,奧巴馬影響不了貨幣政策,也就左右不了資金流動的方向,更談不上什麼產業集群的宏偉藍圖了。
美國總統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領袖,同時又是實權最小的國家元首之一,它僅僅是權力的象徵,而不是權力本身。
2013年,製造業就業崗位增加僅2.4萬人,不及酒吧招待的十分之一

 
奧巴馬“岩上之屋”的另一根重要支柱就是新能源,其中特別火爆的就是“頁岩革命”。
 
據國際能源機構(lEA) 2012年的《世界能源展望》預測,在頁岩革命的影響下,到2017年,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就能源產量的“淨值”而言,幾乎將實現“自給自足”。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2013年能源展望》指出,到2040年,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65%,全球產量的20%將來自北美,大部分來自非傳統能源,特別是頁岩氣。 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到2025年,頁岩革命將使美國成為能源的淨出口國。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也預測,到2030年,美國將實現能源獨立。
 
對於頁岩革命,奧巴馬顯然深信不疑。 2012年他聲稱,由於頁岩革命,“我們的天然氣供應將能保證美國100年的需求。”能源專家們預測,頁岩革命將至少創造170萬個就業崗位,毫無疑問,這些崗位顯然屬於高薪工作,到2020年,樂觀地估計將創造300萬個就業。
 
美國天然氣價格近年來的暴跌,似乎也在證實頁岩革命正在發生。 華爾街媒體拉拉隊的調門也越來越高,它們聲稱,美國正在變成一個“新沙特”。 不僅如此,如果頁岩氣和頁岩油能夠最終取代石油的地位,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將直接推動製造業回流,創造更多的高薪工作,帶來更多的消費增長,經濟繁榮已經指日可待了。
 
頁岩革命到底是什麼時候突然火起來的? 大數據時代,還是用大數據說話。
如果用Google的趨勢工具來分析,關於頁岩氣的報導是在2005年開始升溫,2011年之後出現了媒體“沸騰”的局面,同時,“頁岩革命”這一爆炸性詞彙開始大量湧現。






 
谷歌趨勢分析顯示,頁岩氣在2005年開始被媒體關注,2011年報導越來越頻繁,“頁岩革命”一詞同時出現




 
                                             “頁岩革命”一詞突然出現在2011年
2005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是頁岩技術的重大突破,還是另有原因?
 
頁岩技術的核心就是將水平鑽井法和水力壓裂相結合,用“壓裂液體”,即化學物質夾雜著大量水、泥沙,用高壓注入地下井,壓裂鄰近的岩石構造,擴張裂口,使游離或吸附在頁岩中的天然氣能流入井中得以收集。 壓裂液體中的化學成分往往非常有毒,如果滲透到地下水,將嚴重危害飲用水的安全。
 
頁岩技術其實早已存在,80年代就曾進行過嘗試,到2005年之前僅僅占美國天然氣產量的3%,可謂微不足道,主要問題就是開採成本過高。 這種成本既包括經濟成本,也包括環境成本和法律成本。
 
2005年,頁岩技術的鼻祖哈里伯頓公司(Halliburton)的前總裁,曾任美國副總統的切尼,以及他在政界和石油圈子裡的盟友聯手運作,將水力壓裂法從美國環保局的監管之下“解放”了出來。 過去,環保局依據美國《飲用水安全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對水力壓裂法的污染和危害進行嚴格監管,這是頁岩氣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石油利益集團的強力遊說之下,頁岩生產打破了美國環保局嚴禁將有毒化學物質直接注入地下的規定,成為高度重視地下水環保的美國法律的“唯一例外” [8]

 
2005年,美國《飲用水安全法》對水力壓裂網開一面,成為法律界著名的“哈里伯頓漏洞”。 可以說,沒有“哈里伯頓漏洞”,就沒有所謂的頁岩革命。



 
                                   頁岩氣水力壓裂法的化學有毒物質可能污染地下水資源

 
看來,只要將人命進行貶值,資產升值並不困難!
 
法網洞開,貪婪湧入,短短6年間,頁岩氣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從3%暴漲到40%,2005年堪稱是頁岩革命的“元年”。
 
不過,頁岩技術除了毒害水資源的副作用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頁岩井的衰竭週期太快,往往第二年產量就銳減75-80%,5年後就基本報廢。 生產商為了維持產量增長,保住股票價格,就必須持續投入重金去開採新的頁岩氣井,再加上大量熱錢聞風跟進,市場上出現了供應量急劇增加,而價格暴跌的景象。
當2005年切尼搞到環保局通行證時,天然氣價格為14美元每千立方英尺,到2011年2月,價格已暴跌了3.88美元,2013年初,天然氣進一步跌到3.5美元。 而頁岩氣的平均成本約8-9美元,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的頁岩氣井都處於嚴重虧損狀態。

 
頁岩氣井的衰竭速度快得驚人,第二年產量就下跌了75-80%

 
頁岩氣行業財務上的負循環,導致了資金的困境。 到2013年,頁岩氣生產商為了維持現有產量,每年不得不繼續開採7000口新井,耗資420億美元,而2012年頁岩氣的產出價值僅為325億美元。 如果價格不漲,全行業每年虧損近100億美元【9】

 
賠本賺吆喝誰都吃不消,為什麼頁岩氣生產商不減產抬價呢?
 
這與頁岩氣的產權有關。 美國的頁岩氣井大都 ​​是在私有土地上開採,土地所有人與頁岩商的合同期為3-5年,如果這段時間內不開工,那開採權將被收回,定金和其它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而生產商們也是從華爾街借的錢,早一天開採就早一天見到現金流,只有這樣才能緩解還債的壓力,同時還能提升股價。 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頁岩氣產量越大,價格跌得越兇,企業賠得越慘。

 
眾多公司已經很難支撐現金流的壓力了,它們只能靠變賣含頁岩氣的土地來彌補現金流的不足,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被迫大規模減記資產,以反映實際的財務狀況。 在這場豪賭中,資本欠佳的公司將是率先被淘汰出局的殉葬品,即便是資本雄厚的大玩家,也感到力不從心。

 
2013年10月6日,世界重量級的石油大佬殼牌公司,不得不宣佈在頁岩革命的豪賭中認賭服輸。 殼牌CEO在下台前的感言中,痛悔看錯了美國的“頁岩革命”,在北美投入了高達240億美元的頁岩資源收購和開採,8月被迫進行了21億美元的巨額資產減記。 殼牌在北美的頁岩大冒險中扭虧無望,CEO坦言“所以你得承認高達30億美元的資產貶值,而這些資產卻沒有收入。” 【10】

 
如果以殼牌在世界石油行業的地位和資本,尚且不能在頁岩革命中盈利,奧巴馬所指望的170萬-300萬個頁岩行業的高薪就業機會,恐怕又是一場春夢
其實,所有的技術革命和社會革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真正的革命在發生初期,沒有人意識到它們是革命,而一開始就號稱是革命的事情,最後往往是泡沫。 90年代以來,革命一詞早已被華爾街用爛了,什麼電動汽車革命、風能革命、太陽能-光伏革命、乙醇燃料革命,到今天的頁岩革命,無非是金融市場圈錢的題材,這並不是說這些技術方向是錯誤的,而是被資本市場的極度貪婪所嚴重誇大了。

 
誇大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少數人偷走 ​​多數人的財富。 華爾街主要圖財,而石油和軍工複合體,不僅圖財還要害命。 當利益集團肆意綁架政策和法律,集團貪婪就異化成了製度性貪婪。

這些大佬為何力挺黃金?



金價在2013年經歷了28%的年度大跌。 市場上,唱衰黃金之聲固然有之,比如高盛,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金價在2014年年底將會 ​​跌至1050美元/盎司。

然而無論黃金怎麽跌跌不休,或者走勢要死不活,總有幾個聲音在力挺黃金,這些聲音竟然還是來自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投資大鱷。

那麽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他們究竟是何許人也!

黃金死多頭之一:羅傑斯

作為在1997年令東南亞國家聞風喪膽的“量子基金”前合夥人,吉姆· 羅傑斯也是最瀟灑的一位投資大師:一邊投資一邊環球旅行。 同時,羅傑斯先生還是一位著名的黃金“死多頭”。 我們總是能聽到他為黃金“代言”的聲音。

前不久在深圳召開的一個貴金屬高峰論壇上,羅傑斯再度開腔為黃金辯護,甚至表示相比房地產,他更喜歡貴金屬投資。

羅傑斯表示,他擁有很多實體的白金和黃金,同時也在期貨市場上進行投資,他的大部分金銀是買了以後直接放在家裏面。

黃金死多頭之二: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卻不僅僅是一位唱多者,他還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做多者。 憑借2007年精準的做空次級貸款,保爾森在華爾街一戰成名,此後他將投資重點轉移到黃金資源上,並一直唱多黃金。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上週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保爾森持有大約1020萬股的黃金ETF,總價值大約11.9億美元,持倉較去年9月30日沒有變化。

這意味著在2013年第四季度金價續跌時,保爾森卻咬定黃金不放手。

黃金最終也待保爾森不薄,在他2月份的收益清單中,黃金頭寸貢獻了最大的那一份。

黃金死多頭之三:加特曼

2013年年底時可以說正是黃金市場最黯淡的時候,2013年市場多次傳出黃金價格可以抄底了,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其實還在山腰呢。 所以當時的市場境況不得不說是談黃金色變。

但知名對衝基金經理、GartmanLetter通訊的創始人加特曼卻在這時候給出了交易黃金的投資建議。

加特曼指出,投資者可以投資以日元計價的黃金,雖然,在過去一年這是一筆糟糕的交易。

如果當時真有人聽從了加特曼的建議在那時候入場做多黃金,那麽2014年將近一個季度的一波有力反彈將令他賺得笑逐顏開。

黃金死多頭之四:“末日博士”麥嘉華

2013年4月15日是黃金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內,黃金價格暴跌9.09%,以1481.78美元/盎司開盤,卻以1348.07美元/盎司收盤。

可是就在這一天,曾經準確預測1987年美國股災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在國際投資者中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卻宣稱,我愛的是黃金終於倒了這個事實。 它會提供一個絕佳的買入機會。

麥嘉華還稱,黃金牛市沒有結束。 這位“末日博士”還拿蘋果的股票打起了比方,“和去年股價相比,蘋果股票已經跌了39%”,言下之意,蘋果股票的走跌,不能改變人們看好蘋果,黃金的一夜暴跌,自然不會影響麥嘉華的唱多。

其實早在2012年9月,麥嘉華就曾放話要持有黃金至死,“只要央行不斷印鈔,就沒有沽出的理由,我會持有黃金至死。”

諸多市場人士只能慨嘆,如果連末日博士都在死挺黃金,那麽黃金死多頭本事便是一個偽命題。

北約宣布屯兵俄羅斯邊界荷蘭考慮部署F-16s戰鬥機



繼15日晚荷蘭國防部長表示正考慮部署F-16s戰鬥機在空中支援烏克蘭後,北約16日宣布屯兵俄羅斯邊境以保東歐盟友安全。
 
據《衛報》報導,北約歐洲指揮官Philip Breedlove將軍稱,北約部分東歐成員國請纓在國內部署地面部隊,他本人很快將指揮具體如何部署。 他還表示尚未觀察到俄羅斯進行相應的戰略部署。 但是他強調,此次軍事行動旨在保護俄羅斯周邊的、受烏克蘭局勢威脅的國家。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ge認為,17日烏克蘭問題四方會談將於瑞士日內瓦舉行,北約此舉意在向俄施壓。 但是俄羅斯很可能像過去一個月對待西方的製裁那樣不輕易向壓力屈服,然後換個法子讓危機繼續升級。
 
根據既定日程,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Catherine Ashton將於4月17日前往瑞士日內瓦出席烏克蘭問題四方會談,就尋求外交協作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而努力。 屆時, Ashton將與美國國務卿克里、俄羅斯外長Sergei Lavrov及烏克蘭外長Andrii Deshchytsia一道尋求解決方案。
 
對於此次北約出兵意圖,美國國務卿克里的一位發言人表示:
北約此舉旨在於說服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的破壞活動,並示意武裝分裂分子放下武器投降。
無獨有偶,週二晚荷蘭國防部長Jeanine Hennis 在一個電視談話節目中表示:
為了緩解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衝突,荷蘭正考慮部署F16戰鬥機在空中支援烏克蘭。


希望我們對盟友(烏克蘭)的支持可以被看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