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投資者282萬炒白銀 34天虧102萬手續費40萬

來源:羊城晚報 2013年03月22日

受高額利益的誘惑,深圳投資者朱小姐大手筆砸出282萬元做電子盤交易,誰知34天之後巨虧102萬元,加上40萬元的高額手續費,她共計損失142萬元。專家提醒,對賭交易投資者基本沒有賺的可能。
案例:炒白銀“致富”變“巨虧”


朱小姐告訴記者,2012年10月末,她經熟人介紹,來到天津某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位於深圳福田區的營業廳,在投資顧問的遊說下,開始做白銀電子盤交易。然而,她前後“投資”了34天,便損失了102萬元。遭遇巨虧的朱小姐稱,還有好幾位和自己同樣情況的“受害人”,幾個人的虧損加起來超過800萬元。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


提醒:風險大須謹慎巨虧了怎麼辦?



近年來像這樣因為炒炒白銀導致巨虧的案例層出不窮,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正規公司出問題,但更多的是一些地下炒金(銀)公司,做“盤中盤”或者“炒外盤” ,遊說一些完全沒有這方面投資經驗的人進行操作,由於交易機製本身對投資者不利,加之貴金屬市場波動本來也較大,投資者血本無歸的事件並不少見,此後還因地下交易不受法律保護而難以挽回損失。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對賭交易”投資者必虧無疑。有業內專家表示,即便是天交所的正規會員單位,也可能自己違規開“盤中盤”或者私自替客戶做外盤,這種案例以前也發生過。所謂“盤中盤”或者私自替客戶做外盤,相當於是一種對賭交易,即交易商將客戶的指令全部都不實際執行,而是與客戶就未來走勢進行對賭,客戶賭贏了,公司就虧錢,反之客戶虧多少,公司就能賺多少。 “你賺了他就會虧,他怎麼可能讓你賺錢呢?投資者做了這種電子盤,基本上沒有賺的可能。”


二、“賭徒心理”誘你“步步巨虧”。有資深業內人士私下向記者透露,和上海金交所的延期交易(即黃金、白銀T+D)採用撮合競價、有真實交割不同的是,這種對賭電子​​盤(包括一些正規公司推出的交易所產品)採用的是做市商制,24小時不間斷交易,換手率非常高,波動也很大,炒這個的人很容易產生“賭徒心理”,開始給甜頭的時候掙了小錢想賺大錢,巨虧了又想撈回來,結果血本無歸。


  三、“正規產品”也可能巨虧。廣東省貴金屬投資行業一位浸淫多年的資深人士表示,朱小姐目前的問題焦點還要看其所用的交易系統是否真的是天交所的正規交易系統,是否做的是天通銀的產品,如果是,那麼這種交易還是合規的,去年的平台整頓只暫停了黃金,但白銀等其他貴金屬天交所還在照做。若按這種交易機制,在價格波動很劇烈的情況下,出現巨虧也是有可能的。這樣投資者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四、“代客交易”嚴重違規。專家還表示,任何一個正規公司都禁止代客交易,朱小姐所在的投資公司如果有代客交易行為,則屬違規。


五、違規操作“盤中盤”或“外盤”不受法律保護。

歐盟為何逼塞浦路斯成“強盜政府”?

雖然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開了個壞頭,用量化寬鬆稀釋並悄悄偷走持有美元​​者的財富;希臘政府債務違約賴掉了75%的主權債負擔,但政府直接從銀行存款中徵稅搶錢,還是第一次,這意味著危機國政府已經在從“小偷”升級到“無賴”後,正準備向“強盜”邁進。


 
張庭賓


    
3月16日凌晨,現代信用體系最恐怖的一幕發生了。當時,歐元區就塞浦路斯救助達成一致,塞浦路斯救助金預計為170億歐元,三駕馬車提供其中100億歐元,餘下黑洞由以下方法湊齊:塞浦路斯向不低於10萬歐元的存款一次性徵稅9.9 %,向低於10萬歐元的一次性徵稅6.75%,所徵稅款可轉化為銀行股票;將公司稅由10%提升至12.5%​​;將14億歐元國有資產私有。


當消息宣布後,全球投資者為之震驚,各國股市,特別是歐洲股市以及商品市場出現恐慌性大跌——雖然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開了個壞頭,用量化寬鬆稀釋並悄悄偷走持有美元​​者的財富;希臘政府債務違約賴掉了75%的主權債負擔,但政府直接從銀行存款中徵稅搶錢,那還是第一次,這意味著危機國政府已經在從“小偷”升級到“無賴”後,正準備向“強盜”邁進。


這一“強盜”行為當然受到了塞浦路斯人民的反對,儘管向存款徵稅的議案進過兩次微調,最後取消了2萬歐元以下的存款稅,但在議會還是遭遇了0票支持的碰壁。


此後,塞浦路斯不得不推出了B計劃來融資:1. 將半政府性質公司的養老金國有化(可籌集20-30億歐元);2. 發行天然氣收入(2019年才能產生收入)的債券;3 . 仍然實行存款稅,但不對10萬歐元以下的儲戶徵稅。然而,這個B方案已經被三駕馬車否決。


隨後,塞浦路斯向最大的外國投資者和儲蓄者俄羅斯求助,希望獲得50億歐元的新貸款,同時將過去25億的貸款延期和降低利率,這種類似“肉包子打狗”的陷阱當然被俄羅斯一口回絕。


手忙腳亂的三駕馬車和塞浦路斯正在醞釀C方案,包含三項內容:1,資本重組規模達20億歐元的銀行,使好銀行繼續生存,而壞銀行被破產清算,這需要議會批准;2,成立一隻主權債務基金,政府、教堂和養老基金的資產轉移進去,以之抵押貸款填補窟窿;3,剩餘10億歐元通過存款徵稅,或向俄羅斯借款。


其實,塞浦路斯就是希臘“城門失火”時被殃及的“池魚”—— 截止2011年6月,塞浦路斯銀行業對希臘的敞口達到280億歐元,相當於其總資產的三分之一,或者170%GDP;280億歐元中政府債券占到47億歐元。塞浦路斯銀行系統中希臘人佔塞銀行存款總額為18.7%,27.8%的貸款發​​給希臘居民,規模相當於189億歐元。但歐盟對此原因並不在意,他們十分強硬,甚至放言塞浦路斯退出歐元區,這與他們當年在與希臘的博弈中步步退讓完全不同。


那麼,是什麼使歐盟厚此薄彼呢?或者說,歐盟打得是什麼小算盤呢?原因不外有二:1,拋棄塞浦路斯犧牲利益最大的是俄羅斯;2,歐元區需要拋棄一個小國家,令其跌入“地獄”,出現嚴重的社會動盪,國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成為退出歐元區的反面教材,以威懾那些試圖退出歐元區國家的議員和國民。



     
俄羅斯可謂在塞浦路斯危機中欲哭無淚。根據穆迪的分析,俄羅斯的風險有三:1,俄羅斯的銀行對塞浦路斯有巨額信貸頭寸,給在塞浦路斯註冊的俄羅斯關聯企業,提供了總額約為300億-400億美元的跨境貸款。俄羅斯的很多大型銀行都捲入了塞浦路斯的業務。如果塞浦路斯實施資本管制,可能使高達530億美元的資金無法回流俄羅斯,這肯定會影響俄羅斯銀行的資產質量;2,俄羅斯企業大量在塞浦路斯存款,按穆迪的最新估算總額約190億美元,佔塞存款總量的約1/4。如果塞浦路斯的銀行違約,企業存款被凍結或用於救助當地銀行,俄羅斯的銀行可能會承受巨大的存款損失。 3,俄羅斯的大型企業都把塞浦路斯作為避稅天堂,因為其10%的企業所得稅是全歐洲最低的國家之一,如塞免稅政策取消,又會造成俄企新的損失。


倘若塞浦路斯退出歐元區,那麼,顯然受到打擊最大的是俄羅斯。從政治上看,這可以被看成是對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的報復。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是歐美的眼中釘,卻是俄羅斯力保的對象,因為那裡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最重要的軍事基地。而塞浦路斯恰恰就是在敘利亞的邊上,是俄羅斯在地中海,或者說是歐元區的一個經濟金融基地。如果歐元區以拋棄塞浦路斯相要挾,那麼,無非是要俄羅斯在要么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要么放棄對敘利亞政權支持中做出選擇。


與此巧合的是,塞浦路斯危機爆發的時點,恰逢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訪問俄羅斯。這顯然在客觀上會給俄羅斯澆了盆冷水,提醒它遠離了歐元區或者西方,俄羅斯會損失什麼?當然,這也會給中國敲響警鐘,因為在中國大陸的南面,也有個香港,那也是很多中國人和企業的資本基地。


 然而,這種經濟上的背信棄義和政治上的威脅,很可能使歐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這種行為——一個過去似乎負責任的歐盟,試圖逼迫成員國像強盜般地洗劫他的儲戶——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將美國式的“小偷政府”、希臘式的“賴賬政府”,向塞浦路斯式的“強盜政府”升級。在當今世風日下的國際社會,這就樹立了一個更壞榜樣,而恰恰是這種壞榜樣最容易被傳染,而最容易被傳染的國家恰恰是“歐豬國家”。

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和愛爾蘭,銀行業岌岌可危的消息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歐盟頭腦中跳出來的存款稅,不僅會嚇著塞浦路斯和俄羅斯人,也會嚇著這些國家的儲戶。自2010年初希臘危機以來,這些國家的存款已經持續流失,絕對額出現明顯下降,塞浦路斯的強盜行為只會加劇這一流失速度,特別是日益動蕩的意大利如果加入這一隊伍,則會使歐元區真正陷入絕境。


即在歐洲央行威懾OMT計劃暫時穩定了主權債市場之後,歐元區真正的軟肋就是銀行業,特別是存款流失造成的擠兌危機,可謂是最致命的。而歐盟現在恰恰向世人提醒自己這個最大軟肋。這是歐盟在2010年初決定對希臘進行救助後,犯的另一個重大錯誤——沒有去懲罰始作俑者希臘,卻去製裁受害人塞浦路斯——這顯然違背天理。


有人憂愁有人歡喜,塞浦路斯危機對於美元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因為恐恐懼在歐洲被強制存款徵稅的資本將流入美元區,因為雖然人們討厭量化寬鬆的“小偷”,但更害怕明火執仗的“強盜”。另一個受益者是黃金,能否防範政府從持有紙幣和儲蓄賬戶中搶錢的最後避風港是——買實物黃金藏在家中——總不至於派軍隊入戶搶黃金吧。這造成了上週黃金與股市和商品逆反走勢。


總之,塞浦路斯存款稅事件非常不簡單,在這個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中東國家與俄羅斯和西方的交叉點上,博弈雖然才剛剛開始,但贏家與輸家卻已初步顯現——贏家:美國和黃金;輸家:歐盟、俄羅斯、敘利亞和中東國家。


下一個塞浦路斯會是誰呢?  


(作者為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要分清楚 “資本主義” 與 “金融主義”



在上一次的文章『奧巴馬轉當紅衛兵?』中提到(#人民的血汗積蓄才是真正的資本,而無需抵押就任意發放的,其實等於偽鈔,只會蠶食和破壞真正的資本財富)。在此想更詳盡一些作解釋。也許我在不同的文章曾經說過但不妨多說一次,因為要看清楚資本金融的分別,才明白黃金和法定貨幣的分別,才可以避免自己的財富被政府和銀行明搶暗劫。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早已經死了。現今的制度只是掛著羊頭,而實際上是賣狗肉,的金融主義制度。兩者有限大的分別。

資本制度 (Capitalism) 是建立在社會各界的累積儲蓄之上,而積蓄絕大部份則來自實質生產。相反,金融制度 (Financialism) 是依賴投機活動和信貸的增長來推動經濟。信貸是資本衍生出來的杠杆產品。



由政府允許之下,銀行實施的部份儲備制度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就是把資本杠杆化的工具。銀行的全部資金 (Capital) 就是來自客戶的存款。銀行利用這些存款作向外放出的信貸,就是衍生出來的杠杆金融產品 (Highly Leveraged Financial Derivatives)。初時杠杆倍數較低,風險亦相對交低。例如,銀行有十萬元存款,但只把五萬借出去,即使信貸的十分一是壞帳,還不算太嚴重。

但發展下去,銀行的膽大了,相應政府希望以放寬信貸來刺激經濟,從而又可以增加稅收,這個杠杆的倍數開始急。到了今天,銀行和政府齊心合力之下,資本的杠杆已到了瘋狂程度。信貸不只是銀行資金(客戶存款)的百分百,而可能是存款的一百倍或更多。銀行甚至有很多賭博性的活動不納入帳目 (Unreported Over the Counter Bets),所以真正的杠杆程度沒有人可以準確知道。

銀行的部份儲備制度就是剝削存戶,任意動用存戶的資本來作高風險賭博。賺了的歸銀行所得,虧損的則歸存戶負擔。今次塞浦路斯的銀行面臨破產而要政府幫助向存戶開刀就是個典型例子。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是高度重視儲蓄者的資金,因為只有這些儲蓄才是真正的資本(*)。


(*)這就是摩根大通的創始人 J.P. Morgan 所謂的 黃金就是貨幣,其餘統統都是信貸” (Gold is money, everything else is credit) 的意思。
為金融機構和政府的利益而建立的金融主義制度,就偏偏透過銀行部份儲備制度,鼓勵大量發放信貸,透過通脹來把存戶的積蓄蠶食,破壞資本。所以話,金融主義制度是為銀行和政府而設的。相反,資本主義制度是鼓勵人民積蓄,維護人民的財富。
資本主義是以每個人為本。金融主義是為大政府,金融機構,和大企業融資而設的,是以統統階層為本。所以大家明白了這個真相之後,不應該再喊什麼 打倒資本主義無知的口號。要打倒的,應該是以大政府和銀行為首的 金融主義吧。

要大聲疾呼﹕“還我資本主義﹗還我真貨幣﹗不要利用放貸和發債的掩護,奪取我的積蓄﹗

1989 後,共產主義變歷史塵埃。2013 後,美國華爾街和中共為首的環球制度,也會變歷史塵埃。

奧巴馬轉當紅衞兵?

作天的香港都市日報刊登了一編很有意思的讀者來言。在此轉載給大家分享。

香港都市日報 2013-03-25  

FACE博 - 奧巴馬轉當紅衞兵?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喺唔少港人嘅心目中印象都算唔錯。不過,喺部分西方人士眼中,奧巴馬代表美國霸權,侵害其他國家利益。

有英國網友將奧巴馬嘅惡搞圖上載上網,暗喻作為紅衞兵領袖嘅奧巴馬,正在發動新一輪嘅造幣運動,帶領紅衞兵同美元攻城掠地(),「砸亂一個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但新世界僅僅是為美國人準備,代價卻要非美國人幫手埋單,後續引發其他國家超發銀紙,退休金難以不縮水、物價難以不飛漲。

有網友認為,QE3嘅核心目的,係當美元升值嘅時候,美國盡量擁有美金,這正合至高無上嘅美國國家利益**。唔知各位讀者同唔同意呢?

(原居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teAndTheFuture附註 


)本人曾經多次指出,美國的華爾街和中國的共產黨統治者,是當今世上的兩個,互相又愛又恨,的邪惡核心。前者則壟斷世界貨幣供應,後者則壟斷世界的工業生產。兩者一齊利用這個壟斷地位,透過通脹,剝奪和瓜分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本(#),資源,和資產。

(#)人民的血汗積蓄才是真正的資本,而無需抵押就任意發放的,其實等於偽鈔,只會蠶食和破壞真正的資本財富。

英雄所見略同。幾星期前,有一晚收聽香港商業電台評論節目『光明頂』 (逢星期一五,晚上11.00-12.00 時),節目主持,陶傑先生,談及今天中美兩個勢力之角力局勢時,用了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他形容這個為全球最大的老千集團(美國)與全球最大的黑社會集團(中共)的角力。此說與本人的『中美兩大邪惡核心』有大同小異之處。

**1933 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以當時的 US$20 沒收全國人民手上的金幣之後,隨即宣佈把金價推高至 US$35。此舉是讓黃金升值,來變相把美元貶值。美國人民就無辜被騙了,或可以說被盜竊了,近乎 75% 的個人財產。

但是,更令人莫明妙的就是,全球各國的人民,隨即非常踴躍的沽出手上的黃金,來換取自以為是 75% 的利潤。這些被拋棄的黃金大部分都是運到美國去令美國政府成為全球擁有最多黃金的勢力 美國人民不得擁有黃金,直至1975禁令才解除

此舉證明一般人是不明白黃金與官方貨幣的真正關係。他們不知道黃金才是貨幣,而官方貨幣(俗稱的『法定貨幣』或『錢』)只不過是代替貨幣的收據,票據,欠單而已。

這是個基本的觀點與角度問題,至今還令大部份人困惑。當時看見黃金由 US$20 升至 US$35,大家就歡天喜地把金賣掉,以為賺了錢。其實他們只是放棄了真正的財富,換來由政府控制,隨時可以加印(貶值)的票據。

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一般人依然不明白黃金和錢的關係,把黃金價格上升看作『金貴了』,不會想到是『錢』的價值(購買力)不保。政府和大財團不斷的利用大量發鈔來收買市場上僅有的黃金,而人們就傻瓜瓜放棄了唯一真正的財富,還以為很明智﹗

通膨來了 日圓計價黃金飆高





(中央社台北27日電)加拿大豐業銀行表示,以日圓計價的黃金料將持續上攻,有望飆上史上新高,反觀以美元、歐元與人民幣計價黃金將大跌,主因日圓這個全球表現最差的貨幣料將進一步挫貶。


以日圓計價黃金自去年10月1日來迄今累漲9%,反之,以美元計價黃金則挫跌10%,以歐元計價黃金也下跌10%,以人民幣計價黃金則下跌11%。



與此同時,日圓則急貶21%,主要是市場揣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致力提振成長,料將加碼振興措施,導致日圓急貶,在各主要貨幣中表現敬陪末座。



加 拿大豐業銀行(Bank of Nova Scotia)旗下金屬交易事業ScotiaMocatta駐香港中國大陸交易部門主管彼特.謝(Peter Tse)表示:「以日圓計價黃金在未來數週甚或數月再次向紀錄新高叩關,我不會感到意外,主因我們預測日圓匯率將加大跌幅。日圓兌美元跌勢快於其他貨幣, 影響所及,日圓計價黃金表現才能優於其他貨幣計價黃金。」




上月,日圓計價黃金飆上1980年來最高價位,每盎斯攀抵15萬7489日圓 (相當1673美元),東京商品交易所(Tokyo Commodity Exchange)黃金期貨每克飆上5081日圓新高。三菱UFJ信託銀行(Mitsubishi UFJ Trust and Banking Corp.)的日本第一檔黃金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去年11月的交易額攀抵86.7億日圓,超過全球規模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



日本退休基金顧問豐島逸夫(Itsuo Toshima)1月表示,退休資產規模僅次於美國的日本退休基金,因應日本新政府尋求刺激通膨,在2015年以前將增加黃金持有量逾倍。



以美元計價黃金今年來累跌4.5%,距離2011年9 月6日寫下的新天價回檔下跌17%,市場因此揣測黃金12年多頭恐告終。(譯者:中央社趙蔚蘭)1020327

你以為很簡單?專家戳破黃金投資2大迷思!




黃金是全球投資人最為廣泛持有的金融資產之一,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了解驅動金價上漲或下跌的因素。加拿大皇家銀行 (RBC) 貴金屬分析師 George Gero 周二 (26 日) 遂於《CNBC》節目上,澄清人們對於黃金投資最大的兩個誤解。

第一:如果金價下跌了一段時間,便是進場的好時機。
這聽起來很合理。因為黃金價值以重量計算,所以如果人們一直拋售,金價便會跌得夠便宜,不是嗎?

事實不完全如此。Gero 解釋:「資產經理人追求的是績效,但過去這段時間,黃金與高報酬沾不上邊。」這也是為何只要大型股市勁揚,金市就會增添沉重賣壓;因為股票表現遠優於黃金,基金經理人把資金從金市挪至報酬較高的資產。
換句話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黃金市場走勢,比這類資產的固有價值意義重要得多。於是,這聽來雖然自相矛盾,但對於等著進場買黃金的投資人而言,金價下跌卻是壞消息。

第二:黃金可以避險,因此當金融市場令人擔憂,便應該買黃金。

如果按照上一條觀點,股市和金市走勢往往相反,所以若股市看跌,那麼資金便會湧入金市避險,這時候就該買黃金不是嗎?
抱歉,這又錯了。原因是如同 Gero 點出,黃金是「被誤導的避險交易」。黃金真正的避險價值,是能夠維持購買力;如果人們開始恐懼通貨膨脹程度,便可能爭相搶購黃金,因為黃金能保有貨幣無法保有的價值。

但與美國公債或美元相較,黃金其實不一定代表避險資產。因為它只能對抗通貨膨脹,但不能彌補金融資產價值下滑。這也是為何 Gero 指出,金市不一定是避開股市震盪的安全港。

觀念雖然澄清了,但現在一般投資人又該怎麼看待黃金呢?Gero 的建議是,散戶投資人應該想辦法讓黃金占資產配置的 5%,因為它雖然不能讓你不受股市大跌虧損影響,但至少也該讓自己免受通膨所害。

環球透視:塞國徵存款稅顛覆一切

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很多從前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都發生了,其中最顛覆固有概念的,當然是塞浦路斯政府可能向存戶徵稅,需要共同承擔銀行損失事 件。無論塞國最終是否向存戶開刀,潘朵拉的盒子(源自希臘神話的故事,許多不幸的事從盒子內走出來)都已經打開﹗

路透社評論指,這是「17國歐元區的大倒退」,此事將改變整個世界,因為令「存款一直被視為最安全資產,甚至是無風險資產」的觀念徹底地扭轉。自歐美為打救銀行令自己身陷泥沼後,各國均不欲見到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而要存戶承擔有關損失的討論已持續了一段時間。


紐 西蘭儲蓄銀行早於2011年,已提出「開放銀行的解決方案」(OBR)。OBR的最終目的,就是當銀行陷入財困而政府又不想拯救時,「應確保所有損失最終 要由銀行的股東及債權人承擔」。方案對債權人作的定義除了包括一般持有銀行債務的機構投資者外,還涵蓋了銀行的存戶。

政府無能力擔保存款

在一般的司法系統中,這是正確的。存戶一旦存錢到銀行,會被銀行視為債務的一部份,紀錄在其資產負債表內。根據存款準備金機制,銀行將部份存款留下,餘款 則借出換取回報;存戶其實是債權人,獲得存款利率作為風險的回報,而非普通客戶。

有分析更指,經歷了金融海嘯還認為銀行安全的想法十分天真。至少,該明白即使是發達國家政府,亦無能力擔保所有銀行的存款。不過,塞國危機中,較不合理的是存戶竟然不是優先債權人,因為截至現時為止,部份銀行債主似乎仍無需要承擔損失。


過去五年,大家已接受大銀行也會弱不襟風的思想改造,存款稅再次挑戰着認知的底線;塞國危機重要性在於確實地開啟了先例。存款稅雖不會成為發達國用以拯救銀行業的做法,但若再有銀行陷入財困,政府的解決方案中一定會包括讓存戶承擔損失的選項。


當普遍認為投資回報起碼要比定期存款高時,也應是時候檢討一下。因為原來存款的風險,也可以很高。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