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央行已經要求從美聯儲和法國央行運回黃金儲備了。把黃金儲存在紐約和倫敦的全球央行還有很多,德國央行很可能開了一個頭,接下來或許還會有央行要求運回黃金。荷蘭可能就是下一個。
據荷蘭RTL網站消息,荷蘭或將要求黃金儲備運送回國。荷蘭政府的黃金儲備總量為612噸,也屬全球十大黃金儲備國之一,其中僅有10%存放在荷蘭,剩餘的大部分都存放在美國,另有一些存放在加拿大和英國。
週三,德國央行正式宣布,將從紐約聯儲和巴黎銀行分別運出存放在那裡的300噸和374噸黃金。這算不上不是什麼新聞了,因為前兩天華爾街見聞就對此有過詳細描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央行在聲明中(或許是出於禮節性因素)提供了運送黃金的期限,稱紐約聯儲可能要用7年的時間將300噸黃金運往德國。
300噸黃金,對於紐約聯儲來講意味著什麼?真的需要7年的時間完成嗎?下圖顯示德國要求運走的黃金量與紐約聯儲黃金庫存總量對比,佔比不到5%。用7年的時間完成佔比不到5%的黃金庫存的出倉,引發了市場上的諸多質疑。這些黃金是否有許多用作抵押品了?這些黃金的所有者還是原來的主人嗎?德國央行將45%的黃金儲備都放在了紐約聯儲,共計1536噸。如果300噸要用7年,那麼……
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高盛2013年黃金策略:全球經濟弱復甦、金價邁入新周期
黃金自08年開啟“超級大周期”後,價格從800美元/盎司到逼近1800美元/盎司,漲幅超過1.25倍。黃金的魅力可見一斑,自08年經濟危機以來,經歷3次量寬(QE)和2次扭曲操作(OT)後,黃金價格在12年年末開始觸頂走弱,各大投資銀行包括高盛在內紛紛調低2013年黃金預測。黃金2013年總體走勢會如何?哪些因素會主導黃金走勢?高盛分析師Damien Courvalin最近撰文指出隨著美國經濟好轉,除了調低2013年金價預測價格,還說明主導未來黃金價格主要因素發生了變化。
黃金超級週期回顧:黃金價格與美聯儲的行動緊密聯繫
高盛在分析文中指出黃金在超級週期和美聯儲行動息息相關。根據研究顯示,黃金的價格波動受到以下主要因素影響較大:
(1)自2008年起,美聯儲公佈量化寬鬆計劃前後黃金價格波幅最受影響。
(2)對金價影響的是量化寬鬆的總量計劃而非流量購置計劃。
(3)金價對美聯儲實質性資產負債表擴大有著深遠影響,而不像扭曲操作計劃並未實質性地擴大資產負債表,所以金價對於此類事件影響較弱。
(4)美國實際利率主導黃金價格波動,而美國實際利率通常用TIPS收益率衡量。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白銀和鉑金的價格也會受到以上因素影響,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白銀、鉑金縱使有其“貨幣”的價值和屬性,但白銀與鉑金更注重於工業的投入,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經濟工業復甦時期,鉑金和白銀的需求會大幅增加。相反,黃金的屬性相對單一。
1.真實利率與黃金價格關係密切
根據高盛的研究,他們使用黃金價格和10年期TIPS(通脹保值債券)做了比對,發現TIPS收益率(真實利率)和黃金價格呈反向關係。自2012年開始,黃金價格在窄幅波動(1500盎司/美元至1800盎司/美元之間),有趣的是在2013年之前,每一次QE都使美國真實利率下降從而推高金價。
2.量化寬鬆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另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擴張和收縮與黃金價格高度相關。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量化寬鬆具有同樣效應的。
高盛使用了一個非常科學的研究方法,就是利用CFTC的COMEX黃金淨投機多頭頭寸(net speculative length)進行研究,結論如下:
之前我們說明黃金價格和真實收益率具有反向關係,這個現像在2009年QE1公佈和2011年第三季度實施的扭轉操作時得到了驗證。當時的情況是淨多頭頭寸大幅上升而真實利率則大幅下降。但是在2011年一開始就出現在淨投機多頭頭寸下跌的同時,真實利率也相繼下跌。
高盛分別用TIPS10年債券收益、扭曲操作購買的MBS資產量、QE在市場上真實流量和COMEX黃金淨多頭頭寸進行回歸得出了自2011年起黃金價格更多受到美聯儲投入市場QE總量的影響。也就是說,只要美聯儲總量的資產不發生變化,即使美聯儲購買資產計劃不持續,也不會對黃金價格發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高盛預測黃金價格:美國弱復甦黃金收益收窄
(1)2013年初期,金價受惠於債務上限而有強烈支撐,但是高盛已經表示: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額外擴張已經被金價計入,所以最近市場上漲空間不大。
(2)在2013年中期,美國主要經濟基本面占主導因素。根據高盛分析預測,美國的實際利率會上升並預期會有更多QE。所以預測金價會在2013年中期開始下跌黃金均價保持在1810美元/盎司,2014年均價在1750美元/盎司。
(3)QE對黃金價格因素逐漸走弱,雖然高盛經濟學家認為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會有更多的QE,但QE對黃金的刺激作用會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的真實利率。
(4)根據第三條的假設,高盛認為未來黃金價格週期和1980年代走勢會非常相似,因為當年美聯儲主席Paul Volcker(保羅.沃爾克)想極力擺脫通脹而使美國真實利率急劇上升。
(5)除非未來美聯儲有過量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否則美國的通脹因素對於黃金價格來說影響非常微弱。
黃金投資建議:
黃金2013年第一季度以小幅上升為主,到2013年下半年,隨著經濟緩慢復甦,黃金價格走弱,此時策略適合買空看漲期權套利。對於COMEX黃金期貨來說,買入13年4月的多頭頭寸,同時賣出13年4月1850美元/盎司看漲期權。
世界各投行對於2013年黃金價格預測匯總:
巴克萊資本 1815美元/盎司
瑞銀集團 1900美元/盎司
高盛 1810美元/盎司
花旗集團 1750美元/盎司
摩根史丹利 1853美元/盎司
法國巴黎銀行 1865美元/盎司
德意志銀行 2000美元/盎司
匯豐銀行 1850美元/盎司
美銀美林 2000美元/盎司
平均 1871美元/盎司
Original Source
黃金超級週期回顧:黃金價格與美聯儲的行動緊密聯繫
高盛在分析文中指出黃金在超級週期和美聯儲行動息息相關。根據研究顯示,黃金的價格波動受到以下主要因素影響較大:
(1)自2008年起,美聯儲公佈量化寬鬆計劃前後黃金價格波幅最受影響。
(2)對金價影響的是量化寬鬆的總量計劃而非流量購置計劃。
(3)金價對美聯儲實質性資產負債表擴大有著深遠影響,而不像扭曲操作計劃並未實質性地擴大資產負債表,所以金價對於此類事件影響較弱。
(4)美國實際利率主導黃金價格波動,而美國實際利率通常用TIPS收益率衡量。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白銀和鉑金的價格也會受到以上因素影響,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白銀、鉑金縱使有其“貨幣”的價值和屬性,但白銀與鉑金更注重於工業的投入,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經濟工業復甦時期,鉑金和白銀的需求會大幅增加。相反,黃金的屬性相對單一。
1.真實利率與黃金價格關係密切
根據高盛的研究,他們使用黃金價格和10年期TIPS(通脹保值債券)做了比對,發現TIPS收益率(真實利率)和黃金價格呈反向關係。自2012年開始,黃金價格在窄幅波動(1500盎司/美元至1800盎司/美元之間),有趣的是在2013年之前,每一次QE都使美國真實利率下降從而推高金價。
2.量化寬鬆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另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擴張和收縮與黃金價格高度相關。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量化寬鬆具有同樣效應的。
高盛使用了一個非常科學的研究方法,就是利用CFTC的COMEX黃金淨投機多頭頭寸(net speculative length)進行研究,結論如下:
之前我們說明黃金價格和真實收益率具有反向關係,這個現像在2009年QE1公佈和2011年第三季度實施的扭轉操作時得到了驗證。當時的情況是淨多頭頭寸大幅上升而真實利率則大幅下降。但是在2011年一開始就出現在淨投機多頭頭寸下跌的同時,真實利率也相繼下跌。
高盛分別用TIPS10年債券收益、扭曲操作購買的MBS資產量、QE在市場上真實流量和COMEX黃金淨多頭頭寸進行回歸得出了自2011年起黃金價格更多受到美聯儲投入市場QE總量的影響。也就是說,只要美聯儲總量的資產不發生變化,即使美聯儲購買資產計劃不持續,也不會對黃金價格發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高盛預測黃金價格:美國弱復甦黃金收益收窄
(1)2013年初期,金價受惠於債務上限而有強烈支撐,但是高盛已經表示: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額外擴張已經被金價計入,所以最近市場上漲空間不大。
(2)在2013年中期,美國主要經濟基本面占主導因素。根據高盛分析預測,美國的實際利率會上升並預期會有更多QE。所以預測金價會在2013年中期開始下跌黃金均價保持在1810美元/盎司,2014年均價在1750美元/盎司。
(3)QE對黃金價格因素逐漸走弱,雖然高盛經濟學家認為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會有更多的QE,但QE對黃金的刺激作用會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的真實利率。
(4)根據第三條的假設,高盛認為未來黃金價格週期和1980年代走勢會非常相似,因為當年美聯儲主席Paul Volcker(保羅.沃爾克)想極力擺脫通脹而使美國真實利率急劇上升。
(5)除非未來美聯儲有過量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否則美國的通脹因素對於黃金價格來說影響非常微弱。
黃金投資建議:
黃金2013年第一季度以小幅上升為主,到2013年下半年,隨著經濟緩慢復甦,黃金價格走弱,此時策略適合買空看漲期權套利。對於COMEX黃金期貨來說,買入13年4月的多頭頭寸,同時賣出13年4月1850美元/盎司看漲期權。
世界各投行對於2013年黃金價格預測匯總:
巴克萊資本 1815美元/盎司
瑞銀集團 1900美元/盎司
高盛 1810美元/盎司
花旗集團 1750美元/盎司
摩根史丹利 1853美元/盎司
法國巴黎銀行 1865美元/盎司
德意志銀行 2000美元/盎司
匯豐銀行 1850美元/盎司
美銀美林 2000美元/盎司
平均 1871美元/盎司
Original Source
貨幣供給大增 美國通貨膨脹依舊偏低 卻是何故?
美國流動性大幅增加,經濟仍然成長,通貨膨脹為何卻不見上升?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貨幣政策極度寬鬆,絕非新聞,而是已持續近五年之久。這段期間,貨幣供給M1成長了逾70%,貨幣基礎已三倍於當時,銀行準備金更為2007年的16倍之多。
更不用說,利率也大幅下降。各種利率目前已來到幾個世代的低點。
在過去,貨幣政策無需有如今日寬鬆,通貨膨脹率便已開始上升。當然,這並非是立即完全反應出來。而是需要一段時間,逐步呈現。
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時可能是因為大幅的薪資協議,也偶爾是因為一項重要的商品漲價,如不鏽鋼。
某些時候,天氣不佳也可能推升食品價格。而原油,戰爭,甚至天災,都可能讓食品價格上漲。
但是有一項共同的因素最為常見,即快速的貨幣供給成長。著名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曾說:「通貨膨脹是最初的貨幣現象。」
我們都經歷過,當經濟轉強時,會出現高通貨膨脹,甚至當經濟疲弱時,高通貨膨脹也曾出現,亦即停滯性通貨膨脹。
但這次情況卻完全不同。美國的貨幣供給快速成長,但卻少見,或完全不見全面性的通貨膨脹。即使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似乎也不會帶動其他物價。在物價指數中,它們的影響總僅是曇花一現。
這次最大的不同,在於家庭收入下降。在2007至09年經濟衰退開始之前,即使在調整通貨膨脹影響之前,家庭收入便已停滯。若考慮物價上漲,則許多家庭的購買力,已是多年來持續下降。
其結果應不難分辨。民眾無力購買太多的商品與服務,他們購買的數量因而減少。這些項目包括健康照顧,汽油,甚至大學教育。
因為缺少需求,使得許多商品價格受到壓力,某些情況下,物價甚至被迫下跌。
為了避免壓縮獲利,賣方因而壓低薪資,甚至改以兼職人員取代正式員工。他們還用機器取代人力,當然,若可行,他們乾脆將工作外包。結果導致失業率上升,創傷了信心,也讓消費因而減少。
如果物價下跌蔓延,可能很快出現通貨緊縮。這對買方或許有利,但卻對賣方不利,也將使得經濟進一步減緩。
此外,美國的財政政策已見緊縮,且隨著國會與總統對舉債上限與政府支出等的談判進展,預期緊縮還將更進一步。
至於貨幣政策,由於太過寬鬆,實際已出現了反效果。由於利率太低,許多存款人幾乎沒有利息收入。
如此情況下,通貨膨脹隨風而逝,也就不足為奇了。
Original Source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貨幣政策極度寬鬆,絕非新聞,而是已持續近五年之久。這段期間,貨幣供給M1成長了逾70%,貨幣基礎已三倍於當時,銀行準備金更為2007年的16倍之多。
在過去,貨幣政策無需有如今日寬鬆,通貨膨脹率便已開始上升。當然,這並非是立即完全反應出來。而是需要一段時間,逐步呈現。
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時可能是因為大幅的薪資協議,也偶爾是因為一項重要的商品漲價,如不鏽鋼。
某些時候,天氣不佳也可能推升食品價格。而原油,戰爭,甚至天災,都可能讓食品價格上漲。
但是有一項共同的因素最為常見,即快速的貨幣供給成長。著名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曾說:「通貨膨脹是最初的貨幣現象。」
我們都經歷過,當經濟轉強時,會出現高通貨膨脹,甚至當經濟疲弱時,高通貨膨脹也曾出現,亦即停滯性通貨膨脹。
但這次情況卻完全不同。美國的貨幣供給快速成長,但卻少見,或完全不見全面性的通貨膨脹。即使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似乎也不會帶動其他物價。在物價指數中,它們的影響總僅是曇花一現。
這次最大的不同,在於家庭收入下降。在2007至09年經濟衰退開始之前,即使在調整通貨膨脹影響之前,家庭收入便已停滯。若考慮物價上漲,則許多家庭的購買力,已是多年來持續下降。
其結果應不難分辨。民眾無力購買太多的商品與服務,他們購買的數量因而減少。這些項目包括健康照顧,汽油,甚至大學教育。
因為缺少需求,使得許多商品價格受到壓力,某些情況下,物價甚至被迫下跌。
為了避免壓縮獲利,賣方因而壓低薪資,甚至改以兼職人員取代正式員工。他們還用機器取代人力,當然,若可行,他們乾脆將工作外包。結果導致失業率上升,創傷了信心,也讓消費因而減少。
如果物價下跌蔓延,可能很快出現通貨緊縮。這對買方或許有利,但卻對賣方不利,也將使得經濟進一步減緩。
此外,美國的財政政策已見緊縮,且隨著國會與總統對舉債上限與政府支出等的談判進展,預期緊縮還將更進一步。
至於貨幣政策,由於太過寬鬆,實際已出現了反效果。由於利率太低,許多存款人幾乎沒有利息收入。
如此情況下,通貨膨脹隨風而逝,也就不足為奇了。
Original Source
LBMA 2013年貴金屬價預測
石林
對於2013年金市預測,目前最「潮」的問法,不是問今年金價會升到什麼水平,而是問今年會否出現一個較低的年平均價。
去
年白銀、鉑金和鈀金的年平均價出現比前年跌一成上下的行情,只有黃金報升6.2%,但這是過去11年最小的升幅。剛剛榮獲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
會)2012年金價預測冠軍、南非A. Hochreiter私人公司的René
Hochreiter說,黃金12年牛市完結了。他預測今年黃金全年平均價將從去年創紀錄的1668.76美元(下同),下降至1600元,而年內高位為
1720元,低位則為1480元。
然
而,參加LBMA
2013年貴金屬價格預測的大多數分析者,依然看好今年行情,他們預測的平均數如下(括號表示對去年的變動),黃金:1753元(+5.1%);白
銀:33.21元(+6.6%);鉑金:1682元(+8.4%);鈀金:744.03元(+15.5%) 。
【附表】為四種貴金屬今年價格預測的詳細撮要,價格以倫敦定盤價為準;觀其預測傾向由較極端變回較中性。敝欄對今年金市的看法再次與CPM集團Rohit Savant的意見相近,他預測今年平均價為1658元,高位為1850元,低位為1450元。
未
來數星期金市的演變對全年取向會帶來一定的啟示:若金價能重返1724元之上,今年出現較低的年平均價的可能性減少;但金價若跌破1626元,這種可能性
便大增。上周金市在1643元至1679元之間上下波動卻未尋得方向,短期利好的倒錘頭形態未見發揮到技術優勢,牛熊攻防戰在繼續。
美國聯儲局在今年會否退市成為頗關鍵因素,從債券市場表現,今年上半年利率會回揚的迹象愈來愈明顯,但最近聯儲局卻加強QE操作,與退市之聲不甚和應。截至本月9日聯邦資產總值增升到2.930萬億美元,正挑戰去年2月2.94萬億美元峰值。
另一方面同一天的美國貨幣基礎增升至2.705萬億美元,是十個月來最高。這些利好因素加上美元最近轉弱,但仍然未能明顯推升金價,可見短期黃金的沽售力量仍相當強大。
估計稍後一段時間金價暫維持在1626元至1695元反覆上落,短線支持分別在1636元和1643元,阻力分別在1681元和1687元。由於中短期仍屬偏淡,金價升越1705元的機會諒不大。
銀價亦估計暫維持在29元至31.5元反覆上落,短線支持分別在29.6元和29.9元,阻力則在31.1元。同樣由於中短期市勢仍屬偏淡,銀價升越32.1元的機會諒不大。
最近金銀兩市上落與直覺理由並不一致,說明內含更深一層的理由,值得留意和多加發掘。
美媒:頁岩氣革命其實是個騙局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1月10日文章】題:石油大騙局(作者哈菲茲·艾哈邁德)
有關去年11月中旬發布的國際能源機構(lEA) 2012年的《世界能源展望》(WEO)的頭條新聞,會使您認為我們簡宜就是在石油中游泳。
該報告預測,到2017年,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就能源產量的“淨值”而言幾乎“自給自足”。這一概念得到了世界各地媒體的幾乎是逐字的報導,這些媒體從英國廣播公司到彭博新聞社都有。
IEA報告的總體結論今年已經獲得另外幾項報告的呼應。埃克森美孚公司的《2013年能源展望》預測,到2040年,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65%,全球產量的20%將來自北美,大部分來自非傳統來源。報告得出結論:到2025年,頁岩氣革命將使美國成為淨出口國。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也預測,到2030年,美國將實現能源獨立。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圍繞著意大利大型石油公司國家碳化氫公司前高管萊昂納多·毛杰裡撰寫的一篇哈佛大學報告的發表,媒體的頭條新聞也是異口同聲。環保人士喬治·蒙比爾特在英國《衛報》撰文,通欄標題是《在石油產量達到峰值問題上,我們錯了》。蒙比爾特的文章呼應了早些時候的一系列報導。此前一個月,英國廣播公司曾問道:“短缺:'石油產量漲停'理念是否可以休矣?”《華爾街日報》報導的標題若有所思——《石油峰值達到頂峰了嗎》。而《紐約時報》首席環境問題專欄作家安德魯·里夫金則“重新審視石油漫長的告別”。
這一切的要點是,“石油峰值”現在不過是一個不相干的文化理念而已,與實際數據脫節,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已經為不言自明地大量存在的廉價非傳統石油和天然氣所證明。
?頁岩氣可解決能源危機?
與毛杰裡的報告所引發的媒體的大吹大擂相反,2012年上半年發表在著名科學期刊上的同行評議的三篇研究報告提出了一種不那麼令人樂觀的視角。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家戴維·金爵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說,儘管有報告說,石油儲備和焦油砂、天然氣和頁岩氣的產量增加,但世界上現有的油氣田的耗盡仍以每年4.5%至6.7%的速度增長。他們對一種觀念不屑一顧,這就是頁岩氣熱潮將避免能源危機,並指出,在運作的第一年,頁岩氣井的產量下降了60%至90%之多。該論文沒有引起媒體的大肆報導。
去年3月,金爵士的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團隊發表了有關能源政策的另一篇同行評議的論文,其結論是,該行業將世界石油儲量高估了約三分之一,估計結果應從1.15萬億至1.35萬億桶下調至8500億至9000億桶。作者認為,“雖然肯定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源留在地下,但可以按全球經濟所習慣的價格加以商業開采的石油的量是有限的,並很快就會下降。”這份研究報告基本上沒有得到媒體的報導(除了《每日電訊報》對其加以褒獎的一篇孤零零的報導之外)。6月間,即毛杰裡的漏洞百出的分析報告發表的同月,《能源》雜誌發表了美國金融風險分析師蓋爾·特維伯格對石油行業數據的一篇很長的分析。他發現,自2005年以來,“世界'傳統'石油供應量並沒有增加”。他認為,這是“2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石油供應減少的預期的影響”,意味著“金融危機最終可能會惡化”。但是,所有媒體的關注都集中在那位油商在石油業贊助下撰寫的報告上。而特維伯格撰寫的、得到同行評審的、發表在一個著名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卻由於發出比較悲觀的信息而遭到忽視。
頁岩氣產業或是虛假繁榮
頁岩氣繁榮出現時會發生什麼事?
這些科研報告並非表明IEA對頁岩氣產量和隨之而來的經濟繁榮的前景的評估極其錯誤的僅有跡象。
事實上,商業內幕網報告說,頁岩氣產業不但離盈利差得很遠,而且正面臨著巨大的金融障礙。美國金融記者沃爾夫·里奇特說:“水力壓裂法的經濟原理是可怕的。產量從第一天起就跌下懸崖,這種下跌持續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直到在佔初始產量10%左右的水平上跌停為止。”其結果是,“鑽探正以驚人的速度摧毀資本,鑽井公司留下了堆積如山的債務,而下降幅度則開始造成浩劫。為了避免下降率打亂收入報表,公司不得不鑽探更多的新井,老井的產量下降。唉,該計劃碰了壁,這堵牆壁就是現實”。
石油工業積極地和故意地試圖掩蓋頁岩氣生產所面臨的挑戰。 《紐約時報》2011年的一項開創性調查發現,儘管美國石油工業在公開場合採取了極為樂觀的立場,但“在私下里卻對頁岩氣持懷疑態度”。
換言之,目前的天然氣過剩最終的後果可能是不可持續的頁岩氣泡沫在自身的重力下崩潰,從而使供應崩潰和價格上漲加速。頁岩氣革命不會刺激繁榮,而是會助長這樣—種繁榮,它掩蓋著更深層次的結構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必然會發生碰撞,以致留給我們一個更大的金融爛攤子,更快地滑向代價高昂的環境破壞軌道。
所以,何時是關鍵時刻?根據新經濟基金會最近的報告,“經濟石油峰值”的到來——屆時供應成本會“超過價格經濟在不嚴重破壞經濟活動情況下的支付能力”——將在2014年或2015年左右。看來,這黑乎乎的金子並不是我們問題的答案。
Original Source
有關去年11月中旬發布的國際能源機構(lEA) 2012年的《世界能源展望》(WEO)的頭條新聞,會使您認為我們簡宜就是在石油中游泳。
該報告預測,到2017年,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就能源產量的“淨值”而言幾乎“自給自足”。這一概念得到了世界各地媒體的幾乎是逐字的報導,這些媒體從英國廣播公司到彭博新聞社都有。
IEA報告的總體結論今年已經獲得另外幾項報告的呼應。埃克森美孚公司的《2013年能源展望》預測,到2040年,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65%,全球產量的20%將來自北美,大部分來自非傳統來源。報告得出結論:到2025年,頁岩氣革命將使美國成為淨出口國。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也預測,到2030年,美國將實現能源獨立。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圍繞著意大利大型石油公司國家碳化氫公司前高管萊昂納多·毛杰裡撰寫的一篇哈佛大學報告的發表,媒體的頭條新聞也是異口同聲。環保人士喬治·蒙比爾特在英國《衛報》撰文,通欄標題是《在石油產量達到峰值問題上,我們錯了》。蒙比爾特的文章呼應了早些時候的一系列報導。此前一個月,英國廣播公司曾問道:“短缺:'石油產量漲停'理念是否可以休矣?”《華爾街日報》報導的標題若有所思——《石油峰值達到頂峰了嗎》。而《紐約時報》首席環境問題專欄作家安德魯·里夫金則“重新審視石油漫長的告別”。
這一切的要點是,“石油峰值”現在不過是一個不相干的文化理念而已,與實際數據脫節,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已經為不言自明地大量存在的廉價非傳統石油和天然氣所證明。
?頁岩氣可解決能源危機?
與毛杰裡的報告所引發的媒體的大吹大擂相反,2012年上半年發表在著名科學期刊上的同行評議的三篇研究報告提出了一種不那麼令人樂觀的視角。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家戴維·金爵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說,儘管有報告說,石油儲備和焦油砂、天然氣和頁岩氣的產量增加,但世界上現有的油氣田的耗盡仍以每年4.5%至6.7%的速度增長。他們對一種觀念不屑一顧,這就是頁岩氣熱潮將避免能源危機,並指出,在運作的第一年,頁岩氣井的產量下降了60%至90%之多。該論文沒有引起媒體的大肆報導。
去年3月,金爵士的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團隊發表了有關能源政策的另一篇同行評議的論文,其結論是,該行業將世界石油儲量高估了約三分之一,估計結果應從1.15萬億至1.35萬億桶下調至8500億至9000億桶。作者認為,“雖然肯定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源留在地下,但可以按全球經濟所習慣的價格加以商業開采的石油的量是有限的,並很快就會下降。”這份研究報告基本上沒有得到媒體的報導(除了《每日電訊報》對其加以褒獎的一篇孤零零的報導之外)。6月間,即毛杰裡的漏洞百出的分析報告發表的同月,《能源》雜誌發表了美國金融風險分析師蓋爾·特維伯格對石油行業數據的一篇很長的分析。他發現,自2005年以來,“世界'傳統'石油供應量並沒有增加”。他認為,這是“2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石油供應減少的預期的影響”,意味著“金融危機最終可能會惡化”。但是,所有媒體的關注都集中在那位油商在石油業贊助下撰寫的報告上。而特維伯格撰寫的、得到同行評審的、發表在一個著名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卻由於發出比較悲觀的信息而遭到忽視。
頁岩氣產業或是虛假繁榮
頁岩氣繁榮出現時會發生什麼事?
這些科研報告並非表明IEA對頁岩氣產量和隨之而來的經濟繁榮的前景的評估極其錯誤的僅有跡象。
事實上,商業內幕網報告說,頁岩氣產業不但離盈利差得很遠,而且正面臨著巨大的金融障礙。美國金融記者沃爾夫·里奇特說:“水力壓裂法的經濟原理是可怕的。產量從第一天起就跌下懸崖,這種下跌持續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直到在佔初始產量10%左右的水平上跌停為止。”其結果是,“鑽探正以驚人的速度摧毀資本,鑽井公司留下了堆積如山的債務,而下降幅度則開始造成浩劫。為了避免下降率打亂收入報表,公司不得不鑽探更多的新井,老井的產量下降。唉,該計劃碰了壁,這堵牆壁就是現實”。
石油工業積極地和故意地試圖掩蓋頁岩氣生產所面臨的挑戰。 《紐約時報》2011年的一項開創性調查發現,儘管美國石油工業在公開場合採取了極為樂觀的立場,但“在私下里卻對頁岩氣持懷疑態度”。
換言之,目前的天然氣過剩最終的後果可能是不可持續的頁岩氣泡沫在自身的重力下崩潰,從而使供應崩潰和價格上漲加速。頁岩氣革命不會刺激繁榮,而是會助長這樣—種繁榮,它掩蓋著更深層次的結構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必然會發生碰撞,以致留給我們一個更大的金融爛攤子,更快地滑向代價高昂的環境破壞軌道。
所以,何時是關鍵時刻?根據新經濟基金會最近的報告,“經濟石油峰值”的到來——屆時供應成本會“超過價格經濟在不嚴重破壞經濟活動情況下的支付能力”——將在2014年或2015年左右。看來,這黑乎乎的金子並不是我們問題的答案。
Original Sourc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