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如理作意
上文提及「覺知」的重要性。覺知後如何反應,視乎我們對事情的理解(Comprehensibility)。凡夫的理解一般帶有妄想偏見;而覺者則會保持正知正見。
每當起心動念時,後者自覺地以「無常」及「因果」的法則去加以反省,所謂「如理作意」,將妄念轉為正念。如佛經中所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世間一切現象都無時不在「生、住、異、滅」的變化過程中。
正如先前曾受投資者熱捧的高增長股如賭業、水泥、建材及本地高端消費股,可能會隨著未來增長出現放緩的憂慮而進行調整。因此理解「無常」法則,便能放下執著,提高警惕事情變化的可能性,避開欲望的干擾,如實客觀地去觀察事物的本質。
因果不空,三思而行
由於每個行為反應都會對別人及自己造成後果,所以凡事更應三思而後行。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了知因果不爽,就可避免受顛倒妄想驅使去造業(行為的力量),因而產生不良的果報。
《三世因果經》指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實所謂三世,指的只是時間上的劃分,即過去、現在及未來,時間是可長可短,可遠可近。總之,因果是每個人自作自受,並非命中注定不變的。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覺者則見果知因,見因知果,故慎於造因;而凡夫雖怕惡果報應,但妄顧業因,心存僥倖。正如投機者本應從開始便了解炒賣可能帶來的風險及損失的後果,只不過是當時被賺錢的欲念所迷惑,而未能理智地作出正確的反應及行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