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yde Russell
雖然中國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但兩國的實貨買需看來也不足以推動金價上漲──或許足以阻止其進一步下跌。
對黃金好友來說,事實應該很明顯,曾經推動金價在2011年9月創下紀錄高位1920.30美元的三大主要因素是一個難得的組合:中國和印度財富增加及過高的通脹,帶動了強勁的亞洲實貨需求;西方投資者則因擔心貨幣政策過度寬鬆及發達國家經濟衰退而湧進ETF;以及多國央行空前地大量買進黃金。
這三大因素此後沒有同時出現過,使金價緩步跌至每盎斯1600美元關卡,隨後在4月份的最初兩周暴跌17%,觸及兩年低位1321.35美元。
世界黃金協會(WGC)報告清楚表明,驅動金價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力發生轉換,亞洲實貨需求增加,但ETF需求消退,第一季末以來贖回勢頭一直沒有減弱,4月初後,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已累計減少72噸,從去年12月初到今年3月底則下滑約120噸。
那麼,金價將走向何方?
顯而易見,中印的實貨買需重燃不足以激起金價大漲,特別是在黃金ETF持倉量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不過,如果黃金ETF持倉量開始企穩,在實貨買需的助力下,金價可能走高,但漲至每盎斯2000美元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即使回升至4月前的1600美元,可能也是個樂觀預期。
在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前景看俏的支持下,美元滙價走堅,而且人們對歐洲金融崩潰的憂慮有所緩解,均將抑制發達國家的黃金投資熱情。
印度經濟增長放緩,而且該國央行正努力限制黃金進口,以求降低經常賬赤字,這或許意味着印度黃金需求的增長不會再有什麼提升。
黃金好友仍把更多希望寄予中國身上,較低的金價明顯已在吸引買家入場。可是,三大支柱失去其中兩個,那就無法寄望金價走升。也就是說,亞洲買需旺盛不足以抵銷投資需求疲弱和央行買興降溫對金價的打壓。
在這兩個利空因素中至少須有一個緩解,或者至少企穩,金價才能獲得上漲的動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