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是誰握著黃金定價那把尺 大牌金店間不能說的秘密



今年的黃金市場可謂是“多災多難”。除了價格猛跌走向“熊市”之外,時不時還有更猛的負面消息流出。

日前,包括老鳳祥[-3.26% 資金研報]、周大福在內的上海多家金店“賺了原料賺加工”的盈利模式秘密被曝光,黃金行業“雙重盈利”模式帶來的影響持續發酵。

“難怪國際金價跌得那麼快,也沒見著哪家金店清倉大甩賣。”網友笑言,大牌之間有了“不能說的秘密”,大家都暗暗不降價,我們可買的渠道又只有這麼些,最後只好啞巴吃黃連了。

對於處在賣方市場的老百姓而言,“話語權”這個東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尤其是被國人一向認為是硬通貨的黃金。

的確,仔細一想,從來沒有人去質疑,金店裡的投資金條和金飾品究竟是怎樣定價的?所謂的交易費、手續費、加工費啊,到底是怎麼來收的,售貨員通常只會以“這是規定”來答复。就算你問清楚了,最終還是只有乖乖付錢的份兒。

哪怕是名噪一時的“中國大媽”,最多也只是在國際金價慘遭滑鐵盧之際,湊個熱鬧買買黃金,但也沒看到誰抽出時間去盤算一下金店裡的價格究竟合不合規。

目前,包括老鳳祥、老廟黃金等在內的多家上海金店,已向上海市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遞交《自認報告》,承認“企業之間相互串通統一價格損害消費者權益”。

據了解,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及包括老鳳祥在內的13家上海金店制定了《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當中規定上海多家金店對黃金、鉑金產品定價時,較協會訂下的“中間價”,分別不可超出正負2%及3%。

而正是這一細則,成為有關部門調查的重點,被認為涉嫌操縱金價。

有人被牽連,就有人跳出來否認。

幾天前,周大福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公司有一套自定義的產品定價機制,未有受任何協會或同行的製約或限制。”並否認提交《自認報告》。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黃金交易員告訴我,這就是為什麼各大金店每天網上公佈的“今日金價”既不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當日金價,更不是當日國際金價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說,這些金店幾乎不必承擔原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它們所銷售的每克黃金,都覆蓋了其的成本,如果在基準價上有所上浮,無論上浮多少,都可以產生利潤。在這個模式下,金店對產品即使不做加工,直接把原料賣給消費者,也能賺錢。

一件金飾,除了賺加工費,還要賺一筆原料的利潤。顯然,這樣“雙重盈利”的模式對老百姓而言是不公平的。在這樣的規則下,市場份額大的金店,完全可以穩穩噹噹賺錢,研發設計都不用操心,扔給廣東和浙江的加工企業就行。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此次老鳳祥被查事件後,預計內地黃金首飾的價格將普遍下跌,“價格戰”無疑愈演愈烈。無論是北上廣還是二、三線城市,所謂的“自律”協議或準則,對於業內經營者的定價約束力都將降低。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對於未來的“價格戰”,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零售商很可能放鬆對於質量的監督,消費者購買金首飾時更應該謹慎挑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