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因山而興盛,山因菩薩而揚名”峨眉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峨眉天下秀”之妙喻;峨眉山以多霧著稱,常年雲霧繚繞,雨絲霏霏。瀰漫山間的雲霧,變化萬千,把峨眉山裝點得婀娜多姿。她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傳入峨眉山興建佛寺,經歷代增修,唐宋佛教日趨興盛,至明清到達極盛,逐漸演化為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在佛教中“文殊”“普賢”同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兩大脅侍,代表“智慧”與“品德”。在佛教文化中,普賢菩薩常以身騎六牙白象,作為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在金幣公司組織的“峨眉山”金銀幣項目中,將金頂四面十方普賢金像放在5盎司金幣之上,既弘揚峨眉山的無量佛法,又讓人感受到佛教藝術昇華出的無限魅力。
瀋陽造幣有限公司設計師 常 歡 |
瀋陽造幣有限公司設計師 廖 博 |
2013年末,接到中國金幣總公司下達的“峨眉山”金銀幣競標項目,對於造幣廠設計師的我們並不感到陌生,深感任務艱鉅。經過幾輪開會討論後由廖博和常歡一組負責5盎司金幣的浮雕製作,劉洪鵬主任負責工藝效果共同完成樣幣的製作。浮雕創作初期我們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工作,充分解讀畫稿,了解關於四面十方普賢金像佛教知識和藝術特點。
峨眉山金頂的四面十方普賢金像就是將精深的佛教理論與造型藝術完美結合的標誌性建築。整尊聖像無論從設計造像理念、結構造型、視覺效果以及工藝等方面,都完美展現了“千座名山一座頂”的莊嚴,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是峨眉山普賢道場的又一大功德。金像系銅鑄鎦金工藝造像,通高48米代表著阿彌陀佛的48個大願。 “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像徵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喻普賢菩薩以圓滿的無邊願行,廣度十方三世一切眾生。
在浮雕創作中,以普賢菩薩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佛理品德為中心,將金像的面部神態氣質和整體造型的端莊宏偉作為主要重點。金像頭部共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金像主面容清秀飽滿,眉目低垂,給人平靜之感,因此在泥稿製作中,不斷尋找佛像的感覺,反復修改眉眼鼻口比例及形體結構,在球體上開出細眼微睜、方體中做出鼻直挺拔、柱體呈現嘴角慈祥。二三層的頭像略小,但表情豐富需要精心塑造。菩薩的衣紗披薄,隨身體自然垂下,曲直疏密適度,泥稿中衣紋去繁就簡,加強整體的動感韻律,使金像浮雕清晰完整,隨著細節的深入,時時需要不斷調整菩薩頭頸胸間的結構關係,調整菩薩與大像比例空間關係。畫面中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象徵著心性柔和、負重行遠,體現著普賢菩薩的慈悲為懷,六牙代表六種到達彼岸的方法。浮雕中盡可能展現六牙白象的深層內涵,將穩重靈動形象表現在泥稿之上。
主體金像與背景圖案的結合是該幣的一大亮點,在樣幣上背景佛光是通過金屬工藝的創新表現的,加上外部環繞的淺浮雕祥雲共同構成,烘托出四面十方普賢菩薩金身。浮雕創作緊緊圍繞整體與局部之間徘徊,用浮雕語言達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常歡 廖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