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前進地底一千公尺,黃金礦脈

http://mypaper.pchome.com.tw/

澳洲現場開採不易,金價上看兩千美元

前進地底一千公尺,黃金礦脈 

全球黃金之旅的第一站,我們飛往澳洲奧蘭治,這個人口三萬的小鎮,因淘金熱而崛起,在這裡,我們實地走訪礦坑,很艱難採礦過程中一探供應內幕。

吳修辰

黃金供給有多吃緊?商業周刊決定前往全球第二大產金國──澳洲,一探究竟。

這一天,我們坐上金礦公司的員工專機,歷經一小時十分鐘的飛行,從墨爾本來到奧蘭治(Orange),它位壓雪梨西方約二百五十公里,是只有三萬人口的小鎮。

來到百年產金小鎮....
專訪全球成長最猛的採礦公司

這個城市,崛起於一八五一年的澳洲淘金熱。
奧蘭治的鄰近小鎮發現了澳洲內陸的第一個金礦,使得奧蘭治成為黃金交易中心。當時,這裡土地上隨手撿起的一個石塊,裡面都可能含有黃金。
一百六十年後,奧蘭治仍是澳洲的黃金重鎮,但黃金卻從地面隨時可得,變成要深入一千一百公尺,才能找到礦脈。
這個小鎮的最大雇主,就是全球矚目的黃金巨擘──金礦生產商紐克雷斯特(Newcrest mining)。
紐克雷斯特堪稱全球黃金供給端,最具代表性的縮影。它是澳洲第一大,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金礦公司,過去五年,它的市值成長三七四%,居全球同業之冠。它以高產出、高效率聞名,因而成為全球知名黃金基金核心持股,例如貝蘭德世界黃金基金、天達環球黃金基金的表現,都與它息息相關。
全球最大黃金基金經理人韓艾飛(Evy Hambro)形容,紐克雷斯特堪稱「目前金礦採勘能力最強的金礦公司」。

親臨採礦現場....
一座價值兩兆金山在我腳下

但,像它這樣高產出的公司,並不多見。
與五年前相比,紐克雷斯特的黃金產量,增加超過一百二十萬盎司;但全球第一大金礦生產商巴里克(Barrick),同期間卻減少近一百萬盎司。
紐克雷斯特位於奧蘭治的黃金礦區,正象徵著黃金供給歷史的演變及挑戰。
紐克雷斯特執長雷格.羅賓森(Greg Robinson)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指出,「因為礦脈的含金量級數越來越低,礦脈也越來越深,為了要將地底的礦脈資源挖出來,要耗費更多的能源與其他原物料,探勘金礦的成功率在過去五十年來也越來越低。」
雷格分析,未來這個趨勢仍將持續下去,如果全球原物料持續上漲,就會使得金礦公司的成本上升,獲利面臨瓶頸。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礦場停止運作,黃金供應吃緊的原因。
開採有多難?我們再深入礦區解謎。
從奧蘭治小鎮中心出發,經過二十分鐘一路毫無人煙的車程,我們抵達澳洲最豐富的地底黃金礦脈,紐克雷斯特有的凱帝亞山谷(Cadia Valley)礦區。
當我踏上凱帝亞山谷礦區,等於是站在一座價值新台幣兩兆元的金山之上。
因為在我腳下,蘊藏著四千三百七十萬盎司的黃金儲量。若以金價每盎司一千六百五十美元計算,價值超過新台幣二兆一千億元。

見證採金困難.....
礦坑越挖越深,探墈難度變高

這是紐克雷斯特在全球十個黃金礦區中,最大、也最先進的一座。來到這裡,印證了雷格所說,黃金開採三難的第一難:黃金礦坑越來越深。
這裡,總計有三個礦坑計畫,分別為凱帝亞山丘(Cadia Hill)、瑞吉威(Ridgeway)、凱帝亞東區(Cadia East)。
當我入進山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凱帝亞山丘上,可從地面直接挖掘的明礦式礦坑(Open Pit),從地面可看到一個人工挖掘的大洞,目前深度達六百五十公尺,礦坑周圍以螺旋狀的方式,讓一台要價新台一億二千萬的大型卡車從地面,往地底開去。
紐克雷斯特投資人關係部門主管華納(Steve Warner)說,隨著礦坑越挖越深,黃金儲量越來越少,運送含有黃金礦砂的大卡車數量,從最早的二十四輛,減低到現在的十七輛。這是凱帝亞山谷礦區最早開採的礦坑,金礦開採壽命只到二一三年。
第二個黃金礦坑瑞吉威,是現在澳洲規模最大、最深的地下礦坑(underground)。它從地面延伸至地底一千一百公尺,等於從地面往下挖兩座台北一一大樓高度。
第三個黃金礦坑是即將在明年動工的凱帝亞東區,是澳洲未來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黃金礦坑,將深入地底一千九百公尺,約三.七座台北一一大樓高度,再創澳洲最深的地下礦坑紀錄。
此區三個礦坑的開發過程,也反映出黃金礦脈的第二難:黃金探勘難度越來越高。雷格指出,一家金礦公司的價值,端視其擁有的黃金礦脈存量而定。 因為金礦存量,代表金礦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
瑞吉威礦坑的壽命只有八年,主要的黃金位於地底三百至一千一百公尺之間,它的開發成本為澳幣五億四千萬元。但更深的凱帝亞東區礦坑,它的黃金分布在地底六百公尺至一千九百公尺之間,開發成本比瑞吉威大增近四倍!

進入地底隧道....
配備重十公斤,溫差逾二十度

為了進入瑞吉威,我穿上亮橘色的礦工裝,戴上重達十公斤的工作皮帶,左邊綁著像便當盒外殼的緊急呼吸裝置,右邊則裝著一個隨身照明設備,連結至安全帽上的電燈。
資深員工開著休旅車,載著我們以時速二十五公里的速度,開進瑞吉威的隧道。
這時是南半球的冬季,地面溫度不到五度,但在地底一千公尺處,有著大型送風機,將乾淨的空氣從地面一路打進地底,使得地底的溫度維持在相對舒適的二十八度左右。但若在夏季,地底溫度將飆高。
礦區員工如同橘色螞蟻,穿梭在地底三百至一千一百公尺之間的地道中,透過機器將一堆堆不起眼的黑色礦砂,放上七公里長的自動輸送帶,運送至地面,再經過處理廠,將金砂從黑色礦砂中提煉出來。
凱帝亞山谷礦區總經理瓊斯(Craig Jones)說,這裡是高度科技化礦坑,只要九百名員工,可每天生產一千五百盎司黃金(市值逾新台幣七千萬元)。
身負重物在地底工作並不好受,但卻讓這九百名員工,成了奧蘭治最富有的一群人。卡車司機、地底礦工,年薪澳幣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萬元),若不在這裡工作,該鎮最好的工作年薪不過澳幣六萬元。
從這裡,看到了黃金開採的第三難:黃金含量越來越低。
瑞吉威平均每噸礦砂的開金含量為.八一公克,凱帝亞山丘只有.四公克,兩座礦坑的黃金儲量與含量平均起來,每噸礦砂生產黃金.六一公克。等於一兩重的項鍊,約需六十二公噸礦砂提煉。
○.六一公克,比五十年前的平均每噸礦砂減少七九%、比三十年前減少六五%、比十年前減少五五%
黃金含量越來越低,代表開採成本越來越高。
這裡的高科技化,讓凱帝亞山谷過去一年每盎司黃金開採成本為澳幣四百五十五元(約合四百七十五美元),是紐克雷斯特全球十個黃金礦區中最便宜的一座。
相較於紐克雷斯特位於澳洲西部的特爾弗(Telfer)礦區,每盎司生產成本高達澳幣一千二百七十元(約合一千三百二十六美元),是凱帝亞山谷的三倍。

未來供應挑戰....
新礦脈更偏僻,拉高開採成本

華納解釋,凱帝亞山谷礦區的員工都來自奧蘭治居民,公司不用再負擔員工吃、住與交通成本。但在西澳的特爾弗,原是不毛之地,從道路、房屋、城鎮,到員工一天三餐、來回機票,全都公司埋單,開採成本大增。
特爾弗礦區的挑戰,也是全球各大金礦公司的挑戰──發現新礦區多位於不毛之地、開採成本大幅提升。
再以紐克雷斯特位於非洲象牙海岸的黃金礦坑為例,由於政治內亂,一度被迫關閉,二一一年度全年只開採出不到五萬盎司黃金(編按:該公司二一一年會計年度至今六月底),使得每盎司黃金開採成本飆升至澳幣一千五百零二元(約合一千五百六十九美元)
黃金供給的吃緊與短缺、在紐克雷斯特分布於全球五個國家、十個礦區中得到了印證。
這反映渣打銀行研究全球三百七十五座黃金礦坑的開採成本推估,二○○九年,全球已開採的金礦平均每盎司開採成本達九百五十美元,若再加上未來將加入量產的黃金礦坑,則黃金價格要拉高到每盎司一千九百五十美元,才能給予金礦公司足夠的利潤誘因,增加黃金供給量。
因此渣打預估,黃金價格三年內將上看兩千美元,未來十年,在需求大為增加下,將上看五千美元。
這個金價的預估聽來像天文數字,但對雷格來說,一點也不驚訝。
「我想,匯率市場的不穩定,讓黃金成一種新的資產類別,對大多數人來說,買進黃金就像是買進一種對抗不確定性的保險。」雷格指出,在美國實施第二次量化寬鬆(QE2)之後,全球央行對黃金的需求,幾乎要大過一般民眾消費需求,歷史罕見。

雷格的想法,正引導我前往黃金之旅的下一站:英國倫敦,一窺全球黃金交易市場中最大買家──各國中央銀行的算盤。

摘自商業周刊第1238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