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末日博士」麥嘉華﹕美元勢變廢紙 黃金房產不可無

http://hk.news.yahoo.com/

【明報專訊】人稱「末日博士」的麥嘉華(Marc Faber),與近年其他新興末日博士不同,其實他並非時刻唱淡,卻是真正的相反理論者,往往能提供「另類」觀點,極有啟發性。他最近在自己的博客寫道, 對孩子的最佳理財教育,是買一張100美元債券,然後用相架鑲起來,放在當眼處,用來教育下一代何謂通脹﹕這張債券,會在20年後變成接近廢紙!現金(美 元)又何嘗不是?

美元購買力 過去30年損耗逾八成

事實上,美國於1971年放棄金本位制後,等同美國可以自由印銀紙,令貨幣供應量不再受限,自始美元購買力便江河日下,美元的購買力,於1971年至今,不見了83%(見圖)!

要 知道,香港在1983年開始採用聯繫匯率制度,自始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元購買力下跌,港元便也面對相同困境,在1983年至今,美元的購買力跌幅,也達到 57%!所謂購買力下跌,主要體現在通脹,以及美元匯價貶值之上,近年美匯不斷下跌,香港由於經濟與中國日益密切,中國通脹高企,令香港的面對輸入通脹, 情况遠較美國嚴峻,以至港元購買力的損耗,可能較美元更快和更差!

港通脹較美元嚴重 港元貶值壓力更大

對抗通脹,一般人都會想起黃金和房產。事實上,麥嘉華也剛在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各國仍然大印錢紙,通脹難免,而全球資金亂竄將持續,只會令未來數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更加波動。他又預期,美國股市即將調整,但在通脹環境下,卻不宜全線持有現金。

麥嘉華建議,在通脹和波動的經濟下,可將資金分成4份,將其中25%持有黃金,另外25%持有房地產或與地產相關股份,另外25%買股,餘下的作為現金,如此就進可攻,退可守。他特別指出,不要持有債券。

末日博士在他的博客提到,他最近到了美國鳳凰城,與當地的士司機談話,對方說現時當地的5間房住宅,只要12萬美元便可購得,折算港元也不用100萬元,廉得匪夷所思。他說,可考慮購入有關物業,保留其中一個房間自住,其餘4間則作出租……

麥嘉華不相信現金和債券,卻認為要擁有房產,股神巴菲特日前在CNBC接受訪問時也說,如果可行的話,他願意買光美國所有的獨棟住宅。巴菲特表示,美國房市和股市一樣,都是眼下非常具吸引力的投資目標。

對於實物房產投資,巴菲特稱,如果以低利率水平購買並長期持有,房產投資的回報將高於股票。他建議購房者進行30年期的抵押貸款,並且在利率下降時進行再融資。

分析股神的說法,筆者認為重點有三,一是如要投資房產,要選對對象,即只在低價購入物超所值的洋房,二是要長期持有,三是若低息持續,房產回報會更勝股票!

香港正進行特首選舉,自然為市民大眾所關心,新特首7月上場後,其經濟和房屋等政策,估計也會有所變動。有趣的是,有電視台做街頭調查,大多數被訪者原來分不清三位特首候選人的政綱,卻是將關心主要放在黑材料和花邊消息之上。

不 過,也不是所有市民如此,筆者曾為《樓市敗局——十大不買樓的理由》第2版寫序的作者金道夫(筆名),便聯同他的另外兩個朋友,剛合作出了一本新書﹕《特 首開工喇﹕未來施政通識藍圖》(圖),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及社會規劃作出建議,希望未來不論哪人當上新特首,也可作參考。

放寬積金用途限制 「儲蓄」買樓更易

該書其中有關房政的部分,指出若想打破「地產霸權」,最簡單方法莫如積極發展新界土地,增加供應,自然便令發展商難以壟斷稀有的土地資源,並建議香港政府應仿效新加坡,放寬強積金用途限制,讓市民更容易藉「儲蓄」上車買樓。

中原剛公布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96.69點,指數創11周新高,按周上升1.62%,升幅是50周以來最大。看來,今次「小陽春」威力不小,對於早前沽了自住物業等樓價跌後再入市的人,又要面對一定的心理壓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