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投資者或投機者都問,中國政府為甚麼還不「放水」(寬鬆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甚麼時候再會大幅放水呢?一般認為是因為中國害怕刺激通脹,或是因為中國不想再重蹈09年「四萬億」的覆轍。這些說法不無道理,不過不能指出核心原因。
要回答「放不放水」這個問題之前,必先了解中國經濟放緩的主因。
阿爺調結構放慢增長步伐
中國經濟放緩的事實很清楚:GDP按年增長由09年高位12%回落至7.5%;工業生產按年增長只有9%左右。
一般認為的經濟放緩的原因包括︰歐債問題影響中國出口、需求減少導致信貸增長減速。
筆者認為,經濟放緩的主因是政策的人為因素,即是說,中國政府有意讓經濟減速;而減速的原因就是我們半年前在這裡談過的經濟改革和轉型。
經濟改革不是因為09年的「四萬億」,而是累計了十多年的經濟扭曲,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如再不改革可能會重蹈日本「迷失20年」的慘痛覆轍。
中國GDP多年來保持雙位數字增長,惟推動增長背後,是不平衡的經濟活動之價格扭曲所致。如今中央政府意識到,完善有效的經濟結構並非單靠修橋鋪路,即大幅增加政府基建投資這麼簡單,於是主動放慢經濟增長步伐,而「減速」正正是調整結構的喘息空間。
現時中央努力實行經濟模式轉型,減輕依賴基建作為經濟重心,利用各項政策,包括利率市場化、稅制改革、增加民間信貸渠道等,希望能擴大消費(出口轉內銷)、加大私人企業(不再讓國企「玩曬」)和服務性行業的經濟比重、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提升產業附加值等。
中
國經濟減速卻引起市場憂慮,有人更認為「放水」救市最實際。雖然不少市場人士都萬分焦急,但中國政府遲遲不放水,是因為中國政府明白,真正的成長務必經歷
痛的階段;為了能令經濟持續及健康發展,現在必須忍耐經濟增長放緩、經濟模式轉型所帶來的各種痛楚。中央政府就像一個本來心急的司機,由於明白到超速駕駛
隨時帶來車毀人亡的後果,故自行把車速減慢,決心做個安全駕駛者。
外圍環境惡化改革路難行
所以,中國經濟放緩是一個自我節制的舉動,而遲遲不放水是希望長遠有更可持續的發展。
不過,要留意的是,內地水緊對本港經濟,特別是樓市的影響。
2011年,本港一手豪宅樓宇市場,內地買家平均佔四成;而內地樓市買家的意欲,和內地的貨幣鬆緊有密切的關係(見圖)。
在經濟改革過程中,經濟會經歷陣痛;內地不少的官員和學者專家都認為,為了將來幸福,經濟改革必須進行。
不過,碰巧歐洲外圍環境惡化,使改革路途更不容易,在逼不得已下,才可能有限度放水,來紓緩改革所帶來的陣痛。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