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無限QE的結局

聯儲局於9月13日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QE3),並已在9月下旬購入23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證券(MBS),正式為新一輪的量寬揭開序幕。其實,投資者或仍對這個QE3政策有一定疑問,尤其這個「無限期」措施可維持多久?今期研究部嘗試與讀者探討這些議題。


聯儲局雖然已表明QE3沒有限期,但根據芝加哥儲備銀行總裁Charles Evans表示,失業率要回落至8%、甚至7.5%,才會考慮終止QE3;而明尼亞波利斯聯儲銀行總裁Kocherlakota甚至指出,央行可保持零利率水平,直至失業率降至5.5%之下。換言之,他們相信非加速通脹失業率水平(NAIRU;即失業回落至什麼水平,才會令通脹有升溫的壓力),會是7.5%甚至5.5%;即失業率未回落至這些水平以下之前,通脹也不會升溫。

若按此推算,並假設每月新增職位為15.1萬(相當於過去一年平均非農業新增職位的數目),以及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3.5%(相當於8月底新低讀數),視乎人口增長速度,預計目前的QE3可能最短會維持1.5年,最長則達7年之久【表】,即政策可直至2013年中至2017年底才完結。

超低息直至2015年




由此可見,聯儲局目前的超低息承諾,一直維持至2015年年中或更長時間,並非毫無根據。

當然,這只是透過NAIRU,以及假設每月新增職位增長數目推算出來;惟QE3實質上能否運作至2015年中、甚至2017年底,仍然存在疑問。

由於就業市場在年底前,相信仍難有顯著改善,加上明年初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的不明朗因素,以及外圍,尤其是歐羅區進入衰退,令聯儲局或在目前的OT2完結後,極有可能把QE3加碼(會是QE3.5嗎 ? )。

事實上,近期市場已開始估計,待年底OT2結束後,聯儲局將再推出新一輪買公債計劃,而每月買入的金額為450億美元,相當於目前每月OT2的規模,而且,這一輪量寬很大機會不會(或不能)再作任何沖銷(sterilized),因為可供聯儲局沽出短債數量所剩無幾【註1】。換言之,這將會是新一輪QE的舉措;若連同聯儲局於每月買入400億美元MBS,聯儲局每月量寬規模,在明年初後很大機會每月達850億美元。

說回目前的QE3要運作至2015年中,甚至較後的時間,不但存在困難,甚至可謂近乎不可能。箇中原因是市場根本沒有足夠的MBS、甚至國債,給予聯儲局購入而不影響正常市場的運作。

根據美銀估算,若按照目前聯儲局購入MBS和公債的速度,聯儲局在2014年,將持有三分一的整個未償還的按揭抵押證券(考慮到持有MBS投資者,多會把派息部分再投資MBS,這比重已屬偏高水平);而在2013年及2014年底,聯儲局持有6至30年期的美國公債,將分別達50%和65%【圖1】。

值得補充的是,市場流通的公債及MBS,要維持一定的數量,才不致令市場流動性受到破壞。而目前美國約11萬億美元國債中,有近半是由海外投資者所持有。

由此可見,不用延至2015年,「無限量」QE3的運作很快便因為市場上沒有足夠的證券流通量而無以為繼。

當然,聯儲局屆時或會推出新一輪的量寬,轉移購買其他證券資產,例如,市政府債券(Municipals)和投資級別企業債券等,情況與日本央行量寬相若。

順帶一提,目前尚未被聯儲局「貨幣化」(monetized)的債券,還有市政府債券、投資級別和垃圾級別的企業債券和非機構MBS,總市值約10萬億美元【圖2】。

量寬規模達危險水平

討論至此,讀者不難發現,聯儲局在過去數年不負責任地進行量寬,其資產規模已達危險水平;不過,隨着目前的「無限量」QE3,甚至連同明年加碼的QE(每月450億美元),預計未來兩年內,聯儲局的資產規模將由目前約2.8萬億美元,攀升至2014年約5萬億美元的瘋狂水平,或相當於約30%的GDP(【圖3】;估計明年底會升至4萬億美元,或佔24%的GDP)。

令人感到憂心的是,聯儲局日後若要進行「退市」行動(若出現此情況,一是意味美國經濟出現明顯的好轉,或美國通脹出現惡化情況而被迫退市;估計出現後者的機會較高,見下文分析),即須沽出之前在量寬期間買入的國債/MBS等,能否在市場找到足夠買家吸納這些證券已是一個極大的疑問;即使找到買家「接貨」,聯儲局沽出債券等的孳息,在「一般情況」也必然出現急升,這又反過來對經濟帶來壓力。

事實上,根據歷年數據顯示,貨幣基礎(monetary base)/GDP比率,與3個月美國公債孳息存在明顯的非線性關係【圖4】。倘若聯儲局計劃進行QE退市行動,只是將短期國債孳息率回復至2%的正常水平,意味聯儲局的資產規模便要收縮達50%之巨(若以2014年預計的5萬億美元資產規模計算,即需要收縮高達2.5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15%的GDP!

由此可見,經過多年來的量寬後,聯儲局已泥足深陷。當然,聯儲局若然退市,債息出現「非一般情況」不升的機會是存在的。但這很大機會是因為出現戰亂(假設美元的避險地位仍然存在)。由此看來,環球(金融)災難也許出現在聯儲局退市時!

最後,有兩點須補充的:

其一,美國將很大機會陷入長期滯脹期。若美國經濟開始呈復蘇,而聯儲局計劃退市,債息必然上升,令經濟增長很快再被拖下去。這無疑令美國經濟長期陷入低增長期,情況與日本相若。

而另一方面,聯儲局的量寬行動,卻令通脹較長期維持偏高的水平(當然,近年美國和環球經濟表現相對疲弱,暫時「抑制通脹的惡化」),使美國往後很大機會陷入長期滯脹的危機【註2】。

其次,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正如以往的分析曾指出,聯儲局的量寬行動,間接地將其問題出口至全世界各地。多個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的貨幣,因聯儲局的量寬行動已出現明顯的升值壓力(【圖5】;註3),被迫追隨聯儲局放鬆銀根,並且面對通脹壓力。而這通脹的壓力,只會隨着聯儲局的量寬行動而進一步升溫。作為投資者應如何對抗央行不負責任的量寬行動?

投資組合持有一定的黃金比重,也許是其一自救的辦法。如前分析指出,金融海嘯後,央行資產規模與金價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若然,聯儲局的資產將膨脹至5萬億美元的水平,金價將有見每盎斯約3,500美元的機會,較現水平高出一倍!

註1:詳見2012年9月13日【投資分析】「QE效力所剩無幾? 」。

註2:詳見2012年9月24日「QE把美國推向滯脹漩渦 」。

註3:詳見2012年10月11日「沽澳元買黃金]。


分析員:呂梓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