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

中俄應結陸權同盟抗衡海洋霸權

張庭賓 余云輝

博主按:此文為本人在2012年12月28日北京舉行的“首屆國際能源政治論壇——暨中國—俄羅斯—中亞—里海國家油氣合作研討會”上的主題發言,值此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國家主席首次出訪,首站出訪俄羅斯之際,在本博客公開發表。



自2012年初美國宣布“重返亞太”的新軍事戰略後,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壓力驟然上升,面對美國聯合諸多海權國家形成的遏制包圍圈,中國該採取怎樣的針對性的戰略呢?


我們認為,面對海洋霸權的擠壓,亞歐陸權大國應當更緊密團結,中國和俄羅斯應當承擔歷史責任,領導歐亞陸權國家聯盟崛起,以捍衛自身的正當合理的區域和國家利益。


眾所周知,地球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的,因此相應地產生了兩種基本的控制權——海洋控制權和陸地控制權。在陸地控制權中,亞歐大陸的控制權至關重要,亞歐大陸約占到地球全部陸地總面積的40%,擁有世界人口的約75%,國民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總額的60% ,世界已知能源資源的75%左右也在歐亞大陸。


在16世紀以前,世界貿易主要依靠亞歐大陸“絲綢之路”等的陸路交通,由於商品貿易的互通有無,利益共享,中亞、西亞因此曾十分繁榮富庶,阿拉伯半島乃至長期成為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


然而,自麥哲倫為代表的西方探險家環球海洋航行後,海權開始崛起。英國和美國先後成為海權霸主國家,贏得了對陸權國家的壓倒性優勢,並曾在亞洲、美洲和非洲建立了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類文明進入了由海權國家主導,海權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時代。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400多年中,陸權全面衰落,生存和發展空間受到海權霸權國家的不斷擠壓,陸權國家不得不被動接受由海權國家利益主導的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金融、貨幣和文化秩序。某些海洋霸權國家甚至有意對陸權國家進行分化瓦解,故意製造遺留性領土爭端,破壞陸權國家的團結,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進入21世紀後,這種局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即“陸權”重新崛起的條件正在成熟。原因如下:1,進入21世紀,歐亞大陸的意識形態壁壘基本消解,各個國家的邊境已基本界定清晰,加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不斷溝通交流,亞歐大陸地緣政治壁壘大幅降低;2,隨著陸路交通技術的顯著進步,特別是中國高鐵技術的成熟,可以使亞歐大陸陸路運輸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3,隨著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及海盜猖獗,海運成本大幅上升,安全性下降。 4,世界海洋運輸要道上的政治軍事隱形風險增加,海洋運輸安全的隱患大增。


當前,阻礙陸權國家集團崛起的有兩大因素:一是歐亞各國對於陸權的巨大共同利益認識仍不夠清晰,缺乏足夠的戰略遠見和魄力來推動。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海權國家對其勢力範圍非常清晰,絕不允許陸權國家來分享。 2011年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解體,其客觀結果是海權國家徹底清除了陸權大國在利比亞的影響力,俄羅斯和中國都蒙受了重大損失。這對陸權國家是一個慘痛的教訓。當前敘利亞爭端的本質,也是海權國家在擠壓俄羅斯的海洋生存空間。



二是海洋霸權國家——美國在客觀上製造和放任阿富汗的戰亂。 2001年10月,美國和北約以反恐維護和平為藉口入侵阿富汗,迄今11年過去了,世人不禁要問:美國和北約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為什麼竟然11年不能還阿富汗以和平和安全?美軍進不能平亂,退不願撤軍,是不是有意在阿富汗維持戰亂狀態?這不僅實際妨礙了阿富汗人民自覺、民主地追求和平、安全、繁榮、幸福的權力;也嚴重阻礙了亞歐陸路交通體系的打通,遏制了歐亞大陸,特別是中亞地區各國的經濟貿易繁榮它已成為了亞歐陸權國家擴張共同生存發展空間的巨大障礙。


為了保障歐亞大陸陸路交通的自由和暢通,為了歐亞大陸各國人民共同的權力和福祉,中國和俄羅斯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承擔起應盡的大國責任,結成全面戰略盟友關係,團結歐亞大陸各陸權國家,形成一種能夠制衡海洋霸權的強大力量,進而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加公平、正義、民主和均衡的世界新秩序。


我們認為,在此目標和方向下,中俄兩國應團結歐亞大陸各陸權國家做好以下工作:


1, 俄羅斯和中國兩國應結為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盟國關係,成為對方的首要外交關係。兩國同盟應成為陸權國家集團的主要領導力量。中俄應當向美國學習,美國如此強大,還需要與英國、日本等國家結成長期戰略盟友關係,中國和俄羅斯各自的綜合實力遠不如美國,單個力量很容易被海洋霸權勢力所擊潰或壓服,前蘇聯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結盟呢?


2, 把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成維護歐亞大陸安全、穩定、和平與繁榮的國家聯盟,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國家吸收到上海合作組織中來。


3, 在上海合作組織內部,應效仿“北約”,組建多國部隊,成立統一的軍事指揮中心,來保障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歐亞大陸陸權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受外來勢力的侵犯和剝奪。


4, 建設快速、高效、完善的歐亞大陸路上交通網絡,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輸油管道和輸氣管道等等。


5, 在上合組織內部建立經濟委員會,推動成立上合組織經濟共同體,共同協調各國的經濟、金融、能源、貿易合作的各項政策,在內部消除貿易壁壘,推動自由貿易,發展共同市場,造福各國人民。


我們認為,只有在上述政治、經濟、軍事的總框架保障下,歐亞大陸各國間的能源與經濟合作,才能是有穩定前景的長期、安全、平等和互利的合作。


簡言之,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建立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金融、能源、貿易、文化的全面戰略同盟,才能形成一個世界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上的另一種主要力量,能夠對海洋霸權力量形成有效的製衡,才能迫使霸權力量正視和解決自身的問題,而不總是試圖向外轉嫁危機。世界主要大國才能平等談判,共同建設性地解決全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為世界範圍內實現一種公平、正義、民主和均衡的新秩序奠定基礎。 (張庭賓是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余云輝為中華能源基金會顧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