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星期一

黃金的沉默與輝



          
時寒冰我們現在該如何看待黃金?黃金將走向哪裡?我們需要對它有更理性的認識。


本文將黃金分成兩大塊來看:一大塊是實物黃金,一大塊是以實物黃金為基礎的各種衍生品(黃金衍生品屬於金融衍生品的一種)。黃金市場衍生工具分為標準化的場內交易品種和非標準化的場外交易品種。標準化場內交易產品,主要品種包括黃金期貨、黃金期權、黃金ETF(交易所交易黃金基金)等。非標準化場外交易主要包括黃金借貸、黃金憑證、黃金投資基金、黃金遠期類產品(包括黃金遠期、黃金掉期、遠期利率協議)等。在國際黃金市場中,實物黃金的交易占比是比較小的,而黃金衍生品的佔比近年來一直都在90%以上。 2010年7月,外管局曾對黃金儲備做了明確表態:“過去幾年中國增加了400多噸的黃金儲備,目前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即使再增加一倍,也僅能分散三四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資,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的比重僅提高一兩個百分點。”顯然,外管局認為黃金實物市場太小了。因此,討論黃金投資價值的時候,需要把兩者分開。接下來將從衍生品與實物黃金兩部分來談黃金。


對於黃金衍生品的觀點,我從2005年起看多黃金,到2011年9月為一個分水嶺。


2011年9月4日,我在《九月的棋局》一文中寫道:“顯然會加速資金向美國本土的回撤”。 “下週起,美元將被走強”(從2011年9月5日起,美元正式步入一個長達4到6年的上漲週期,此觀點我在《時寒冰說:歐債真相警示中國》和多篇博文中反復強調。對於那些以短期走勢看待長趨勢的人,本人表示很無奈)。


2011年9月21日,我在《伯南克會說什麼? 》中寫道:在美國輕鬆度過主權債評級下調危機,及歐債危機的惡化,強化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聯儲比任何主體都更有動力和慾望推出QE3,同樣是因為可以累積更多的現金,如果條件允許,伯南克絕不放過這樣的機會。美國輕鬆度過主權債評級下調危機後,黃金的投資價值階段性削弱。美元與黃金的同步性問題,也明顯變弱……無論QE是否推出,美元的趨勢都只有一個,它不會因為QE而發生改變。會一直延續到美元“被”走強的階段結束而走出獨立趨勢。


















那麼,黃金衍生品輝煌階段的過去,意味著實物黃金保值價值的結束嗎?
 
不!它絲毫不減弱實物黃金的固有價值,尤其對於中國人而言!這似乎顯得矛盾,但卻是有內在因素所決定的。我們必須通過表像看到本質,在打壓黃金的背後,暗含著對實物黃金的貪婪的掠奪和占有其背後的意味深長非常值得考量。

看看這則新聞:2013年4月13日:“塞浦路斯恐怕不賣黃金也不行了,雖然塞政府否認了出售4億歐元黃金儲備的傳聞,但這次換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施壓。他說,塞央行出售黃金的所有利潤都必須用於彌補向國內商業銀行提供緊急貸款的損失。”有高盛背景的德拉吉和IMF一起逼迫塞浦路斯交出黃金,因為有人想買走它!而且,通過消息的提前散佈製造恐懼效應打壓黃金價格,以便用更低的價格買走。塞浦路斯政府最捨不得的就是出售它的黃金,所以才立即否認。黃金雖然不再是現在意義上的貨幣,但它依然具有貨幣的功能,且是一國貨幣信譽和穩定之錨。這一基礎即使在當今這個時代也依然不動搖。


近年來美聯儲可曾拋售過實物黃金?即使那些肆意打壓黃金的人,有誰在通過拋售實物黃金打壓?為何都通過衍生品市場行動?通過衍生品市場打壓,既可以短期實現在這個高槓桿的市場中獲取巨額暴利,又可以為未來買到便宜的實物打下基礎。作為歐洲央行行長的德拉吉卻逼迫塞浦路斯出售黃金,這必然最終傷害到歐元賴以存在的一個基礎。從這一點上來看,歐元的結局其實也是一種宿命。


我們再看看另外的數據: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每年發布的《黃金需求趨勢報告》:



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央行成為黃金淨買家。



2010年,各國央行黃金購買量為77噸。


2011年,各國央行的黃金淨買入量為439.7噸,創下196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2012年,全球央行購買了534.6公噸黃金,再創1964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只有像中國央行這樣的世界極其罕見的用腳思考用腦袋走路用屁股微笑的極品漂流著的蠢豬才會拼命買歐洲甚至希臘等危機國家的債券、買日本債券卻嚴重輕視黃金等實物儲備,所以,中國央行在國際上獲得了比千萬個螢火蟲排列在一起更光彩奪目的榮譽——由於它的超乎人類想像的極端的愚蠢,國際上對它的愛戴已經不能用現有的語言和文字來表述,只能用一個個華麗的證書和獎章串聯起來表達他們的敬慕之情,以鼓勵和麻痺中國繼續在愚蠢的道路上猶如精神病人一樣忘我而陶醉的走下去,直到輸掉僅有的衣服一絲不掛地步入徹底的原始人般的低碳生活。


各國央行(不含中國)為什麼成為實物黃金的淨買家?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貨幣在以怎樣的狀態超發!他們同樣清楚作為貨幣之錨的作用,黃金的價值在哪裡?



對於中國而言,實物黃金更具有不可輕視的價值。不妨看看下面這則新聞:通過全球主要央行2008—2012年M2數據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貨幣供應量餘額已超過人民幣366萬億元。其中,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後5年時間里新增的貨幣供應量。


從存量上看,中國貨幣量已領先全球。至2012年末,中國M2餘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世界第一,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增量上,全球範圍來看,在新增的貨幣供應量上,中國已連續4年貢獻約一半。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的2009—2011年間,全球新增M2中,人民幣貢獻了48%;在2​​011年貢獻率更是達到52%。這樣的增長規模和態勢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都是少有的。這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我們都知道,近階段美元在升值,人民幣對內的實際購買力也一直在下降。人民幣對美元等卻是升值的,而這種升值對中國的產業又意味著什麼?等待中國的,等待人民幣的未來又是什麼?誰能看到這正在一步步把中國引入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之中?看著那些被暫時的假象迷惑的人爆發出憤怒的咆哮和春天母貓般激蕩的烈焰,你就很容易理解,阻止愚蠢的人興高采烈地走向不歸之路或者在人們被即將噴發的火焰燒死之前去澆一盆涼水是多麼危險的選擇。人各有宿命,上帝改變不了的,誰也不可能改變得了。


因此,即使全世界都輕視實物黃金的價值,中國人也沒有任何理由輕視黃金即使黃金衍生品的價格下跌,考慮到未來要面對的系統性的風險,在下跌動能釋放充分後再適當配置一些實物黃金依然是必要的(比例根據個人財產狀況和投資偏好而定),至於價位的選擇有個人自己選擇,或者由每個人的宿命而定。對於國人而言,實物金的作用不在於獲取它的升值收益,而在於規避未來的X風險。當然,前提是買的必須是真正的黃金——我自從講黃金問題開始,就一直強調這一點。在這樣一個為一點蠅頭小利都敢造假甚至危害他人性命的國家,對黃金的真假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那麼,未來的黃金趨勢如何看?


4月12日黃金大跌,國際兩位對沖基金巨頭損失慘重。 John Paulson一天就虧損3億美元。黃金暴跌之際Paulson & Co.公司的合夥人兼黃金策略師John Reade週五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近期黃金價格下跌沒有改變我們的長期觀點。我們從2009年4月開始投資黃金,那時候黃金價格是900美元,儘管現在從峰值跌到了1500美元,但仍遠高於我們的成本。”“聯邦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印錢,我們預期經濟和股票市場走強將造成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超過真實增長,最終造成通脹。就是這種紙貨幣將貶值的預期讓黃金成為吸引人的投資。”而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一季度已經將黃金變成其基金的第三大倉位。在最近一次與投資者溝通時,Einhorn披露了他的五大持倉,其中黃金主要是實物黃金,而不是黃金ETF。新聞來源: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818


這些國際巨頭對黃金的分析犯下了錯誤。等待John Paulson的,或將是一個慘烈的悲劇,對於高槓桿的衍生品種,大比例持倉很容易導致嚴重後果,別忘了,在黃金大牛市中也不斷有人爆倉,遑論在下跌階段?在國際大局勢變化的時候,一些分析的著眼點也必須變化。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當美元走強,資源品下跌,恰是美國出手收購全球資源的最佳時機。再沒有人比美國的掌舵者更清楚資源為王的意義


現在對黃金的打壓,並不是要拋棄黃金,而是為了獲取、掠奪更多的實物黃金資源,那些人比誰都清楚黃金固有的價值和意義!中國央行如果不是買了那麼多垃圾債券,將來完全可以趁價格被打到低位之後再大肆收購實物黃金,讓那些打壓黃金的人變成中國的幫手,這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強化本幣之錨並佔據資源最高點俯瞰世界的機會!


伴隨著大宗商品的下跌,美元很快就將爆發出井噴般的如虹漲勢。在完成資源收購以後,美國的債務危機才能夠真正得到解決——很多人都沒​​有看到這一點,而這也是我當時堅信美國必定會推出QE3的邏輯依據之一。美聯儲的行動甚至跟我推出的日期都吻合。我此前認為美聯儲必須在2012年12月底以前完成量化寬鬆政策,結果,美國不僅在9月推出了QE3,而且,在當年12月推出了QE4,與我的推導是一致的。




在很多人盯著美國的債務,認為美國將被債務壓垮時,美國卻另闢蹊徑,超發貨幣的同時,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為其在世界範圍內展開大收購做充分準備。當這些資源控制在美國人手裡,資源為王的意義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將是不寒而栗的恐怖,而美國將徹底化解掉債務危機。而在此之前的這段時間,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仍將處於弱勢,繼續以下跌摧毀人們脆弱的信心。美國不會在資源貴的時候出手,它耐心等待的是價廉物美。在美國的大鱷們張開資金大網完成收購以後,資源的飛漲之路也隨即打開。不管何時,順勢而為永遠是明智和正確的選擇。 (本人觀點僅僅是個人看法,為讀者作出理智和正確的判斷提供一點思路,不作為任何人決策的依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