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Lex專欄:香港盯住美元30年



30年前的這一周,當香港將港元與美元掛鉤時,觀察家們想 知道的是,經濟藥方能否治愈政治疾病。當時,北京方面和倫敦方面圍繞香港未來上演的角力,讓港元陷入了危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一掛鉤的30周年紀念 日到來之際,華盛頓方面卻有可能毀掉香港在1983年選擇依靠的美元信譽。自香港盯住美元匯率以來,人們對這一制度是否適宜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過。然而, 盡管美國方面表現出令人震驚的不負責任,但有一個事實依然沒有改變,那就是香港和中國現在尚無其它選擇。

香港歷經亞洲金融危機、非典(Sars)、中國內地的迅速崛起以及2008年全球危機,其匯率制度卻幾乎未有改變,這是值得贊賞的。而且,這一成就 是在一個開放經濟體中取得的,澳新銀行(ANZ)數據顯示,現在香港的經濟規模已是擁有類似匯率制度的其他經濟體的5倍。“盯住匯率制度”的批評者認為, 美國的利率越來越不適合香港。誠然,香港已出現令人擔憂的房產泡沫,但這不僅僅是因盯住匯率造成的:任何像香港這樣與中國內地崛起密切相關的事物,估值都 急劇上漲(想想大宗商品和奢侈品吧)。而且,香港也不能乾脆轉向人民幣了事。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表示,把香港的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轉換為人民 幣意味著,要找到1.8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已超過整個離岸人民幣市場中現有人民幣數額的總和。

Lex專欄在1983年曾贊揚過“盯住匯率”制度的簡單,但也提醒人們它能否成功取決於信心,而這種信心只能由政界人士來恢復。鄧小平和瑪格麗特• 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做到了這一點。美國深陷債務鬧劇,以致於無暇就30年前的經驗教訓做出思考。30年來,信心在幫助香港經濟增長9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 作用;現在,對世界最大經濟體而言,信心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