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星期一

樓市大泡沫高度依賴人民幣升值

對於海外資金流入依賴度的提高有兩個關鍵節點。一是1999年中美簽署加入WTO協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海外工商業投資對中國進入了高峰期,中國這一輪的樓市泡沫就是從此開始的;二是2005年7月,中國人民幣開始單邊升值週期,這吸引了巨量國際投機熱錢投資中國,中國的樓價進入了飆漲時期。

             

                            張庭賓

   

當2013年北京上海房價同比再漲20%,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達35-40倍,已在全世界遙遙領先——中國境外最高的莫斯科約為20倍的情況下,誰應當對高房價負責成為焦點話題。

面對千夫所指,作為房地產業的代言人,任志強再次奮起反擊,洩露了我國貨幣雙發的天機:“對中國來說,真正的泡沫的是貨幣雙發。如果沒有貨幣雙發,什麼泡沫都沒有,通脹是因為貨幣引起的。”

所謂“貨幣雙發”,指的是中國企業出口,獲得美元貿易順差,或者是國際熱錢投機中國的美元,都要被中國央行強制接手,按照當時的美元人民幣匯率,向國內發行等量的人民幣基礎貨幣,進入國內金融和經濟系統流通,這成為中國貨幣超發的最重要來源。

來自於海外美元的“貨幣雙發”對中國國內經濟的流動性有多大影響呢?我們可以簡單測算一下:中國現在全部外匯儲備約3.86萬億美元(外管局持有3.66萬億美元,中投匯金持有約2000億美元),如果按照1:7.2的平均匯率(取8.29和6.1的中間值)計算,按照基礎貨幣進入國內金融經濟系統後,會被乘數放大,按照4倍貨幣乘數來測算,就是增加了國內111.16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數字。要知道,2013年三季度,中國M2的總量才107.75萬億元(在中國,M2基本可以等於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即可以說中國國內流動性基本靠海外流入的資金來維持的。

換個角度這個判斷也可以得到印證,2013年三季度中國外匯占款(進入​​中國外資兌換為國內人民幣的官方准確數字)餘額為27.51萬億元人民幣,而中國的基礎貨幣總量為26.3萬億元人民幣,即外匯占款對於基礎貨幣的覆蓋為104.6%,換言之,中國超過100%的基礎貨幣都是由外來美元所發行的(超過100%是因為央行通過央票和存款準備金回收了一部分流動性)!

由此,人們難免產生一個巨大的疑問,在1990年代以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非常有限,1986年也僅20.76億美元,由其投放的國內流動性可以忽略不計,換言之,那時候中國國內的流動性完全自發自主的。近30年過去了,原來國內內生流動性為什麼由100%而逐漸萎縮,到如今幾乎100%依賴海外資金呢?這與巨大的樓​​市泡沫又有什麼關係呢?

中國國內流動性的萎縮乃至消滅,有如下兩個重要原因。

一是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跨國公司大舉投資中國,以其雄厚的實力,加上獲得稅收等方面的超國民待遇,優先收購優質國企(當時稱為“靚女先嫁”),其餘國企大量破產倒閉,其原來存有的流動性也隨著企業破產而被消滅。從此,中國進入了依賴外資直接投資(FDI)輸入流動性的時期。

二是政府自身消費和低效投資導致了大量國內流動性消失,特別是低效投資,在八五期間約為每投入1元錢只能收回0.5元,即投資回報率不足50%,此後每況愈下,因不再進行此種統計而無法得到準確數字,但大量政府投資血本無歸,成為爛尾工程的不計其數,投入的現金就沉澱在其中退出了流通;這使得中國不得不更加依賴海外流動性的輸入。

對於海外資金流入依賴度的提高有兩個關鍵節點。一是1999年中美簽署加入WTO協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海外工商業投資對中國進入了高峰期,中國這一輪的樓市泡沫就是從此開始的;二是2005年7月,中國人民幣開始單邊升值週期,這吸引了巨量國際投機熱錢投資中國,中國的樓價進入了飆漲時期。

如果從流動性變遷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邏輯,即由於中國無法遏制政府消費和投資浪費,由於中國國企未能成功改造成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造成雙重流動性緊縮,因而不得不對外開放,借助外商直接投資維持繁榮增長;當外商直接投資和貿易順差增長達到頂峰的時刻(2005-2007年),不得不以人民幣升值吸引國際熱錢投機而維持虛幻繁榮增長。

然而,這種外部輸血式增長總有到頭的一天,或者說,現在這種輸血式增長已經接近尾聲。因為外資和熱錢來到中國,他們是來賺錢的。跨國公司在經歷了投資期,獲得了對中國市場的相對壟斷後,開始源源不斷地向母公司回流利潤,如今在美國再工業化和推行TPP對中國進行進口替代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連本金也在外流;熱錢在投機中國A股、樓市等賺的盆滿缽滿後,也是要回流回報股東的,同時也要避免外來的人民幣下跌的風險。

無論是從資本和金融項目,還是經常項目,還是外匯占款,我們都可以看到過去十年外資由加速流入到流入減速,乃至未來絕對額下降的趨勢。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在2008年見頂,為4400億美元,如今已經連續下跌了4年,2012年至1931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在2010年見頂,為2260億美元,2012年甚至出現負值,為-1173億美元;外匯占款在2007年見頂,為29390億元人民幣,下降至2012年的4945億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2007年中國股市見頂;2010年中國樓市再掀高潮;2011年中國PE和VC投資收益見頂;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利潤見頂……如今僅剩房地產泡沫尚在最後衝刺。而樓市也已經出現了分化,二三線城市漲價乏力,部分城市泡沫已經破裂;新房交易較火,而二手房交易冷卻,現在全國能夠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幾個一線城市。

中國樓市最後見頂,是由於政府力保投資模式得以繼續的必然,政府投資的來源除了稅收之外,最重要的支撐是土地財政,這是一種變相稅收。力保土地財政就要力保房價,就要通過土地招拍掛推動地價的上漲,再用土地來進行各種融資,繼續進行政府投資。然而,房價的持續上漲,不僅極大地消弱了內需,更大大增加了企業成本,令國內企業賺錢更加困難,中國企業流動性更加萎縮。可謂逼空了中國內需、民生、企業和經濟。

為了保樓價推樓價,在內部流動性接近枯竭的情況下,必須要靠吸引熱錢繼續投機中國,而要保持熱錢對中國的熱情,就要靠強行推動人民幣升值,可謂騎虎難下。即人民幣升值——吸引熱錢——推高樓價,在這個邏輯關係中,人民幣升值與樓價成正比。

一個令人難堪的悖論是,作為最重要的資產,樓價越是上漲,則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越是貶值。這會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危險的背離,即人民幣對外升值而對內貶值,當這種背離達到極致的時候,難免物極必反,即出現人民幣對外大幅貶值和對內大幅升值(通縮),而造成這種反向運動的直接動因是——國際熱錢大量外流。

國際熱錢為什麼大量外流呢?一則因為中國各種資產價格到頂後,很難再賺到更多的錢;二是因為美國開始緊縮貨幣,先是開始退出QE,而後再加息;三是石油危機、糧食危機和地緣政治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

未來中國可能出現的最困難局面是,在熱錢大量外流,國內流動性急劇萎縮的同時,國際石油價格和糧食價格大漲,加上人民幣大幅貶值,由於中國石油和糧食的對外依賴度已經分別接近60%和13%,屆時國內將出現嚴重農產品輸入性通脹(但與此同時工業品將嚴重通縮),樓市將會受到外資拋售和剛需斷供的雙重衝擊。樓價將會大跌。

這時候政府和央行將面臨非常困難的選擇,如果大規模釋放流動性救市,糧價將更大幅上漲,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如果不救市,則樓價則失去最後避免雪崩的可能。





筆者新書《美元復興十年or中國痛苦十年》已正式出版




 
推薦詞:

    
那些為人類的不幸充滿哀傷並且敢於吶喊的人,他的靈魂是最高尚的。庭賓就是這個時代的一位憂傷而智慧的吶喊者。內心的憂傷源於愛,對未來的警示和吶喊則源於責任。也許,只有當危機降臨,吶喊者的血與淚,睿智和果敢,才能被這個時代理解並深深銘記。

     
—— 知名財經評論家 時寒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中國與世界未來宏觀大勢的準確預判,已經成為企業家正確決策的基礎,企業在全球化競爭時代的重要能力。張庭賓曾在2001年預測中國迎來世界工廠機遇,2006年初預測美國金融危機,如今他又以此書論證了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探大底和美元復興的趨勢,值得企業家重視。

                            
—— 福耀集團董事長、中國慈善第一人曹德旺


本書前瞻性地揭示了未來十年中美經濟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新興市場面臨的危機模式做了深度剖析,提出了中國如何擺脫危機的真知灼見,很具操作性。

       
—— 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自序
                          
繁榮到危機轉變在人心

  

    
從樂觀到悲觀的時間是4年。
    
2008年10月底,當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中國世界工廠陷入休克狀態時,不少人悲觀驚恐。筆者卻相當平靜樂觀,平靜是因為這場危機本來就在預測之中——2005年底本人就預測了美國金融危機;2007年初預測了中國奧運後的股災;2008年4月預測了中國世界工廠休克樂觀是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實際是過度虛擬金融的危機,美國金融業價值向下低估,與此同時,中國製造的價值向上重估,中美戰略天平第一次向中國傾斜,中國國際地位將顯著提高。


    
當時,本人建議藉此戰略機遇,中國應當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推出創業版大力扶持高新科技、新能源、環保和循環經濟;扶持產業龍頭企業;金融業中下層向民間開放;建立社會保障體制以擴大內需等等……倘若如此,中國經濟社會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將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


    
遺憾的是,在一場鋪天蓋地的4萬億帶動18萬億元的大興土木救市後;在一場轟轟烈烈的“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國際主義大戲後,這些建議要么被冷落,要么被扭曲。中國放棄了一次痛苦的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而人為刺激延長了5年的經濟繁榮,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5年來,中國民力被嚴重透支,數十萬億元人民幣的民間財富被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透支;中國國力被嚴重透支,上萬億美元的國民財富被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國民享用。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家的財務槓桿——負債率不斷提高,如今已經位居全球前列。與此同時,美國經過痛苦的去槓桿後,不斷再造競爭力,如今已恢復為全球無可爭議的領跑者地位。


    
一個國家就像一個人,當一個人被不斷的興奮期激發和透支身體的最後潛能,身體勢必越來越虛弱,乃至病重,甚至病危。對一個國家來講,就是危機、危難和危亡。在2010年10月的時候,我就判斷中國經濟未來難免探大底,這個底比2008年深,比1997年深;2013年初更進一步判斷:中國經濟金融危機已經在所難免。


    
做出這個判斷的理性依據是,本人領導創辦的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從2011年開始,歷時兩年,對中國和美國的競爭力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戰略的平衡已經由向中國傾斜轉為向美國傾斜,而倘若中國危機,美國肯定會落井下石。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也的確按照我們擔心的方向惡化。


    
從繁榮到危機的轉變,表面上是國力和民力被透支,本質上是這個國家的很多掌握權力和資源的精英自私而貪婪,當他們喪失了信仰,道德和責任難免被棄如敝屣,只追求物質肉慾享受,只為個人、家庭和既得利益集團謀福利,勢必犧牲國家和公眾的正當權益——在當今全世界最大的資產泡沫——中國樓市泡沫背後,是80後90後的億萬房奴,是他們被斷送的青春和被毀滅的希望!


    
危機其實可以是轉機。如今看來,中國要實現真正的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制度與文明的升級,必需一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危難。只有當所有的繁華虛榮均破滅;當所有的自欺欺人都破產,當物質享受的“海市蜃樓”徹底幻滅,國人都必鬚麵對赤裸裸痛苦現實,只能靠重建信仰找到精神自我救贖之路。


    
中國人過去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來或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美元復興十年? or 中國痛苦十年? 》 目錄
  張庭賓等著 中華元智庫出品


自序 繁榮到危機,轉變在人心

導論 中國為何痛苦十年
中國金融危機預兆頻頻
第四輪救市仍能脫險嗎
人民幣升值存在隱患
四萬億救市之殤
錯失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機遇
為歐債危機再作出犧牲
中國錢撐起美國救市半壁江山
美國再造核心競爭力
中國經濟平衡越來越勉強
城鎮化和土地流轉前路漫漫
樓市“硬泡沫”會遭遇“硬做空”嗎
中國硬傷:石油危機和糧食危機
埃及內亂使美國和以色列無後顧之憂
做空中國的機制已經基本到位
人民幣可能遭遇匯兌危機
中國五大昂貴系統不可持續
.中國人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上篇中國透支篇
第一章 債務危機迫近中國 39
第二章 影子銀行能讓人放心嗎? 53
第三章正在逝去的“世界工廠”…… 66
第四章 城鎮化能拯救內需嗎? …… 80
第五章 中國樓市泡沫已到破滅邊緣 95
第六章 石油:中國的生命線 108
第七章 糧食危機衝擊中國 …… 124
中篇美國復興篇
第八章 美國式全球財富大挪移 138
第九章 美國製造業王者歸來? …… 151
第十章 美國房地產前景一片光明 165
第十一章美國能源獨立革命成效顯著176
第十二章 美國糧食“武器”…… 190
第十三章美聯儲將吹響美元回流集結號? …… 203
下篇危機模式篇
第十四章 新興市場危機模式 220
第十五章 地產危機模式 234
第十六章 地緣政治危局 24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