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

新冷戰?還是黃金爭奪戰?

新加坡Vulpes Investment Management對沖基金,掌管2800萬美元資金,他們的投資組合及策略師Grant Williams於8月18日的通訊稿以“思想家、交易員、持有人。為什麼?”為分析對象關鍵詞來區分參與黃金市場的行為人,對至今被地緣政治和新興國家大買家攪地迷霧重重的黃金價格做了充分的數據分析和哲理思辨的博弈探索。鳳凰黃金這就帶您對該研究成果窺視一斑,為滿足閱讀後被吊足胃口,更奉上完整報告PDF供深度閱讀的朋友盡情享用。


原文報告連結



以下為報告部分分析內容導讀:

這回,真的不一樣了,新的冷戰(對金價影響如圖)顯然不足以對市場造成任何影響。實際上,金價目前低於俄羅斯最開始宣布介入烏克蘭局勢時的水平。


俄羅斯宣布介入烏克蘭局勢之後至今金價走勢
                               




真是很奇怪,這是為什麼呢?

黃金交易員的買賣跟實物金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很高興地買賣紙質票證,錙銖必較(有時候也會賺大錢),但在他們手上交易的“金”,也可以同樣容易地換成微軟股票或者是木材板塊ETF。這一切只與價格有關,而跟所有權沒關係。

很多投資人通過購入如GLD的黃金ETFs,就聲稱“持有”黃金作為避險手段,但這跟擁有/貯藏實物金屬是不一樣的。前者只能說是交易員之一,而不是黃金持有者。

銀行體系之外購買黃金並持有的機構(或個人),並且沒有將之抵押出去,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持有人。他們不會因為金價下跌了幾個百分點就減少他們的黃金持有量。他們才是持有黃金作為避險工具,而他們會一直保持這些儲備,除非事實證明他們持有的理由是錯誤。




2004-2013年黃金ETF投資(投機性)需求




那麼剩下來的就只有各國央行了。

假如央行們在過去40年中不停出售黃金,他們就算不上是持有人;又如果,他們從2009年開始逆轉他們的持有方向(09年以後金價逆轉),他們也只能算是交易員(儘管經他們手的交易量龐大)。

但事實上卻是,他們跟大眾投資者一樣,把他們成兩類,但不是交易員和持有人,而是持有人和大買家。


1957-2014年央行官方儲備黃金量


問問你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1、上一次當世界面臨東、西方大規模冷戰以後,金價飛漲。這次它絲毫未動。為什麼?


1960-2014年金價與央行金儲量




2、西方國家為了換取美元,導致大量黃金流入東方(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報告詳細列出了金磚國家的央行黃金增持規模),如果再次突然發生恐慌情緒導致投資者(包括央行在內的)大量湧入黃金避險,就像2009年發生的那樣,該怎麼辦?

3、為什麼這些實物黃金的大手筆買家(指報告裡詳盡描述了新興國家大量購入黃金儲備),伴隨著我們看到的上一波金價大漲,沒有成規模的單一外幣儲備品種,而持有佔外儲比重約46%的黃金儲備?

4、如果你擁有憑空印錢的本事,比如像中國央行就有,你能解釋你為什麼要把錢換成盡可能多的黃金嗎?

如果你能合理地回答這些問題,你也許就能夠揭開困擾全世界人民的故事的謎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