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Mauldin - 偶顏投資 2016年6月8日
- 偶顏投資 2016年6月8日
短短數月間,筆者對後市的看法大有不同,由最初只是關注發達國家市場,到最近毫無保留建議大家采取防守策略。本以為在筆者主辦的策略投資會議(SIC)上,個別演說會令人精神一振,結果事與願違。
聽罷會上一眾經濟學家、投資組合策略師、分析
師及對沖基金經理的言論,筆者更感悲觀。無可否認,本屆投資會側重探討風險,筆者邀請的嘉賓之所以成功,正正因為懂得如何覺察(進而避免)宏觀經濟風險。
今年與會者大多悲觀(當中亦有個別人士唱反調,雄辯滔滔,引人注目),但未至于恐慌,更大程度因為形勢不清晰又欠缺選擇,因而感到泄氣;大夥兒亦擔心中央銀行政策鑄成大錯,問題持續發酵。
投資者當然可以唱反調,認為壞事應該當成好事;這種觀點可能是對的,但筆者不敢苟同。看好及看淡並非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當中還有深淺不同的灰色地帶。看好某些資產的同時也可看淡其他一些資產;既認為股市估值普遍過高,但同時亦可看出個別股票的價值;看好個別國家的前景,同時亦可看淡另一些國家。
事實上,會上大部分演講嘉賓都有自己相當看好的投資類別,由至少一種到幾種不等,只有美股無人看好。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兼投資總監尤斯科(Mark Yusko)在研討會上詢問3名專職建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組合的嘉賓,最看好哪個國家的ETF,3人竟然答案一致──印度,叫筆者相當意外。數名講者又高度評價墨西哥,對當地商業氣氛及機遇的看法很正面。達拉斯聯儲銀行前總裁費希爾(Richard Fisher)甚至贊揚,當地監管機構及官僚體系辦事效率高,美國或歐洲可沒得到這種贊美。
筆者認為,投資者經常看淡前景,因為想走快捷方式:要麼一面倒買股,要麼一面倒賣股,買賣完畢就做別的事情。成功投資並沒那麼簡單,先要觀察,繼而分析,再考慮不同選擇,才得出適當對策。
有時,經過上述3個步驟,仍會看淡幾乎所有資產,費希爾似乎屬于此類。在煞科日最後一場研討會上,費希爾被問及現時如何部署投資組合,他吐出3個字:「胎兒式」(fetal)。費希爾的妙語博得全場笑聲,以此話概括是次會議似乎亦很恰當。聽罷專家之言,相信大部分與會者都在思索如何加強投資組合的防守部署,一如費希爾所言擺好胎兒式保護姿勢。
筆者則建議大家不單要尋求投資資產類別多元化,更要尋求交易策略多元化,不能獨沽一味持長倉,本欄日後將就此另文深入探討。
適當加息時機已過
像費希爾這類人物打開天窗說亮話, 實在機會難逢。他縱橫銀行體系最高層次多年,絕對談不上是大淡友,他在貨幣政策上持鷹派立場廣為人知,皆因他相信美國經濟強勁,足以應付息口上升的沖擊。
費希爾偵察泡沫的往績也不賴,筆者2006年就曾在本欄論及他一篇演說,他當時預言,美國樓市將會調整,後來樓市泡沫爆破,大家才嘗到苦果。
較近期的則要數今年1月,他聲稱聯儲局在2009年預早引發巨型股市升浪, 務求制造財富效應,受傳媒廣泛報道。
費希爾在SIC上的言論與上述說法大體一致,他相信金融市場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消化聯儲局引發的泡沫;他在這段期間將非常審慎。金融市場現時相當脆弱,任何震蕩都會引致嚴重後果,相信這就是其「胎兒式」言論的意思。
沖擊金融市場的各種震蕩容後再談,現在不妨岔開一筆,談談最新就業數據。上月新增職位只有3.8萬份,叫人既震驚又失望;對上兩個月的新增職位亦合共下調5.9萬份。約45.8萬人脫離勞工市場,失業率因而跌至4.7%。新增職位3個月平均值如今跌至11.6萬份,6個月平均值為17萬份,12個月平均值則為20萬份左右。
聯儲局官員近月不斷放風,似乎終于再度加息,即使不在本月會議,最遲亦會在7月會議有所行動。事到如今,實在難以想象局方照計劃加息。中央銀行史上最嚴重的政策錯誤之一,正呈現于大家眼前。2014年美國新增職位平均每月達25萬份,聯儲局當時沒有把握機會加息,如今恐怕為時已晚,以致任何加息行動,即使幅度微不足道,都會形成震蕩。
這正是筆者SIC演說的重點之一,相信環球經濟陷入另一輪衰退時,各地中央銀行加起來的政策錯誤,將會前所未有地嚴重,不會有好結果。
假如世界大亂,共和黨准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要筆者推薦聯儲局新主席人選,我那張短短的心水名單上必定有費希爾。要如此為難自己,不知道費希爾是否願意,但他向來愛國,或會站出來為國効力(即使由民主黨熱門參選人希拉莉當上總統,筆者也會作出相同建議,只是我敢打賭,民主黨總統就經濟政策向我討教的機會,遠比歐洲央行下月把息口加至正數水平為低)。
費希爾所指的震蕩是什麼?研究機構Gavekal Dragonomics首席經濟師兼聯席主席卡萊特斯基(Anatole Kaletsky)在會議上列舉3大環球經濟風險,惱人的是,3點均屬政治風險。所以惱人,因為筆者有相當閱曆,還記得政府不假裝控制世界經濟的日子;如今世界各地政府不僅規模更大,也更具野心,央行亦然。他們仍無法控制經濟,但領導者卻自以為有此本事,試圖控制經濟的行動更弄巧反拙。
卡萊特斯基認為潛在麻煩有以下3方面:
‧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
‧11月7日美國大選;
‧2017年中旬德國大選。
上述任何一件事件都可能嚴重擾亂經濟。費希爾指出,多數人低估了英國脫歐的後果。脫離歐盟之後,英國不得不就數以百計條約重新跟歐盟談判,涉及領域包羅萬有,由機場著陸權到銀行結算不等。英國現時是發達國中最蓬勃的經濟體之一,一旦脫歐陣營得勝,經濟勢頭或會打住,實時脫歐最終對英國有利。
歐亞大陸瀕臨瓦解
Geopolitical Futures創辦人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對地緣政治的悲觀程度,不亞于個別講者看淡經濟的程度。他認為,住有全球大部分人口的歐亞大陸正在瓦解。歐洲「聯盟」現時極其量只能說關系緊張,不久將來更可能反面無情,分手收場;俄羅斯正苦苦掙紮,試圖在後蘇聯、後石油時代回歸平衡;中國則要應付艱難的經濟轉型,告別出口蓬勃的日子,打造以內需為主的可持續經濟。另一邊廂,中東問題又持續發酵。
費里德曼關注的主要風險,亦包括卡萊特斯基提及的德國問題。費里德曼相信,德國太依賴出口,但德國的顧客都在勒緊褲頭,出口因而持續萎縮──之後還要面對世界經濟衰退。假如只有出口問題,也許還可以應付,只是當局同時還要分心應付其他挑戰: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許成功掩飾希臘債務問題,但意大利經濟規模比希臘大得多,沒那麼容易蒙混過去。當地銀行體系絕對無以為繼,筆者與費里德曼就此問題交換意見,不約而同認為意大利的情況比主流傳媒描繪的嚴重得多。
‧難民危機將進一步惡化,所產生的摩擦大有可能助長德國右翼及本土主義政黨的聲勢。這些勢力暫未威脅到默克爾的執政地位,但2017年選舉後,形勢或會有變。
‧北約(NATO)與俄羅斯爆發新一輪冷戰,迫使德國增加國防開支,同時又要在外交上多花精力,碰巧德國當前國內問題又亟須處理。
‧費里德曼對歐亞很悲觀,對新世界卻相當樂觀。他相信,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貿易區將成為世界經濟重心,當地結合內需、科技、創新及政治穩定,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美洲固然也有自身問題,舉其犖犖大者就有建立經濟主導地位而累積下來的沉重債務,但除卻巴西(還有糟糕得令人困擾的委內瑞拉)外,美洲狀況遠比歐洲、亞洲及非洲為佳。
會議首天,分析師及經濟師言論普遍負面,與會者自然想聽聽實戰派的意見。實際操盤的基金經理對當前形勢有何看法?會上多場研討會及個別嘉賓都圍繞這問題,本周先集中談談吾友尤斯科的觀點。尤斯科管理數以十億美元計資產,更是校產基金管理模式的先驅,現時不少大學都有采用。大家可能認為,以他的地位身份,看法應比悲觀的經濟師更有見地。
尤斯科的想法確有見地,卻不見得樂觀。他一口氣列出不只一個而是10個可能令大市一瀉如注的情景,本文將集中討論他口中的「意外事件六:似曾相識,歡迎來到2000年2.0」。
歡迎來到「2000年2.0」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更引發嚴重熊市及經濟衰退;沒錯,尤斯科認為,曆史將會重演。
大市當時遭遇連番沖擊,包括聯儲局抽走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在踏入2000年初至2000年5月,時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把聯邦基金利率由5.5厘加至6.5厘。對于上述數字,年輕讀者或感到難以置信,不錯,隔夜借貸利率曾幾何時超過6厘;此外,聯儲局絕對可以在不到一年之間加息一厘或以上,至少曾幾何時確是如此【圖1】。
隨之而來的熊市乃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熱火朝天的科網股相繼暴挫;時任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公開「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數據,生物科技股隨之灰飛煙滅。任何人經曆過這段艱苦歲月都不想曆史重演,但尤斯科認為,大家要再經曆一次,而且現時已經開始。
尤斯科發言時展示了百多張幻燈片, 【圖2】是其中之一。在2000年至2003年間,科網泡沫爆破、英隆(Enron)等企業爆出會計醜聞、「九一一」恐怖襲擊,還有貨真價實又扼殺就業的舊式經濟衰退。記得當時大家不住地想:「情況很糟糕,但已告一段落。」只是衰退遲遲沒有結束,複蘇一再落空,直至市場終于舉手投降之後,美國經濟才終于走出困局(隨即又引發無以為繼的樓市泡沫,但那是後話)。筆者口中的「得過且過經濟」(the Muddle-Through Economy),正是當年衰退結束後所創。
值得一提的是,聯儲局當時的貨幣政策很寬松,正如前述,格林斯平一度大手加息,短期利率至2000年5月高見6.5厘,但一年後,他把利率減至3厘,至2003年中更低見一厘。當年的聯儲局認為情況需要,不惜閃電行動,與近年的聯儲局不能同日而語。
尤斯科又指出,當年今日的企業盈利走勢也相似得叫人毛骨悚然,注意【圖3】紅色線走勢。陰影部分乃經濟衰退期,盈利見頂幾個季度後經濟就會步入衰退期,企業盈利將嚴重倒退,直至衰退結束為止。
這一次企業盈利距離谷底似乎尚有一半路程,美國經濟目前絕對有可能已陷入衰退,只是大家還不知道而已,經濟衰退起始之日只能事後才確認。
最後,2016年亦是美國總統任期的第8年,1901年以來,所有總統任期踏入第8年,股市平均回報率為-14%。因此,假如閣下很喜歡2000年及2008年, 2016年應該不會令你失望。順帶一提,關于總統第8年任期的股市回報,研究數據不多,因此不能妄下判斷。-14%這個數字也許是挖掘數據得來,只為悲觀看法自圓其說,但亦有可能是真確的。
常言道街上血流成河正是入市良機,假如閣下一如尤斯科一樣已擺好防守姿勢(或像費希爾一樣擺好胎兒姿勢),不久之後應會遇上絕佳入市機會。沒有先見之明者將拋售一些珍貴資產,此乃情非得已,他們需要流動性,實在別無選擇。
閣下應該買什麼?現時仍不太清楚, 亦不要指望能成功估底入市,畢竟,股市見底時不會有人打鍾示意。不過,假如尤斯科所料不差,入市機會將于明年左右來臨。
關于胎兒姿勢,有一點很有趣,就是嬰兒最終會在黑暗中找到通往現實世界的出路,過程中有痛苦亦有淚水,但來到世間後總會感到高興。
大家經曆將來臨的經濟再生,難免要吃點苦頭,但痛苦其來有自,到適當時候自會結束,大家又得以享受一個新世界。
短短數月間,筆者對後市的看法大有不同,由最初只是關注發達國家市場,到最近毫無保留建議大家采取防守策略。本以為在筆者主辦的策略投資會議(SIC)上,個別演說會令人精神一振,結果事與願違。
聽罷會上一眾經濟學家、投資組合策略師、分析
師及對沖基金經理的言論,筆者更感悲觀。無可否認,本屆投資會側重探討風險,筆者邀請的嘉賓之所以成功,正正因為懂得如何覺察(進而避免)宏觀經濟風險。
今年與會者大多悲觀(當中亦有個別人士唱反調,雄辯滔滔,引人注目),但未至于恐慌,更大程度因為形勢不清晰又欠缺選擇,因而感到泄氣;大夥兒亦擔心中央銀行政策鑄成大錯,問題持續發酵。
投資者當然可以唱反調,認為壞事應該當成好事;這種觀點可能是對的,但筆者不敢苟同。看好及看淡並非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當中還有深淺不同的灰色地帶。看好某些資產的同時也可看淡其他一些資產;既認為股市估值普遍過高,但同時亦可看出個別股票的價值;看好個別國家的前景,同時亦可看淡另一些國家。
事實上,會上大部分演講嘉賓都有自己相當看好的投資類別,由至少一種到幾種不等,只有美股無人看好。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兼投資總監尤斯科(Mark Yusko)在研討會上詢問3名專職建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組合的嘉賓,最看好哪個國家的ETF,3人竟然答案一致──印度,叫筆者相當意外。數名講者又高度評價墨西哥,對當地商業氣氛及機遇的看法很正面。達拉斯聯儲銀行前總裁費希爾(Richard Fisher)甚至贊揚,當地監管機構及官僚體系辦事效率高,美國或歐洲可沒得到這種贊美。
筆者認為,投資者經常看淡前景,因為想走快捷方式:要麼一面倒買股,要麼一面倒賣股,買賣完畢就做別的事情。成功投資並沒那麼簡單,先要觀察,繼而分析,再考慮不同選擇,才得出適當對策。
有時,經過上述3個步驟,仍會看淡幾乎所有資產,費希爾似乎屬于此類。在煞科日最後一場研討會上,費希爾被問及現時如何部署投資組合,他吐出3個字:「胎兒式」(fetal)。費希爾的妙語博得全場笑聲,以此話概括是次會議似乎亦很恰當。聽罷專家之言,相信大部分與會者都在思索如何加強投資組合的防守部署,一如費希爾所言擺好胎兒式保護姿勢。
筆者則建議大家不單要尋求投資資產類別多元化,更要尋求交易策略多元化,不能獨沽一味持長倉,本欄日後將就此另文深入探討。
適當加息時機已過
像費希爾這類人物打開天窗說亮話, 實在機會難逢。他縱橫銀行體系最高層次多年,絕對談不上是大淡友,他在貨幣政策上持鷹派立場廣為人知,皆因他相信美國經濟強勁,足以應付息口上升的沖擊。
費希爾偵察泡沫的往績也不賴,筆者2006年就曾在本欄論及他一篇演說,他當時預言,美國樓市將會調整,後來樓市泡沫爆破,大家才嘗到苦果。
較近期的則要數今年1月,他聲稱聯儲局在2009年預早引發巨型股市升浪, 務求制造財富效應,受傳媒廣泛報道。
費希爾在SIC上的言論與上述說法大體一致,他相信金融市場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消化聯儲局引發的泡沫;他在這段期間將非常審慎。金融市場現時相當脆弱,任何震蕩都會引致嚴重後果,相信這就是其「胎兒式」言論的意思。
沖擊金融市場的各種震蕩容後再談,現在不妨岔開一筆,談談最新就業數據。上月新增職位只有3.8萬份,叫人既震驚又失望;對上兩個月的新增職位亦合共下調5.9萬份。約45.8萬人脫離勞工市場,失業率因而跌至4.7%。新增職位3個月平均值如今跌至11.6萬份,6個月平均值為17萬份,12個月平均值則為20萬份左右。
聯儲局官員近月不斷放風,似乎終于再度加息,即使不在本月會議,最遲亦會在7月會議有所行動。事到如今,實在難以想象局方照計劃加息。中央銀行史上最嚴重的政策錯誤之一,正呈現于大家眼前。2014年美國新增職位平均每月達25萬份,聯儲局當時沒有把握機會加息,如今恐怕為時已晚,以致任何加息行動,即使幅度微不足道,都會形成震蕩。
這正是筆者SIC演說的重點之一,相信環球經濟陷入另一輪衰退時,各地中央銀行加起來的政策錯誤,將會前所未有地嚴重,不會有好結果。
假如世界大亂,共和黨准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要筆者推薦聯儲局新主席人選,我那張短短的心水名單上必定有費希爾。要如此為難自己,不知道費希爾是否願意,但他向來愛國,或會站出來為國効力(即使由民主黨熱門參選人希拉莉當上總統,筆者也會作出相同建議,只是我敢打賭,民主黨總統就經濟政策向我討教的機會,遠比歐洲央行下月把息口加至正數水平為低)。
費希爾所指的震蕩是什麼?研究機構Gavekal Dragonomics首席經濟師兼聯席主席卡萊特斯基(Anatole Kaletsky)在會議上列舉3大環球經濟風險,惱人的是,3點均屬政治風險。所以惱人,因為筆者有相當閱曆,還記得政府不假裝控制世界經濟的日子;如今世界各地政府不僅規模更大,也更具野心,央行亦然。他們仍無法控制經濟,但領導者卻自以為有此本事,試圖控制經濟的行動更弄巧反拙。
卡萊特斯基認為潛在麻煩有以下3方面:
‧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
‧11月7日美國大選;
‧2017年中旬德國大選。
上述任何一件事件都可能嚴重擾亂經濟。費希爾指出,多數人低估了英國脫歐的後果。脫離歐盟之後,英國不得不就數以百計條約重新跟歐盟談判,涉及領域包羅萬有,由機場著陸權到銀行結算不等。英國現時是發達國中最蓬勃的經濟體之一,一旦脫歐陣營得勝,經濟勢頭或會打住,實時脫歐最終對英國有利。
歐亞大陸瀕臨瓦解
Geopolitical Futures創辦人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對地緣政治的悲觀程度,不亞于個別講者看淡經濟的程度。他認為,住有全球大部分人口的歐亞大陸正在瓦解。歐洲「聯盟」現時極其量只能說關系緊張,不久將來更可能反面無情,分手收場;俄羅斯正苦苦掙紮,試圖在後蘇聯、後石油時代回歸平衡;中國則要應付艱難的經濟轉型,告別出口蓬勃的日子,打造以內需為主的可持續經濟。另一邊廂,中東問題又持續發酵。
費里德曼關注的主要風險,亦包括卡萊特斯基提及的德國問題。費里德曼相信,德國太依賴出口,但德國的顧客都在勒緊褲頭,出口因而持續萎縮──之後還要面對世界經濟衰退。假如只有出口問題,也許還可以應付,只是當局同時還要分心應付其他挑戰: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許成功掩飾希臘債務問題,但意大利經濟規模比希臘大得多,沒那麼容易蒙混過去。當地銀行體系絕對無以為繼,筆者與費里德曼就此問題交換意見,不約而同認為意大利的情況比主流傳媒描繪的嚴重得多。
‧難民危機將進一步惡化,所產生的摩擦大有可能助長德國右翼及本土主義政黨的聲勢。這些勢力暫未威脅到默克爾的執政地位,但2017年選舉後,形勢或會有變。
‧北約(NATO)與俄羅斯爆發新一輪冷戰,迫使德國增加國防開支,同時又要在外交上多花精力,碰巧德國當前國內問題又亟須處理。
‧費里德曼對歐亞很悲觀,對新世界卻相當樂觀。他相信,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貿易區將成為世界經濟重心,當地結合內需、科技、創新及政治穩定,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美洲固然也有自身問題,舉其犖犖大者就有建立經濟主導地位而累積下來的沉重債務,但除卻巴西(還有糟糕得令人困擾的委內瑞拉)外,美洲狀況遠比歐洲、亞洲及非洲為佳。
會議首天,分析師及經濟師言論普遍負面,與會者自然想聽聽實戰派的意見。實際操盤的基金經理對當前形勢有何看法?會上多場研討會及個別嘉賓都圍繞這問題,本周先集中談談吾友尤斯科的觀點。尤斯科管理數以十億美元計資產,更是校產基金管理模式的先驅,現時不少大學都有采用。大家可能認為,以他的地位身份,看法應比悲觀的經濟師更有見地。
尤斯科的想法確有見地,卻不見得樂觀。他一口氣列出不只一個而是10個可能令大市一瀉如注的情景,本文將集中討論他口中的「意外事件六:似曾相識,歡迎來到2000年2.0」。
歡迎來到「2000年2.0」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更引發嚴重熊市及經濟衰退;沒錯,尤斯科認為,曆史將會重演。
大市當時遭遇連番沖擊,包括聯儲局抽走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在踏入2000年初至2000年5月,時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把聯邦基金利率由5.5厘加至6.5厘。對于上述數字,年輕讀者或感到難以置信,不錯,隔夜借貸利率曾幾何時超過6厘;此外,聯儲局絕對可以在不到一年之間加息一厘或以上,至少曾幾何時確是如此【圖1】。
隨之而來的熊市乃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熱火朝天的科網股相繼暴挫;時任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公開「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數據,生物科技股隨之灰飛煙滅。任何人經曆過這段艱苦歲月都不想曆史重演,但尤斯科認為,大家要再經曆一次,而且現時已經開始。
尤斯科發言時展示了百多張幻燈片, 【圖2】是其中之一。在2000年至2003年間,科網泡沫爆破、英隆(Enron)等企業爆出會計醜聞、「九一一」恐怖襲擊,還有貨真價實又扼殺就業的舊式經濟衰退。記得當時大家不住地想:「情況很糟糕,但已告一段落。」只是衰退遲遲沒有結束,複蘇一再落空,直至市場終于舉手投降之後,美國經濟才終于走出困局(隨即又引發無以為繼的樓市泡沫,但那是後話)。筆者口中的「得過且過經濟」(the Muddle-Through Economy),正是當年衰退結束後所創。
值得一提的是,聯儲局當時的貨幣政策很寬松,正如前述,格林斯平一度大手加息,短期利率至2000年5月高見6.5厘,但一年後,他把利率減至3厘,至2003年中更低見一厘。當年的聯儲局認為情況需要,不惜閃電行動,與近年的聯儲局不能同日而語。
尤斯科又指出,當年今日的企業盈利走勢也相似得叫人毛骨悚然,注意【圖3】紅色線走勢。陰影部分乃經濟衰退期,盈利見頂幾個季度後經濟就會步入衰退期,企業盈利將嚴重倒退,直至衰退結束為止。
這一次企業盈利距離谷底似乎尚有一半路程,美國經濟目前絕對有可能已陷入衰退,只是大家還不知道而已,經濟衰退起始之日只能事後才確認。
最後,2016年亦是美國總統任期的第8年,1901年以來,所有總統任期踏入第8年,股市平均回報率為-14%。因此,假如閣下很喜歡2000年及2008年, 2016年應該不會令你失望。順帶一提,關于總統第8年任期的股市回報,研究數據不多,因此不能妄下判斷。-14%這個數字也許是挖掘數據得來,只為悲觀看法自圓其說,但亦有可能是真確的。
常言道街上血流成河正是入市良機,假如閣下一如尤斯科一樣已擺好防守姿勢(或像費希爾一樣擺好胎兒姿勢),不久之後應會遇上絕佳入市機會。沒有先見之明者將拋售一些珍貴資產,此乃情非得已,他們需要流動性,實在別無選擇。
閣下應該買什麼?現時仍不太清楚, 亦不要指望能成功估底入市,畢竟,股市見底時不會有人打鍾示意。不過,假如尤斯科所料不差,入市機會將于明年左右來臨。
關于胎兒姿勢,有一點很有趣,就是嬰兒最終會在黑暗中找到通往現實世界的出路,過程中有痛苦亦有淚水,但來到世間後總會感到高興。
大家經曆將來臨的經濟再生,難免要吃點苦頭,但痛苦其來有自,到適當時候自會結束,大家又得以享受一個新世界。
來源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