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星期四

JohnMaudlin:負息橫行橫行經濟失真

 
我們正身處一個前所未見的經濟環境,有懷疑?看看這個數字:12.6萬億美元。這是在目前負息環境下交易中的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總面值。沒錯,負息債券也有人在買賣,非常奇怪,但的確正在發生。 

交易員和投資者沒有瘋掉,他們不過是盡量在愈來

愈非理性的世界中作出最理智的決定。當眼前所有選擇都很糟糕,無論選哪個,結果都不會好。 

負利率合理嗎?可能吧,如果現金變得無人想要,又或者有人希望現金變得無人想要,促使更多人願意冒險投資(至少部分央行官員有這種心思)。然而,消費者和企業實際上存起更多錢,即使利率甚低,甚至處于負水平。 

另一方面,現金沒落與網絡盛行同時發生並非湊巧,現在可以從網上免費得到的知識,在70年代要花費很多錢,因此,在現代科技環境下,即使沒有央行操控,利率可能也會很低,但只可以猜測,無法透過實驗得知,就像央行官員一樣,只可估計新措施的效果,沒有實際證據支持。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負息政策對經濟構成的6個負面影響。 

1.無法刺激經濟 
美國聯儲局相信低息能夠刺激內需,但過去8年的經驗證明這是錯的,經濟增長最多只可說是溫和,更糟糕的是,需求非但沒有反彈,反而因為儲蓄增加和消費減少而變得更弱。 

理由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是靠利息維持生活的退休人士,在低息或負息環境下,要得到收入,就要冒險投資長期債券、垃圾債券和優先股等資產,想得到更多緩沖,唯一的方法是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企業和消費者一樣在囤積現金。蘋果、微軟這些美國大科企就算不是為了避稅,也會選擇在海外存放大量資金,一來他們要控制開支,二來現在可投資的項目很少,于是那些錢就放在一旁,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2.違背凱恩斯理論 
聯儲局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放水是對的,但之後多年保持極低利率的做法就說不過去,因為這既傷害存戶,也沒有刺激增長,就連聯儲局趨之若鶩的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也說過,利率必須反映現實,局內人才那麼多,竟然沒有人覺得不妥,實在是個謎。 

凱恩斯指出,作出借貸的人需要收取足夠的利息,才能抵消稅務及承擔風險的相關開支,零息做不到,負息更加不可能。利率是有底線的,而且肯定在零水平以上,愈是接近零,刺激經濟的作用就愈低,低至某個水平就會開始產生不良效果。 

19世紀著名英國經濟學者白芝浩(Walter Bagehot)在其著作《倫巴第街:貨幣市場概說》(Lombard Street: A description of the money market)中提到,作為「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英倫銀行應該在有需要時大量放貸,但要收取溢價利息以及優質抵押品。然而,現代央行只跟從了大量放貸這個原則,聯儲局在2008年更是反其道而行,無限制地放水,基本上是免費借貸,而且幾乎沒有收取任何抵押品,銀行當然像螞蟻見蜜糖一樣沖過去,要他們放手也很難。 

3.政策癱瘓 
要怎樣矯正這個錯誤,又不至于令金融市場動蕩是個難題。標普500指數目前的回報率是2%左右,但股市風險高是眾所周知的事,如果投資國債或存錢到銀行能夠賺取同等甚至更高的回報,誰也不願冒這個險。 

加息雖然可以增加存戶的利息收入,但如果利率突然正常化,股市將會受挫,而聯儲局現在最不想做的,就是傷害股市。既然聯儲局不願動手,美國就只可以原地踏步,期望有一天情況會自己改變。這一天是會到來的,但筆者認為那不會是令人開心的改變,因為到時聯儲局官員可能需要采取更不尋常的貨幣政策。 

4.無聲扼殺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的盈利依靠合理的長期投資回報,然而在低息環境下,他們愈來愈難維持回報承諾,一些規模比銀行更大的歐洲保險公司最慘,監管規例強迫他們投資長期政府債券,但現在很多都是負息,試問投資負回報的資產怎麼可能賺錢? 

至于銀行,負息肯定造成打擊,但暫時還沒有出現極端情況,部分銀行開始采取行動保護自己,例如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上周說,可能向部分企業客戶的存款收息,有些德國銀行已經這樣做,也有銀行采取裁員、關閉分行等削減開支措施。 

5.扭曲市場訊號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承諾「不惜一切」振興歐羅區經濟,然後推出負息政策和買債計劃等非傳統措施,央行的幹預和偏好也逐漸顯現。 

《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歐央行繞過公開市場直接買入兩家西班牙公司的債券,而且不打算告訴任何人,背後原因不得而知,但反映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已經找不到可買的東西。 

有美國公司的歐洲分支利用這個機會,發行一些可讓歐央行購買的債券,從企業角度來說完全合理,問題是這樣做會扭曲市場信息,導致其他玩家做出不良的投資決定。正如下【圖】所示,符合歐央行購買資格的企業債券表現明顯較好,而且有愈來愈好的趨勢: 

到底這是因為這些債券本身比較優質,還是受到隨時可能停止的歐央行購買計劃影響,實在無法得知,歐洲債券投資者也沒有清晰的數據讓他們可以作出最好的決定,部分肯定會選擇離場,從而令歐央行「獨買」的情況更加嚴重,也正好與當局的原意背道而馳。 

6.打壓退休人士 
將此放到最後,是因為筆者認為,這是零息、負息、量寬等非傳統貨幣政策最令人氣憤的地方──央行因為自己的武斷而犯錯,卻要一般人來承擔後果。 

筆者很少引用自己的文章,但2月那篇〈救市拖累 零風險退休成絕唱〉部分關于退休保障的內容實在值得回顧一下: 

無論閣下還是替閣下管理積蓄的巨型退休基金,都無法賺取足夠的無風險收入,確保你能過舒適的退休生活。 

何解?因為這是貨幣政策掌舵人的旨意,退休人士及他們的退休金都成為犧牲品,只為「完成大我」。據這些充滿憐憫之心的掌舵人所知,日後要快快樂樂地退休,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經濟增長;他們認為,沒有寬松貨幣環境,就不能孕育經濟增長。因此,他們幾年前把息口減至零,滿以為不久就能再度加息,讓大家的退休大計重拾正軌之余,又毋須威脅到日後經濟增長。增長引擎將再次啟動,一切又會恢複正常。 

神機妙算原來不過如此,在刺激經濟的戰事中,你我只是可以犧牲的無名小卒,曆經槍林彈雨驚魂未定,眼前所見, 經濟戰場幻化成零息平原及負息幽谷。 

筆者下周將與大家探討低利率和寬松政策造成的「傷亡」,以及這種「傷亡」與經濟複蘇不慍不火之間的關系。其實美國經濟有沒有寬松貨幣政策也會複蘇,聯儲局這些年來的低息政策反而扭曲了複蘇過程,令那些一生勤奮工作,並嘗試為退休作出合理安排的人遭殃。 

3 則留言:

simon740@ymail.com 說...

由於負利息,德國人民都開始購買保險箱,將財富遠離開銀行體系!情況和之前日本相似!
現在民眾已不再信任銀行,銀行的流動資金將變得更少!德國的銀行將變得更危險!
可能成歐洲經濟崩潰的觸發點!

Larry Milano's Den 說...

不要怕,只要印. 銀行冇晒錢咪由央行印銀紙填氹,駛乜驚?

Larry Milano's Den 說...

不要怕,只要印. 銀行冇晒錢咪由央行印銀紙填氹,駛乜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