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賓
一面人口增長,肉食激增;另一面土地銳減,水利失修,中國農產品對外依賴越來越高,美國等國生物能源政策力推汽車與人爭糧。若中國不痛下決心,扭轉被動局面,一場嚴重的飢荒難免在不久的將來等著我們!
中國糧食安全再度面臨嚴峻挑戰。
自6月初以來,以美國大旱為導火索,國際糧價再度暴漲,其中美玉米、大豆指數均已突破了2008年的歷史高點,分別創下了每蒲式耳806.3和1646.5美分的新高;從技術線上來看,在短期調整後,仍有繼續上沖的空間。
然而,若以黃金標價,糧食價格遠未創出新高,現在(2012年7月27日收盤)的玉米價格比2000年初貶值了33%,美麥貶值了38.2%,而美豆更是貶值了41.98%。這個價格顯然是低於糧食的實際價值的,其原因是各國政府為控制通脹而壓制糧價的結果。即糧食供給隱患的危險程度遠高於其價格表現。
全球糧食庫存消費比明顯下降
自2000年以來,由於受到三個因素影響——全球人均糧食消費量;全球人口總量;生物能源消費劇增加大了對糧食的需求,全球糧食供給壓力越來越大。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人均糧食消費量呈台階式增長。以印度為代表的農耕經濟,其人均糧食消費約為200—300公斤/年;以中國為代表的由農耕經濟向工業化城市化轉型進程中的,約為400—600公斤/年;歐盟等工業化、城市化成熟期的,約為600—900公斤/年;美國在2005年通過立法確立大規模生物能源政策導向後,人均糧食消費水平向人均1000公斤/年的方向發展。即隨著社會形態從農耕經濟走向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結構分化過渡的經濟,以及高度成熟的經濟體,其人均糧食消費量呈現出遞增和倍數關係。
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人口已突破70億大關,過量的人口負擔也加大了全球糧食總需求。
——生物能源等間接形式的糧食消費大增。進入新千年後,隨著生物能源需求大增,大量的糧食被用來生產生物燃料。
一方面是糧食需求快速增長,而糧食供給增速放緩,致使全球糧食庫存消費比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見圖1。
中國糧食自給自足局面已支離破碎
與全球日益嚴重的供需關係相比,中國國內供需失衡惡化的更快更為嚴重。
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優先大力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大量侵蝕良田,污染水資源。 18億畝的農田紅線岌岌可危,由於長期輕視水利,水利年久失修,一些地區的水資源枯竭,水土保持不力,自然災害特別容易造成糧食減產。
除了人口的自然剛性增長外,中國的飲食習慣跟隨西方生活方式,對肉食消費劇增,這對糧食需求產生了乘數放大效應,從1986年中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為每年35公斤增至2010年的60公斤(韓國37公斤)。每生產1公斤牛肉要消耗8公斤左右的糧食,生產1公斤豬肉要消耗3-5公斤糧食。中國用於家畜飼料的糧食從1980年的6800萬噸增至2009年的1.2億噸,增加了近一倍,相當於2010年糧食總產量的25%。
中國從1995年開始轉向大豆淨進口國;從2009年中國由玉米淨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2010和2011年中國玉米進口劇增,2012年1-5月累計進口量已經超過2011年整年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預計201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的80%,預計白糖進口量佔國內消費的17%,而中國棉花在2011年度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達到56%。國際金融主力經常以“中國需求”為炒作因素,推升農產品價格,加大其波動性。
目前全球生物能源的總產量約800億升,主要生產國是美國、巴西、歐盟及加拿大,佔全球生物能源總產量的90%以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2015年全球生物能源的總產量將達到1200億升。
美國於2002年開始大規模發展生物能源,到2010年其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達1.28億噸,相當於全球玉米產量的25%。目前,美國玉米工業消費佔比達到了50%,而且將繼續攀升——美國2007年出台的《能源獨立和安全法》規定,到2022年前,要求國內汽車中加入360億加侖的生物質燃料,其中主要是乙醇。
,這都加劇了全球食糖與植物油市場的波動。若不計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玉米,全球穀物消費年均增長只有1.1%,已低於同期1.2%的人口增長水平。
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攀升,生物能源生產和使用逐步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農產品重要出口國(美國)充分利用這次機會達到“糧食綁定能源”的戰略目標。 1,美國通過推高農產品價格尤其是玉米的價格,使得玉米價格追隨原油價格同步上漲,從而達到對沖原油價格上漲的風險。 2,大力倡導和擴張生物能源的生產和使用,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這必將使中國在未來的糧食安全更加被動,中國必須痛下決心,嚴厲制止亂占耕地,興修水利,增加農業投入;同時必須改變國人飲食結構,降低肉食品消費量,否則,一場嚴重的飢荒難免在不久的將來等著我們!
http://blog.sina.com.cn/
3 則留言:
等我行過X康、X佳 入翻三五包大米先。
咁早買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