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老林
9月28日,周五。佳節當前,先跟讀者說聲中秋快樂,人月兩圓!
有「熊霸」之稱的內地股市,黃金周休市前拗腰反彈,上證綜指收報2086點,升幅1.45%;「姊妹市」深證成指更生猛,假前急彈2.27%,收報8679點。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兌美元亦創彙改以來新高;種種跡象皆顯示,市場憧憬十八大後中央將有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出台,投資者對第四季不無期望。
奢侈品前路崎嶇
中國經濟勢頭轉弱已久,惟GDP按年仍有接近8%增長,硬著陸三字未免言過其實。然而,眾所周知,內地企業在銷情放緩成本上漲下,盈利跌幅顯著,以行業和經營者的角度看,硬著陸卻早已彰彰明甚。這是中證監、滬深交易所大員和官方媒體口徑一致合力唱好,投資者對A股始終意興闌珊不為所動的底因。
黃金周在即,不妨應應景淺談奢侈品。Burberry本月較早時大發盈警,股價單日狂瀉二成;對手LVMH亦無法獨善其身,7月公布錄得2009年以來最疲弱的季度銷售增長。今時今日,中國市場力足主宰高檔消費品的榮辱興衰,所謂一葉知秋,LVMH、Burberry荊棘滿途,PRADA(1913)、Richemont的中國路可以好走得到哪里?
Burberry9月12日所發盈警,並未針對單一市場發表具體評論,惟亞洲生意占集團營業額四成,而近年在歐美主要城市一擲千金的遊客,許多都是操普通話的內地同胞,情況一如尖沙咀廣東道。當廣東道再講廣東話,倫敦巴黎米蘭名店則多聽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奢侈品銷情轉弱,不意外。
窺一斑知全豹
Burberry和LVMH的業績報告很「散」,集中觀察單一市場甚難,加上管理層顧左右而言他,不願直接評論中國市場榮衰,要准確掌握內地銷情殊不容易。
不過,外資在中國經營狀況如何,不一定要看奢侈品,從世界知名體育服裝/用品集團的最新業績,不難窺一斑而知全豹。
以Just DoIt為口號的耐克(Nike),剛公布的業績顯示,截至2012年8月31日一季,大中華區營業額(運動鞋、衣物、體育器材銷售總和)為5.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表面看,這個增幅還可以,但把耐克大中華區銷售增長跟北美洲作一對比,則不論整體還是三個項目(運動鞋、衣物、體育器材)獨立比較,耐克本土銷售增長皆遠在大中華區之上【表1】。
再看【表2】,按地域劃分,截至2012年8月31日一季,集團除息稅前盈利(EBIT)顯示,北美表現同樣硬淨,按年增長17%;大中華下跌4%,跟西歐表現相若,惟遠遜其他新興市場錄得的17%盈利增長。
中資外資處境相若
耐克以大中華作地域劃分基准,意味歸入這個類別的銷售和盈利數字,涵蓋兩岸四地,集團並未單獨交代內地市場表現。然而,見微知著,大中華區銷售增長今非昔比,而盈利較去年同期更出現倒退,意味外國著名品牌面對的處境跟內地對手大同小異,離不開銷情放緩成本上升,盈利萎縮無可避免。
大家都在奇怪,上證綜指自2009年8月以來劇挫四成,同期美股標普500指數卻背道而馳,上升四成半;A股何以荏弱至斯,美股又憑什麼如此橫強?卻其實,精明如「新債王」岡拉克,亦身不由己墮進A股「價值陷阱」,long上證/short標普建議發出以來,「坐艇」坐到此刻。看來,他是疏於「由下而上」,從公司業績一探中美行情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